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

(黨史紀念地巡禮)

韶山毛澤東紀念館:重溫中國革命

記者 孫 超

2016年10月07日08:37    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再現了毛澤東在中南海豐澤園的餐廳,書籍是餐廳裡最醒目的擺設。
  本報記者 孫 超攝

從長沙市往西走70多公裡的車程,就能抵達一片青山環繞的地方——毛澤東同志的故鄉韶山。為了紀念這位人民共和國的主要締造者和領導人,每年從全國乃至世界各地,都有絡繹不絕的人來到這裡,瞻仰毛主席的舊居、銅像、紀念館以及他曾經生活過的痕跡。

韶山毛澤東同志紀念館主要分為“生平館”與“遺物館”兩個部分。其中生平館常設《中國出了個毛澤東》專題展覽,既是毛澤東同志個人的生平介紹,更是對中國革命的歷史梳理。毛澤東青少年時期的激揚文字,映襯出當時中國復雜多樣的思想格局﹔井岡山時期的樂觀昂揚,展示了中國共產黨正在以農村包圍城市的路線茁壯生長﹔延安時期的運籌帷幄,顯示了中國共產黨在解放戰爭中進一步走向成熟﹔西柏坡時期的自我告誡,彰顯的是以史為鑒的趕考精神。

如果說以圖文介紹為主的生平展向人們展示了書裡和電影裡的毛澤東,那麼遺物館的6000多件實物,則以另一種方式講述了很多不為人知的故事。

在這裡,人們可以看到毛澤東會見英國首相艾德禮時穿的補丁褲,看到為了節儉與便利而使用的襯衫假領子。這是一個國家元首的節儉與自律。

人們還可以看到半截的鉛筆,磨損的球拍,寫書法的底稿,沒開封的白酒。看到宋慶齡送毛澤東的一個鴨絨枕頭,還有周總理送的老花鏡,郭沫若送的小手表。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情趣與交際,在這些實物之間,一下子就變得鮮活而豐滿起來。

從最后一次離開家鄉,一直到逝世,幾十年間,毛澤東一共回到韶山兩次。紀念館裡展示的他為家鄉所做的事情,不過是用自己的稿費給親友一些救濟,或者請故舊吃頓飯而已,但老家的人民至今懷念他。

距離紀念館不遠的地方,就是毛澤東同志的舊居。土黃色的幾間平房,正對著一片美麗的稻田與荷塘。人們可能無從得知,100年前韶山沖是否也這麼美,但有目共睹的是,從這裡走出去的毛澤東,已經和他前赴后繼的同志們一起,讓千千萬萬個韶山沖換了人間。

《 人民日報 》( 2016年10月07日 07 版)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

微信“掃一掃”添加“黨史學習教育”官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