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一穎 陳巨慧
2016年10月13日09:16 來源:大眾日報
中原地區,自古乃兵家必爭之地,陸游有詩言:“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1945年8月15日,抗日戰爭勝利以后,中原地區再次被迫成為歷史見証者,解放戰爭在這裡全面爆發。
抗戰結束時,中原解放區曾地跨平漢鐵路東西,接近武漢,方圓15萬平方公裡。國共談判時,共產黨為爭取和平作出讓步,中原解放區面積因此縮小,僅鄂東、豫南以宣化店為中心的狹小地區。1945年10月13日,經中共中央批准,於11月上旬整編,以新四軍第五師、八路軍南下支隊、河南軍區部隊與冀魯豫軍區部隊一部組成八路軍、新四軍中原軍區,充實鄂豫皖中央局的領導力量,改稱為中共中央中原局,同時成立中原解放區行政公署,下轄河南、江漢、鄂東三個軍區和第一、第二兩個野戰縱隊。李先念任司令員,鄭位三任政治委員,任質斌任委員、第二縱隊政治委員。中原軍區共有十個旅、六萬余人。
成功“攘外”之后,蔣介石對中原解放區“如鯁在喉”,認為中共據此可切斷平漢路中原的大動脈。1946年4月底,蔣介石調集11個正規軍26個師約30萬兵力,決定從中原地區發動內戰,計劃於5月5日至5月9日,以平息土匪暴亂為由,一舉殲滅中原軍區部隊。
面對敵人的“圍殲”行動,中原軍區領導人已做好准備,並在組織上採取轉移干部、精干整編部隊等一系列行動,表達出“決心從死裡求生,力求保存精華”的堅定信念。
為了盡可能避免內戰的發生,周恩來積極奔走,於1946年5月10日,中共、美國、國民黨三方代表在漢口楊森花園簽訂了制止中原內戰的《漢口協議》。協議規定:國共雙方指揮官立即下令停止軍事沖突﹔立即停止違反停戰協定之部隊移動﹔立即停止新碉堡及永久工事之建筑等。《漢口協議》的簽訂,為中原軍區應對內戰贏得寶貴的准備時間。
1946年3月,中原局常委、中原軍區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王首道奉命調離,任質斌接任中原軍區副政治委員一職,兼任第二縱隊政治委員。任質斌與李先念、鄭位三、王震一起對中原部隊突圍方向、各路各支部隊的行動部署,以及突圍時機等重大問題進行規劃。據任質斌回憶:
關於突圍方向,主要有三個方案。一是向東突圍,到蘇皖解放區。路線行程最短,途徑地區基礎好,給養易解決,但要過長江與巢湖或淮河與巢湖之間的狹窄地區。此外,國民黨預判我們東進,會布置重兵阻撓。第二個方案是向北到晉察魯豫解放區,要通過豫中平原,沿途有黃泛區和隴海路擋道。第三個方案是向西挺進秦嶺、武當山,而后轉入太岳或陝甘寧邊區,或擇機入川。這條路線路途遙遠,地瘠民貧,山大路險,看似不利因素很多,但也正是如此,國民黨軍可能疏於防范,而且山多地廣,正符合開展游擊戰的條件……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1946年6月中旬,中原軍區獲得精准情報,國民黨軍將從圍攻中原解放區開始,發動大規模全面內戰。鄭州綏靖公署主任劉峙被任命為進攻中原軍區部隊總指揮。面對國民黨軍隊壓境之勢,中原局於6月20日、21日先后兩次致電中央,言明形勢十分嚴峻,中原軍區的局勢已發展到必須迅速主動突圍的地步,並提議:中央能允許中原部隊於6月底開始實施主力突圍計劃,即經鄂中分兩個縱隊分別向陝南及武當山突圍,然后轉至陝甘寧邊區。23日,毛澤東復電:“二十一日電悉,所見甚是,統一立即突圍,愈快愈好,不要有任何顧慮,生存第一,勝利第一。今后行動,一切由你們自己決定,不要請示,免延誤戰機,望團結奮斗,預祝你們勝利。”
突圍,已在眼前。
6月26日拂曉,位於內層包圍圈的八萬國民黨軍從東、南、北三個方向向中原軍區進攻。中原大地的清晨失去寧靜,迎來解放戰爭的第一仗。中原軍區部隊首腦機關已被國民黨軍隊團團圍住,如何不動聲色地安全撤離,成為中原突圍戰勝敗的關鍵。任質斌與李先念、王震等人經過深思熟慮,決定導演一場現代“空城計”。
首先,鄂東獨二旅政委張體學率一個營秘密進入宣化店,接替中原軍區首腦機關的警備任務。隨后,6月26日晚舉辦一場文藝匯演,並邀請駐在宣化店軍調部第三十二小組的美蔣代表觀看演出。傍晚時分,李先念、任質斌等人在宣化街頭悠閑散步,迷惑敵軍,讓其誤以為中原軍區首腦機關還留在宣化店。正當美蔣代表欣賞文藝節目時,中原軍區領導人趁夜色正濃率部隊撤離宣化店。
按照原定部署,中原軍區北路軍秘密向平漢鐵路鄂豫交界的武勝關至信陽柳林地區前進,計劃從此處沖出包圍。這一段地區是國民黨軍隊重點防線,配備精良的軍隊駐扎,堅固的集團工事防守。國民黨軍隊堅信,如果中原軍區以此突圍,絕對是以卵擊石。
萬萬沒想到,中原軍區就是要來場硬碰硬的較量。任質斌在后來回顧中原突圍時,曾指出,選擇此處突圍,自有其深意與考量:一是出敵不意、攻其不備﹔二是新四軍第五師部隊在抗戰時期常在此地活動,熟悉地形﹔三是柳林車站為國民黨整編第十五師和第六十六師的接合部,必有空子可鑽。基於這三點,突圍成功的可能性將大大提升。
突圍之前,李先念、任質斌等人進行精心部署,多次偵察敵情,繪制了敵軍詳細的兵力部署和火力配系圖。根據實情,將兵力分為多路向西突圍,定於6月29日夜間展開突破行動,於7月1日黎明前突破平漢鐵路。
6月29日晚8時整,李先念下達進攻命令。戰士們用濕棉被裹著八仙桌制成的土坦克沖向敵人,接近碉堡時,將纏綁著手榴彈的長竹竿伸進其中爆破。僅半個多小時,國民黨軍隊防線被撕開一條近千米長的缺口。
缺口打開后,任質斌沒有匆忙而過,他站在鐵路基下的涵洞中,指揮部隊翻越平漢鐵路,不時提醒戰士們保持隊形,互相幫助,不要掉隊。在子彈橫飛、炮火連天之時,任質斌不顧個人安危,堅守在鐵路前線。警衛員多次催促無果,隻能架起任質斌穿過鐵路。
經過一整夜的戰斗,6月30日凌晨3時,中原局、中原軍區首腦機關和主力部隊成功越過平漢鐵路,突破敵人經營半年之久的“內層包圍圈”。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