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大連沙河口區紅星村曾住著38位將軍 有23位將軍參加過長征

2016年11月13日12:59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有23位將軍參加過長征

油畫作品《強渡烏江》。(資料圖)


  在大連市沙河口區黑石礁街道的紅星村社區有一座革命紀念館,紀念館中保存著38位老將軍的照片。據紅星村革命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從1956年至今,這些老將軍都曾居住在紅星村,都擔任過兵團級以上的職務,在戰爭年代他們都身經百戰,屢建功勛。因此,紅星村又被稱為“將軍村”。

在38位老將軍中,共有23位參加過長征。長征中,他們所在的部隊不同,職務不同,任務也不同,有的是毛主席身邊的通信員,有的是強渡大渡河時的英雄,有的是臘子口戰役的突擊手,但他們都出色地完成了任務,為長征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當紅軍是他們最朴素的願望

在這些人當中,趙國泰將軍參加紅軍的方式最為特殊,趙國泰將軍的兒子趙延平告訴記者,父親積極參加紅軍充分顯示出他最為朴素的願望,就是對紅軍和革命的無限向往。

趙延平說:“1930年4月,紅軍來到湖北崇陽,發動群眾開展土地革命。革命形勢如火如荼,許多進步青年紛紛投軍。這時的父親剛剛14歲,他耳聞目睹紅軍的所作所為,覺得紅軍專為窮人辦事,是老百姓自己的隊伍,因此也想參加紅軍。”

趙國泰第一次到招兵的地方報名,招兵的同志見他年紀太小,個子又不高,就對他說:“小朋友,你想當紅軍我們歡迎,可你年紀太小了,等長大點再來吧。”趙國泰回到家,躺在床上怎麼也睡不著。他埋怨自己為什麼個子不長高點,長壯點,要是比現在高些、胖些,不就可以參加紅軍了嗎?

第二天,趙國泰再一次來到招兵處。招兵的同志見他比昨天高了,也壯實多了,很是吃驚,就問他:“一個晚上的時間你怎麼就長得比昨天高得多?”趙國泰說:“我本來就有這麼高嘛。”招兵的同志又問:“那又怎麼變壯的呢?”趙國泰說:“我本來就有這麼壯。”

招兵的同志仔細瞧了瞧他,哈哈大笑起來,拍了拍趙國泰的肩膀說:“你這小鬼,還挺有心計嘛。”原來趙國泰把昨天穿的平底鞋換成了高底鞋,並在鞋子裡面墊上了一沓厚厚的紙,比昨天至少高出4厘米,他還在身上綁了一塊又一塊的棉絮,看起來比昨天壯實得多。聽到招兵的同志這麼說,趙國泰不好意思地笑了笑:“怎麼樣,這下我夠格了吧。”招兵的同志被他的誠心感動,但還是拿不定主意,隻好去請示首長。

首長聽了匯報,找到趙國泰親切地問:“小同志,你為什麼想當紅軍?”趙國泰毫不含糊地回答:“紅軍好。”首長又問:“當紅軍要打仗,條件很艱苦,你不怕吃苦嗎?”趙國泰說:“什麼苦我都嘗過,再苦我也不怕。”首長見他意志堅定,想招收他,可擔心他年紀太小,力氣不大,問趙國泰:“打仗要扛槍,要挑擔子,你行嗎?”

趙國泰二話沒說,從廚房裡挑起水桶到井裡打了滿滿兩桶水,挑到首長面前,輕輕鬆鬆地放下。首長覺得這孩子能吃苦耐勞,而且聰明乖巧,是個難得的小紅軍戰士,於是就答應了趙國泰參加紅軍的請求。

趙延平說,紅星村住著的這些老紅軍有著共同的信仰和意念,信仰支撐著他們走完長征路,他們心中的遠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終堅定執著,始終閃耀著火熱的光芒。

曾思玉:一路上為大部隊搭橋鋪路

在紅星村革命紀念館,記者首先看到的是曾思玉和王良太二位將軍的照片。

1934年10月,曾思玉任紅一軍團第二師司令部通信主任,因對地形較熟,被任命為開路先鋒。12月30日,紅一軍團第二師最先到達烏江岸邊,搶佔了南岸的渡口。

此時,敵軍已經逼近,紅軍必須盡快渡江。師部緊急動員部隊扎竹排搭浮橋。因為曾思玉有扎竹排的經驗,他指揮一個連的戰士全力砍伐竹子,另外一個連的戰士捆扎竹排。

此時,在烏江北岸的守敵,不斷地用機槍、步槍向南岸扎竹排的紅軍戰士掃射。曾思玉全然不顧頭上呼嘯的子彈,在兩個連隊之間穿梭,指揮戰士扎竹排,很快,60多隻竹排扎好了,並在烏江上架起了浮橋,不僅保証了全師官兵強渡烏江成功,而且讓后續部隊都安全渡過了烏江。1935年1月3日,毛主席稱贊道:“真了不起,我們的工兵就地取材,以筏架橋,世界上都沒有過。”

如果說強渡烏江是長征途中的一個小考驗,那麼長征后期的臘子口戰役就是一道難關。曾思玉和王良太都參加了這場戰役。

1935年9月12日,紅軍到達臘子口,敵軍沿臘子口、康多、道藏、黑扎一帶布設了數道防線。

當時,紅軍左側有卓尼楊土司的上萬騎兵,右側有國民黨胡宗南部主力,后側有從四川追來的川軍,如果不能快速突破臘子口,就會面臨被敵人四面合圍的危險。

毛主席決定立即奪取臘子口,打通紅軍北上通道。9月16日黃昏,王良太受命擔任攻克臘子口的尖刀排排長,毛主席看望了尖刀排,要求他們一定要突破臘子口。

王良太先率領尖刀排隱蔽匍匐接近敵陣地前的小木橋,隨著兩顆綠色信號彈升空,王良太率尖刀排在重機槍的掩護下沖向木橋,但紅軍沒有重火器,敵人憑險要地形和碉堡頑抗,尖刀排連續沖擊4次都沒能成功,28人的尖刀排犧牲了26人,隻剩下了王良太和一班長孫開岐,王良太堅持不下火線,用手把打進自己腿裡的彈片摳出來繼續戰斗。戰斗到最后,王良太身負重傷,仍頑強地掩護並配合后續部隊一舉攻克了臘子口。

對於臘子口戰役,曾思玉晚年的回憶十分清晰:“在臘子口,毛主席這麼說,‘臘子口非久留之地,路,隻有這一條,隻能前進!要發揚飛奪瀘定橋的精神,堅決頑強地突破臘子口,殲滅守敵,乘勝前進,保障后續部隊迅速通過臘子口就是勝利。’”

在臘子口戰役中,臘子河上的木橋是進入臘子口的唯一通道。敵軍扼守在這裡。曾思玉接到的第一個任務是在臘子河的下游拐彎處用騾馬運送突擊隊過河。但是,由於河水湍急,經過幾次試涉,均未成功。

緊接著,曾思玉接到了第二個任務,帶領工兵連砍樹架獨木橋。很快他們就架起了一座獨木橋,突擊隊過河后攀上懸崖,迂回到敵人后側居高臨下發起偷襲,配合正面尖刀排的強攻。經過激烈的血戰,紅軍終於突破了天險臘子口守敵的陣地。

曾思玉在回憶錄中寫道:“敵人陣地上到處都是他們的傷員和死尸,以及丟棄的槍支彈藥。地面上、懸崖上血跡斑斑,山坡也被戰火熏得烏黑,到處都是手榴彈的木把,記錄著戰斗的異常激烈和極端殘酷。正如毛主席在戰斗結束時所說,我們的紅軍指戰員不愧是英雄鋼鐵漢。在紅軍面前,沒有突不破的天險,沒有戰不勝的困難,沒有打不敗的敵人。”

哈達鋪繳獲報紙,為毛主席判斷“陝北有紅軍”提供可靠依據

在長征路上,曾思玉每到一地首先要保証師部的通信暢通,還要調查行軍路線,偵察地形和敵情。他有三套服裝:一套紅軍服,一套國民黨軍裝,一套老百姓衣服,根據任務隨時換裝。

1935年9月,曾思玉奉命隨偵察連先期進入哈達鋪偵察敵情,為紅軍大部隊開路。

偵察連連長梁興初化裝成國民黨中央軍中校,曾思玉等幾人化裝成少校,帶著紅軍偵察連,擺出了國民黨中央軍的架式,來到哈達鋪。正巧,國民黨魯大昌部的一個少校帶領的騾馬運輸隊也剛剛來到哈達鋪。

梁興初、曾思玉等偵察員剛來到哈達鋪鎮公所,這名少校和鎮長就急忙跑到門口,立正敬禮后恭敬地說:“長官,你們辛苦了。兄弟我沒有出來遠迎,還請原諒。”

梁興初說:“不用客氣,你不知道我們來嘛。我們在這人地生疏,還望你多多提供方便啊。”

少校忙道:“好說,好說,兄弟一定盡力。”

梁興初問:“你們的運輸隊從哪來?到哪去?部隊都駐哪了,安全嗎?”

少校回答:“我們是從蘭州來的,帶運輸隊回隊伍去。”“你們都帶了些什麼東西?”梁興初問。對方回答是服裝、彈藥以及白面等。梁興初讓少校帶他們去看看,少校就帶著梁興初、曾思玉等人來到了騾馬隊。看著滿院的物資和騾馬,大家都非常高興,梁興初突然一臉嚴肅地對那少校說:“少校,運輸隊的東西全部交給我們接收,不打收條。”少校聽后一臉茫然。

梁興初接著講:“不明白?那我就告訴你,我們是中國工農紅軍,不過你不用害怕,你可能也知道,我們有優待俘虜的政策,隻要放下武器,一律給予優待。”國民黨少校頓時臉色蒼白。

就這樣,少校和他的運輸隊都乖乖地當了俘虜。清理戰利品時,有捆報紙引起了曾思玉的注意。他知道毛主席非常愛看報紙,作為通信主任,他知道報紙對於當時被嚴密封鎖的紅軍的重要性,所以他以最快的速度將報紙上交到師部,師部也沒耽擱,很快就把報紙送到了毛主席手中。

紅軍大部隊到達哈達鋪之后召開了團以上干部大會。會上,毛主席笑容滿面地說:“同志們,我們勝利了,粉碎了蔣介石重兵的前堵、后追和側擊。我還要告訴同志們一個好消息,我們二師的偵察連在哈達鋪俘獲了敵人的一支運輸隊,繳獲了一些新近出版的報紙,上面登載了陝北‘赤區’的消息,那裡有一支紅軍,我們再走幾天就到陝北了,就要和陝北蘇區紅軍會師了。”

曾思玉繳獲的報紙為毛主席判斷“陝北有紅軍”提供了可靠依據。

葉蔭庭:用自己改造的“高射機槍”擊落敵機

這些老將軍,在長征時期曾遍布紅軍的各個隊伍,他們都曾立下赫赫戰功。

在這些老將軍中,紅一方面軍的葉蔭庭曾創下了用機槍擊落敵機的壯舉。葉蔭庭的女兒葉宏給記者講了這個故事。

長征開始時,葉蔭庭剛從紅軍大學高射機槍訓練班結業,為了對付經常在空中耀武揚威的敵機,葉蔭庭自己動手,將四挺漢陽造重機槍,裝上硬雜木支架、瞄准鏡和測遠器等配件,改造成“高射機槍”。在湘江戰役中,這四挺“高射機槍”就擊傷了一架敵機。

1935年3月,紅軍來到遵義附近的茅台一帶,突然前方傳來防空警報號聲。不一會兒,3架敵機飛過來開始轟炸,部隊中出現了傷亡。戰士們紛紛向擔任機槍連連長的葉蔭庭請戰。

接到上級痛擊敵機的命令后,葉蔭庭迅速觀察了敵機盤旋的路線,指著附近最高的一棵樹,命令道:“以這棵樹為火力中心,一排兩挺機槍東西隔25米,二排兩挺機槍南北相隔10米,馬上做好戰斗准備。”

葉蔭庭操起其中的一挺機槍,看到敵機已進入預定目標,大聲命令:“打!”“打”字一出口,他就扣動了扳機。四挺“高射機槍”組成了交叉火力網,一陣掃射后,就聽到天空中突然發出了一聲刺耳的怪叫,葉蔭庭一看,一架敵機冒著濃煙,翻滾著向山下栽去,“轟”的一聲巨響,騰起一道火光和一團濃煙。山林中頓時響起一片歡呼聲。另兩架敵機見勢不妙逃走了。

紅軍總政治部主任王稼祥為此還代表黨中央親臨部隊慰問。他說:“你們打得好,打掉了敵機的威風。現在,不再是我們怕敵機,而是敵機怕我們了。你們開創了紅軍擊落敵機的先例,要好好總結經驗,向其他部隊推廣。”當時的中央軍委機關報——《紅星報》也報道了此事。(記者/王岩頔)

(照片除注明外,由紅星村革命紀念館提供)

人物檔案

曾思玉

江西信豐人。1928年參加革命,1930年參加紅軍,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1934年參加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八路軍第115師343旅股長、冀魯豫軍區分區司令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冀魯豫軍區副司令員、華北軍區第4縱隊司令員、第19兵團64軍軍長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參加過抗美援朝,曾任沈陽軍區副司令員、武漢軍區司令員、濟南軍區司令員等職。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榮獲二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和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2012年12月31日在大連逝世,享年102歲。

趙國泰

湖北崇陽人。1930年4月參加紅軍,任司號員。1932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經中央蘇區歷次反圍剿戰斗,參加了長征。1936年入陝北紅軍大學學習,后任紅軍大學教員。抗日戰爭時期,隨聶榮臻赴晉察冀邊區,開辟敵后抗日根據地,歷任晉察冀3分區12大隊政治教導員等職。解放戰爭時期,任遼寧軍區第一軍分區副司令員,安東軍區第三軍分區司令員等職。新中國成立后,參加抗美援朝。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榮獲三級八一勛章、二級獨立自由勛章、二級解放勛章。曾任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

1974年在大連逝世,享年59歲。

葉蔭庭

江西於都人。1931年參加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參加了長征。抗日戰爭時期,任中國人民抗日軍政大學第六大隊四隊隊長,魯中軍區第二團副團長、團長。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三縱隊八師參謀長,第四野戰軍40軍119師副師長。新中國成立后,參加過抗美援朝,曾任沈陽軍區后勤部副部長,旅大警備區副司令員、顧問。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2006年10月24日在大連逝世,享年91歲。

(責編:黃瑾、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