中國共產黨新聞網>>重溫長征故事——紀念紅軍長征勝利80周年

解讀長征(40):紅軍如何出敵不意渡過金沙江的

姜廷玉

2016年09月23日16:59    來源:央廣軍事 說兩句 分享到:

普渡河、六甲戰斗的勝利,為實施北渡金沙江的計劃,創造了有利的條件。

1936年4月24日,紅二、六軍團不顧敵機的騷擾轟炸,兵分兩路急行軍,沿途不斷打退敵軍阻擊,趕到了金沙江邊的石鼓地區,把尾追之敵遠遠地拋在后面,爭取了充裕的渡江時間。

石鼓——因鎮前山嘴處的小古亭中,面對金沙江擺著一個又圓又厚的青石做成的鼓形碑,因而得名為石鼓。

石鼓渡口是金沙江上游的重要渡口,也是通往康藏地區的重要門戶。這一帶水深流急,江面寬闊,兩岸高山聳立,地形十分險要,而反動地方武裝又在石鼓渡口的對岸構筑起了碉堡,封鎖著大江渡口。

金沙江石鼓渡口

前面是滔滔的金沙江,后邊有敵軍的瘋狂追擊,能否在敵軍追來之前渡過金沙江,對紅二、紅六軍團來說,無疑是生與死的考驗。為此,總指揮部作了周密的部署。第十七師負責找船。軍團領導鄭重囑咐:“這是關系全軍命運的大事。”“找船的任務,隻許成功,不許失敗……”前衛部隊負責尋找合適渡口渡過江去,消滅對岸敵人﹔后衛警戒部隊在石鼓南山監視尾追紅軍的敵人,並在山上架起機槍,防備敵機襲擾﹔大部隊則隱蔽集結,隨時准備待命過江。

4月25日晚上,紅二軍團的前衛四師在金沙江上游的木瓜寨順利地渡過金沙江,解決了對岸的敵人,為掩護全軍過江提供了保障。之后,紅軍在群眾幫助下,找到了5名船工,並抓緊時間扎渡筏,為全軍渡江做准備工作。

紅十二團和紅十六團沿金沙江兩岸溯江而上,隔江呼應,互相聯系,晝夜尋找船隻和渡口。他們先后在格子渡口、士可渡口、羊犁石渡口、巨甸余化達渡口和蘇甫灣馬場,找到船隻。

就這樣,紅二、紅六軍團前衛部隊和后續部隊從石鼓至巨甸約120裡的地段上,找到了7隻船,還有自制的竹筏、木排,動員了20多個船工,並控制了木瓜寨、木取地、余化達、格子、士可等渡口,為全軍順利渡江創造了可靠的條件。

指揮部決定,全軍於26日晚採取從各個渡口梯次而進,逐步向上收縮的方法,搶渡金沙江。

這天夜裡沒有月亮,也沒有風,正是適合渡江的好天氣。紅軍戰士登上第一隻船,在靜夜裡開始啟渡。岸上的千萬雙眼睛死死盯著這隻船,他們的心跟隨船的顛簸而跳動著。也許是深夜特別靜的緣故,撐船老漢的吆喚聲,輕舟破浪的嘩嘩水聲,岸上的人聽得清清楚楚。有時小船鑽到霧靄裡看不見了,岸上的人有的立即蹲下,用手遮住前額使勁地睜大眼睛找,心裡無比的緊張和不安,當小船從霧裡、浪裡鑽出來時,岸上的人立時喊叫起來:“好啊,快到對岸了!”緊接著,后續部隊一船又一船地往對岸劃去。

4月27日,渡江行動進入高潮。火紅的太陽從東邊冉冉升起,一隻隻船和竹筏在洶涌的波濤上順利地前進。坐在岸邊等候過江的人,注視著木船和竹筏在江面上穿梭,心中激蕩著喜悅之情。“加油呀!劃呀!”悅耳而洪亮的聲響,在江面上,在遠處的山谷裡回蕩著,顯示出英雄們飛渡天險的信心和膽略。

快到黃昏的時候,意外出現了。一隻年久失修的船由於載重量過大,腐朽的船底板支持不住了,裂開了幾個大洞。江水不斷地從船底涌進船艙,沒多久船艙裡就積了很多水,速度馬上降了下來,槳板和篙杆也使不上勁了。無論怎麼使勁,船還是慢悠悠的原地打轉不向前。老船工一看,擔心船會下沉,他趕緊一邊叫戰士們用帽子、用手往外掏水,一邊毫不猶豫地把一床棉被撕開,分別堵在幾個漏洞上。船上的紅軍戰士、干部也一齊動手,把自己的衣服和背包壓在漏洞上,甚至用自己的身體抗住涌進來的江水。洞堵住了,艙裡的水也很快掏干了,船的行速又加快了。這真是一場緊張的戰斗!撐船的老漢疲憊不堪,但他咬緊牙關,抓緊時間向對岸劃去。

船少,時間緊,一些水性好的同志索性游過去。他們把衣服和行李綁在頭上、肩上,跳到江裡騎在一根樹干上,兩手拿著木板向前劃,身體順著江水在波濤上一起一落,像燕子一樣飛過江去。

暮色蒼茫中,最后一船也終於“飛”過去了,金沙江南岸已經沒有一個紅軍戰士,而北岸的懸崖上站立著整裝待發的北上紅軍健兒。當夜,賀龍、任弼時等領導人,也順利地渡過了金沙江。

至28日下午,全軍1.7萬余人,全部順利渡過了金沙江。傍晚,當滇軍劉正富旅風風火火地趕到江邊時,隻能望江興嘆。紅軍留下的標語——“來時接到宣威地,走時送到石鼓鎮。費心,費心!請回,請回!”讓他們哭笑不得,氣急之下,隻好亂放了幾槍,以此向蔣介石交差。至此,蔣介石妄圖圍殲紅軍於金沙江邊的計劃徹底破產了,紅二、紅六軍團贏得了長征戰略轉移中的一個巨大勝利。紅二、六軍團過江之后,在紅四方面軍的接應下,經中甸、德榮、白玉、定鄉、稻城、理化、瞻化等地,於7月2日在甘孜同紅四方面軍勝利會師。

(作者系軍史專家、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研究員)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