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軍大破劍門關

2016年12月22日10:4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紅軍大破劍門關

  劍門關戰略地位極為重要,有“打下劍門關,猶如得四川”之說。紅四方面軍要西進北上,拓展川陝蘇區,會合中央紅軍,必須攻佔劍門關。

  1935年3月,紅軍第四方面軍總兵力6萬人,為打破國民黨軍的“川陝會剿”計劃向四川、甘肅邊界發展,決定集中4個軍,在總指揮徐向前、政治委員陳昌浩的指揮下,發起嘉陵江戰役。

  1935年3月28日,紅四方面軍強渡嘉陵江,紅四方面軍總指揮徐向前、副總指揮王樹聲指揮部隊一路擊潰國民黨軍,兵分三路直插劍門關。

  川軍守敵憑借精良武器裝備和險要地勢,在多個據點與我紅四方面軍主力展開了拼死血戰,經過反復厮殺,我軍終以全殲川軍守敵的輝煌戰績,取得了紅四方面軍渡江北上的一次重要勝利。

  攻克劍門關之戰,成為紅四方面軍川陝根據地五大經典戰役之一,譜寫了紅軍戰爭史上“進攻戰”的輝煌篇章。

  迅速推進

  戰斗開始前,徐向前一行沿江跋涉200公裡,選定了在蒼溪附近至閬中以北的3個渡河點,並採用重點和多路相結合的突擊戰法,制定了作戰計劃:

  以余天雲、李先念的紅30軍為搶渡主力,從塔子山強行渡江,突破后即向劍閣、劍門關方向進攻,協同紅31軍消滅該地守敵﹔以副總指揮王樹聲率紅31軍為北路,從蒼溪以北之鴛溪口過江,直插劍門關,進而向廣元、昭化進攻,然后防堵鄧錫侯的川北之敵和胡宗南的陝敵﹔以陳海鬆的紅9軍為南路,從閬中以北附近渡江,爾后以一部協同紅30軍向北進攻,另一部消滅閬中、南部之敵,保障紅30軍的南翼安全﹔以王宏坤的紅4軍為第二梯隊,接第一梯隊於蒼溪地區渡江,主力相機向梓潼方向發展﹔炮兵營配置於塔子山上,掩護紅30軍強渡。

  3月28日晚,紅軍第1梯隊各部隊,以偷渡和強渡相結合,分別實施渡江作戰。紅30軍一部在蒼溪城南塔子山附近渡江,全殲守軍1個營,攻佔灘頭陣地。29日拂曉,紅30軍主力相繼渡江投入戰斗,擊退川軍增援部隊1個團。

  同時,紅軍第31軍在蒼溪城北鴛溪口強渡成功,一舉攻佔對岸險要陣地,擴大嘉陵江西岸登陸場,擊潰29軍1個旅。

  紅31軍93師在蒼溪鴛溪口渡過嘉陵江后,在火燒寺擊潰29軍1個旅,殲敵200余,俘敵400余,繳獲大量武器。紅軍第9軍一部在閬中城北對岸澗溪口登岸,向南部縣疾進。另一部於紅31日攻克閬中城。

  接著,第2梯隊的紅4軍從蒼溪渡江投入戰斗,主力向梓潼方向發展,一部配合紅9軍南下,於4月2日攻克南部城,殲敵約3個團。川軍29軍田頌堯部的沿江防線土崩瓦解,紅軍以雷霆萬鈞之勢,橫掃嘉陵江西岸。

  蔣介石一邊命令將川軍第29軍軍長田頌堯“著即撤職查辦”﹔一邊命令川軍28軍鄧錫侯“迅即抽派后方及昭、廣部隊十團以上分駐金仙場、劍閣”,對紅軍進行“肅清”。

  為攻克天險劍門關,紅四方面軍總指揮部把這一艱巨的任務交給了王樹聲。31日,紅31軍一部和紅30軍88師等部攻佔劍閣縣城后,按計劃迅速向劍門關進發。

  巧取險關

  劍門關是橫亙劍閣縣、昭化縣之間的隘口,扼川陝大道,兩旁是懸崖峭壁,是戰略要地和敵江防的重要支撐點,山間僅有一條穿過主峰的小路相通。國民黨28軍憲兵司令刁世杰率3個團防守劍門關,並以此為中心組織起面北防御。為激勵士氣,鄧錫侯派人運來4萬銀元以為賞金。

  王樹聲仔細察看地形后認為,劍門關北面是懸崖絕壁,中間僅有一條隻可並行兩人的狹窄古道,關口上又修有堅固的城樓。南面則是比較平緩的山坡,山頭呈階梯形,劍門關位於其最高峰。比較起來,由南往北打要容易一些。

  據此,王樹聲定下避開正面、打敵側后方與奇兵突襲相結合的作戰方針,並制定了三路進攻劍門關的作戰計劃:紅31軍第91師的一個團為第一路,快速截斷關口東面的廣元、昭化等地援敵,經黑山觀、鳳埡子強奪李家嘴,形成扇形佯攻陣勢,以牽制敵人火力﹔紅30軍88師為第二路,由南面直插劍門,策應紅31軍攻關;紅31軍第93師和騎兵一部為第三路,從五裡坡直沖關槽,攻擊關口主峰。

  接到王樹聲的命令后,三路紅軍隨即奉命行動,對敵各個集團工事實行逐點攻擊,很快掃清了劍門關外圍據點,擊潰守敵一個團,迫使敵人逐漸縮小了防御陣地。

  4月1日,紅31軍91師一部迅速切斷與廣元、昭化及沙坎洞等地聯系,從東南面的黑山觀、鳳埡子等地突破攻關﹔紅93師一部從劍門關以南的五裡坡到梯子岩直插關口﹔紅軍30軍88師一部,從劍閣經漢陽鋪和天生橋一帶,向東北急進,在抵達劍門場西之后,立即發起猛攻。

  4月2日拂曉,紅軍對劍門關守敵形成了東、南、西的三面包圍。負責防守劍門關的川軍判斷,紅軍若強渡嘉陵江,隻能從劍門關北面進攻,隻要把牢劍門關,再由陝南胡宗南部在關北70裡外的廣元一線布防,可形成對紅軍的南北夾擊之勢。但紅四方面軍卻從劍門關以南渡江,使川軍的以劍門關為中心的面北防御計劃被徹底打亂,隻得臨時由原來的面向北防御倉促變為向南防御。

  經過激烈的戰斗,東西兩路紅軍首先將關口兩側敵軍險要陣地與關口北端攻佔,接著插入敵人縱深。第三路紅軍以精選的7名勇士組成小分隊,在當地群眾徐元培帶領下,繞道諸王山西側的梯子崖至金牛峽一帶,消滅了一股敵人后,隨即化裝成川軍,迷惑了守關的川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佔領了劍門關關樓。

  此后,紅軍立即緊閉關門,以輕重機槍封鎖關口,守敵被迫逃上主峰陣地。

  攻克主峰

  紅軍指戰員隨即向主峰發起進攻,但主峰之敵集中了強大的火力,居高臨下猛烈掃射。面對敵人密集的工事和險要的地形,王樹聲決定:集中迫擊炮和機槍火力,掩護突擊隊對敵各個集團工事實行逐點攻擊。

  4月2日11時許,紅軍進攻全面展開。在紅軍的沖擊下,川軍陣地僅剩最后一道防線。王樹聲命令陳康率領擔任預備隊的紅31軍93師274團2營投入戰斗。守衛主峰的川軍團長楊倬雲依仗險要地勢和精良武器,在紅軍仰攻道路上組成密集火力拼命頑抗,並下令“凡見潰兵就槍斃”,威逼士兵向紅軍反扑,而紅軍突擊部隊經過長途奔襲和一天一夜苦戰也漸漸顯得力不從心,加之雨越下越大,導致山體濕滑,紅軍戰士在向山上攀爬時極易摔倒,陳康率領該營指戰員與敵進行了兩次沖擊沒能成功,反而付出較大傷亡,2營政委鮑英不幸犧牲。

  王樹聲見狀,當即命令紅91師同時進攻西側牽制敵兵力,93師迎面做掩護性攻擊。2營吸取了前兩次失利的教訓后,充分利用各種地形掩護,開始了第三次沖鋒。紅軍的迫擊炮炮彈及時而准確地打中了制高點上最后一個雞蛋形工事,2營戰士搶在敵人預備隊到達山頂之前沖上了山頂。山上川軍向山下逃竄,擠到一個不足300米寬的山溝裡。紅軍居高臨下,用手榴彈將他們消滅了。到下午4時,紅軍勝利攻克了所謂“插翅難渡”的劍門關,殲守敵3個團,川軍團長楊倬雲被擊斃。

  紅四方面軍攻克劍門關后,4月3日,紅30軍、紅31軍主力更乘勝攻克昭化城,殲滅川軍1個團。

  此次作戰,紅軍相繼攻克嘉陵江以西的9座縣城,控制了近400裡的沿江地區,不僅從敵人手裡繳獲了大批武器彈藥,而且在解放的大片土地上取得了大批糧食、物資,從而裝備和補充了自己,大大增強了部隊的戰斗力﹔隨后,紅軍在一個月時間裡建立了3個縣級和15個區、鄉蘇維埃政府,並在西廟、秀鐘等地設立了政治部、軍令部等臨時軍政機構,更發動群眾開展革命斗爭,不久便有數千名進步青年參加了紅軍。(於文德)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