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方志敏情系紅色報刊

何立波

2016年12月27日07:5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黨史縱覽》2016年第9期,系《黨史縱覽》雜志社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20世紀二三十年代,方志敏涉獵了許多進步報刊,他經常給《新江西》季刊、《國民日報》“覺悟”副刊等報刊投稿,此后又創辦了《新江西半月刊》《先驅》《寸鐵》《鋤頭》《工農報》等紅色報刊,這成為方志敏革命思想誕生與發展的重要平台。《新江西》季刊是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領路人”;南昌文化書社和《新江西半月刊》是方志敏大革命時期在江西點燃革命之火的陣地;《覺悟》副刊是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學的主渠道;《工農報》等蘇區報刊成為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的主要平台。可以說,方志敏是閩浙贛蘇區紅色報刊的奠基人之一,為我黨早期馬克思主義傳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新江西》:方志敏走上革命道路的“領路人”

1899年8月21日,方志敏生於江西省弋陽縣漆工鎮湖塘村。1919年,他從江西弋陽高小畢業,赴省城南昌求學,考入省立甲種工業學校。在南昌,他與黃道、袁玉冰等8人志同道合,常結伴東湖之畔、贛江之濱議論國事,抨擊時政。他們醞釀成立了一個團體,定名為“鄱陽湖社”,1921年元旦更名為“改造社”。1921年春,方志敏在省立甲種工業學校組織學生開展進步活動,發起了名震一時的驅逐腐敗校長趙寶鴻的“驅趙風潮”,最終被學校開除。通過這次斗爭,方志敏在南昌進步學生中聲名鵲起,不僅成為南昌公認的學生領袖之一,也成為江西先進青年的一面旗幟。

通過創辦報刊介紹馬克思主義,是早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一條重要渠道,《新江西》季刊便是改造社主辦的宣傳馬克思主義的刊物。方志敏在《新江西》季刊上發表了《私塾》《哭聲》《血肉》等作品,揭露社會黑暗。《私塾》是方志敏寫的第一篇白話文小說,通過私塾課堂教學的一個場景,生動地刻畫了塾師頑固的形象。這篇處女作顯示了方志敏在文學創作上的才華。之后,方志敏又寫了一篇白話詩《快樂之神》,發表在《新江西》季刊第一卷第三號刊物上。《新江西》季刊出版不久,就引起了中共中央的高度重視,把剛出版的黨團刊物和進步書籍如《新青年》月刊等,源源不斷地寄給改造社和《新江西》雜志社。袁玉冰、方志敏、黃道等人每次接到這些刊物,總是如飢似渴地閱讀、學習,並展開熱烈討論。

1921年秋,方志敏考入九江南偉烈學校中學部學習英語,插入該校舊制中學二年級就讀。他學習成績優異,作文尤其突出,得到老師的高度評價,稱其“筆如流水游龍,活躍異致,布局整肅,幾如天衣無縫”。南偉烈學校是美國教會開辦的學校,校方對學生的思想禁錮很嚴。方志敏等革命青年因積極追求進步,很快被反動當局和校方視為難以管束的“不安分”學生,欲將其除名。1922年7月初,方志敏未等校方除名,便自動退學了。他在給同學的信中寫道:“讀書不成,隻因家貧”,“我也不願再讀那些毫無意義的書,我要實際的(地)去做革命工作了。”

從此,方志敏離開九江,漂泊上海,走上了職業革命家的道路。此后,他輾轉九江、南京,深入贛南農村調查,並將調查情況以書信形式在《新江西》季刊發表。在南偉烈讀書時,方志敏接觸到了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的機關報《先驅》。他“非常佩服它的政治主張”,決心要加入社會主義青年團。1922年8月,方志敏經趙醒儂介紹,在上海加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他感到身上的擔子更重了,對自己的要求也更嚴了,“他考慮到此時革命思想在江西傳播不廣”,便要求回江西。1922年9月初,方志敏回到南昌。這時,改造社負責人袁玉冰等先后到北京讀大學,他們主辦的《新江西》季刊也隨之遷往北京發行。改造社成員編輯的《大江報》,因“內容過激”,被江西軍閥當局勒令停刊。

從南昌文化書社到《新江西半月刊》:方志敏點燃江西革命之火

方志敏離開上海時,趙醒儂委托他盡快辦一個“文化書社”,宣傳馬克思主義,打破南昌的沉寂局面。方志敏回到南昌后,邀請了幾個篤誠信仰馬克思主義的朋友和改造社成員,研究如何開展工作。大家認為,首先要發動學生運動,然后通過他們進一步宣傳和組織民眾。為此,方志敏以私立心遠大學旁聽生的身份作掩護,籌劃創辦“南昌文化書社”。

為使南昌文化書社盡早開張營業,方志敏煞費苦心。從籌措經費、租賃社址,到起草宣言,他在其中出力頗多。經過一個多月的積極籌辦,1922年1月初,南昌文化書社正式在南昌百花洲席公祠附近開業了,由方志敏擔任經理。南昌文化書社專售革命書報,廣泛宣傳馬克思主義,這是江西第一個從事無產階級革命活動的據點。書社門面不大,但陳列的書籍卻名目繁多,大都是新出版的社會科學書籍和報刊。一些普通書店不敢銷售的書刊,如《共產黨宣言》《資本論入門》《唯物論淺說》《共產主義ABC》以及《解放與改造》《向導》《先驅》等報刊,在這裡都有出售。不過不公開陳列,而是放在后廳秘密銷售。這個后廳實際上是一個學習室,它吸引了許多進步青年。每天光顧書社的人,大部分是南昌大中學師生、社會青年、店員和徒工。他們求知欲旺盛,渴望追求真理,新出版的書刊一到,立即爭相購買。方志敏不顧生活艱難,工作勞累,將全部精力都投入到辦書社上。由於過度操勞引起肺病復發,方志敏3個月期間吐血3次,最后病倒了,不得不住進醫院。

1923年1月20日,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江西地方團組織在南昌文化書社建立,發起人為方志敏、趙醒儂、劉拜農等7人。團組織創立之后,方志敏在文化書社繼續出售馬克思主義書籍,廣泛接觸進步青年,同時,還積極籌辦《青年聲》周報。當時,團組織決定把改造社的《新江西》季刊及《青年聲》周報作為機關刊物,方志敏擔任了《新江西》季刊及《青年聲》周報負責人。

由於南昌文化書社有明顯進步傾向,遭到反動軍閥的干涉和鎮壓。1923年3月8日,袁玉冰在南昌被軍閥逮捕入獄。3月中旬,江西督理蔡成勛查封了“南昌文化書社”,並揚言要逮捕“馬克思經理”(指方志敏)。由於方志敏因病住在美國人辦的南昌醫院,幸得身免。不久,他連夜離開南昌,通過九江前往南京。南昌文化書社雖然隻存在半年左右,但以它為據點,為江西革命運動點燃了星星之火。1923年8月,趙醒儂出席在南京召開的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第二次全國代表大會。會前,他與正在南京東南大學旁聽的方志敏商量,組織旅居上海、南京等地的20余名江西進步青年,重新恢復《新江西》季刊,改為半月刊,定刊名為《新江西半月刊》,宣傳馬克思主義,繼續指導江西的革命斗爭。1923年8月,《新江西半月刊》創刊號在上海發行。1924年3月,方志敏在南昌經趙醒儂介紹,加入中國共產黨。方志敏說:從此“我的一切,直至我的生命都交給黨去了”。

《覺悟》副刊:方志敏早期革命文學的主渠道

學生時代的方志敏,已意識到宣傳陣地的重要,辦刊物成為他主要工作內容之一,從《寸鐵》《青年聲》《新江西》到《新江西半月刊》,編輯成為方志敏的一種重要“寫作”形式。在此有必要指出這一時期發表方志敏文章的兩個重要刊物:一是上海《民國日報》副刊《覺悟》,刊有方志敏小說《謀事》、詩歌《嘔血》《我的心》《同情心》等多篇﹔二是《新江西》第一卷第三號,集中刊載小說《私塾》、詩歌《哭聲》《血肉》《快樂之神》等。

早在五四運動期間,邵力子創辦了《民國日報》副刊《覺悟》,由著名活動家陳望道、施存統等擔任編輯。《覺悟》宣傳新文化運動,在全國影響很大,很受青年歡迎。在上海共產黨早期組織的影響下,《覺悟》副刊具有了初步的社會主義傾向。從1920年起,《覺悟》開辟“隨感錄”“詩”“小說”“劇本”專欄,發表了大量文藝著譯,成為五四時期新文藝的主要陣地之一。1920年,尚在江西省立甲種工業學校讀書的方志敏致信《民國日報》,就《覺悟》副刊發表的一篇題為《捉賊》的小說談了自己的看法。他在信中寫道:“《覺悟》上有一篇《捉賊》的白話小說,描寫學生痛打小偷的情景,在青年中引起強烈反響。”他在信中詰問:“小偷算不算最壞的?比他壞的觸目皆是,軍閥、政客、資本家、地主,哪一個不是操戈矛的大盜?為什麼大盜逍遙自在、受人敬禮,而小偷卻在此地被吊起敲打?”

邵力子非常賞識方志敏見解的深刻和文筆的潑辣。他給方志敏回信說,他的看法一針見血,指出了社會的本質和病根,還約他以后給報社寫稿。這樣,方志敏開始嘗試給《覺悟》副刊投稿,他的第一首散文詩《哭聲》就發表在《覺悟》上。后來,他又給邵力子寄去了另一首《嘔血》詩歌,也刊登在《覺悟》上。此后,方志敏常給《覺悟》副刊投稿。在方志敏早期的文學作品中,幾乎有一半是發表於《覺悟》副刊上的。

1922年7月,方志敏退學來到上海,拜訪了《覺悟》編輯。邵力子發現20出頭的方志敏不僅才華橫溢,而且對社會和政治有相當洞察力。見方志敏生活困窘,邵力子伸出援助之手,他熱情地說:“一個大學生想在上海謀個小學教員的位置都很難,我看你暫留在我們報館打雜吧!”邵力子還推薦方志敏到上海大學旁聽。方志敏白天在校學習,晚上到報館做校對。一天,他看到一個青年因沒有找到工作,在上海街頭行乞,觸景生情,寫了一篇白話小說。邵力子看了以后,覺得很像方志敏初來上海時的寫照,就給它起了個題目叫《謀事》,發表在《覺悟》上。在上海,方志敏結識了惲代英、張太雷等著名共產黨人,在他們的影響下,走上了職業革命的道路。

從《寸鐵》《鋤頭》到《紅旗》:方志敏武裝斗爭思想從萌芽到成熟

1924年3月,經趙醒儂介紹,方志敏在南昌加入中國共產黨。1925年夏,他在江西弋陽創建了中國共產黨漆工鎮小組,組織“弋陽青年社”,出版《寸鐵》旬刊,領導農民運動。《寸鐵》的出版,是方志敏重視武裝斗爭思想的萌芽。他認為,要和敵人斗爭,光有文的還不夠,還要有武的,哪怕是一寸鐵,也是戰斗的武器,故將刊名定為“寸鐵”。1924年夏季,方志敏回老家弋陽湖塘村創辦旭光義務小學和貧民夜校,在《寸鐵》旬刊發表揭露張念誠(操縱選舉的土豪劣紳)的文章——《豬仔議員》。

1927年5月,根據方志敏的提議,江西省農民協會機關刊物《鋤頭》創刊。方志敏為這個刊物撰寫了發刊詞:“碰著一身透濕,讓風雨去淋頭,不管一身的大汗,讓太陽去煎晒。總之,不管它肚飢身寒,我們隻知道低頭成天弄我們的鋤頭!因此,人們老是看不起我們這些粗莽的鋤頭!十幾年來,軍閥的猖狂,帝國主義的橫暴,以至於為民眾犧牲的烈士,頭顱的空拋,鮮血的枉流,而今日仍是這樣的惡毒的世界。歸根結底,還是不曾注意到我們的鋤頭!”令人嘆服的是,隻用短短百余字,方志敏就把“鋤頭”與革命事業的成敗巧妙地聯系在一起。

1927年南昌起義后,方志敏建立了中國共產黨弋陽區委、橫峰區委、信江特委和信江蘇維埃政府,先后任中共弋陽區委書記、中共橫峰區委書記、信江蘇維埃政府革命軍事委員會主席等職,從而形成“工農武裝割據”的局面。1934年1月,毛澤東在第二次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上曾稱贊贛東北是“蘇維埃模范省”。

在方志敏的領導下,閩浙贛革命根據地的新聞出版業如火如荼地發展起來。僅省級報刊就有十多種,如省蘇維埃政府機關報《工農報》和《紅色東北》,省委機關刊物《紅旗》《突擊》,省軍區的《紅星報》和《前線》、省工會的《工人特刊》、共青團省委的《列寧青年》和《青年實話》、省互濟會的《互濟生活》、信江特委的《紅旗報》、省委的黨內刊物《黨的建設》、共青團省委內部刊物《團的建設》等。

1929年春,方志敏領導創辦信江特委機關刊《紅旗》。《紅旗》每期有8至10個版不等,發行2500份,后增至3000份,主要轉載中國共產黨關於中國革命問題的理論文章,刊登中央與江西省委的指示文件並加以評論,闡明信江特委對蘇區各項工作的指示、方針政策和斗爭策略,傳播各種文化知識。1930年7月,中共信江特委向中央報告說:“此《紅旗》在信江群眾中已得到了很大反映的成績,收效最著。”同年7月,信江特委改為贛東北特委,特委宣傳部長黃道擔任《紅旗》主編。1932年底,《紅旗》改為中國共產黨閩浙贛省委機關報。

《工農報》:方志敏探索土地革命和蘇維埃政權建設的主要平台

在方志敏創辦的報刊中,《工農報》是閩浙贛省出版時間最長、發行最多、影響最大的報紙。1930年8月,方志敏在江西省弋陽縣芳家墩創辦了《工農報》。1932年11月,該報成為閩浙贛省蘇維埃政府機關報,社址遷至江西省橫峰縣葛源。報紙每期幾乎都有社論,由報社干部自寫或由省負責人撰寫。在該報1933年1月10日第65期及3月17日第72期上,分別發表方志敏撰寫的《慶祝消滅林炮台的勝利》《為全部實現省蘇農業生產計劃而斗爭》的社論。此外,還設“專載”“工農通訊”“蘇維埃文件”“突擊隊”等欄目。“突擊隊”是一個批評性欄目,刊發了如《不做工作的黃塢鄉蘇》《德興十一區塌台的責任》等小文章,反映區鄉工作中的缺點和問題,在當時令人耳目一新。

方志敏經常為《工農報》撰寫評論文章,對採編工作提出意見,幫助解決工作中的難題。報社缺少專業人才,他就從上海、南昌、景德鎮等城市請來技術人員﹔印刷機器缺乏,他設法通過白區黨組織或自己的朋友在城市購買﹔紙張質量不過關,他便來到生產毛邊紙的蘇維埃紙廠,同工人師傅反復試驗,終於生產出質量過關的印刷用紙。在方志敏的幫助下,報紙質量和編輯水平不斷提高,成為贛東北蘇區最出色的報刊之一。1932年11月30日,方志敏撰寫了社論《加緊一切斗爭迎接中央紅軍》,主要內容是預告中央紅軍參觀團即將來贛東北蘇區參觀,要求蘇區軍民以更加光榮的業績迎接中央紅軍參觀團的到來。

方志敏還堅持為閩浙贛省委機關刊物《突擊》等刊物寫評論。1933年7月1日,他在《突擊》創刊號上發表評論《加緊白區工作來開展大塊的新蘇區》,開門見山地提出:“我們蘇區,應該鞏固的(地)向前發展,應該從大大的(地)發展新蘇區中,去鞏固原有的蘇區根據地”。1934年2月,方志敏在《突擊》第8期發表了《關於白區鄉村工作的幾個問題》。這是一篇逾萬字的評論文章,強調“把武裝奪到我們自己手裡來”,“白區的黨組織應該牢牢記住從階級敵人的手裡奪取武裝,這是保障我們武裝暴動勝利的必要條件”。

與中央蘇區的《紅色中華》《紅星報》和《青年實話》經常在相關專欄中公開報道貪腐案件一樣,方志敏也支持《工農報》在贛東北蘇區反腐敗運動中揭露腐敗現象。1932年11月30日,《工農報》發表了一條批評性新聞報道說,葛源泉有個紅色旅館主任名叫何坤生,他利用紅色旅館的地位收買群眾的金子,低價買進,借用旅館的名義,要對外貿易局替他高價賣出。這事被工農檢查部揭發出來,非法所得全部沒收,撤職查辦,而且在報上點名批評。1933年4月30日,《工農報》公布了一大串貪污腐化分子的“黑名單”。編者還為長名單配了如下按語:“最近各地突擊隊檢舉出的貪污分子很不少,如果一個一個的(地)、都有頭有腦的(地)把他們登載出來,實在太費筆墨。因此,隻好收集他們的尊姓大名,在這兒開一個貪污分子展覽會,請看啊!”這則報道充分發揮了輿論監督的作用,展現了方志敏的反腐決心。

1933年3月,閩浙贛省第二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決議指出:“《工農報》在群眾中已取得相當的信仰,今后更應用更大的力量改善該報的內容,使該報成為蘇維埃與工農群眾政治斗爭的工具,尤其是反帝國主義、民族革命戰爭與國內階級革命戰爭的鼓動者與指導者。”

推薦閱讀


習近平用“三個偉大”評價孫中山:倡導共筑中國夢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何時稱贊朱德“度量大如海”

紀念朱德誕辰130周年:追求真理,無限忠誠

汪建新:毛澤東的第一首軍旅詩詞

冒死營救秘密共產黨人的軍統女特工

1938年毛澤東與梁漱溟在延安的六次“交換意見”

劉華清將軍與鄧小平相識相交六十年

周恩來的政府管理智慧:謀定而后動

毛澤東在重慶談判期間創作的一首七律政論詩

延安時期毛澤東解析名姓趣聞

王文王鳳岐夫婦:電視劇《潛伏》主角原型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詩詞中的境界和情懷

重慶談判期間毛澤東三顧特園訪張瀾

哪位開國少將去世后如願“回黑山陪戰友”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