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吃水不忘挖井人——紀念毛澤東同志誕辰123周年

任和平

2016年12月26日11:59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飲水思源 豐子愷

中國革命何以能夠從瑞金走到延安,再從延安走到西柏坡,最后走進北京城?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為何能夠由小到大、從弱變強,經28年浴血奮戰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什麼能夠歷經曲折苦難輝煌,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紅井”無語,卻在無聲地告訴我許多問題的答案。

“瑞金城外有個小村子叫沙洲壩……”記得曾經的小學語文課本中有一篇課文,題目是《吃水不忘挖井人》,講的是當年毛澤東同志在瑞金時,為解決當地軍民飲水困難,親自帶領紅軍戰士和村裡群眾一起挖了一口井。新中國成立后,當地群眾在這井旁立了一塊石碑,上面刻了14個大字:“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沙洲壩的那口井,后來被人們稱為“紅井”。因為是毛主席和紅軍戰士所挖,又被寫進了小學教科書,“紅井”就成了聞名中外的一口井。

《吃水不忘挖井人》這篇課文給我的印象很深,正是在讀了這篇課文之后,我心裡才冒出了一個念頭:長大后有機會到瑞金,一定要去看一看那口著名的水井。在后來的幾十年裡,我總想有一次紅色故都瑞金行,卻因種種原因一直未能成行。直到今年11月,孩提時就縈繞心頭的那個願望才得以實現。11月上旬,我前往江西瑞金干部學院參加有關業務培訓,讓我有機會近距離解讀心儀已久的“紅井”。如今的“紅井”是沙洲壩革命舊址群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訓班安排了參觀“紅井”革命遺址群的現場教學課程。我是與參訓學員一起前往“紅井”景區的,進入景區不遠,就看到了似曾相識的“紅井”。呈現在我眼前的“紅井”,與當年小學課本上的圖片沒有什麼兩樣,隻不過是井沿有所加高加大,四周用紅漆木欄圍起了較大一圈﹔井旁所立的那塊石碑亦有風雨侵蝕的斑駁痕跡,但碑上所刻的幾個大字依然十分醒目。在井欄外邊,立了一塊黑色大理石的“紅井”簡介碑﹔邊上還立了一塊狀如書本的灰色大理石,上面影印了《吃水不忘挖井人》的兩頁課本圖文。數米開外,是由原南京軍區某集團軍“工兵紅一連”於2009年10月所立的一尊大型雕塑,塑像上的毛澤東手扶鐵鍬,三名紅軍戰士在挖土運土,一位村姑前來端茶送水,一位老漢邊抽著旱煙邊與紅軍戰士攀談,老漢的孫兒正繞膝玩耍,雕塑上的七個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身著紅軍服裝的景區講解員,向我們娓娓講述當年毛主席帶領軍民開挖“紅井”的動人故事。她說,沙洲壩原是個干旱缺水的村庄,當時村民非常迷信,認為挖井會破壞村裡的風水,從而導致全村無人敢擅自挖井,村民用水都要到幾公裡外的小河裡去挑。1933年4月,中華蘇維埃臨時中央政府從葉坪遷到沙洲壩后,毛澤東主席也住進了這個小村。當年9月,在了解到當地軍民飲水困難的情況后,毛澤東主席帶領幾個紅軍戰士在村裡進行了水源勘探,確定井位地點后就破土動工。后來,許多村民也自帶工具,與紅軍戰士一起動手挖井。軍民共同努力,很快就挖出了一口直徑0.85米、深6米的水井,就此解決了沙洲壩村民的吃水問題。

后來,因為中央蘇區第五次反“圍剿”失利,中央紅軍主力被迫撤出瑞金,踏上戰略轉移的萬裡征程。隨后,國民黨軍隊和地方反動勢力卷土重來瘋狂反扑,叫囂對中央蘇區要石頭過刀、房屋過火、人要換種,他們不僅搗毀了紅軍在瑞金等地留下的建筑設施,也把毛澤東和紅軍戰士挖的那口井填沒了。面對反動勢力的囂張氣焰,沙洲壩村民沒有屈服,他們想方設法把那口被填的井又挖了出來。此后,村民們和反動勢力多次斗智斗勇,經過幾填幾挖,終於將這口水井保全了下來。

1950年,為迎接中央南方老根據地慰問團的到來,瑞金人民對沙洲壩這口井重新維修,並取名為“紅井”,同時在井旁立了一塊木牌,上書“吃水不忘挖井人、時刻想念毛主席”,以示對毛主席和紅軍的感恩懷念。不久,當地又將木牌改為石碑。1952年,人民教育出版社根據“紅井”的有關素材,集體創作了一篇百多字的短文,由教育部統一編入小學語文課本。於是,“紅井”的故事就成為傳世經典,幾十年來教育和感動了一代又一代中國人。1961年3月,“紅井”被國務院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或許是飲水思源,或許是因文成景,“紅井”成了瑞金紅色旅游和紅色教育的重要景點。

聽講解員講完“紅井”故事后,許多學員圍在井沿四周,用竹制的“紅軍勺”從水桶裡舀起一勺“紅井”水,嘗一口紅土地上的井水,品味井水所蘊涵的軍民魚水深情。嘗過“紅井”水后,學員們紛紛站在井旁的石碑前拍照留影,既為當年小學所讀課文作一次現實的標注,也表達對黨和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深深敬意。

在瑞金干部學院培訓學習期間,我多次聆聽有關專家教授講授中央蘇區、蘇區精神等課程,眼前時常會浮現當年中央蘇區風起雲涌、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在這些歷史畫卷中,沙洲壩的“紅井”便是其中的一幅動人畫卷,“紅井”是共產黨人和蘇維埃政府為人民群眾做好事、辦實事的一個縮影。

眾所周知,瑞金是中國第一個紅色政權——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所在地,是享譽中外的“紅色故都”、共和國搖籃和中央紅軍長征出發地,在中國革命歷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頁。1931年11月,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在瑞金宣告成立, 這是中國共產黨人創建的第一個嶄新的紅色國家政權,瑞金成為中華蘇維埃共和國首都,也是全國蘇維埃運動的中心。一批年富力強的共產黨人,在瑞金開始了共和國建設的實踐和探索。

當年的蘇維埃政府是一個精干、高效、廉潔的政府。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設在瑞金城外葉坪村的謝氏宗祠裡,祠堂面積隻有1500平方米,用木板隔成15個小辦公室,每個辦公用房面積隻有十多平方米。辦公室裡有一部手搖電話機,還有一張桌子和幾條凳子﹔每個辦公室的人員隻有一名部長和幾名工作人員。中央政府的9部1局,除了教育部和政治保衛局外,都是在這個祠堂裡辦公。蘇維埃政府成立伊始,就把關心群眾生活、解決群眾困難作為政府工作的重要內容。中央蘇區頒布了土地法,廢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沒收地主階級土地分給貧農中農,讓廣大蘇區農民擁有了土地,極大地激發了農民的生產熱情。蘇區政府堅持以糧為主,發展多種經營﹔組織耕田隊和勞動互助社,幫助生產困難的群眾和紅軍家屬播種收割﹔動員和組織群眾興修水利、開墾荒地、改良土壤。蘇區政府十分重視發展教育事業,頒布了《中華蘇維埃共和國小學校制度暫行條例》和《小學管理法大綱》,蘇區幾乎村村都有列寧小學,各區、鄉都有列寧高小,工農子弟入學全部免費,學齡兒童大多進列寧小學讀書。

與此同時,為教育和管理好干部隊伍,蘇區政府要求干部做到“四個模范”和“十個帶頭”。“四個模范”就是,在思想作風、擴大紅軍、土地革命和經濟文化建設方面爭當模范。“十個帶頭”就是,帶頭學習,帶頭守紀律,帶頭當紅軍,帶頭搞生產,帶頭做勤務,帶頭買公債,帶頭節約,帶頭優待紅屬,帶頭慰勞英雄,帶頭樹立新風。蘇區政府和黨員干部真心誠意關心群眾疾苦、增進百姓福祉,贏得了蘇區人民的衷心擁戴。當時就有一首廣為傳唱的贛南山歌《蘇區干部好作風》:“哎呀嘞,蘇區干部好作風,自帶干糧去辦公,日著草鞋干革命,夜走山路訪貧農。”這首山歌的傳唱,真實表達了人民的心聲,這是蘇區人民對蘇區干部的褒獎。

蘇區政府對於革命隊伍中的個別貪腐“蛀虫”,堅持以霹靂手段懲貪反腐,以嚴明的紀律打造作風過硬的干部隊伍。1932年至1934年,中共中央和中華蘇維埃執委兩次發布有關反貪污浪費、反官僚主義的訓令,要求各級工農檢察部等部門揭發一切“壞現象”。在嚴懲腐敗方面,中央蘇區不僅打響了反腐第一槍,槍斃了葉坪村蘇維埃政府主席謝步升,還對中央勝利縣臨時縣委書記鐘聖諒、中共瑞金縣委組織部長陳景魁、瑞金赤衛軍第五連連長李軍彪等腐敗分子予以嚴懲。蘇區政府的懲腐肅貪,使年輕的中國共產黨克服了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的干擾,增強了革命隊伍的純潔性和戰斗力。

廉潔高效的政府,優良的干部作風,增強了共產黨領導的蘇維埃政府的向心力、凝聚力和戰斗力。蘇區人民也以巨大的熱情積極參軍參戰、發展生產、建設蘇維埃政權,有力促進了中央革命根據地的擴展和鞏固。以紅色故都瑞金為例,當年隻有24萬人口的瑞金,就有11.3萬人參加紅軍,有5萬多人為中國革命獻出了寶貴生命,其中有1萬多人犧牲在紅軍的長征途中﹔瑞金有名有姓的烈士隻有17166名,其余都是沒有留下姓名的無名烈士。在瑞金城鄉,隨便與當地群眾一聊,談話對象很有可能就是烈屬。為了支持中央蘇區建設和支援紅軍長征,從1932年到1934年,瑞金人民共認購了68萬元公債,借出25萬擔谷子,其中41.5萬元公債和借出的糧食都無私奉獻給了蘇維埃政府,而紅軍長征前存在蘇維埃國家銀行的2600萬銀元也都用於支持革命事業。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第一方面軍長征后,時任中共中央蘇區分局委員、中華蘇維埃共和國中央政府辦事處主任的陳毅同志因身負重傷,留在蘇區堅持開展游擊斗爭。對於那段出生入死的艱苦歲月,陳毅同志在《贛南游擊詞》中有所反映,他曾寫道:“靠人民,支援永不忘。他是重生親父母,我是斗爭好兒郎。革命強中強。”而在《手莫伸》一詩中,陳毅又寫了這樣的詩句“……第三想到衣食住,若無人民豈能活……”開國元勛的詩詞,是在諄諄告誡后人,黨和人民軍隊與人民群眾是血肉相連的,人民群眾是革命成功的堅強后盾,革命勝利不能忘本、不能脫離群眾。沙洲壩的“紅井”,是我們黨和軍隊與人民群眾關系血濃於水的最好見証。面對“紅井”,我覺得“紅井”就是一面歷史明鏡﹔我在鏡前回顧過去、展望未來,自忖該如何走好新的長征。此時此刻,陳毅元帥那振聾發聵的詩句似又回響在我耳際,提醒我要不忘初心、砥礪前行﹔教育我要踐行宗旨、錘煉作風、知恩圖報、服務人民。

四十年前,我讀到《吃水不忘挖井人》的課文﹔四十年后,我來到瑞金沙洲壩品嘗“紅井”水。面對歷經80多年風霜雨雪依然澤被后人的“紅井”,我不禁思緒萬千。中國革命何以能夠從瑞金走到延安,再從延安走到西柏坡,最后走進北京城?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為何能夠由小到大、從弱變強,經28年浴血奮戰最后奪取全國政權?黨和人民的事業為什麼能夠歷經曲折苦難輝煌,從勝利不斷走向新的勝利?“紅井”無語,卻在無聲地告訴我許多問題的答案。

(任和平 作者單位:江蘇省張家港市市級機關紀工委)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毛澤東紀念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