瞿定國
2016年12月05日09:07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湘潮》2016年第10期,系《湘潮》雜志社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抗戰期間的洪水
習近平主席2015年11月5日在越南《人民報》發表文章指出:“洪水響應胡志明主席號召,積極投身中國革命,參加紅軍二萬五千裡長征,成為新中國開國將領中唯一的外籍將軍和世界上少有的‘兩國將軍’。”“兩國將軍”洪水,在中、越兩國演繹他的傳奇人生。
把青春年華獻給了中國革命
洪水原名武元博,又名阮山,1908年10月1日出生於越南河內市。1923年夏天,年僅15歲的洪水就遠赴法國,追尋革命真理。在那裡,他結識了越南革命家胡志明和中國革命家周恩來、李富春等人,古老的中國引起了洪水的濃厚興趣,從而使他的一生與中國革命結下了不解之緣。
1924年11月中旬,越南共產黨人胡志明,化名李瑞,肩負著共產國際的重要使命,從蘇聯來到正處於中國大革命高潮的廣州,公開身份是孫中山的蘇聯顧問鮑羅廷的翻譯,但更重要的任務是培養越南青年革命力量,同時跟蹤了解亞洲各國革命運動特別是農民運動的情況。1925年初,洪水與黃文歡、范文同等一批越南革命青年,響應胡志明的號召,也隨之來到廣州,參加胡志明主辦的越南革命青年訓練班,系統地接受革命教育,並加入了胡志明創建的越南革命青年同志會(越南共產黨的前身),成為早期的越南共產黨人之一。在廣州,洪水認識了毛澤東、劉少奇等老一輩中國共產黨人。
為了共同的革命理想,胡志明、范文同、洪水等9位越南革命者,在異國他鄉廣州結成了“九兄弟”。胡志明年長為大哥,洪水年齡最小,稱為“山弟”。在革命斗爭中,他們相互關心,相互照顧,結下了深厚的情誼。
1926年春,洪水由李富春、蔡暢等介紹,同林彪、劉志丹等人一起入黃埔軍校第四期學習,同年10月畢業后留校工作。這時,孫中山領導的中國國民黨實行聯俄、聯共、扶助農工三大政策,洪水便加入了國民黨。1927年4月,蔣介石發動反革命政變,大肆殺害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洪水看穿了蔣介石的陰謀,毅然脫離國民黨,並於當年8月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同年12月,洪水等30多位越南戰友跟隨葉劍英指揮的第二方面軍第四教導團,參加了廣州起義。經過殊死激戰,他們佔領了廣州公安局,釋放了全部在押政治犯,其中有100多名黃埔軍校學員。這些學員看到越南同志救了他們,情不自禁地高喊“國際主義萬歲”的口號。起義失敗后,洪水隨葉劍英、聶榮臻等人一起撤到香港。不久,他經胡志明同意,又轉往泰國,在越南革命青年同志會的統一領導下,與黃文歡等人一起在旅泰越僑中從事革命活動。
1928年春,毛澤東、朱德在井岡山會師,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軍。時任廣東省委軍委書記的聶榮臻通過越南革命同志會與洪水取得聯系,希望他回到中國來參加武裝斗爭。同年6月,洪水第二次來到中國。1928年6月,經聶榮臻介紹,洪水被派到由彭湃、古大存領導的東江地區紅軍部隊任連政治委員,投入當地的游擊戰爭。“洪水”這個名字就是這時改稱的。他義憤填膺地說,反動派攻擊共產黨、紅軍為“洪水猛獸”,我就是要叫“洪水”,與他們斗爭到底。1930年初,紅軍第十二軍團在福建成立,洪水調任該軍團第三十四師政治部主任、一〇二團政治委員。1932年10月,洪水被派往紅色政權首都瑞金工作,歷任紅軍學校政治文化教員、馬列主義研究會成員、紅軍學校宣傳科長,從此開始了在軍隊中主要從事宣傳教育和文化藝術等方面工作的生涯。
洪水是一個不可多得的人才,能文能武,才華橫溢,知識面廣,懂得越、中、英、法、俄五國文字﹔琴棋書畫,吹拉彈唱,戲曲表演,樣樣都有涉獵﹔酷愛中國詩詞,漢字寫得好,還會說廣東話﹔辦報紙、寫文章也都很在行。在紅軍學校,洪水和楊尚昆的夫人李伯釗等人,共同努力,創辦了我軍歷史上第一個劇社——工農劇社(以后演變為藍衫劇社),洪水擔任社長,李伯釗擔任黨支部書記。洪水經常組織大家唱歌、彈琴、跳舞、編劇演戲,還到瑞金中央戲校講課,宣傳馬克思主義的文藝理論。由張愛萍導演、洪水主演(之一)的《上海的火焰》,反映的是中國軍隊抗擊侵華日軍進犯上海的作戰,演出后受到瑞金軍民的熱烈歡迎。洪水的名字越來越為中央蘇區軍民所知曉。
1934年10月,紅軍實行戰略大轉移,開始長征。洪水被編在紅軍干部團直屬隊。干部團的主要任務是保衛中央領導同志的安全,並負責儲備、培訓和為部隊輸送干部。洪水負責長征途中的宣傳工作。他利用各種形式,鼓動紅軍戰士克服艱險,勇往直前。12月底,部隊為了迎接1935年元旦,在烏江南岸猴場舉行聯歡晚會,洪水自編自演,使直屬隊的晚會充滿了歡樂氣氛。紅軍攻佔遵義城后休整了10多天。根據總政治部的布置,縣、鄉革命政權成立后,要抓緊組織群眾,武裝群眾,擴大紅軍,鞏固新生的革命政權。洪水帶領宣傳隊戰士,抓緊一切時間,採用多種方式,積極參與宣傳和擴紅工作,作出了成績。
遵義會議后,洪水仍隨干部團行軍作戰。在陳賡、宋任窮率領下,參加了著名的土城戰斗和遵義戰役。由於洪水敢打敢拼,作戰勇敢,受到了總參謀長劉伯承的贊揚。四渡赤水后,在巧渡金沙江、飛奪瀘定橋、跨過大渡河等戰斗中,干部團指戰員英勇善戰,在艱難困苦的關鍵時刻,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
1935年6月,紅一、紅四方面軍在懋功(今小金)地區會師后,黨中央決定部隊分兩路北上,洪水分到左路軍。由於張國燾拒絕執行中共中央和毛澤東北上抗日的正確路線,擅自帶領部隊南下,致使左路軍前后3次過雪山草地,吃盡苦頭,損失慘重。洪水堅定不移地走完了這一征程,經受了血與火的洗禮。
與眾不同而令人稱奇的是,在1935年底第三次過雪山草地時,洪水所在的部隊轉戰西康、甘孜一帶時被打散了,他隻好躲藏在藏民家中,過了一段真正的放牧生活。從此,他與黨組織失去了聯系,尤如一隻失群的孤雁不知飛向何方。但他沒有動搖對黨的忠誠,更沒有打算離開革命隊伍。經過多方打聽,他終於得知黨中央、中央紅軍已經到達陝北,同陝北紅軍會合了。於是,洪水化裝成當地藏民,穿上藏族的服裝,由南向北,爬雪山、過草地,獨自一人向延安奔去。時值隆冬,為了生存和奔波,為了回到黨的身邊,他一路上放過駱駝,牧過羊,要過飯,遇到敵人還要東躲西藏,歷盡千辛萬苦,終於在1936年初來到延安。這對於一個在亞熱帶地區長大的越南人來說,實在是不可思議的事情。這時的洪水,穿著破爛不堪的藏袍,蓬頭垢面,骨瘦如柴,疲憊不堪,許多戰友都認不出他來了,也無不為他對革命無限忠誠的精神所感動。
1936年6月,中國工農紅軍大學在陝北瓦窯堡開學,洪水參加了第一期學習,同學中有后來成為新中國開國將帥的林彪、羅榮桓、羅瑞卿、譚政、劉亞樓、張愛萍、王平、莫文驊等。在紅軍大學,洪水聆聽了毛澤東關於《中國革命戰爭的戰略問題》的報告,大受教益。1937年初,紅軍大學改名為中國人民抗日軍事政治大學,洪水轉入抗大繼續學習了一段時間。通過學習,洪水的軍事理論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全面抗戰爆發以后,洪水隨八路軍總部和一一五師到山西五台山地區開辟晉東北抗日根據地,先任五台縣四區區委書記、動委會主任,后來又任晉東北特委副書記兼宣傳部長。
1938年3月,洪水調到晉察冀邊區《抗敵報》工作。《抗敵報》是1937年12月11日在阜平縣城創刊的。1938年3月5日報社遭日機轟炸后,從阜平城遷到五台山下的大甘河村。當時由晉察冀軍區政治部主任舒同兼任報社主任(社長),洪水與沙飛為副主任(副社長),由洪水主持日常工作。
洪水到任后,晉察冀軍區政治部專門召開了一次動員會,決定盡快恢復因日機轟炸暫停出版的《抗敵報》,以鼓舞晉察冀邊區軍民的抗日斗志。洪水以身作則,立即行動,帶領編輯、工人撰稿、刻石、印刷,當天夜裡就出版了新的一期,質量也比過去有所提高,受到了邊區軍民的好評。隨著晉察冀邊區的擴大,《抗敵報》的流傳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洪水一面領導採寫、編輯、出版報紙,一面籌劃技術裝備的更新改造,以適應游擊戰爭中的報紙宣傳。通過冀中任丘、定縣抗日政府搞到了一批鉛字和一台鉛印機后,洪水和報社的同志一起動手,更換了鉛字,安裝了設備,使鉛印機很快投入使用。1938年4月上旬,鄧拓調來報社當主任,沙飛調回軍區。同年12月,洪水調到設在河北省靈壽縣的抗大二分校任政治教育科長和政治教員。鄧拓十分敬佩洪水的戰斗精神,特賦詩一首《贈越南戰友洪水》:回首紅河創痛深,人間從此任浮沉。北來壯志龍仙運,南國詩情天下心。十載風波三萬裡,千秋血淚一生吟。東方望眼浪潮急,莫道飄蓬直到今。后來《抗敵報》改為晉察冀邊區黨委機關報《晉察冀日報》,主要由鄧拓負責。20世紀80年代末,當聶榮臻看到《晉察冀日報》史草稿后,在代筆的前言中,親自用鉛筆加寫了“沙飛、洪水、鄧拓等同志先后領導過這份報紙的編輯出版工作”,對這幾位同志辦報的辛勞和貢獻給予了充分肯定。
抗日戰爭勝利以后,應越南方面的請求,洪水和一批在中國的越南同志,於1945年11月初回到越南,投入艱苦的抗法斗爭。為適應新的斗爭環境,洪水改名阮山。1948年,胡志明頒布命令,授予阮山少將軍銜。
由於長期在中國從事革命斗爭,洪水回到越南后,遇事總愛引用中國經驗,再加上他性格耿直,口無遮攔,常常得罪一些人,在任職上遇到的矛盾一時也難以解決。1950年1月,胡志明秘密訪問中國,請求中方對越南的抗法戰爭提供支持,並希望派洪水回到中國,以加強越中兩黨、兩國、兩軍的聯絡,協調援越抗法事宜。
根據胡志明的意見,洪水第三次來到中國。1950年5月中旬,毛澤東在中南海會見了洪水。不久,洪水被安排到中央統戰部二處擔任越南組負責人。此后,每遇越南抗法戰爭的重大戰役,中央領導常請洪水去介紹情況,為中央的援越決策提供更全面的依據。每當中方派軍事顧問團奔赴越南前,中央也請洪水去給他們介紹情況。洪水在這個特殊的崗位上,為越南的抗法戰爭和中越之間的友誼作出了獨特的貢獻。
1951年1月,洪水被派到南京軍事學院基本系一期,進行正規、系統的學習。在學習期間,他將學習的精華部分翻譯成法文和越南文,准備把中國軍隊建設的寶貴經驗介紹到越南去。1954年夏,洪水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毛澤東、朱德考慮洪水長期從事軍事教育工作,加上幾位老帥也都建議把他留在部隊,於是葉劍英點名把洪水調到中央軍委條令局任副局長,后又調到《戰斗訓練》雜志社任社長兼總編輯。當時,年近七旬的朱德還親自到雜志社看望洪水,叮囑他辦好雜志,並揮毫為雜志題寫了“戰斗訓練”4個蒼勁有力的大字。在解放軍總部工作期間,洪水為中國軍隊的現代化、正規化建設作出了新貢獻。
1955年,中國人民解放軍實行軍銜制。經過兩黨協商,胡志明認為,洪水的軍銜與級別仍以同他在越南人民軍中的軍銜與級別一致為好。在毛澤東、周恩來的親切關懷下,洪水被授予少將(正軍)軍銜。同年9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授銜儀式在中南海隆重舉行。洪水在接受少將軍銜的同時,還被授予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洪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開國將帥中唯一的外籍將軍。
毛澤東說:“中國人民永遠感謝你”
1956年夏天,洪水被查出患有肺癌,已到了晚期。自知來日無多,他格外懷念自己的祖國越南,便向中共中央提出了歸國的要求。臨別之前,毛澤東、周恩來接見了他。毛澤東說:“洪水同志呀,老朋友了!聽說你身體不好,要回去,我們跟胡志明主席打了招呼。你回去后好好治,病好了,我們還歡迎你回來。”9月27日,洪水乘專列離開北京。回到越南河內后,在胡志明的直接關懷下,洪水很快被安置在最好的醫院治療。然而不幸的是,僅僅過了20余天,洪水就病逝了,終年僅48歲。越南政府為他舉行了國葬。
洪水雖逝,但他為中國革命和中越友誼作出的巨大貢獻,將永遠銘記在中國人民心中。當年,毛澤東曾經深情地說過:“洪水同志數十年為中國人民的解放事業無私奉獻,中國人民永遠感謝你!”
推薦閱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