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無敵上將”李天佑

蘇振蘭

2017年01月11日08: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世紀風採》2016年第12期,系《世紀風採》雜志社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在開國將領中,有一位廣西籍上將,相繼在鄧小平、彭德懷、林彪領導的部隊,從廣西轉戰到江西,又從江西轉戰到陝西,再由陝西轉戰到山西,最后從東北打回廣西!他的戰斗足跡連成線,好似一個順時鐘的圓!

經過土地革命戰爭、抗日戰爭、解放戰爭的洗禮,他從一個普通農家子弟成長為人民軍隊高級將領,並以出色的戰績在軍史上留下了“馳騁疆場勇無敵”的美譽。

他,就是“無敵上將”李天佑。

“這個小鬼頭,還不到16歲,就這樣凶!到26歲、36歲,那還得了?廣西軍閥沒得混啰!”

1914年1月8日,李天佑出生在廣西臨桂六塘圩高皮寨的一個貧農家庭。由於家境的貧寒,一輩子聽天由命的父母,為他取名“天佑”,希望老天爺能保佑自己的孩子平平安安。由於家境的貧寒,李天佑僅僅讀完兩年私塾,倔強的少年產生了離家出走找出路的念頭。

1928年夏,年僅14歲的李天佑,到桂系名將李明瑞部下當兵。由於李天佑能吃苦,作戰勇敢,很快被提升為上等兵,不久又被送到由中共黨員張雲逸領導創辦的南寧教導總隊當了學兵。在張雲逸等共產黨人的教育啟發下,李天佑變得善於思考,懂得了隻有跟著共產黨“鬧革命”,才能擺脫貧窮和飢餓。1929年9月,李明瑞起兵反蔣失敗后,李系人馬或投蔣或擁共。在張雲逸暗中聯絡下,南寧教導總隊的大多數人和廣西警備第四大隊組成一支革命隊伍開赴百色。途中李天佑加入中國共產黨。

1929年12月,在鄧小平、張雲逸等領導下,實齡不到16歲的李天佑,跟著教導總隊、廣西警備第四大隊在廣西百色參加起義。起義的當天,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宣告成立,李天佑從此成為紅軍戰士,參加了開辟和保衛右江蘇區的歷次斗爭,開始了他為共產主義事業艱苦奮斗的戎馬生涯。

在戰場上,李天佑表現無比英勇,先后擔任軍部特務連排長、副連長、連長,既擔負保衛軍長張雲逸、政委鄧小平的重任,關鍵時刻又當消防隊員———哪裡敵情重大,就帶隊沖向哪裡。在參加攻打貴州榕江城等一系列戰斗中,他帶頭沖鋒陷陣,專打硬仗惡仗,兩次帶傷戰斗,出色地完成了任務。一次,在軍部會議上,鄧小平專門點到李天佑,幽默地說:“這個小鬼頭,還不到16歲,就這樣凶!到26歲、36歲,那還得了?廣西軍閥沒得混啰!”

與此同時,深諳農民痛苦的李天佑,還帶領干部、戰士下鄉幫助群眾斗地主,繳田契、分土地,參加土改工作。在群眾大會上,看到分到土地的農民兄弟眉開眼笑,他以革命者特有的早熟,擲地有聲地說:“父母給我起名‘天佑’,可是老天爺從未保佑過我!看來,老天爺也是勢利眼,它隻保佑有錢人。現在,大家看到了,保佑我、保佑大家的,是共產黨,是紅軍。要想找出路,到紅軍裡面找!”大會后,報名參加紅軍的,竟達1000人之眾。問起原因,大家說不出深淺,只是異口同聲地說:“那個小紅軍講得有道理。”鄧小平聞報,頻頻點頭:“這個小鬼不簡單,還蠻有政治頭腦呢!”

1930年10月,紅七軍奉命北上,李天佑帶領特務連,跟隨張雲逸、鄧小平轉戰桂、黔、粵、湘、贛5省邊境,次年7月在江西於都橋頭鎮與中央紅軍勝利會師。在這次行程一萬多裡的行動中,他負責保衛軍部首長和領導機關的安全。在紅七軍老人的回憶文章中,他們總是這樣著筆:“多次在危急關頭,他一手執鋼刀,一手舉駁殼槍,帶領全連沖鋒在前,退卻在后,掩護部隊脫離險境。當時,全軍上下都知道李天佑的‘大名’,稱他是‘小老虎連長’。”

於都會師后,紅七軍編入紅三軍團建制,隨即參加了中央蘇區第三次反“圍剿”斗爭。在山高路遠坑深的湘贛戰場上,李天佑帶特務連追隨彭德懷,與紅三軍團大軍一起縱橫馳奔。1932年2月上旬,“左”傾路線領導人不顧毛澤東反對,一意孤行攻打堅城贛州。戰斗中,李天佑“虎嘯堅城”,帶領突擊隊在敵人槍林彈雨中搶先登城,身上連中三彈,血流如注,失去知覺。當時,敬他重他的戰友們,楞是把他當烈士搶出陣地。一下子,李天佑的大名在紅三軍團傳開了。3個月后,李天佑大難不死傷愈歸隊,升任紅七軍五十八團副團長。

1932年夏天,為栽培這位猛將,彭德懷選拔他到瑞金工農紅軍學校上級干部隊學習,意在把他培養成紅三軍團的“上級干部”。1933年1月,他以優異成績結業歸隊,升任五十八團團長,隨即參加了中央蘇區第四次反“圍剿”作戰。“在黃陂、草台崗等戰斗中,堅決執行了在運動戰中伏擊敵人的作戰方針,對取得第四次反‘圍剿’殲國民黨軍3個師的勝利作出了貢獻。”

湘江戰役中,“沉著機智,指揮若定,每天要打退敵人幾十次沖鋒,苦戰3天3夜,完成了任務。”

1933年5月,在江西寧都大湖坪,紅三軍團按三三制整編,李天佑被任命為第五師十三團團長。7月初,“左”傾路線領導人推行“兩個拳頭打人”戰略,命令以紅三軍團為主組成“東方軍”入閩作戰。8月中旬,他指揮該團將號稱“鐵軍”的國民黨十九路軍第六十二師三六六團全部消滅,開創了紅軍一個團在運動中殲敵一個團的紀錄,受到“東方軍”司令員彭德懷的盛贊,也是“東方軍”入閩作戰最大的亮點之一。當年底,因指揮十三團入閩作戰戰績出色,李天佑榮獲第二屆全國蘇維埃代表大會授予的三等紅星獎章,其部隊榮獲“英雄模范團”錦旗一面。

1934年1月,剛剛20歲的李天佑升任紅五師師長。4月,第五次反“圍剿”進行中,他奉命指揮了著名的高虎腦戰斗。在這次戰斗中,“面對數倍於己的敵人在飛機大炮配合下的數十次沖擊,他以鋼鐵般的意志,在負傷的情況下指揮部隊堅守陣地3天3夜,擊退了敵人9次大的沖擊,直到接到命令才撤離戰場。”現在,“高虎腦戰斗”已經載入《中國軍事百科全書》。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實行戰略轉移。作為紅三軍團前衛,李天佑和政委鐘赤兵率紅五師,先后突破了敵軍的3道封鎖線,為軍團主力打開了通道。12月,在突擊敵人第四道封鎖線湘江之戰中,面對數量和武器裝備都佔絕對優勢的敵人,李天佑毫無懼色,奉命帶2個團在廣西灌陽新圩阻擊國民黨軍2個師。《紅三軍團戰將譜》如是評述他:“沉著機智,指揮若定,每天要打退敵人幾十次沖鋒,苦戰3天3夜,完成了任務。最終,保住了紅軍向湘江前進的通道,從左翼掩護中央機關縱隊渡過湘江。”高虎腦戰斗,李天佑“堅守陣地3天3夜”﹔湘江戰役,他又“苦戰3天3夜”。兩個“3天3夜”,讓李天佑在紅三軍團名聲大噪。

1935年6月,中央紅軍和紅四方面軍會合后,整編為左、右兩路軍分別北上。為加強兩軍聯系,時任紅三軍團作戰科長的李天佑,被任命為紅四方面軍第三十軍參謀長,成為軍長程世才、政委李先念的得力助手。作為右路軍前鋒,紅三十軍迅速北進,在包座和胡宗南部對陣。包座位於鬆潘以北(今屬四川若爾蓋縣)之包座河畔,有上、下包座之分,由南向北的包座河,水流湍急,兩岸山高坡陡,多為森林覆蓋,地扼鬆(潘)甘(南)故道要沖,是國民黨軍阻止紅軍北上的一道屏障。包座守敵背山面水,擁有天然屏障和集群式碉堡,對紅軍構成很大威脅。怎麼辦?李天佑一咬牙:打!我堅決建議打!

程世才、李先念相視一笑:“小老虎變成大老虎了!那就打吧!”

1935年8月29日,在險惡地形條件下,紅三十軍毅然發起包座之戰,採取攻堅打援、分割殲敵,消滅胡宗南部第四十九師,打開了紅軍向甘南進軍的門戶。在回憶文章中,程世才寫道:李天佑同志的勇氣,讓我們看到了中央紅軍的風范,也堅定了我們打勝包座之戰的信心。向甘南進軍的門戶洞開,張國燾卻不想北上了,他想南下到(四)川(西)康邊裂土稱王。在巴西地區,李天佑堅決反對張國燾分裂黨中央的路線,瞅准機會“開小差”,隨陝甘支隊繼續北上。見到張雲逸,張雲逸贊揚自己昔日的部下李天佑:“天佑大事不糊涂。”

此后,李天佑歷任過紅一軍團十團團長、紅一方面軍第二師副師長(師長劉亞樓,政委蕭華)、紅四師師長(政委黃克誠),全程參加了中央紅軍抵達陝北后的歷次大仗、惡仗:

1935年11月,參加陝南鄜縣(今富縣)直羅鎮戰役,粉碎了國民黨軍對陝甘邊區的第三次“圍剿”,為黨中央把根據地放在陝北舉行了一個奠基禮﹔

1936年2月,參加東征閻錫山戰役,鞏固、擴大了陝北蘇區和紅軍的影響,發出了民族抗戰的吶喊﹔

1936年5月,參加西征甘肅、寧夏戰役,先后殲滅寧夏軍閥馬鴻賓的一旅一團,保証了陝北蘇區的西部安全﹔

1936年10月,參加甘肅環縣山城堡戰役,懾止了國民黨軍的進攻,為結束10年內戰的最后一仗貢獻了力量。

“能讓楊勇當你副手,真不簡單!先熟悉熟悉延安,有你用武之地!”

1937年8月,紅四師在陝西三原改編為八路軍第一一五師(師長林彪,副師長聶榮臻)三四三旅(旅長陳光)六八六團,李天佑、楊勇分別擔任正副團長。9月中旬,日寇佔領平津后,兵分三路南下、西進,以三個師團西進攻取山西,右翼沿平綏鐵路佔大同逼近雁門關,左翼直指蔚縣、廣靈等地,妄圖突破平型關,與大同的日軍會師雁門關進攻太原。

9月23日,聶榮臻到達平型關東南的上寨村,便和先頭來看地形的林彪研究作戰方案,林彪攤開地圖說,大隊日軍正向平型關進犯,這裡地形好,可以打一仗。聶榮臻聽他介紹完周圍地形,也認為居高臨下伏擊敵人,是個便宜仗。

為打好這一仗,召開了全師干部動員大會,林彪講了敵我情況,談了勝利條件和注意要點。接著,聶榮臻說:“這是我們同日本侵略軍第一次交鋒,全國人民都在看著我們,這個仗必須打好,打出八路軍的威風來,振奮全國人民的抗日情緒。”接著,他介紹日軍板垣師團的情況:“板垣征四郎是個中國通,1929年即在關東軍當參謀,參加制造‘九一八’事變和組織偽滿洲國,因此很快從大佐升任中將師團長。板垣師團的武士道精神很強,在日軍中有些名氣。板垣進攻華北,遇到的都是不戰而退的國民黨軍,所以部隊的氣焰十分囂張。同志們,對付這樣的敵人,有沒有信心?”

李天佑帶頭高呼:“有!”

一向不苟言笑的林彪,這時也露出笑容:“老虎要發威了!”

旁邊有人嘀咕:“師長自己才是‘小老虎’(彪,意思是小老虎),他卻稱李天佑‘老虎’,這小子可真有面子!”

25日拂曉前,雨過天晴,部隊進入伏擊陣地。按照作戰部署,三四三旅是主要伏擊力量:楊得志和鄧華的六八五團,堵住前面的日軍,並封鎖其南竄道路﹔李天佑和楊勇的六八六團正面向敵人沖殺﹔三四四旅旅長徐海東指揮該旅六八七團在蔡家峪西南,包圍分割日軍的后衛部隊,切斷其退路。

清晨7點鐘,林彪和聶榮臻進入山頂指揮所,在樹林邊用望遠鏡觀察,看見長列的汽車和馬車已經在深溝裡滾動。待日軍已全部進入伏擊圈,林彪與聶榮臻發出攻擊號令:將敵人切成幾段消滅之!

伏擊一開始,李天佑和六八六團指戰員同仇敵愾,人人憋了一股勁,要與鬼子拼個高低。戰斗中,他發現日軍佔領老爺廟制高點,對八路軍進攻造成威脅,遂大喊:“跟我來,拿下它!”話音剛落,300多人已經匯成洪流,很快將老爺廟制高點拿下,日寇拼命反扑。雙方展開拉鋸爭奪,但制高點牢牢掌握在李天佑手中,為迅速取得戰斗勝利起了關鍵作用。平型關一戰,一一五師共傷亡500多人,六八六團尤為慘烈,副團長楊勇負傷,九連甚至打剩下十幾個人。

平型關伏擊戰,從清晨打到中午,一一五師以劣勢裝備,戰勝武裝到牙齒的日本強盜,殲滅板垣師團二十一旅團1000多人,擊毀敵人的汽車100余輛,繳獲大車200余輛,長短槍1000余枝。其它武器輜重很多,單是軍用大衣就足夠全師每人一件。此外,還繳獲一批軍用地圖和秘密文件。

平型關大捷迅速傳遍全國震驚世界,各地愛國人士發來大量賀電和賀信,連蔣介石也來電祝賀:“有日(指9月25日———筆者注)一戰,殲敵如麻,足証官兵用命,指揮得宜。捷報南來,良深嘉慰。”接著,蔣介石又給朱德總司令發來嘉獎電,程潛、閻錫山、楊虎城等國民黨軍政要員,也紛紛來電祝賀。

平型關戰斗,林彪、聶榮臻、陳光固然大名響徹華夏,李天佑、楊勇、楊得志、鄧華也聲名鵲起。

1937年10月,在山西廣陽附近,李天佑指揮部隊參與殲滅日軍1000余人,繳獲戰馬數百匹,史稱“廣陽大捷”,因功升任三四三旅副旅長。1938年3月,林彪被閻錫山部誤傷去職,由陳光代理一一五師師長,李天佑被任命為三四三旅代旅長,率部開進呂梁山地區,參與開辟晉西南抗日根據地。在當時,能夠擔任八路軍旅級干部,那都是紅軍精英,也可見李天佑在紅軍中的地位與影響。

1938年5月,因傷病困擾,李天佑離開自己熱愛的戰場回延安治療,年底又奉命到蘇聯學習,通過在伏龍芝軍事學院特別班學習,為他回國后指揮大兵團作戰打下了基礎。

1943年8月,國內時局轉換,中共需要大批軍事人才,李天佑化裝成蒙古商人,騎著駱駝克服重重困難歸國。1944年3月,他剛剛輾轉到達延安,就得到毛澤東百忙中接見,並謂:“能讓楊勇當你副手,真不簡單!先熟悉熟悉延安,有你用武之地!”

“調李天佑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既然是第一縱隊,就得拿出‘第一’的樣子。”

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時,東北、華北和華東的廣大淪陷區,都存在著由誰來接管的問題。依據當時的形勢,中共決定爭取同蔣介石進行談判,為中國爭得一個光明的未來。毛澤東考慮到談判將十分艱苦,其中肯定會有一個談談打打、打打談談的過程,隻有打痛了蔣介石,他才有可能讓步。一談到“打”,李天佑派上用場了,毛澤東把他的“用武之地”選在了東北。

1945年9月,李天佑抵達沈陽,很快協助呂正操完成了鞍山、營口地區的設防任務。1946年起,他歷任過北滿軍區參謀長、鬆江軍區司令員兼哈爾濱衛戍區司令員等職,率領鬆江軍區部隊參加了“三下江南”戰役,共殲國民黨軍1.6萬余人。對於“小老虎”李天佑來說,上述戰績實在不值一提。

1947年5月,東北民主聯軍司令員林彪發話:“調李天佑任東北民主聯軍第一縱隊司令員﹔既然是第一縱隊,就得拿出‘第一’的樣子。”李天佑回話:絕對不負林總重托。

到任后,他利用在蘇聯所學的戰略戰術,狠抓部隊的戰略戰術訓練,使部隊很快學會了大兵團作戰。在1947年夏季攻勢作戰中,他小試鋒芒:指揮第一縱隊痛殲國民黨軍第七十軍一部,並佔領了公主嶺等地。

這時,人民解放軍對國民黨軍隊開始了戰略反攻。怎樣打好攻堅戰,奪取國民黨軍堅固設防的大中城市,是一個新課題。1947年6月,林彪在東北發動夏季攻勢,剛剛就任第一縱隊司令員的李天佑,同政委萬毅一道,奉命指揮兩個縱隊加一個師和配屬炮兵攻打四平。這次攻堅戰打得不理想:雖然殲滅了大量敵人,攻佔城區達60%,但最后因敵人援兵逼近,不得不撤出戰斗。對這次不成功的戰斗,他主動承擔責任,又多次深入基層,征求廣大干部戰士的意見。同時,他親自主持講評,總結攻堅戰術。在集思廣益的基礎上,他條分縷析地提出:要克服輕敵急躁的思想,認真摸清敵情,既要看到城市守敵的困難,又要看到其有利條件﹔要集中優勢兵力,做好攻擊准備﹔總攻開始的時間,應以攻擊准備的成熟程度來決定﹔攻城的主要突擊方向,至少要有兩個以上﹔突破后要實施穿插分割,一個營打一條街。同時,他還對攻堅戰中的步炮協同、突擊隊的組織、縱深爆破等,都作了具體總結和研究。

四平沒有打下,但林彪對李天佑總結的經驗卻很重視。不久,林彪提出的“四組一隊”和“四快一慢”,其實就是李天佑和部隊同志總結出來的。東北各部隊推廣這些攻堅戰術,迅速提高了攻堅作戰的能力。1948年3月,李天佑和萬毅再次受命指揮3個縱隊攻打四平。總攻發起后僅半個小時,主攻部隊就突入四平城內,激戰23個小時,國民黨守軍近兩萬人全部就殲,四平城永遠回到了人民手中。此后,李天佑成為組織指揮攻堅的名將,第一縱隊也成為攻堅勁旅,有攻必克,無堅不摧。

1948年秋,遼沈戰役初期,李天佑的第一縱隊被作為攻打錦州的總預備隊,蓄勢待發以亂敵心。攻錦勝利后,他率部參加了殲滅廖耀湘兵團的遼西會戰,消滅國民黨軍主力新一軍、新六軍和新三軍各一部。遼西會戰剛結束,他又揮師向沈陽急進,指揮突擊部隊迅速突破敵前沿,直搗鐵西工業區,並勇猛地向縱深發展,佔領了國民黨“東北剿總”大樓。沈陽守敵當即瓦解,沈陽宣告解放。

在東北戰場,李天佑重現虎威,人稱其為“虎將”,稱其部為“勁旅”。

“事實証明,……從戰術、戰役指揮,直到參與國家戰略決策,他都有出色的貢獻。”

1949年底,李天佑的家鄉廣西全境解放。他在北京參加了人民政協第一屆全體會議和開國大典之后,就任第十三兵團副司令員兼廣西軍區副司令員。由於桂系軍閥的長期統治和白崇禧潰逃前的精心布置,新中國成立初期的廣西全境匪患嚴重。1950年上半年,解放軍駐廣西部隊雖殲滅了近10萬名土匪,但匪勢仍然十分猖獗,且有發展蔓延之勢,毛澤東主席一再來電督促,廣西黨政軍最高負責人張雲逸憂心如焚。怎麼辦?

秘書建議:“找李天佑將軍啊,他是您的老部下,況且現在正是他發虎威的時候!”

張雲逸愁眉一展:“天佑,這回得看你的了!”

在部署剿匪工作會議上,針對前一階段剿匪工作存在的問題,李天佑明確提出:“對捉到的罪大惡極的匪首要堅決鎮壓,對民間的槍支要徹底收繳,並要深入發動群眾。”

張雲逸表態:“言之有理,依計行事。”

“剿匪工作,同樣可以運用毛主席‘集中優勢兵力打殲滅戰’的思想。我建議,從桂西北和一些邊沿城鎮抽出部隊,加強桂東南的兵力,實行‘重點進剿’。‘兩個拳頭打人’,恐怕會勞而無功。”

李天佑的主張,得到了張雲逸的充分肯定,也得到了中共華南分局第一書記葉劍英和中南軍區政治部主任陶鑄的支持。很快,以李天佑的建議為基礎,以張雲逸為首的中共廣西省委、軍區作出了新的剿匪決定和計劃。1950年12月,李天佑率領前方指揮所到剿匪重點大瑤山地區指揮會剿,他根據瑤山周圍的地理條件和土匪分散隱蔽、四處流竄等特點,對兵力採取兩線配備:第二線部隊承擔封路封江,組成千裡包圍圈﹔第一線部隊在包圍圈內進行駐剿和搜剿。把軍事打擊和政治瓦解結合起來,把剿匪和開展反霸斗爭發動群眾結合起來,組成了軍民圍剿土匪的天羅地網。期間,他還深入山區前線,指揮部隊以集中對集中,以分散對分散,機動靈活地與土匪作戰,使土匪既無藏身之處,又無逃脫之路。經過50天艱苦奮戰,大瑤山周圍10多個縣的土匪全部就殲,從根本上扭轉了廣西剿匪斗爭的局面。

從1951年初到5月底,共消滅土匪近30萬人,基本上肅清了股匪。期間,毛澤東兩次致電張雲逸嘉獎廣西的剿匪工作,張雲逸拿著電報,找到李天佑說:光榮屬於我,同樣屬於你啊。其后,經張雲逸力薦,李天佑升任廣西軍區司令員。1955年9月,在人民軍隊第一次評授軍銜時,他被授予上將軍銜。

1957年底,從劉伯承元帥主持的南京軍事學院畢業的李天佑,赴廣州軍區任職,歷任第一副司令員、代理司令員(司令員黃永勝),1962年秋又升任解放軍副總參謀長,成為軍界翹楚。李天佑既有豐富的實戰經驗,又在蘇聯伏龍芝軍事學院、南京軍事學院深造過,因而軍事素質和謀略藝術不斷提高。在十多年間,他為貫徹中央軍委的戰略方針,在加強國防建設和軍隊建設方面,提出許多正確建議,做了大量工作。

擔任副總參謀長后,從我國的戰略全局出發,李天佑提出調整全國兵力部署,建立和加強戰略預備隊的建議,均被中央軍委採納並逐步付諸實施。這些事情,都體現了他遠大的戰略眼光。誠如伍修權、孫毅、劉海清在《深切懷念李天佑同志》一文中指出的,“事實証明,天佑同志從任紅軍戰士、初級指揮員到解放軍高級指揮員,他沒有辜負黨的培養和信任,從戰術、戰役指揮,直到參與國家戰略決策,他都有出色的貢獻。天佑同志對毛澤東軍事思想和中央的戰略方針,做到了認真學習、堅決貫徹﹔又能結合實際,隨著客觀情況的發展變化,及時提出相應對策,並在許多方面發揮他的創造性。”

李天佑投身軍營40年,在戰爭年代為革命出生入死,別無所求﹔到和平時期雖身居高位,仍然堅持與官兵同甘共苦,清貧自守。終其一生,李天佑始終不改“平民將軍”朴素的本色。他到萬山群島視察,連一些隻有幾名戰士的小島也爬上去看望,戰士們感動地說:“想不到在這荒島上,還能看到我們的上將!”當發現島上的戰士床鋪很潮濕后,他立即指示后勤部門給戰士發毛氈毯。他看到島上戰士文化生活單調,又指示政治機關組織文藝小分隊上島巡回演出。如今的廣州軍區的“海上文化工作隊”,就是由此辦起來的。

1970年9月27日,李天佑病逝於北京。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征姊妹花”

紀念朱德誕辰130周年:追求真理,無限忠誠

汪建新:毛澤東的第一首軍旅詩詞

冒死營救秘密共產黨人的軍統女特工

解密十萬紅軍“鐵桶”脫險的絕密情報

(責編:楊文全、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