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申江驚雷垂青史——回眸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2017年03月23日14:24    來源:解放日報

原標題:申江驚雷垂青史 ——回眸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2017年3月21日,是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90周年的日子。歷史記憶不只是定格於昨天,更應是鮮活的!撩開時空隧道裡的雲遮霧罩,讓我們共同追憶90年前黃浦江畔那驚心動魄的一幕幕。

“全中國工人同志們:三月二十一日從今成了中國革命史最有價值的一個紀念日。此次上海八十萬工人就在這一日舉行總同盟罷工並暴動起來反對直魯軍閥的統治。整整經過二日一夜的巷戰,工人終於解除直魯軍的武裝並自己武裝起來了。……”1927年3月28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執行委員會發表了《為此次上海巷戰告全中國工人階級書》。“暴動”“巷戰”,文告裡那一個個令人血脈賁張的字眼都指向中國工人運動的偉大壯舉——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

這次起義是如此波瀾壯闊,以至於1936年當埃德加·斯諾從起義領導者之一的周恩來那裡了解到整個事件的前因后果以后,不禁驚嘆:“這是中國現代史上最有聲有色的一次政變。”

出師未捷氣不餒

1926年7月,國民政府誓師北伐。得益於國共合作,北伐軍勢如破竹,劍鋒直指長三角。各地工農運動隨之不斷鋪開。此時的上海,仍在反動軍閥孫傳芳的控制中。但那是黎明前的暗夜,天將曉,火山即將爆發。

“今朝夜裡六點鐘聽到黃浦江上的兵艦開炮,大家馬上跟南市那邊的糾察隊一道奪取高昌廟兵工廠(即上海兵工廠)。”1927年2月22日下午五點左右,負責領導法電(即法商電車電燈公司)工人斗爭的上海總工會代表匆匆趕到位於天文台路五豐裡(今合肥路127弄)45號的法商電車自來水工會,當眾宣布了中共法電支部的緊急通知。“太好了!阿拉總算等到這一天!”在場的工人糾察隊員們紛紛摩拳擦掌。

3天前的2月19日,在上海總工會的領導下,滬上36萬工人高呼著“援助北伐軍,打倒孫傳芳”的口號,舉行總同盟罷工。軍閥當局派出殺氣騰騰的大刀隊,以斬首等殘忍手段大肆彈壓,白色恐怖籠罩申城。在此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中共上海區執行委員會(簡稱“上海區委”)迅速於22日下午4點下令“今晚六時,全上海動員暴動”。

起義迫在眉睫,糾察隊員們趕忙拿出早已備好的武器:鐵扳手、斧頭、短刀,還有兩把明晃晃的手槍。18歲的隊員周國強一見到這兩支槍,思緒頓時回到了上一年的季秋時節。

1926年夏,為配合北伐軍進軍上海,上海區委著手組建工人糾察隊,積極准備武裝起義。10月16日,浙江省長夏超倒向革命,分兵進擊嘉興。國民黨江蘇特務委員會委員兼國民政府駐滬代表鈕永建招募一批舊軍人及幫會分子,計劃策應夏超。上海區委遂決定與鈕永建聯合組織暴動。

孰料,不及一周夏超便兵敗身死,但上海區委仍通令:24日凌晨以被策反軍艦的信炮為號舉行起義。可到了約定的辰光,四下卻萬籟俱寂。拂曉時分,周國強所在的法電工人糾察隊再也按捺不住了。他們突襲了制造局路上的一間警署,繳獲了兩支短槍和四杆長槍。大伙正欲擴大戰果,卻接到上級的急令:“立刻停止行動!”之后周國強才知道,由於起義炮聲遲遲未響,各處的工人糾察隊相繼散去,上海工人第一次起義尚未真正發動起來就失敗了,工人領袖陶靜軒、奚佐堯等英勇犧牲。

事后,因長槍不便藏匿,糾察隊員們隻得忍痛將它們砸爛,而那兩把手槍則成了他們僅有的火器。“我們這趟應該能夠成功了吧。”周國強憧憬著勝利的那一刻。

傍晚6點鐘光景,高昌廟(今制造局路、高雄路一帶)方向果然炮聲隆隆,“吹響”了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的“沖鋒號”。周國強跟隨隊伍朝南市進發。接近兵工廠外圍時,他們發現軍閥部隊已在附近戒備,荷槍實彈,虎視眈眈。為避免無謂的犧牲,帶隊的隻得讓隊員們就地解散,各自返回住所。

與此同時,浦東工人因接應的汽船未到,無法按計劃登上起義軍艦提取武器,加入戰斗﹔南市、閘北的工人糾察隊雖同反動軍警激戰數小時,但仍寡不敵眾﹔加之,北伐軍在嘉興止步不前、鈕永建控制的武裝按兵不動,致使工人武裝陷於孤立境地。2月23日晨,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聯席會議果斷發出“為准備進攻,而停止暴動”的指令。上海工人第二次武裝起義就此偃旗息鼓。

面對一次次的失利,周國強們不免流露出些許迷茫:“難道我們就戰勝不了敵人?”答案顯然是否定的。北洋軍閥可以砍下革命者的頭顱,卻無法遏制上海工人運動那洶涌的洪流。“同志們!前進!戰!戰!戰!!!”上海區委在隨后發出的《告同志書》中喊出了革命的最強音!一場更加猛烈的紅色風暴即將席卷上海灘!

厲兵秣馬斗志昂

在汲取前兩次上海工人武裝起義經驗教訓的基礎上,中共中央和上海區委認識到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的重要性。在2月23日的聯席會議上,成立了由陳獨秀總負責的特別委員會(簡稱“特委”),作為領導第三次武裝起義的最高決策機構。特委成員包括羅亦農、趙世炎、汪壽華、尹寬、彭述之、周恩來、蕭子璋等人。此外,還設立特別軍委和特別宣委,特別軍委負責人乃是時任上海區委軍事運動委員會書記的周恩來。莫瞧他方才而立之年,且文質彬彬,軍事斗爭經驗卻相當豐富。在廣東期間,周恩來曾參加兩次東征,擔任過中共兩廣區委常委兼軍事部長,還一手創建了威名遠揚的葉挺獨立團。

“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上任伊始,周恩來就詳細了解各區工人糾察隊的力量配備,掌握分析敵方軍警的數量和分布情況,並提出了壯大包括糾察隊、自衛團和特別隊在內的工人武裝力量的詳細計劃。在他的直接領導下,短短一個多星期時間,各支工人武裝的數量即得到快速增長,自衛團接近800人,特別隊的人數也比原先翻番。

拉起一支隊伍不難,難的是如何讓這支隊伍既聽從指揮,又能征善戰。為此,周恩來從浙江北伐前線調來國民革命軍第17軍第3師黨代表兼政治部主任侯鏡如,輔導各區糾察隊開展軍事訓練。侯是黃埔軍校第一期畢業生,1925年冬在周恩來等介紹下加入中國共產黨。嗣后,征得葉挺的同意,武昌衛戍司令部參謀長、共產黨員彭干臣及其手下一批精英被周恩來調來上海,參與起義的籌備和指揮事宜。彭干臣是葉挺獨立團的一員虎將,有著“鐵軍中鐵將”的美譽。

當時,特別軍委秘密機關設在辣斐德路辣斐坊(今復興中路553弄)。然而,平日在辣斐坊裡卻難得看到周恩來的身影。原來,他冒著隨時被捕犧牲的危險,穿梭於閘北、楊樹浦、小沙渡等處,親自指導工人武裝的組織和訓練工作。

“你好啊,恩來同志!大伙早就盼著你來了。”一日上午,周恩來甫一推門步入楊樹浦部委機關(今長陽路斯文裡13號),新任部委書記張永和隨即迎上前,緊握住他的雙手,一旁的怡和紗廠支部書記張維楨、恆豐紗廠黨支部書記王阿寶等也起身,與周恩來打招呼。同眾人寒暄之后,周恩來便切入正題。他向與會同志詳詢楊樹浦地區的黨團建設情況,尤其關注糾察隊的操練狀況。當周恩來得知糾察隊缺少武器,攥緊右手拳頭說:“大家放心,槍支問題我來想辦法,關鍵還是要加緊訓練,要讓懂軍事的人訓練糾察隊骨干。”

時隔不久,按照周恩來的指示,特別軍委工作人員姚素珍化裝成富家小姐,坐著黃包車,將一隻裝有12把手槍的藤條箱送至楊樹浦部委,親手交到部委宣傳主任蘇愛吾(蘇幼農)手中。楊樹浦部委還在倍開爾路(今惠民路)人壽裡西弄開辦短期軍事訓練班,由當過兵的共青團員孫長勝任教官,教授射擊技術,受訓者達百余人。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為盡可能改善糾察隊的裝備,除去籌資添置外,周恩來和特別軍委一班人想了許多辦法。彼時,閘北駐扎著一支由當地士紳組織的地方武裝,番號為“上海縣保衛團第一團”。商務印書館資方出於保障企業安全的考慮,購買了一批槍支彈藥,欲圖招募民丁,入伙保衛團。獲悉此事后,組織上打算讓商務印書館工人糾察隊派員應征,以“借力打力”。可是,隊員們一時想不通,“這不是替資本家賣命嗎?”

一次,周恩來和趙世炎來到商務印書館工人糾察隊駐地檢查訓練工作時,隊員任其祥當面發起牢騷來。“那你倒講講,我們現在缺什麼呢?”周恩來笑瞇瞇地問。“槍,還有……子彈。”任脫口而出。“說得對!如果大家加入保衛團,問題不就解決了嗎?”周恩來循循善誘地說:“有了保衛團這個合法身份,不但可以公開訓練,必要時還能用保衛團的槍彈同敵人作戰。”“噢!看來這是好事體啊!”任其祥和伙伴們恍然大悟。后來,不僅有40多人報名參加了保衛團,有的還當上了班、排長。

在積極進行軍事准備的同時,經過特委的周密部署,組織發動工人運動、展開政治宣傳攻勢、聯絡市民團體及策動駐滬海軍反正等各項工作均實現了預定目標。特委還根據陳獨秀的提議,設立起義總指揮部,周恩來任總指揮,趙世炎為副總指揮。

“萬事俱備,隻欠東風”,究竟何時舉事?這不單是上海廣大工人群眾關注的焦點,也成為3月5日特委會議的中心議題。會上,陳獨秀採納周恩來的意見,明確隻要滿足以下三項條件的任意一項,即可發動起義:其一、北伐軍攻克鬆江﹔其二、蘇州光復﹔其三、駐防麥根路(今秣陵路)與北站的軍閥部隊朝蘇州方向退卻。一場激蕩人心的革命徐徐拉開大幕。

浴血閘北捷報傳

3月20日晚,北伐軍東路軍進抵滬郊龍華。起義時機成熟了!3月21日清晨,依照特委的決定,羅亦農代表上海區委宣布:是日中午12時,全市總同盟罷工、罷課、罷市,並同期舉行武裝起義。這天正午時分,當外灘海關大鐘剛剛敲響12下,停泊在黃浦江上的輪船和市內各大工廠同時汽笛長鳴。瞬時,企業停工、電車停駛、學校罷課、商店關門,80萬產業工人和無數市民走上街頭,各路工人糾察隊操起武器,對境內的警署、兵營等敵方目標展開進攻,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打響了。

周國強所在的法電糾察隊沿著西門路向南火車站(其址即今南車站路、瞿溪路一帶)方向奔襲而去。這次他們按照訓練時教授的辦法,將點燃的爆竹放進洋油箱裡,隻聽到洋油箱頃刻發出“噼劈噼啪”的巨響,不遜於數挺機槍並發的聲響。這一方法果然奏效,他們還未到車站,駐站的小股敵軍即已聞風而逃。攻佔上海兵工廠的行動也是出乎意料的順利。那兒雖有一營敵兵把守,可當官的早就溜之大吉,余者全無斗志。一聽到周國強等“繳槍不殺”的喊聲,他們便舉著雙手畏畏縮縮地走了出來。糾察隊非但兵不血刃地佔領了兵工廠,還繳獲了大批輕重武器,滿載而歸。

虹口、浦東、滬東、滬西和吳淞的起義進展亦較為順當,基本在數小時內解決戰斗。唯獨由奉魯聯軍重兵把守的閘北久攻不下,成為起義過程中“最難啃的骨頭”。為此,周恩來親臨前線,坐鎮指揮。經過十多個小時的激戰,工人武裝拿下了20多個據點,隻剩下盤踞在東方圖書館(其址位於今寶山路584號)、天通庵車站(今同心路寶山路交匯處)和北站(今上海鐵路博物館所在地)的敵人依舊負隅頑抗。

號稱“亞洲第一圖書館”的東方圖書館隸屬於商務印書館,其收藏的中外圖書不下46萬余冊,珍本善本更是數不勝數。但是,此時圖書館那棟高5層、鋼混結構的大樓卻成為守敵的絕佳工事。他們居高臨下,擊退了起義隊伍的多次沖鋒。糾察隊員繆龍江見狀急得直跺腳,他忽聽得身旁有人嚷道:“干脆一把火燒掉房子,看狗日的投不投降!”正在火線上的周恩來聽說此事后,及時趕來制止,“那裡面的書都是寶貝,要是燒光了,怎麼向江東父老交代啊?”聽了周恩來的一席話,隊員們沉默不語。最后,周恩來決定採用圍而不擊的戰術,以攻心為上,瓦解敵軍士氣。21日下午4點,糾察隊把一塊綁著勸降書的大石塊扔進了樓內。過了半晌,勸降書又被丟了出來。怙惡不悛的敵人在書信背面回復,要求停戰,卻隻字不提投降之事。“看你們能撐多久!”繆龍江怒目圓睜,嘴裡不住地呢喃著。結果,雙方整整相持了24小時,到22日下午4點半,眼見得外無援兵、彈藥和吃食將盡,圖書館內的守敵軍心動搖,一部分士兵換上便衣,企圖逃跑,被堵在門外的糾察隊員抓個正著,余者則打出白旗歸降。拔掉敵人這一營壘后,起義總指揮部隨即遷至東方圖書館。

東方圖書館晝夜苦戰之時,天通庵車站那邊也是激戰正酣。正當敵我短兵相接之際,吳淞傳來情報稱,500名全副武裝的直魯聯軍搭乘火車,正沿著淞滬鐵路,往車站方向駛來。他們原本想走海路逃命,但因吳淞港被起義者佔據,隻得原路折回北站。遵照總指揮部的命令,鐵路工人糾察隊立刻撬掉車站附近的一段鐵軌,要將這股敵軍阻擋在天通庵車站。兩個小時后,呼嘯而至的火車轟然脫軌傾覆,還沒等敵人緩過神來,糾察隊火力齊開,打得他們抱頭鼠竄。不過,仗著精良的裝備,敵兵臥伏於路基兩旁,與糾察隊打了個難分勝負,直到南市、滬東等處的糾察隊陸續前來馳援,才於22日中午佔領天通庵車站,俘虜敵軍300余人。

至此,北站成為敵人最后的堡壘。北站守軍人數多、火力猛,在直魯聯軍第八軍軍長畢庶澄督戰下,大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架勢。就在工人武裝集中全力進攻北站時,惱羞成怒的畢庶澄竟縱火焚燒周邊民房,不惜以老百姓的身家性命來遲滯糾察隊的攻勢。21日晚,漫天大火將北站四下數百間民宅化為灰燼,百姓的哭喊聲此起彼伏,撕心裂肺。人命關天啊!在加強前線火力配備,防止敵人突圍的同時,周恩來等指揮糾察隊員一面將難民轉移到青雲路一帶的空曠之處,一面找來水龍皮管滅火。軍閥部隊的暴行激起了民憤,北站附近的青壯年市民主動請纓參戰,婦孺老幼則從自家取來木板、磚石及布袋,自願為糾察隊加固防線。怎奈,頑敵過於強大,工人武裝一時還是難以得手。沒想到,翌日上午,畢庶澄故伎重施,再度縱兵延燒民居。是時,自來水管已被打爆,大火無從施救,糾察隊隻好暫時后撤,以集結力量再圖進擊。

在閘北浴血奮戰的工人武裝急需北伐軍東路軍的支援。據此,上海總工會兩次遣人赴龍華面見東路軍前敵總指揮白崇禧,請求增援。可是,白崇禧卻以“畢庶澄投誠尚有希望”為由拒絕發兵。聽取總工會交際處長趙子敬的匯報后,周恩來拍案而起,“我們有信心和決心,憑自己的力量拿下北站。”他的話擲地有聲,在場的人無不點頭稱是。緊接著,總指揮部召集會議,重新調整部署,預備在22日下午5點發起總攻。此刻,東路軍第一師師長薛岳因不忍坐視上海工人流血犧牲,斷然決定將所屬部隊開進上海市區。白崇禧這才被迫下達午后3時進城的命令。

22日17時,總攻如期發動,糾察隊員們奮勇向前,敵軍節節敗退。當聽說北伐軍已抵近麥根路時,敵兵陣腳大亂,紛紛潰逃。畢庶澄見大勢已去,遂喬裝改扮躲入租界。一個小時后,隨著紅旗插上北站屋頂,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宣告大獲全勝。在起義順利的當天上午,還選舉產生了由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以工人階級為首、聯合各階級各階層的具有統一戰線性質的政權機關——上海特別市臨時市民政府。

然而,勝利轉瞬即逝,接踵而至的是露出猙獰面目的國民黨右派掀起的腥風血雨。4月12日,蔣介石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大批共產黨人和革命志士慘遭屠戮。其后,江浙閩粵等省也相繼以“清黨”為名,大規模捕殺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失敗了。

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充分顯示了上海工人階級不屈不撓、團結奮戰的可貴精神和強大力量,是大革命時代中國共產黨人獨立領導革命運動所取得最輝煌的成果。盡管,它與此后一系列城市起義的挫敗証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中國,工人階級及其政黨如果不立足於農村,沒有農民階級的支持,單靠城市武裝暴動或攻佔大城市來奪取革命勝利,是行不通的。但上海工人階級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為尋求人民解放的正確道路所作出的犧牲和留下的寶貴經驗與精神財富將永載史冊,彪炳千秋!(張姚俊)

(責編:楊麗娜、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