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當中央紅軍翻越長征途中最后一座險峰,已是“屈指行程兩萬”

六盤山:天高雲淡現勝利曙光

李磊

2016年10月19日10:47    來源:海南日報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 海報集團全媒體中心記者 李慶芳 攝

仲秋時節,寧夏南部平原依舊是一幅郁郁蔥蔥的景色。

當海報集團“瓊崖兒女長征路”採訪團登上寧夏回族自治區隆德縣六盤山頂時,映襯著白雲,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高高聳立在山峰最頂端。正是一幅毛澤東同志筆下的“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的美麗畫卷。

81年前的10月,當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的中央紅軍三個縱隊登上六盤山山頂時,山下追兵即將退去,山頂紅旗獵獵,遠遠望去,黃土高原就在不遠處。

這座被稱為“勝利之山”的高山,成了中央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最后一座險峰,在歷經了兩萬余裡的征途后,長征即將走向勝利。

天高雲淡的勝利之山

10月的德隆縣,凜冽的寒風中已略帶刺骨寒意,距離六盤山10多公裡外的隆德縣城裡,“暖氣開放”的字牌已經挂在街頭的各家飯店。

翻越六盤山,除了一條將近三公裡的312國道六盤山隧道,就是一條曲折蜿蜒至山頂的狹窄盤山公路。而當年紅軍長征翻越六盤山時,隻有一條從山間密林中穿過的小路直通山頂。

這條小路被稱為“紅軍小道”。所謂“紅軍小道”,不過是一條普通的山間土路,路邊植被茂密,雖然現今因當地旅游的開發,這條小路已經拓寬了許多,但小路最寬處僅容二三人並肩通過。

1935年10月,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率中央紅軍進入寧夏,與前來圍追堵截的國民黨軍進行大小戰斗共5次。10月7日,甩脫敵人的中央紅軍就是沿著這條山間小道登上了六盤山。

採訪團看到,藍天白雲下,一座高12米、長60米,由3面紅軍軍旗構成的碑牆格外引人注目。順著碑牆后的石階拾級而上,就是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長征精神永放光芒”的鑲金大字在陽光照射下閃閃發光。

據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整體建筑由紀念館、紀念碑、紀念廣場、紀念亭、吟詩台五部分組成。

這座紀念館面積2159平方米,由“紅軍不怕遠征難”、“不到長城非好漢”、“三軍過后盡開顏”三部分組成,主要反映了紅軍長征在固原及紅軍西征在寧夏、毛澤東等中央領導同志在固原的活動情況等。

六盤山上紅旗漫卷西風

“登上六盤山的時候,盡管山下還有追兵,可那時毛主席心情是愉悅的。”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的工作人員告訴我們。

1935年10月5日至9日紅二十五軍,紅一、紅二、紅四方面軍先后經過寧夏南部的六盤山地區。黨中央和中央紅軍在六盤山區停留歷時5天4夜。

同年10月7日,中央紅軍向六盤山急進。此時,國民黨三十七軍毛炳文部緊隨在紅軍的后面,東北軍騎兵一部把守在六盤山東麓,阻擋在紅軍的前面。為了避免與敵糾纏,紅軍除留少量部隊阻擊敵人外,主力部隊准備翻越六盤山。

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隨第一縱隊向南經寧夏隆德縣境,沿著那條紅軍小道登上了六盤山。當時已是深秋時節,六盤山天高雲淡。

盡管山下還有國民黨追兵,但此時的毛澤東,望著漫天藍天白雲,漫山的紅旗,心情是愉悅的——中央紅軍從渡過於都河開始,渡過湘江、赤水、金沙江,翻越夾金山、打鼓山等雪山,面對一路上遭遇敵人的圍追堵截,數次化險為夷,如今目的地陝北盡在眼前,毛澤東勝券在握。

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資料顯示,當紅軍一、二、三縱隊大部登上六盤山后,敵人的追兵也趕到山下。因紅軍佔據有利地形,敵人不敢貿然跟進,只是在山下用望遠鏡觀望紅軍的行動。

在紅軍翻越六盤山主峰后,盡管在山下遇到了東北軍的騎兵,可如猛虎下山的紅軍很快擊退了這股騎兵,並用繳獲的馬匹組建了紅軍首支騎兵部隊。

后來,回憶起這段歷史,毛澤東揮毫寫下名篇《清平樂·六盤山》:“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不到長城非好漢,屈指行程二萬。六盤山上高峰,紅旗漫卷西風。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

張雲逸周士第翻越六盤山

在六盤山紅軍長征紀念館內,一幅照片牆引起我們的注意,其中一張就是文昌籍的張雲逸大將。此外,周士第上將也名列翻越過六盤山紅軍將領姓名牆上。

此時的中央紅軍,從江西出發時的8萬多人,剩下的僅7000多人。在此前的改編中,紅一方面軍紅一軍團、紅三軍團和軍委縱隊,分別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陝甘支隊第一、第二、第三縱隊,張雲逸擔任陝甘支隊的副參謀長,上干隊隊長的周士第也跟隨所在部隊翻越了六盤山。

當這些紅軍將士登上海拔2000多米的六盤山,放眼向遠處望去,遠處的黃土高原盡是一片黃色的世界,黃色的山坡,黃色的窯洞,不一樣的風土人情,給紅軍將士們傳達了一個振奮人心的消息:

陝北就要到了,長征即將走向勝利!

(責編:常雪梅、楊麗娜)
相關專題
· 專題資料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