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毅
2017年01月13日08:08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聲明:本文原載於《世紀風採》2016年第12期,系《世紀風採》雜志社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2016年中秋來臨之際,我特地登門採訪被譽為“抗戰最傳奇將軍”陳頤鼎的遺孀———百歲老人丁志凡。
在南京城國泰民安社區一套民居的明淨客廳裡,牆壁中央懸挂著陳頤鼎將軍的遺像,桌面還有台灣藝術家創作的將軍雕像。打開精美的月餅禮盒,丁志凡老人家將月餅輕輕放在潔白的瓷盤上。一束鮮花、一碟月餅、一杯清茶置於案前,老人恭恭敬敬地向自己的夫君———陳頤鼎將軍遺像三鞠躬。
捐贈珍貴老照片,記錄烽火抗戰年
在中秋節前,正值老人百歲壽辰,老人的親朋好友濟濟一堂。江蘇省委統戰部、江蘇省黃埔軍校同學會、黃埔親屬聯誼會、南京市委統戰部、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有關單位領導到現場致辭祝賀。席間,老人向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首次捐贈了珍藏多年的兩幅老照片。
中秋之夜,老人舉杯感懷。仔細辨析眼前一幅幅發黃的老照片,剛剛度過百歲壽宴的白發老人難掩激情,思念如決堤之水,鋪天蓋地涌上心頭。此情此景,豈能不為之動容?
陳頤鼎,1906年出生於江蘇宿遷,正值舊中國災難深重之凌晨。他自幼勤奮好學,勵志自強。1924年從江蘇省立第十中學畢業后,進入上海法政大學學習。后經校長徐謙(同盟會員,孫中山組建軍政府時的司法部長)推薦,陳頤鼎免試進入黃埔軍校第三期,深受孫中山、蔣介石、周恩來教導訓誡,從此走上職業軍人道路。陳頤鼎深受“愛國、革命、不怕犧牲、一心為公、救國救民”的黃埔精神熏陶,奠定了他報效國家的堅定信仰。充滿革命熱情、氣血方剛的陳頤鼎,親歷了硝煙彌漫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次東征、北伐戰爭,錘煉鍛造出百折不撓的鐵血錚骨。
八一三淞滬抗戰爆發,陳頤鼎在戰斗中沖鋒陷陣,執行“鐵拳計劃”立功受獎,升任七十一軍八十七師副師長兼二六一旅旅長。
南京保衛戰中,陳頤鼎率領八十七師二六一旅堅守中山門遺族學校、苜蓿園、白骨墳、孩子裡、工兵學校等一線陣地,指揮光華門反擊戰。國軍將士英勇頑強,拼死血戰,殲滅日軍第九師團500多人,打響南京保衛戰中最激烈、最成功的一仗。八十七師二五九旅旅長易安華、二六一旅參謀主任倪國鼎數百人為國捐軀,沉重挫敗敵軍強烈攻勢,打擊了鬼子的囂張氣焰。南京失守后,日軍上海派遣軍總司令朝香宮鳩彥親王還前往光華門跪拜,足以見此戰之慘烈、對敵軍之震懾。
隨后,陳頤鼎將軍歷經徐州會戰、蘭封會戰、武漢會戰、南昌會戰、隨棗會戰、第一次長沙會戰、棗宜會戰、上高會戰、第二次及第三次長沙會戰、浙贛會戰、鄂西會戰、常德會戰、閩浙追擊戰等重大戰役,出生入死戰功卓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告戰敗投降。時任國民革命軍第七十軍中將軍長的陳頤鼎,奉命於10月17日率領直屬部隊和國民政府駐台官員,跨過海峽進赴台灣擔負受降接收重任。
激情滿懷話當年,老人興奮地向我們談起:“抗戰勝利收復寶島台灣,就是陳頤鼎浴血奮戰、戎馬生涯中揚眉吐氣,最自豪、最快樂的時刻!”
西子湖畔喜相識,虞山之麓結良緣
“仰頭望明月,寄情千裡光。”80年前的中秋佳節,是陳頤鼎將軍與愛妻丁志凡喜結良緣的好日子。
1935年初秋,國民革命軍在江蘇的句容、溧陽地區進行了實戰大演習。蔣介石現場觀戰指揮,演習后將八十七師二六一旅五二一團團旗欣然親授給陳頤鼎。
部隊演習結束后,陳頤鼎一行多人來到杭州休息。第一次領略到錢塘江大潮的壯觀震撼,欣賞到西子湖畔的美麗景色。煙柳籠紗的鶯啼,細雨迷蒙的樓台,浸透月光的三潭,水波瀲灩的荷花,雲霧縹緲的遠山。誰想到,歷經千年的湖光山色,《白蛇傳》中的斷橋相會,長橋十八裡相送,竟成為美女才俊邂逅的仙境萍蹤!
生長在杭州市萬壽亭街的丁志凡,是遠近聞名的丁家獨生美女。其父在杭州康橋開店,以賣咸魚維持生計。丁志凡家境雖然清貧,但幼時進入天主教學堂,受益免費啟蒙教育,天資聰慧知書達理。剛滿19歲的如花少女,經鄰居姐妹美和的熱心牽線,恰巧結識了正在杭州度假的上校團長陳頤鼎。英俊的面龐,挺括的軍服,禮貌的舉止,深深映入眼帘。軍人閱歷的驚險故事,更令她仰慕不已,一見鐘情。家母雖有擔憂,豁達的父親卻欣然滿意。
平湖秋月、孤山岳墳、曲院風荷、靈隱禪寺,留下情侶信步的足跡﹔相識后的鴻雁傳書,寄托思念與美好憧憬。一張杭州訂婚照,讓明珠璀璨的西湖見証了傳奇將軍和大家閨秀的爛漫愛情。
1936年中秋之夜,一片月光皎潔處,陣陣丹桂飄香時,常熟虞山之麓的軍營,官兵致禮,好友祝賀,一塊月餅的分享,一杯桂花酒的香醇,丁志凡與陳頤鼎結為伉儷,從此跟隨陳頤鼎共歷顛沛流離,生死離別,滄桑一生的征程。
顛沛流離共患難,生死離別經滄桑
對戰亂時期的動蕩生活,老人記憶猶新。新婚燕爾回鄉省親,之后連夜奔往上海吳淞口駐防部隊探望丈夫。緊張忙碌、部署備戰的陳頤鼎頓感意外,攜帶包袱的妻子心急如焚話語綿長。相聚幾小時匆忙離別的小樓房,第二天就被日軍炮火炸為廢墟灰燼。1937年陳頤鼎投身淞滬戰役,又退守南京保衛戰,丁志凡隨即在安徽鄉村逃難。南京失守后,陳頤鼎輾轉到達陝西寶雞,於1938年2月重組八十七師二六一旅。丁志凡一路追尋打聽消息,終於在除夕雪夜趕到寶雞,營房火爐前擁淚重逢。當妻子隨軍到達河南洛陽、鄭州時,恰逢丈夫舊傷復發,進行胯骨彈片切除。老人親自熬藥送湯喂飯,晝夜守護陪伴病床。前線軍情告急,術后尚未痊愈、腿扎繃帶的陳頤鼎不顧勸阻,命令部下抬著擔架指揮戰場。身先士卒沖鋒陷陣,振奮士氣殺敵復仇,令人難忘!
后來,丁志凡跟隨陳頤鼎南下湖北、湖南、浙江、江西、福建,經歷了抗戰時期的多次重要戰役。1940年3月,陳頤鼎擔任六十七師少將師長。1945年10月,陳頤鼎擔任第七十軍(轄第七十五師、第一七師)中將軍長,率部赴台灣接受日軍投降。一年后,丁志凡方乘船去寶島陪伴夫君。
1946年6月,國共內戰全面爆發。1947年2月,陳頤鼎從台灣調防回大陸,同年7月在山東魯西南戰場被人民解放軍俘虜。1949年南京解放前夕,風雨飄搖局勢動蕩。國民黨王敬久將軍多次派人規勸老人去台灣,並送來飛機票。在親友紛離開南京逃往台灣時,老人毅然選擇留守,她堅信丈夫一定會平安歸來。近四年的望眼欲穿、焦慮等待,終於盼來丈夫的意外歸來。
新中國成立后,陳頤鼎結束了在解放軍華北解放軍官教育團的拘押,被劉伯承指派先后擔任中央軍委總參謀部軍訓部軍事研究員、華東軍事政治大學軍事教員、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學院軍事研究員和教員,回到了南京。妻子的衷情守候給了陳頤鼎極大的安慰。雖然有些親人已去台灣,但在大陸他還有親愛的妻子、慈祥的父親,一個溫馨的家,這是莫大的欣慰!
新中國的發展進步日新月異,讓陳頤鼎夫婦真正感受到社會環境、工作待遇的變化,面臨人生新的開端。由於生活安定,沒有戰亂時期的驚恐動蕩,丁志凡多年來習慣性流產、沒有子嗣的難題也自然化解。患難夫妻恩愛情,相敬如賓入佳境。1953年后相繼生育三女一男,兒女們的健康成長帶來了家庭幸福生活的希望。
抗戰名將陳頤鼎的軍旅生涯,與夫人丁志凡相濡以沫的愛情傳奇,如詩似畫令人陶醉,如酒芬芳沁人心田。十多年來,中央電視台、省市電視台等新聞媒體競相採訪報道,還制作播出了《台灣光復》等專題紀錄片。當台灣資深媒體人、著名導演陳君天獲悉將軍夫人健在且思維清晰、耳聰目明的現況,非常高興。年過七旬的陳君天2016年4月特地飛來南京,帶領攝制組精心准備,認真拍攝。具備豐富拍攝經驗的陳君天,熟悉抗戰年代各大戰役、戰區分布及英烈戰績,深知當年陳頤鼎將軍收復台灣事跡。他誠懇敬業,傾情投入,駕輕就熟。與老人細致交流、侃侃而談,記憶的閘門隨之打開,記者也有幸在現場傾聽了一個完整版的愛情故事。
隔千裡兮共明月,海峽兩岸盼團圓
陳頤鼎生於憂患、長於戰亂,少懷建國立業壯志,老期振興中華之心。新中國成立后,他的足跡走遍全國,親眼見經濟建設發展繁榮,國家強盛民族團結。他敬佩毛澤東、周恩來雄才偉略、領袖風范,擁護中國共產黨英明領導,積極參政議政建言獻策。陳頤鼎先后擔任江蘇省人民政府參事室副主任、全國黃埔軍校同學會理事,江蘇省黃埔軍校同學會首任會長,政協江蘇省委員會第四、五、六屆委員,第五、六屆常委,江蘇省孫中山研究會顧問,南京航空聯誼會顧問等職務。雖已耄耋之年,陳頤鼎仍滿腔熱情地聯絡、接洽海內外黃埔同仁,攜手團結兩岸同胞,為實現祖國統一大業,鞠躬盡瘁、竭誠奉獻。陳頤鼎曾賦詩一首:“也曾抗戰領雄師,育將參政未足奇。快意平生唯一事,台灣寶島受降時。” 1945年領軍收復寶島台灣,洗卻中華民族在甲午戰爭中遭受的奇恥大辱,是他一生的輝煌榮耀。可惜,這位魂牽夢縈期待台灣回歸、鶴齡高壽的將軍卻於1994年抱憾西去。
如今可以告慰將軍在天英靈的是,習近平總書記所倡導的中國夢,凝聚著人民對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憧憬和期待。它是整個中華民族不斷追求的夢想,是億萬人民世代相傳的夙願。前赴后繼、繼往開來的每一位參與者、創造者,將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下邁進改革開放新航程,展現國家統一、民族復興的燦爛新天地!
推薦閱讀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