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萬裡長征話巾幗

2016年11月21日14:42    來源:學習時報

萬裡長征,女紅軍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業績,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回顧這段歷史,她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堅定的信念與堅韌的意志,宛如鮮艷美麗的格桑花,織就長征精神奪目、光艷的風景﹔又如熠熠生輝的鑽石,構成我們民族精神寶貴、生動的財富。

在紅軍長征的隊伍中,數千名女紅軍以特有的堅韌,爬雪山、過草地,犧牲了愛情、親生骨肉甚至是自己的生命,在槍林彈雨中出生入死,與生命極限進行頑強抗爭,不畏艱險,譜寫出一曲曲感天動地的壯歌,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婦女運動史上的奇跡。董必武在陝北即興作詩贊許長征中的女英雄:“四渡赤水若等閑,大渡天險亦心坦。夾金山上積雪奇,茫茫草原何足難。紅軍女英爽夙志,風卷神州紅爛漫。古來舊觀須推翻,巾幗敢頂半片天。”

胸懷理想意志堅

“革命理想高於天”。在波瀾壯闊的紅軍長征鐵流中,女紅軍把自己的理想鑄進了長征這座偉大的歷史豐碑,她們崇高的革命理想就是她們奮勇前進的動力。1934年12月,為掩護部隊轉移,羅家秀不幸被捕。面對整整8個月的嚴刑毒打,她堅守秘密,視死如歸。在刑場,她大義凜然,高聲呼喊:“紅軍一定會回來的!革命一定會勝利!”這一天,羅家秀被敵人用剪刀剪光了身上的肉,尸首零落在河灘。楊厚珍用自己“三寸金蓮”,支撐著過胖的身子搖搖晃晃堅持走完了萬裡長征,令人稱奇。在艱苦卓絕的長征途中,許多女紅軍犧牲在戰斗中、倒在行軍路上,她們的英雄壯舉、堅強意志和不怕犧牲、勇往直前的徹底的革命精神,震撼著每一個人的心靈,激勵著革命事業后來人的斗志。這些柔弱的女性以不屈不撓的氣概,守住了作為一名共產黨員、一名革命者的堅強信念。

堅定的理想信念,是黨和紅軍在長征中屢克強敵、戰勝艱險的力量源泉和精神支柱。賀子珍說:“想到革命,想到人類最美好的共產主義社會,那麼面前的這點困難又算得了什麼呢!”康克清講:“那時我們的理想隻有一個,消滅敵人,解放全中國……”李堅真說:“長征的勝利,可以說是共產主義理想的勝利。”鄧六金說:“長征艱苦的生活,惡劣的環境,既是對一個革命者生死的考驗,也是信念與意志的磨練。當時我們抱定了一個信念,跟著共產黨走,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由此可見,沉澱在這些女紅軍記憶深處的,除了艱難和困苦,更多的是那種以苦為樂的樂觀精神和革命必勝的信念。

艱難險阻隻等閑

“風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飢志越堅。”長征中的困難是罕見的,過草地時,女紅軍用樹皮、草根、皮帶充飢,把牛皮鞋底制作成“美味佳肴”,還編了打油詩:“牛皮鞋底六寸長,草地中間好干糧﹔開水煮來別有味,野火燒后分外香。兩寸拿來熬野菜,兩寸拿來做清湯﹔一菜一湯好花樣,留下兩寸戰友嘗。”她們還要克服特殊的生理困難。生理期時,找不到一張紙、一塊布,隻能任其從褲管往下流。最痛苦的莫過於疾病,鄧穎超在長征前就患了嚴重的肺病,后發展到大吐血。過草地時掉進了沼澤地,第二天就發高燒,連續7天7夜粒米未進。紅軍過大渡河時,謝飛感冒發燒,戰友們擔心她過不了鐵索瀘定橋,但掉了隊的她咬緊牙關,手腳並用,艱難地爬過鐵索橋,以驚人的毅力趕上隊伍。

長征猶如熔爐,熔鑄了不畏艱險、催人奮進的精神。長征中女紅軍們基本上不洗臉、不洗澡,更不能脫衣睡覺,房裡、草垛、牆角、野外,什麼地方都能睡,女紅軍的頭上、身上都長滿了虱子。姜秀英的腳趾被凍壞了,為了跟上行軍隊伍,她從老鄉家裡借來斧頭,毅然把潰爛的腳趾砍掉。康克清警衛員、隻有13歲的羅坤,帶著11個“紅小鬼”外出宣傳遲歸,靠乞討、挖野菜過活,戰勝了疾病、飢餓,躲過了野獸、土匪,終於在3個多月后追上了北上的隊伍。

戰地黃花奮勇戰

長征沿途,緊張、頻繁、激烈的戰斗生活,磨練著每一個革命戰士的意志,女戰士同樣面臨著血與火的生死考驗。她們加入到對敵軍事戰斗的行列,浴血犧牲、鏖戰疆場,表現出英勇頑強的革命意志和大義凜然的英雄氣概。一方面軍女干部李堅真在湘贛交界處的一個山頭上,帶領女干部同敵人展開激戰,她們10人在敵眾我寡的形勢下不慌不亂、英勇戰斗,實現了安全突圍。四方面軍的婦女獨立團是一支英勇善戰的“紅色娘子軍”,她們配合紅35軍89師守劍閣,阻敵援兵,擊潰四川軍閥田頌堯部2個旅。西征軍“婦女抗日先鋒團”的女戰士血戰永昌、高台、臨澤、倪家營,轉戰祁連山,痛擊馬匪,聲名遠播。

這些女紅軍戰士,年紀輕輕,小的才十二三歲,大的也不過二十二三歲,經歷了人間最為殘酷的腥風血雨,卻依舊頑強奮戰。

宣傳鼓舞有鴻篇

女紅軍在政治和宣傳工作中的作用和豐功偉績不可磨滅。女戰士雖然人數少,但都是宣傳骨干。她們結合自身優勢,根據黨制定的路線、方針、政策,結合每場戰斗和任務,運用歌唱、漫畫、標語等形式進行宣傳,使紅軍更理解當前形勢和任務,更明確革命的前途,從而提高了紅軍的戰斗熱情與樂觀精神。紅一方面軍過草地,蔡暢引吭高歌,用法文高唱“馬賽曲”,在疲憊不堪的戰士中引起巨大的反響。女戰士危拱之是一雙“解放足”,與紅軍總政治部的李伯釗邊走邊舞,成為戰士們愛戴的“歌舞明星”。紅四軍的趙玉香愛唱歌:“腳不纏,發不盤,剪個毛蓋變紅男,當上女兵翻雪山,跟上隊伍打江山。”正是她們樂觀的精神,感染了前進的隊伍,使漫長而艱險的長征路途變得富有生氣和活力。

宣傳能鼓舞士氣、激發斗志、振奮軍心。長征路上最有名的山歌手李堅真編唱的一首“唱支山歌當點心”,以苦為樂,一路笑聲一路歌,歌聲成為重要的宣傳武器。羅家秀以山歌、故事向群眾宣傳革命:“韭菜開花一杆心,割掉髻子當紅軍,保護紅軍打勝仗,婦女解放大翻身”“日頭出來撒彩霞,朱德軍長來寧化,作惡土豪連夜走,窮苦人民笑哈哈。”李伯釗在長征途中擔負著宣傳鼓動的任務,她背著紅軍劇社的劇本,每天往返於各部隊之間,所走的路程是別人的兩倍。身材瘦弱矮小的劉英在部隊裡穿梭,宣傳形勢,鼓舞士氣,幫助有困難的同志,被人稱為“小麻雀”。蔡暢在漫長崎嶇道路上進行宣傳鼓動,提高長征戰士們的士氣,康克清把蔡暢講的故事和笑話稱為“精神食糧”。“隨意坐地堪露宿,臥看行雲逐浪翻。帳月席茵刀槍枕,談笑低吟道明天”。在飢餓、寒冷、疾病和死亡面前,紅軍將士始終保持著笑談明天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唯有犧牲多壯志

面對生與死的考驗,歷經血與火的洗禮,紅軍女戰士視死如歸,表現了大無畏的犧牲精神。在長征主力中,紅25軍的女戰士7名,犧牲2名。紅四方面軍女戰士約8000余人,分布在婦女獨立團、婦女工兵營、新劇團、糧食局、被服廠、軍醫院、運輸隊和各軍師的宣傳隊,她們“不僅人數最多,而且擔負的任務也最繁重,犧牲也最大”。1935年春,在配合主力攻打劍門關的戰斗中,婦女獨立團在大小金川一帶戰斗中,十幾名女戰士被敵人三面包圍,彈盡糧絕,班長把最后一顆手榴彈投入敵群,全體戰士寧死不降,高呼著“打倒國民黨”“中國共產黨萬歲”縱身跳河,獻出了她們寶貴的生命。婦女獨立團(后改編為獨立師),成立時有2500余人,師長張琴秋,她們剃著光頭,穿著軍裝,打著綁帶,肩負著運輸、籌糧、警衛后方機關、打擊敵人等艱巨任務,二過草地后隻剩1000余人,三大主力會師后,她們隨西路軍轉戰河西走廊,最后僅剩300余人。

一部長征史,就是一部用生命寫就的慷慨壯歌。1937年3月,紅軍西路軍婦女先鋒團在政委吳富蓮帶領下,主動要求擔負掩護主力部隊突圍的重任,在茫茫戈壁灘上與敵人浴血拼殺了三天三夜,打退了敵人無數次的瘋狂圍攻,終因寡不敵眾、孤立無援、彈盡糧絕,大部分官兵犧牲、負傷或被俘。吳富蓮負傷被俘后,敵人對她用盡威逼利誘的手段,她絲毫不為所動,以絕食斗爭進行反抗,最后吞針壯烈犧牲,年僅25歲。

巾幗英雄美名傳

“我們是為萬千人服務的工農紅軍,今在苗家借地生子,實在出於萬不得已。因軍情緊急,此子無人攜帶,深望老鄉將其撫養成人,不勝感激。”署名:“紅軍休養連董必武留。”這個留在苗地的孩子是毛澤東與賀子珍的骨肉。賀子珍產后不久又遇到了一次空襲,一顆炸彈正好落在賀子珍身邊爆炸,身上中了17塊彈片,一直到去世腦顱裡仍殘留著幾塊彈片。曾玉,在長征途中生下一個胖娃娃,但部隊要緊急出發,孩子不能帶,隻得忍痛放在稻草上,伴著父親寫的字條,孩子在空房屋裡聲聲啼哭,曾玉被人攙扶著告別了親生骨肉,一步一回頭地走出了房屋。在長征途中生小孩的女紅軍還有陳慧清、廖似光、吳仲廉,她們在尾追敵人的槍林彈雨中生下孩子,卻不得不忍受與親骨肉的分離,只是將孩子簡單包裹留在當地老鄉家,又匆匆踏上征程,從此天各一方,生死不明。

萬裡長征,女紅軍創造了驚天動地的業績,立下了不可磨滅的功勛。回顧這段歷史,她們身上所體現出來的堅定的信念與堅韌的意志,宛如鮮艷美麗的格桑花,織就長征精神奪目、光艷的風景﹔又如熠熠生輝的鑽石,構成我們民族精神寶貴、生動的財富。(康井泉 作者系北京市大興區委黨校副校長)

(責編:楊麗娜、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