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我的祖父抗戰驍將白鳳翔

白煜章

2016年12月01日09:50    來源:黑龍江日報

原標題:我的祖父抗戰驍將白鳳翔

祖父白鳳翔為國捐軀的英雄事跡,時見於報端和銀幕,1993年由國務院組織編輯出版的中華英烈人物叢書《中華英烈人物大辭典》及《張學良和東北愛國將領傳》均有翔實記載。2015年,中共中央授予白鳳翔抗日英烈獎章,祖父犧牲之地內蒙古合教也被內蒙古自治區列為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及文物保護單位。

1捉蔣英雄膽氣豪

白鳳翔籍貫河北滄州,年少習武,能騎善射。起家於圍場縣,出身綠林的他“拉杆子”打擊惡霸,開倉濟貧,因敢打能拼,被奉系軍閥張作霖收編為東北軍,委任團長、旅長,派往黑龍江省密山駐防。1933年被張學良提升為東北軍騎六師師長。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東北全境及華北大部分地區相繼被日寇侵佔,蔣介石不但不抗日,還把東北軍主力部隊調到陝西、寧夏、甘肅一帶駐防,並把不抗日的罪責推到張學良和東北軍身上,這使白鳳翔感到莫大的屈辱,憤怒的火焰時時在心中燃燒。第三期軍官訓練團在廬山受訓期間,蔣約他談話並贈與金錢,欲挑撥他與張學良的關系,但他不為所動。

1935年9至10月間,白鳳翔的騎六師跟隨張學良東北軍開到西北“剿共”,駐扎在甘肅慶陽地區。廣大東北軍官兵思鄉心切,無心與紅軍交戰,將士多與共產黨有接觸。白鳳翔首先與中共地下黨劉瀾波、王再天(騎兵軍副軍長黃顯聲的參謀)接觸,繼而又擴大到與中共重要領導的秘密交往,他逐漸接受了共產黨救民救國的思想,明白了共產黨領導的紅軍才是真正的抗日軍隊,要想打回東北去,就必須制止蔣介石的不抵抗主義,停止“剿”共,聯合抗日。因此,在1936年九一八事變五周年之際,白鳳翔委派騎六師參謀長汪鏞,與紅軍政治部主任朱瑞、副主任鄧小平在寧夏固原市原州區楊郎鎮秘密簽署了局部停戰、抗日救國的四條協議。

人民紅軍政治部關於《東北軍騎兵第六師與紅軍簽訂停戰協定》的文件如下:一九三六年九一八紀念日,騎兵第六師代表汪鏞,參加人劉繼堯與紅軍代表朱瑞等三人關於“停止內戰,抗日救國”有所商談,談話中誠﹝懇﹞一致認為救亡圖存,騎兵第六師紅軍之間應有如下數事協定:(一)自九一八事變以來,日人無厭的侵略及中國國民黨、政、軍當局的投降與不抵抗政策,不但迅速喪失東北,繼已及於華北,日人近且大舉南進和西窺,走私遍及全國,特務機關到處設立,偵探走狗無微不入,亡我國家,滅我民族之方法無所不用……凡此事實的種種,無一不証明亡國滅種的慘禍正已迫近眉睫。為今之計“停戰抗日”為一切不願當亡國奴的中國人絲毫不可回避與推諉的天職,尤其是東北軍及紅軍的天職。東北軍局部來說,即騎兵第六師與紅軍不管有何種隔閡,為“抗日救國”計,均有絕對理由及需要,在抗日救亡基本條件與無上任務下,做成親密的聯盟,並從今日始一致確定這一聯合。(二)“抗日”既為騎兵第六師與紅軍聯合條件與無上責任,則騎兵第六師與紅軍今后一切行動與一切措施,絕對受此崇高無上的,光榮的抗日任務所約束……騎兵第六師因某些原因至今得暫時存於抱著一貫不抵抗與賣國政策的國民黨政府與軍旗之下,尤以顧全大局……以不損害抗日的神聖責任為原則,出以最大限度的敷衍,具體內容是:(1)不受命進攻紅軍。(2)萬一須敷衍,則不打槍或不作殺傷射擊不前進。(3)事先向紅軍通報行動及騎兵師位置,以免誤會。(4)在可能與須要時,經過互相協商可作友誼退讓,但應以實現抗日利益為原則。(三)為了互相砥礪,互相監督,互相幫助以達實現抗日的親密的兄弟聯系,建議互派代表互相研究、互相通商,經常會商並解決一切可能發生的問題與糾紛。(四)各以最大努力切實進行地方群眾之抗日動員與組織,並切實注意自己部屬的抗日教育與抗日准備工作,為交換經驗,於必要時常以互派代表了解群眾與部屬抗日教育及抗日准備工作的情形。以上各節經雙方同意互換文后即為有效,並永遠力遵不渝。在抗日行動未公開之前,紅軍願為貴師代守秘密。

祖父是東北軍的一員驍將,經常出入奉天張家的大帥府,深得張學良的信任。1936年12月8日,張學良、楊虎城將軍請求蔣介石放棄“剿共”一致抗日的努力失敗后,為了民族大義,決定發動“兵諫”。張學良密電駐守在今寧夏固原市的白鳳翔來西安,白鳳翔遵命與隨從副官常國賓、王國才、連長寇寶珠、副官孫德泰、宋連甲等親信一同前往。到西安后,張學良帶他去臨潼華清池,以去熱河一帶打游擊為名向蔣介石辭行,特意讓他察看了蔣介石的住所地形。12月11日晚6時許,張學良通知白鳳翔馬上來見他。到了張公館,少帥背著手,低著頭,面色沉重,心有所思,來回踱步。過了好一會兒,張學良低聲說:“我想了好久,決定派你干一件天大的事,把委員長扣起來,逼他抗日。現在,我命令你到臨潼‘請’蔣委員長進城,共商抗日大計!記住,不要傷著委員長!”白鳳翔當即表示:“隻要副司令下命令,我白鳳翔赴湯蹈火、粉身碎骨在所不辭。”張學良聽后面色釋然地說這次行動由你總指揮,劉桂五團長、孫銘九營長與華清池王玉瓚衛隊裡應外合配合捉蔣(王玉瓚是東北衛隊營第一營營長)。他離開張公館時,張學良又命令副官給他和隨從人員12支手槍。

白鳳翔回到玄風橋家中,命令副官、衛兵不得離開,馬上檢查槍械,一切安排就緒,白鳳翔叫伙夫炒了幾盤好菜,請全家人一塊喝酒,席間白鳳翔對家裡人說:“今晚我要外出執行一項重要任務,萬一回不來,你們都不要太難過,記著,我干的這是正道的事兒。”

1936年12月12日凌晨2時,白鳳翔召集劉桂五、孫銘九在金家巷會合,並同車到壩橋東面王協一連隊營地集結,整理好隊伍,他簡要地講了今晚要執行的任務:張副司令命令我們到臨潼去,把蔣介石請到西安來,逼他同意停止內戰,打日本人,這樣我們就能很快打回東北老家,雪洗恥辱。

清晨4點多,白鳳翔和孫銘九趕到華清池,帶領一部分人朝蔣介石住所五間廳沖去,遭到蔣介石衛隊猛烈抗擊。他迅即改道從假山石小道摸進五間廳,發現蔣介石的衣帽、假牙都在,人卻不見了,伸手摸了摸蔣介石睡過覺的被窩,尚有余熱,判斷蔣介石不會走得太遠,即命令士兵在院內各處搜索。此時天已放亮,他電話向張學良報告:“蔣介石還沒捉到!”張學良指示白鳳翔:“一定要找到,9點鐘以前找不到委員長你提頭來見我。”白鳳翔深知這句話的分量,一旦讓蔣介石跑了,甭說他的頭,就連張學良的頭也保不住。白鳳翔正在審問蔣介石侍從室主任錢大鈞時,一名士兵前來報告,在華清池外發現蔣介石的一隻鞋,白鳳翔馬上命令劉桂五、孫銘九、王玉瓚率兵搜山,很快找到了躲在臥牛石旁夾縫中的蔣介石,白鳳翔立即命人電話向張學良報告,張學良命令馬上把蔣介石送到西安,白鳳翔把自己的狐皮大衣脫下來披在隻穿了一件薄睡衣的蔣介石身上,命令劉桂五、孫銘九陪護蔣介石入城。

捉蔣任務完成后,張學良將軍授予白鳳翔東北軍十字勛章,提拔他接替騎兵軍軍長,后因張學良被蔣介石扣留在南京而受阻。西安事變后,國民黨削去了白鳳翔的官職,給他挂了個養閑的高參文職。在中共抗日主張的感召下,白鳳翔回到北平,相繼賣掉了東直門一個大四合院,西郊、南郊兩百多頃地,以籌資購買武器,裝備抗日先遣軍。

令我們這些白鳳翔的后代欣慰的是,黨和國家沒有忘記他老人家的抗戰功績,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為白鳳翔頒發了抗日英烈獎章,中央有關部門及陝西、內蒙古、黑龍江、遼寧、河北、寧夏、山西、甘肅等地黨史和統戰部門,積極支持對白鳳翔將軍歷史資料征集工作,我大姑白雅麗寫的文章在權威刊物《縱橫》雜志發表,表哥靳建白寫的文章在《解放軍報》、《團結報》上發表。

據抗戰史料記載,1931年九一八事變東北軍未能奮起抵抗日軍之恥,原因不在東北軍,而在於蔣介石。1933年,白鳳翔就在中國軍隊長城抗戰中初露鋒芒,遺憾的是,長城會戰未取得勝利。

憑心而論,蔣介石對日本企圖侵吞中國的狼子野心早年他在日本留學時就已察覺。令人遺憾的是,他一門心思要當總統,把精力都用在如何鞏固其南京中央政權上。而張作霖、張學良父子,對日本侵略東北的行為更是心知肚明,但是對國民黨的不抵抗政策,雄踞東北的張氏父子不得不執行,這就為日本侵佔東北進而侵佔全中國埋下后患。

1931年8月16日下午,在連續接到張學良從沈陽大帥府發來請求對策的電報之后,蔣介石回電張學良,嚴令不抵抗。電報雲:“無論日本軍隊以后如何在東北尋舋,我方應不予抵抗,力避沖突。萬勿逞一時之憤,置國家民族於不顧。”9月12日,蔣介石仍不放心,生怕東北軍與日軍交火,特意又邀請張學良到石家庄會晤。在專車上,蔣介石與張學良對坐,握住張學良的手,神情凝重地說:“漢卿,近日軍統獲得可靠情報,日軍在東北要馬上動手。我們的力量不足,千萬不能打。”此時此刻,張學良雖然心中不悅,但出於對蔣的遵從,當即承諾請蔣放心。張學良回到東北后,又接到蔣介石的一封特急絕密電報:“沈陽日軍可作為地方事件,望力避沖突,一切對日交涉,聽候中央處理。”9月22日,蔣介石甚至在南京市國民黨黨部對部分黨員演講稱,全體國民必須在國際聯盟做出公正裁決之前保持忍耐。10月30日,蔣介石在顧維鈞宣誓就職大會上,公然鼓吹“攘外必先安內”。這個臭名昭著的主張,引發全國各地大規模的游行示威,大批學生到南京請願。1931年12月15日,蔣介石被迫採取以退為進的策略,通電全國,公開宣布辭去國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院長、陸海空軍總司令職務,離開南京,回到老家浙江奉化。其中,也有廣州方面汪精衛(后來成為漢奸)、孫科、陳濟、李宗仁等人逼宮,要蔣下野所起的一定作用。從這個過程可以看出,東北軍在“西安事變”中要扣蔣的基本原由。

2抗日驍將震東洋

在白鳳翔二十多年戎馬生涯中,他相繼在密山、佳木斯、依蘭、勃利、秦皇島、廊坊、保定、信陽、榆樹、鐵嶺、開原、靖邊、慶陽、大名、固原、承德、赤峰、巴彥淖爾、鄂爾多斯、通遼、包頭等地駐防,因接受共產黨進步主張不打紅軍,密簽四項免戰承諾而受到毛主席的贊賞。基於中國共產黨的抗日主張感召,也出於他本人想打回東北、雪洗恥辱的愛國激情,他托國民黨中央侍從室主任錢大鈞從中撮合,蔣介石同意白鳳翔成立熱河抗日先遣軍,授中將軍銜。1938年元旦剛過,白鳳翔就率部到熱河、綏遠、察哈爾一帶抗擊日寇,歸第八戰區傅作義指揮。抗日先遣軍轄四個騎兵旅,一個步兵旅,有兵力一萬七千三百多人。部隊途經陝北時,毛澤東在延安親自會見並宴請白鳳翔,稱他是有作為的青年愛國將領。后來又致信勉勵他為中華民族御敵再創新功,周恩來、彭德懷、習仲勛、肖勁光、陳奇涵等中共方面黨政軍高層領導人轉交了毛澤東的親筆信,並贈給大量武器彈藥及一部電台,派了兩位游擊戰教官,這對抗日先遣軍是寶貴的支持。年近九旬的大姑白雅麗曾經告訴我,為了抗日,你爺爺把北京西郊、南郊的二百多頃的好地都賣了,甚至連你奶奶的金銀珠寶細軟也全當了,換了錢買機關槍、小鋼炮。西安張學良公館紀念館的專家李敏告訴我,這些舉動不僅說明了中共是真心抗日,真心搞統一戰線,也說明了中共對這支部隊的戰斗力很重視。

據蔣介石《往來函電》檔案史料記載,白鳳翔曾謀劃做工作,規勸內蒙偽軍李守信部隊棄暗投明。1938年4月20日電報武漢衛戍總司令陳誠呈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中正接熱河先遣軍司令白鳳翔函,稱“奉命開赴熱河,雖逗留綏德,但分化偽軍工作已積極開展,偽軍李守信部騎兵團團長郭秀珠、步兵團團長張萬興均表示,如抵熱河將換幟來歸,協同反正,並另請准將該軍軍費早日核定。”

這些珍貴的史料說明,白鳳翔很有統戰頭腦。為此他曾夜不能寐地謀劃。

無獨有偶,老謀深算的日本政府對國民黨內部的投降派發起了強大的政治攻勢,國民黨副總裁汪精衛為首的親日派1938年12月叛逃投降日本,這讓本來就極其艱難的中國蒙羞。日本嘗到了一個甜頭,又開始打蔣介石的主意,1940年,一方面加強了對國統區、解放區的進攻,對重慶實行大規模的重點轟炸,一方面實施迫降蔣介石的“桐工作計劃”,想拉蔣介石下水,沒有得逞。

白鳳翔的抗日先遣軍戰斗力很強,其綜合戰斗力甚至比國軍的嫡系王牌部隊還要強,這在一定程度上與連營級軍官熟知日軍戰術有關。中國軍隊長城抗戰伊始,白鳳翔部的東北軍騎六師就在戰斗序列中。當時,長城抗戰由兩個方面軍組成,由張學良、張作相指揮。白鳳翔的騎六師與騎一師、騎二師、騎五師與第29軍、第17軍部隊協同作戰,轉戰司馬台、古北口、多倫,給日軍以沉重打擊。在艱難的苦戰中,部隊損失慘重。但在這一寸山河一寸血的歲月裡,騎六師逐漸掌握了日軍的突擊戰術、迂回戰術以及受武士道精神奴役的日軍士兵殘暴心理等等。隨著1933年5月31日《塘沽協定》的簽訂,一紙所謂的停戰協定,使中國長城會戰從軍事失利,轉向實質上的政治失利。七七盧溝橋事變,中國人民進入全面抗戰階段。一腔熱血的白鳳翔為再度出征抗日戰場,經常召集部屬研究戰略戰術,尤其對日軍的小分隊突擊騎兵奔襲戰加強了研究,琢磨了對付的辦法,這一切都為白鳳翔有效殲擊日軍有生力量奠定了重要基礎,埋下了殺敵制勝的伏筆。白鳳翔同其他愛國的東北軍將領深知,從臭名昭著的“田中奏折”出籠,日本侵華佔華的貪心昭然天下。日本並不滿足染指東北,而是得寸進尺,對中國既要蠶食,更要鯨吞。白鳳翔經常給部隊軍官說:“日本人鼓吹如欲征服中國,必先征服滿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國。熱河戰略地位極為重要,丟了熱河,北平危機、華北危機。我們要做好血戰熱河,進軍綏遠、察哈爾的准備。”此時,日本關東軍一邊進犯,一邊在伊克昭盟扶植漢奸勢力,並在察哈爾扶植德王,試圖建立所謂偽大元蒙古國。這是繼建立偽滿洲國之后,又一個侵吞中國的陰謀。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從綠林好漢起家的白鳳翔,格外重視武器裝備更新,他的東北部隊老班底,武器裝備有不少德國造、意大利造、捷克造、日本造的手槍、連發步槍、榴彈炮、穿甲彈、噴火器等,而且,彈藥補給也比較充足,開始兩三年,武器裝備較好,雖然不能和后來的遠征軍、王牌軍裝備比肩,但與當時中央軍主力部隊及閻錫山的晉綏軍不相上下。

自幼習武,能騎善射,本領過硬的白鳳翔,給部隊定了三項訓令。一是快速集結,下達開拔命令半小時甚至一刻鐘就整隊出發,所有槍支的子彈不退膛。他睡覺盒子槍始終別在左右腰側,久而久之磨出了繭子。二是除步槍、大刀之外,每個連隊至少要有10位以上官兵會用“五節鞭”,鞭不離身,時常別在腰間,與敵交手,凌厲揮掄,令日軍瞬間落馬,還有騎馬蹲襠式等武術招法,大大提高部隊官兵的戰斗力。三是廣泛征集好馬,從呼倫貝爾、科爾沁草原到烏拉爾草原,他曾多次帶著王國才、常國賓等親信,親自到那達慕上挑選良駿,不惜重金購買。

白鳳翔似乎對蒙古高原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是那樣的熟悉,那樣的鐘情,他身材高挑,濃眉俊目,讓草原上喜歡他的人著迷,所有這些,他無暇顧及,因為,他心中隻有一個念頭,是消滅鬼子,讓烏拉特草原、讓大青山、讓河套、讓民族早解放,讓祖國盡享和平的陽光,這一定是他的夢,不知有多少次,他夢見鬼子投降了……盛夏,草原一片生機,鳥兒、虫兒、蝶兒歡喜,花的芳香隨風輕柔地四處飄逸,戰斗間隙,他偶爾摘上幾朵花兒,用鼻子聞一聞,一邊吃著手抓羊肉,一邊哼著官兵們聽不懂的小曲,但懂他的官兵,卻知道那是他思念親人的情歌。

青年時代的白鳳翔,曾在熱河一帶拉杆子當綠林好漢,從村村落落到一頂頂蒙古包,有許許多多的好哥們、好弟兄,他們挑選的兵源大多數也都馬術好,槍法准,還有充足的馬匹,部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強,成了名副其實的草原勁旅,作戰機動能力的提高,從一定程度上超過了日軍騎兵。白鳳翔的部隊還有一個很重要的特點,就是特別注意嚴格訓練,按照戰區司令長官傅作義的要求,強化了以夜間射擊為主要內容的夜戰訓練,並提出了“兩隻夜眼”的口號。在戰技訓練方面,白鳳翔率部苦練近戰,增加了一公裡沖鋒科目,為打奇襲戰做好熱身准備,也注重迂回戰、穿插戰、圍點破襲等游擊戰法。

狼煙暗淡塞上月,日寇覬覦破城闕。1937年七七事變后,日本發動全面侵華戰爭,7月29日,北平淪陷、華北危機!日軍鐵蹄在飛機、坦克、大炮的掩護下,長驅直入熱河、綏遠、察哈爾三省大部分地區,通遼、赤峰、阿爾山、集寧、包頭相繼陷落。日本特務頭子土肥原賢二向天皇獻計,攻下熱河、綏遠全境,取華北全境,進而奪取華中、華東,乃至整個中國。在這種緊急情勢下,國民黨調集大量軍隊,開辟正面戰場,共產黨領導的八路軍開始東進創建根據地,而距熱河、綏遠腹地最近的則是平北抗日根據地。1938年初,傅作義將軍命令白鳳翔率抗日先遣軍主力部隊進駐巴盟、后套,在大青山至臨河(今巴彥淖爾)、紅柳湖(烏梁素海)一線布防,開展游擊戰。白鳳翔部隊進駐相對富庶的后套地區,供給有了較好保障。從此,白鳳翔率部在這一帶開始了四年多的艱苦卓絕的抗戰斗爭,直至英勇犧牲。白鳳翔部隊與馬佔山將軍的抗日挺進軍一部形成有效的軍事防御態勢,對保衛華北起到拱陣作用,同時,也牽制了十幾萬日軍主力,有些重要戰斗,甚至是由傅作義將軍親自指揮的,如1941年的密電就有記載:“特急。白鳳翔密一。安北固陽現各有敵步騎炮兵二百余,武川有敵千余……熱河先遣軍現於十二月二十三日開始對武川附近之敵積極襲擊……並相機襲奪武川……余在五原。傅作義。”

此間,白鳳翔將軍率領抗日先遣軍浴血奮戰,不僅在大青山、臨河打了許多殲滅戰,特別是在傅作義、董其武將軍的指揮下,他率領先遣軍精銳部隊、劉萬春游擊隊等攔擊水川伊夫殘部。當時,常國賓、張漢山、賈佔彪、賈佔勝等官兵擊斃日軍綏西警備司令水川伊夫中將,產生了重大影響。據傅作義致軍政部第63611號電報原始記載:“二十二日,敵由五原退安北二百余,被我游擊隊劉萬春部擊斃三十余名,內有綏西警備司令水川中將一員。”

白鳳翔帶領部隊運動到張家口、多倫等地襲擊日軍,參加了綏西戰役、包頭戰役,給日軍以沉重打擊,這時,他的部隊已經擴大到兩萬多人。這支國共兩黨都關注的鐵流勁旅,在蒙古高原讓日本侵略軍心寒膽戰,使日軍不能渡過黃河侵犯陝北,對於延安的安全發揮了一定的拱衛作用,有些戰斗勝利,是白鳳翔抗日先遣軍與共產黨領導的大青山游擊隊團結奮戰取得的,大青山騎兵支隊司令員兼政治委員李井泉與白鳳翔多次聯手伏擊日本鬼子,殘酷的戰斗讓部隊付出了沉重的代價,不僅先遣軍犧牲了一千多位連以上軍官和上萬名士兵,大青山游擊隊的政治部主任和數千名戰士也英勇獻身,這種剛毅,不愧為指敵忘身,這種血戰,不愧為賈勇死戰。

在那個戎馬劻勷的年代,白鳳翔將軍以一日不死,匹夫吾頭盡殺敵之責的拳拳愛國之心,讓侵略者四處碰壁。抗日先遣軍風馳電掣的戰斗風格,馬刀揮處在太陽照耀下,寒光閃閃,快哉快哉地向鬼子的頭上砍去,構筑捍衛中華大好河山的流動銅牆鐵壁,好一幅驚天地、泣鬼神,裹著狂沙唱大風,舍命為國獻忠魂的壯烈圖景。根據抗日先遣軍健在的老兵回憶,他們可能沒有軍歌,白鳳翔將軍教他們唱“大刀向鬼子們的頭上砍去”“我的家在鬆花江上”“義勇軍進行曲”。唱得靈魂震撼,唱得熱血沸騰,怒發沖冠,所向披靡,喚起抗日先遣軍將士的無畏與勇敢。猶如滾滾聲浪,血染沙場氣如虹。白鳳翔還作詩曰:華夏怒,塞外勇﹔驅日寇,驃騎千裡﹔收失地,莫惜血,重整我河山。其愛國將軍的那種豪情躍然呈現。近年來,靳建白、白彥東和劉遵義(全國政協委員、著名經濟學家、於右任的外孫)陸續發現白鳳翔書法作品及於右任書贈白鳳翔的墨寶等史料。

在抗日戰爭的諸多較大戰役中,“綏西會戰”頗受關注。從地理位置上看,這裡是軍事家必爭的戰略要地。這個地方當時叫綏遠省(位於現內蒙古自治區西部),屬於第八戰區,朱紹良為司令長官,傅作義為副司令長官,中國軍隊有35軍、81軍、抗日先遣軍、綏遠游擊軍、騎兵第六軍、101師、五臨警備旅等十多支部隊,總兵力超過13萬,統歸傅作義指揮。日軍由水川伊夫、岡部直三郎指揮,總兵力約3萬人,另有偽蒙軍、偽綏西聯軍各3個師。日軍曾一度佔領五原、臨河、三盛公、陝壩等地。傅作義指揮部隊反復爭奪,遂收復失地,經過包頭戰役、五原戰役、綏西戰役,整個“綏西會戰”殲滅日軍主力1萬3千余人,以及數萬偽蒙軍,但日軍為了掩飾其慘敗真相,謊稱僅有1000余人傷亡,激烈的戰斗主要在黃河南岸、烏拉山前坡、河套后套、庫布其地區一帶。

1939年7月,白鳳翔率部誘引日軍駐包頭部隊出洞,他指揮部隊邊戰斗邊轉移,把日軍引到烏拉山南麓一處山谷,敵人進入伏擊圈后,他一聲令下,埋伏在山林裡的先遣軍官兵迅疾扔手榴彈,把尾部的兩輛汽車炸毀,堵上了后退道路,日軍亂作一團,二十多輛汽車亂了方陣,日本鬼子棄車向山上突圍,一枚枚手榴彈把敵人炸開了花,這場仗打得很漂亮,消滅三百多日偽軍,繳獲了一批武器裝備。

1940年2月,在傅作義將軍指揮下,第三十五軍、八十一軍(軍長馬鴻賓)、抗日先遣軍(司令白鳳翔)、三十一師(師長孫蘭峰)形成了合力,綏西戰役殲滅日軍三千多人,偽軍五千多人,這一仗,打出了中國人的威風,特別是隨即在3月下旬烏梁素海(紅柳湖)一戰中,傅作義將軍指揮一〇一師董其武等部反攻五原,白鳳翔率部在五原城東的二驢子灣台圪台埋伏,水川伊夫及一股日寇狼狽逃出五原城。

3月21日上午,先是圍殲了日偽軍三百多人,傍晚,化了妝的水川伊夫由五原騎著駱駝向安北逃竄,最后逃到了烏梁素海西岸的義坑朴隆。按照傅作義、董其武將軍的命令,白鳳翔指揮部隊利用蘆葦蕩的地形優勢,發起猛烈沖鋒,一舉殲滅了殘敵,擊斃了日酋水川伊夫中將和步兵聯隊長大橋大佐、警務指導官內久保作、特務官員池田濱崎等三百多人,這一仗讓白鳳翔喜出望外的是擊斃了日本皇族水川中將,在東京引起很大震蕩,這是繼八路軍在淶源擊斃所謂“名將之花”的日酋阿部規秀后,又一個被擊斃的日軍中將,戰后,日軍為尋找水川伊夫的行蹤,派了一架飛機在烏梁素海地區上空搜索了多日,白鳳翔為犒賞部隊勇士,烤全羊,喝烈酒,部隊士氣大振,白鳳翔將從水川伊夫身上搜到的圖章及戰刀贈送給傅作義將軍和董其武將軍,對於這次大捷,讓延安和重慶都很歡欣,蔣介石還特致電傅作義將軍,對白鳳翔建立的戰功予以褒獎,延安《新華日報》,上海《申報》當時很快作了報道,狠狠打擊了日寇的氣焰,這是整個“綏西會戰”的一部分,經過多次殘酷的戰斗,抗日先遣軍兵力由原來近3萬人,隻剩下不足5000人。

沒有制空權的中國軍隊在抗戰中的一些重大戰役中均處於被動,尤其是以重慶大轟炸最為典型。1942年2月,遭到慘敗的日軍惱羞成怒,動用了飛機、大炮、毒氣彈,固陽一役,讓抗日先遣軍陷入絕境,在達茂旗南部與固陽縣的交界處合教村戰斗中,白鳳翔不幸中彈,這位驍勇的戰將倒在血泊中,后在療傷時被日特毒殺,部隊按重慶“曲線救國,保存實力,伺機反正”的電令詐降,但因泄密,被叛徒出賣,未能完全成功,僅有王國財的第四師和王繩武的第六師突圍出來,受到傅作義的歡迎,國民政府頒發了陣亡証書和撫恤金証,授予“寶鼎”勛章。

2015年,中共中央為白鳳翔將軍頒發了抗日英烈獎章,內蒙古自治區黨委、政府、政協和統戰部對此高度重視,並給予積極支持。2015年9月,文物部門在白鳳翔將軍犧牲地建立了“合教抗日兵變舊址”,列入抗日遺址保護名錄。

一個英雄倒下了,倒下的只是他老人家的軀體,但他抗擊日寇,捍衛中華大好河山的英雄氣概永遠屹立不倒,化作一座大山,挺立在祖國的邊塞,他的愛國精神永遠是我們家族的寶貴財富,使我們后人崇敬和愛戴。

我們崇敬他心向共產黨,在光明大道上,砥礪前行。

我們愛戴他的不貪色財,在國民黨腐敗橫流的歲月,片瓦不留地變賣自家北京獨家院宅和肥沃的耕地,為抗日集資買軍火。

我們敬仰他的勤奮好學,在殘酷的戰斗歲月,仍然堅持讀書寫作。最近在北京書畫拍賣市場上,發現了他的詩作“抗擊東洋侵我土,組成先遣氣吞雲”,書法“靜坐觀眾廟,端居味無知”。

抗日先遣軍驍勇殺敵的戰績,在綏遠、熱河廣為傳播,奮振了中國軍隊的威風,打破了日軍不可戰勝的“所謂”神話,日軍聽到白鳳翔的名字,膽戰心驚……根據抗日戰爭史學家研究,白鳳翔率領騎兵游擊部隊打了很多漂亮仗,不僅得益於這支部隊具有較高的軍事素質,很大程度上是運用了游擊戰這個法寶。白鳳翔在戰略上注重集中統一指揮,戰役戰斗上分散指揮,揚長避短,“游”和“擊”靈活運用。

白鳳翔在前線英勇抗戰,也得到張學良將軍的贊賞勉勵,即便是張學良在被囚禁期間,還托人帶口信表達關切之情。也許,張學良與白鳳翔這種帥將之誼,兄弟之情,由於抵抗日本侵華的共同志向,而成為患難之交,相互至信至親,甚至於可用形同手足來形容。也許,他們二位都忘不了恥辱的“九·一八”,那配備一流裝備的30萬東北軍將士,一夜之間當了亡國奴。也許,他們二位相隔千裡萬裡,呆呆地盼望著共赴抗日疆場的那一天。被蔣介石脅迫在歐洲考察的楊虎城將軍,仍關切抗戰大計。他在“致白師長鳳翔函”中說,“遠睽英宇,時切葭思。此次雙十二抗日救亡運動,深賴各將領之努力,得獲圓滿結果,企念賢勞,益深蘊結。自副座恭陪委座返京后,中央方面對於救亡事件,當有深切之考慮與准備。現副座雖在京師,我輩應本副座之主張,積極推進,以促其早日實現。我們目前唯一的要圖,要嚴密團結,齊一步驟,使我們的政治主張能得到最后勝利。這是我們唯一的希望,也是促成副座早日返陝唯一保証。吾兄明達,諒早已鑒及此點也,貴部駐防外縣,值此嚴冬時期,倍為辛苦,尤為遠念。關於部隊住居一層,外線地方逼仄,有時借用民房在所難免。惟我們之主張,始終以民眾利益為前提。事實告訴我們,武力與民眾結合的結果,其力量偉大無比。東北同胞將領在希望著我們打回老家去,以收復失地拯民水火。西北同胞亦時刻未忘東北,力求抗日主張之實現,予吾人以熱烈擁護。即全國同胞莫不同此情緒,咸具敵愾同仇之決心。我們相信,我們的政治主張能得到廣大群眾的同情,我們絕對可以得到最后的勝利。我們目前唯一目的,在求武力與民眾結合,在盡可能的條件下為民眾謀最大的利益。數百萬的民眾作我們的后盾,必將送我們到達凱歌的前程。吾兄明達,當不河漢斯言也。尚希時惠德音,以紓拳拳。專泐布臆,並頌戎祺!弟楊虎城拜啟。”

根據楊虎城之孫,“西安事變”研究會會長楊瀚介紹,在九一八事變兩周年之際,楊虎城以閱兵方式呼吁動員一切武裝力量奮力抗戰。在一致抗戰的問題上,白鳳翔與楊虎城志同道合。白鳳翔對楊虎城提出的“摒絕內戰”統一意志以圖救亡的主張,極為贊賞。

3黨的恩情布德澤

新中國成立后,中共中央領導人對白鳳翔后代十分關心,給予厚愛,指示有關部門尋找因戰亂失散在各地的白鳳翔后代,妥善照顧。在我父母和幾位姑姑晚年期間,都得到了黨和國家的親切關懷。1956年,西安事變20周年﹔1961年,西安事變”25周年﹔1986年,西安事變50周年﹔1996年,西安事變60周年﹔2006年,西安事變70周年,白鳳翔后代均應邀在北京、西安等地出席紀念活動。中共中央領導和全國政協領導出席紀念活動,充分肯定張學良、楊虎城和白鳳翔以及劉桂武等愛國將領的歷史貢獻。1981年,西安事變45周年紀念活動,中央統戰部把我奶奶(劉素貞)接到北京開會,並受到中共中央及全國政協相關領導同志的親切接見。我奶奶和三姑都當過省政協委員,前輩們每當想起這些難以忘懷的事情,總是飽含感恩的熱淚教誨我們,一定要堅決跟共產黨走,感恩共產黨。在周恩來總理等中央領導親切關懷下,大姑白雅麗從貴州山區調回西安工作,表哥靳建白安排在文教系統工作,我也參加了中國人民解放軍,1988年9月1日,從64集團軍調到海南軍區政治部工作,1989年11月,從副營破格晉升為司令部副團職機要保密參謀,當時在全軍我是唯一破格晉升的,不久又調到總部工作。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白鳳翔的捉蔣壯舉和他率領的抗日先遣軍,以及所有為國捐軀的英烈們,倘若能在天堂看到中華民族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國家日益強盛,人民盡享和平之陽光,定會感到無比之欣慰……

2016年5月,白鳳翔的后代白雅麗、靳建白、白煜章等10人組成赴內蒙古感恩之旅,重走白鳳翔將軍戰斗足跡。內蒙古自治區主席布小林,政協主席任亞平接見了我們,自治區黨史研究室還專門召開座談會,緬懷白鳳翔英烈事跡和他在陝壩配合傅作義將軍創辦奮斗學校的善舉。

(責編:程宏毅、楊麗娜)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