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0月14日10:32 來源:光明日報
圖為位於重慶市黔江區水市鄉的“紅軍樹”。記者 周官正攝/光明圖片
【長征路·新故事】
水車坪,重慶市黔江區水市鄉水市村的一條百年老街。
1934年5月7日,賀龍元帥在這裡舉行攻打彭水縣城誓師大會時,指著一棵皂角樹堅定地說:“我們的紅軍就像這棵蒼勁的皂角樹那樣,經得起風吹雨打!”
據水車坪群眾回憶,賀龍元帥與皂角樹的不解之緣還要從當地一位名叫石琢之的村民說起。早年為躲避反動軍閥的追捕,賀龍等人在石琢之的掩護下,假扮其親家,成功脫險。
1934年5月6日凌晨,賀龍、關向應率領近萬名紅軍將士集結到黔江濯河壩黃泥沱渡口,准備西渡阿蓬江,進軍彭水。當時,渡口水面寬達100余米,水深流急,紅軍沒有渡江工具,隻得向群眾征用船隻。當地80多名船工集結了20多隻木船,幫助紅軍渡江。紅軍發給每位船工3塊大洋、15斤大米作為報酬。當晚,大部隊和司令部進駐水車坪。
部隊駐扎后,賀龍前去拜訪石琢之,並與他一起向群眾宣傳紅軍“打富濟貧”“除暴安良”的革命宗旨,還派出紅軍戰士帶領群眾將大地主李彩之、周世祿等人的財物沒收,分給貧苦百姓。很快,紅軍便受到當地群眾的擁護,結下深厚情誼。
水車坪的人民群眾為了銘記這段歷史,就將那棵皂角樹改名為“紅軍樹”,並建起了紅軍廣場、紀念亭、文化牆等。水車坪成為重慶黔江紅色革命教育、廉政教育基地,以及遠近聞名的紅色旅游景點。
在紅軍廣場上,水市村村民李茂蘭告訴記者:“游客越來越多,村民的收入也有了很大提高。”村民楊愛華指著遠處的“鄉村印象”告訴記者,那是他去年剛剛辦起的農家樂:“在紅色旅游景點附近發展觀光農業,讓游客既可感受紅色文化,又可體驗農家生活,很受歡迎。去年收入有十幾萬元,今年才十月已經賺了二十多萬元。”
據了解,水市鄉平均海拔1200米,森林覆蓋率高達73%,擁有“紅軍樹”“千年藤王”植物奇觀、“千丘龍脊梯田”田園美景等景點。近年來,借助旅游產業的發展,當地實現脫貧致富的群眾越來越多。今年以來,水市鄉已接待游客近1萬人次,農戶收入達300余萬元。
同時,當地群眾還借助生態優勢,發展特色農業,並利用“互聯網+”打造電商平台,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目前,水市鄉電商平台已實現農副產品交易18000余次,交易額達140余萬元,帶動貧困戶養殖生豬6100頭,改造茶園1000畝,種植蔬菜218畝等,貧困戶人均增收3500余元。去年,水市鄉已實現62戶220人越線脫貧。
位於阿蓬江畔的黔江區馮家街道中壩生態扶貧搬遷點裡,一排排白色樓房,齊全的衛生站、幼兒園、運動場、電商服務點等讓人感受到濃郁的生活氣息。一位坐在江邊休息的村民告訴記者,“以前村民分散居住在山裡,交通不便,水電基礎設施薄弱。搬到這裡后生活質量有了很大提高。政府還引導我們發展特色效益農業,讓我們‘住得進、能致富’”。
如今,賀龍元帥誓師時所指的那棵皂角愈發充滿生機。在石琢之的外孫黃炳成眼裡,“紅軍樹”見証著賀龍元帥與其外祖父在革命時期建立起的真摯友誼,也必然會見証當地群眾告別貧窮,奔向小康。(記者 劉 坤 張國聖)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