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磊
2016年10月14日13:29 來源:海南日報
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 本報特派記者 陳元才 攝
五彩的藏寨錯落有致,水泥鄉間小道順著茫茫草場蜿蜒至遠方。到達若爾蓋縣班佑鄉班佑村的時候,這裡的美麗讓人一振。
81年前,在這處美麗的草場曾發生悲壯的一幕:700多名紅軍戰士在走出草地后,背靠背地坐在班佑河邊,犧牲在草地邊緣。
多年后,一座紀念碑在班佑河邊矗立,紀念碑上鐫刻著時任紅三軍11團政委的王平將軍的回憶:“多好的同志啊,他們一步一搖地爬出了草地,卻沒能走過班佑河……”
700余名戰士
背靠背坐著犧牲了
這處班佑河畔美麗的小村,紅軍越過毛爾蓋大草地時,僅有幾間簡陋的小屋,牧民過著逐草而居的生活。
不過與連日來在沼澤地裡的艱難跋涉相比,小村的出現,卻讓紅軍看到了勝利的曙光——讓無數戰友犧牲的大草地終於有了盡頭,有了人家。
小村的路口草原邊,矗立著一塊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紀念碑的主體是一座名為勝利曙光的雕塑,背后記載著發生在班佑河畔一段悲壯的故事:
1935年8月,當紅軍長征穿越草地,來到班佑村時,不少紅軍戰士缺乏食物,體力不支,在此等待后續部隊。就在等待中,700多名紅軍戰士,背靠著背坐著犧牲了。
這一幕深深地印在了時任紅三軍11團政委王平將軍的腦海裡,班佑烈士紀念碑上,就鐫刻著他的回憶:
“走到河灘上,我用望遠鏡向河對岸觀察,那邊河灘上坐著至少有七八百人。我先帶通訊員和偵察員涉水過去看看情況。一看,哎呀!他們都靜靜地背靠背坐著,一動不動,我逐個察看,全都沒氣了。我默默地看著這悲壯的場面,淚水奪眶而出。多好的同志啊,他們一步一搖地爬出了草地,卻沒能堅持走過班佑河,他們帶走的是傷病和飢餓,留下的卻是曙光和勝利……”。
這是在紅軍長征過草地中,犧牲人數較多的地方之一。
對於這段歷史,王平將軍無法忘懷,他生前曾囑咐,要在這裡樹碑紀念,以緬懷那些英勇犧牲的戰士。
2011年9月,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在班佑河畔矗立。
“七根火柴”
故事原型就在這裡
在班佑鄉的這片草原上,還有另一個故事為人熟知,小學語文課本中《七根火柴》的故事原型地就在這裡:
“同志,你看著……”那同志向盧進勇招招手,等他湊近了,便伸開一個僵直的手指,小心翼翼地一根根撥弄著火柴,口裡小聲說著:“一、二、三、四、五、六、七……”
著名作家王願堅在《七根火柴》中的段落,記錄了在草地上的一片小樹林裡,一位戰士臨犧牲前,懷揣著七根火柴,等待著將其交給戰友,為后續隊伍點燃前進的光亮。
王願堅的這篇文章並非虛構,而是確實有原型的支撐。
若爾蓋縣原黨史辦主任蔣桂花,經過多年的研究與考証,確定了“七根火柴”故事原型發生地,就在距離這塊紀念碑幾公裡外的班佑鄉姜冬村附近。
順著紀念碑向東一路走去,我們很快找到了姜冬村:一排排嶄新的藏族新居矗立,家家戶戶都挂著鮮艷的五星紅旗。
沿著姜冬村村道向南不遠,便是一片牛羊遍地的牧場,牧場旁邊蜿蜒流過的班佑河,就種著一大片當地的紅柳林。
在藏語裡,“姜冬”的意思叫做“柳樹林”,這裡的高原紅柳林,生長形態是低矮的樹叢。
蔣桂花經過多方考証,加上很多史料的相互印証,確定1935年8月,紅軍在大沼澤中前行了7天7夜之后,意外地在草地邊緣發現了姜冬村這一大片紅柳林。
大沼澤裡罕見的樹林,成為戰士們難得的宿營地。《七根火柴》故事中,開頭描述到紅軍們在樹叢旁扎營,而在后來很多老紅軍的回憶裡,在草地附近都有一片小樹林出現。
周士第小樹林旁
宿營渾身濕透
那時,剛剛接任中央紅軍上干隊隊長的瓊籍紅軍周士第,也在回憶錄中記載了過草地時遇到的一片小樹林,也有著《七根火柴》故事中相似的場景:
“有一天,露營地有一些小樹,各部隊都搞些樹枝搭棚子,棚子有的高有的矮,有些棚子頂上蓋著青草,有些棚子上插著雨傘,有的還蓋著布,出現一幅幅人群、騾馬、棚子交織著的動人的畫面……
在回憶錄裡,周士第描述,那天在小樹林旁搭棚子宿營后,他睡得很沉,一覺醒來,發現夜裡下了雨,在水裡泡了一夜都不知道,身邊的同志們,全身都濕透了。
“在我們跟前,有兩個參加紅軍不久的十五六歲的小同志,全身也是濕透的。”“我整整在水裡泡了一夜,腿凍疼了,背凍硬了。”……
周士第回憶的這些細節,也許可以解釋當時班佑河畔的大量非戰斗減員:歷經了草地泥水中的長期艱難跋涉,多天無法落腳安睡,突然出現的一片小樹林,讓紅軍戰士們終於找到了搭建窩棚的材料,可以好好地睡上一覺。可夜來的風雨,卻帶走紅軍戰士身上熱量,不少紅軍戰士就再也沒能醒來,長眠在這裡。
81年過去,蜿蜒流過草原的班佑河依舊奔騰不息,清澈的河水讓河兩岸牧場水草豐茂,滋養著遍地的牛羊。
站在中國工農紅軍班佑烈士紀念碑前,採訪團成員們在碑前獻上潔白的哈達,表達對這些英烈的哀思。我們的思緒回到了81年前那個冰冷的早晨:班佑河邊小樹林裡,一位紅軍戰士一根根地數著手中的火柴:“一、二、三、四、五……”
相關專題 |
· 專題資料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