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62.4%受訪者通過教科書了解長征

黃沖 杜園春

2016年10月28日09:16    來源:中國青年報

浙江舟山東海小學少年先鋒隊隊員在網上觀看有關長征的影片。胡社友/攝

河北石家庄某私企職員唐金,對長征的最初認識來自小時候的語文課。《七律·長征》他至今都能背誦,《飛奪瀘定橋》、《金色的魚鉤》等課文中的情節,也記得清清楚楚。讓他印象最深的,是課文《七根火柴》。“文中的無名英雄為了保住七根火柴,付出了生命的代價。英雄保留的僅僅是火柴嗎?現在我明白了,他所保留下的,是那份對於黨的無限忠誠,是革命火種再次熊熊燃燒的希望”。

他感慨,那些親歷長征的人們大多已不在人世,但長征精神卻完整地保留了下來,不僅通過陳列的文物,更是通過這些經典文章保留在一代代人的記憶和感動之中。

長征已經過去80年了,今天人們對於長征的記憶和了解,是通過什麼渠道?中國青年報社會調查中心通過問卷網的調查給出了答案——受訪者了解長征的三大渠道依次是,教科書、媒體、影視劇。

調查顯示,教科書成為公眾了解長征的第一渠道。62.4%的受訪者是通過教科書了解長征。

影視劇也被52.5%的受訪者認為是了解長征的主要渠道,僅次於排在第二的媒體(53.8%)。

受訪者了解長征的渠道還有:傳記等文學作品(36.2%)、周圍長輩(23.2%)、參觀博物館等活動(26.9%)、同學朋友(7.0%)等。

除了小時候聽爺爺講故事,電影、書籍也是北京某事業單位職員杜晟(化名)了解長征的主要渠道,“爺爺是我的啟蒙老師,通過爺爺,我感受到了老一輩革命軍人的付出和奉獻,領會到了他們大無畏的犧牲精神。這也讓我對革命題材的影視書籍作品有著特別的感情”。她希望,一些傳播力度大的作品,一定要尊重史實,讓人們從人物和事件中了解歷史,感受先烈的精神。

“長征歷史一定要寫進中小學教科書,並要用具體的故事情節、動人細節等來把長征精神具象化、具體化,這樣長征精神就會伴隨孩子的一生。” 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克思主義研究院研究員龔雲表示。

首都經濟貿易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劉冠軍認為,從當前來看,人們對長征的認識和了解,除了學校的教學之外,更多是通過兩類渠道:一是圖書文獻、文學作品、報紙雜志、電視電影等傳統的傳播渠道﹔二是網絡媒體、手機客戶端等新興渠道。在信息科技高度發達的今天,應當將這兩類渠道有機地結合在一起。一方面,讓傳統的傳播渠道所形成的系統化、正面化作品,更多地借助網絡、手機等新媒體渠道加以傳播﹔另一方面,對網絡、手機等新媒體加強監管,負責宣傳思想工作的部門,應當有組織、有計劃地研發或研制適合新媒體渠道傳播的作品。

調查中,44.1%的受訪者是通過紀念活動了解長征。同時,有64.7%的受訪者表示關注近期紀念長征勝利80周年的活動。19.6%的受訪者不關注。

“長征紀念要採用年輕人能接受的形式。”龔雲建議,我們要結合當今實際把長征精神的實質抓住,而不隻簡單講過去,要關注年輕人的狀況,結合他們當下面臨的實際問題,比如創業、工作時遇到挫折怎麼辦。這樣更能讓年輕人的心靈受到震撼,認識到精神的重要性。宣傳長征精神不要標語化,否則對年輕人的觸動不會大。

(責編:常雪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