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跨越半個世紀的師生情

葉 鬆

2017年03月29日09:1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岩春秋》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1913年春,毛澤東考入五年制的湖南省立第四師范學校預科。翌年,省立第四師范學校合並於省立第一師范學校,毛澤東被編入本科第8班。

20世紀初的中國正處於令人難熬和困惑的沉悶歲月,辛亥革命的槍聲並沒有改變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現狀。相反,日本強迫中國接受“二十一條”,袁世凱恢復帝制,張勛又演出復辟鬧劇,各路軍閥的割據愈演愈烈。嚴峻的現實替代了民主共和的希望,沉浸在迷惘中的新一代有志之士探索著新的出路。在這裡,毛澤東開始了與徐特立長達半個世紀的交往。他們為中國的前途殫精竭慮,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苦苦求索,這對師生互為導師、相互影響,共同譜寫了中國教育史上可歌可泣的光輝篇章。

“用教育來改革人心”

1913年,36歲的徐特立已是享譽湖南教育界的“長沙王”,而此時20歲的毛澤東正在尋求真理和志向。若“十年未得真理,即十年無志﹔終身未得,即終身無志”,他對這位斷指血書“驅除韃虜,恢復中華”的老師早有耳聞。這一年,徐特立被聘請為學校教員,教授教育學、各科教授法和修身等課程。

從1913年到1919年,徐特立在湖南一師任教6年。而毛澤東從1913年到1918年暑期畢業,前后共做了5年半的師范生。其間,徐特立淵博的知識、進步的思想、高尚的品德,對毛澤東的學業和思想有相當大的幫助和影響。毛澤東曾說:“我在湖南第一師范求學時,最敬佩的兩位老師,一位是楊懷中先生,一位是徐老。”

徐特立教育學生,非常注重言教與身教相一致。早在1911年,徐特立任善化第一高小校長時,決意“用教育來改革人心”。1912年他曾與姜濟寰(時任長沙縣知事)相商,擬在全縣辦1000所國民小學,為此他創辦長沙師范,任首屆校長。在湖南一師兼課期間,徐特立總是步行往返長沙師范學校,路程十余裡,無論刮風下雨,他總是堅持步行。徐特立擔任校長,每月拿20元工資,他把工資用來投資教育,幾年下來欠債六七百元,人們說他“傻”,給他取了一個諢名“徐二镥鍋”,對此,毛澤東曾有精辟的見解:徐先生辦長師,不顧利害,不怕犧牲,犧牲自己的一切,干別人不敢干的事情。這是那些自命聰明,善於計算的人所不肯做的,所以笑他傻。徐先生常常把方便讓給別人,把困難擔在自己肩上,慣於擺爛攤子,頂爛斗笠﹔在沒有一間房子、沒有一個錢的情況下,居然創辦一所規模不小的師范學校,這真是镥鍋精神。這種對他的譏笑,實際上是對他的贊揚。

毛澤東十分推崇徐特立老師“不動筆墨不讀書”的學習方法。徐特立認為:“讀書要守一個‘少’字訣,不怕書看得少,但必須看懂看透。要通過自己的思考來估量書籍的價值,要用筆標記書中的要點,要在書眉上寫出自己的意見和感想,要用一個本子摘抄書中精彩的地方。”毛澤東勤於做筆記,當時他有許多種筆記本,包括聽課、自學、摘抄、隨感和日記等積了好幾網籃。

周世釗在《我們的師表》中回憶說:“(毛澤東)在一本不很厚的《倫理學原理》,寫了一萬三千多字的評語。在他經常閱讀的《韓昌黎全集》中,圈點、涂抹、考訂、批評,朱墨紛陳,琳琅滿目。他的以批判的態度接受知識遺產的主張,更發揚了徐老的說法,收到了很大的效果。”1929年,國民黨軍閥何鍵派人到韶山抄家,族人聽到風聲,就把那些筆記連同毛澤東存放的書籍報刊一起燒掉了。一位塾師先生從火堆裡搶出兩冊教科書和一個筆記本。這個筆記本,是毛澤東1913年10月至12月的聽課筆記,也有讀書札記,主要是修身和國文兩門課的內容。

1915年9月, 毛澤東以“二十八畫生”為筆名寫了一封《征友啟事》。其后,聚集了一批追求進步、志同道合的朋友。從1916年開始,這批青年學子談論最多的就是“如何使個人及人類生活向上”。翌年冬,毛澤東、蔡和森、蕭子升開始商量組建一個團體。

1918年4月14日,新民學會在岳麓山腳下的劉家台子蔡和森家裡正式成立。新民學會以“革新學術,砥礪品行,改良人心風俗”為宗旨,成立會上選舉蕭子升為總干事,毛澤東、陳書農為干事。不久,蕭子升去法國,會務便由毛澤東主持。徐特立大力支持學生的正義行動。在毛澤東、蔡和森、何叔衡、李維漢等新民學會會員幫助下,徐特立組織了一個以宣傳新思潮為宗旨的健學會團體。他經常以“科學之不明,我們要學習科學﹔工農之不振,我們要施以教育﹔應當大眾奮發,以血肉之軀,去護衛疆土,振興國家”的思想去激勵有志於匡時救國的青年。

1919年5月4日,五四運動爆發。對於青年學生的愛國行動,徐特立感到“國家有前途、有辦法,自己也覺得年輕了”。28日,省學聯成立后,徐特立組織省會各校教職員,成立演講聯合會,組成50多個講演團,開展抵制日貨、懲罰奸商等反帝愛國宣傳,支持學生的愛國運動。在毛澤東領導的“驅張運動”中,徐特立通過健學會帶領教師向張敬堯索薪,並在城鄉揭露張氏兄弟的罪惡,其后張敬堯以“通匪”罪通緝徐特立。是年9月28日,徐特立乘法國“波多斯”號貨輪赴法勤工儉學。師生一別就是多年,再見面時,國內的革命形勢又是另一番景象。

1926年12月中旬,徐特立在長沙望麓園與回湖南考察農民運動的毛澤東會面,師生促膝長談,探討國家的命運走向。徐特立介紹了法國、比利時、德國的教育情況。毛澤東向老師介紹了大革命的性質、宗旨、目的、目標和他對革命方法、手段、道路的探索性意見,並向老師建議“走出書齋,到工人中去”,“到農民中去考察一下,體驗一下”,看一看農村究竟發生了些什麼變化。

1927年春,徐特立到長沙縣五美鄉進行了一周的調查,他發現農村“一切權力歸農會”,在農民協會的作用下,農村的社會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不久,徐特立放棄了他奉行多年的“教育救國論”,投身到大革命的洪流之中。

“堅強的老戰士”

1927年4月12日,蔣介石在5月,在上海發動反革命政變,逮捕和屠殺了大批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5月,“黑雲壓城城欲摧”的危局下,50歲的徐特立毅然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從此,徐特立在黨組織裡“真正獲得了新生”。徐特立在《我和黨有歷史上不可分離的關系》中說:當時由於斗爭殘酷,革命隊伍已引起了分化,開始了反革命的瘋狂進攻和革命力量的堅決反攻的武裝沖突時期,使黨的一切經常生活也轉變到空前的緊張,竟至使我入黨沒有舉行入黨儀式,且沒有填過入黨表,也沒有候補期,入黨即在黨工作。

同年7月,徐特立同老友朱劍凡來到武漢,在武昌農民運動講習所見到了他的學生毛澤東。

徐特立聽從毛澤東的意見,動身前往湖南,以團結更多的進步人士跟共產黨走。7月15日,汪精衛控制下的武漢國民政府公開宣布“分共”,轟轟烈烈的大革命徹底失敗。之后,徐特立參加南昌起義,被選為革命委員會委員,兼任黨務整頓委員會委員。起義部隊遇到重大挫折后,隊伍南下,他任第20軍第3師政治部主任。1928年5月,徐特立到莫斯科中山大學學習,並參加了在莫斯科召開的黨的第六次全國代表大會。

1930年12月30日,53歲的徐特立風塵仆仆、晝伏夜行,終於來到中央蘇區寧都小布鎮,指揮第一次反“圍剿”的毛澤東、朱德熱情地迎接了徐特立。師生久別重逢,倍感親切,一見面,毛澤東就用親切的鄉音爽朗地說:“徐老呀,我們又碰到一起來了!”朱德風趣地對徐特立說:“要說你老,你也是個老怪物,你背叛了封建社會,又看穿了資本主義的西洋鏡,終於一直跑到共產主義的營壘來了!”

其后,徐特立以忘我的精神投入到蘇區教育工作,提出“老公教老婆,兒子教父親,秘書教主席,識字的教不識字”的掃盲方法。徐特立回憶說,毛澤東很關心當時的識字運動,為著“怎樣教文盲寫字,模范字怎樣法”,就曾跟他討論兩次,直到問題徹底得到解決才結束討論。

在中央蘇區,毛澤東與徐特立經常探討問題、相互請教。在毛澤東遭受排擠,反“圍剿”接連失利的情況下,徐特立心急如焚﹔當遵義會議確立了毛澤東在中共中央和紅軍的領導地位時,徐特立禁不住歡呼起來。

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失敗后,中央紅軍被迫長征。57歲的徐特立與董必武、林伯渠、謝覺哉等被編入總衛生部干部休養連,從瑞金出發長征。

在長征中,徐特立將馬讓給傷病員,忍著飢餓帶頭挖野菜,教戰士識字,親自下河探路,鼓勵戰士們要克服困難、勇往直前。憑著堅忍不拔的毅力和對革命的樂觀精神,徐特立為廣大紅軍指戰員樹立了榜樣,成為紅軍隊伍中無形的精神力量。徐特立說,長征路上“我的愉快精神如故”,“其總的原因,就在於隻要黨存在,紅軍存在,我們在政治上是有出路的。我們黨的自信心,群眾的自信心,結合成為戰勝帝國主義的民族自信心,因此就戰勝了一切肉體上的困難”。

1937年1月31日(農歷12月19日)是徐特立60大壽。毛澤東在1月30日就為老師寫了一封熱情洋溢的祝賀信。信中說:“你是我二十年前的先生,你現在仍然是我的先生,你將來必定還是我的先生。”賀信稱贊徐特立是“革命第一,工作第一,他人第一”,總是揀難事做,從來也不躲避責任﹔祝願他健康長壽,“成為革命黨人與全體人民的楷模”。毛澤東的這封賀信高度評價了徐特立堅定不移、老當益壯的革命精神。

在延安各界為徐特立舉行的祝壽大會上,徐特立說:“我一生過著極不平常的生活,把這一老古董推到革命最先鋒的隊伍中,將來革命上佔著光榮的一頁,與中國民族解放的光榮並存,我值得高興,我願意繼續站在戰爭的最前線,為民族為世界和平而斗爭。”

抗戰勝利后,隨著蔣介石“假和平,真獨裁”面目的揭露,解放戰爭隨之爆發。正值蔣介石調集大軍進攻延安之際,中央決定隆重舉行徐特立70大壽慶典,以顯示邊區軍民從容不迫、臨危不懼的氣度,與國民黨反動派血戰到底的信心。

1947年1月10日,延安各界人士冒著嚴寒,來到中央大禮堂參加徐特立的祝壽大會。大會由朱德主持,毛澤東等中央領導人到會祝賀。會上宣讀了黨中央的賀信。賀信稱徐特立“代表了中國革命知識分子的最優秀傳統”,“對於民族和人民的事業抱有無限忠誠”,把徐特立的“一切優秀品質發揚光大是全黨同志和全國人民的革命任務”。毛澤東為徐特立70大壽題詞:“堅強的老戰士”。

3月,國民黨胡宗南部大舉進攻陝甘寧邊區,黨中央主動撤離延安。徐特立根據工作安排,到華北解放區工作。

“毛主席是我的老師”

在撤離延安前幾天,毛澤東來到楊家嶺徐特立的住處,詢問老師需要什麼。徐特立的干女兒徐乾知道毛澤東有兩個熱水瓶,考慮到徐老年事已高,一路需要喝些熱水,便脫口說出需要一個熱水瓶。毛澤東笑著點點頭,坐了一會兒就走了。

毛澤東走后,徐特立嚴厲批評徐乾不該向主席要熱水瓶,他說:“毛主席很辛苦,又在斗爭最前線,更加需要,我要什麼熱水瓶呢?”不一會兒,毛澤東捧著熱水瓶來了。當得知徐乾受到批評后,毛澤東對老師說:“徐乾做得對,不應該批評,我還要表揚她呢!”同時,毛澤東再三叮囑老師:“年紀大了,沿途要騎牲口,少走點路。”因為在長征中,徐特立“騎馬時間至多不過二三千裡”。毛澤東對老師的愛護之心可見一斑。

徐特立非常敬佩這位有著救國救民理想的學生。一次,徐特立聽見有人對他孫女說:“你爺爺是毛主席的老師。”他連忙擺手說:“快莫這麼說,快莫這麼說,毛主席是我的老師。毛主席年輕的時候,在湖南第一師范讀書,聽過我的課,我只是他的一日之師,而毛主席則是我的終身之師。在舊社會,我想對人民貢獻一點力量,但摸索了幾十年,找不到出路。1927年我讀了毛主席的《湖南農民運動考察報告》,得到啟發,看出了中國革命的前途,就在這個時候我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懂得了革命,從此以后,我總是向毛主席學習。”徐特立不居功,不揚己,不以主席的老師自居,而是處處以身作則,教育身邊的人。

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應湖南省第一師范學校校長周世釗之請,為第一師范題了“要做人民的先生,先做人民的學生”的題詞。之后,毛澤東曾對徐特立說:“徐老,你是第一師范的老師,也為第一師范寫幾句話吧!”其后,徐特立給湖南一師寫了一封信,提出“實事求是,不是自以為是,是我們領袖毛澤東同志的作風……希望第一師范以毛主席的作風——實事求是,不自以為是——作為校風”。

毛澤東尊師敬賢,對老師關心、愛戴,永做學生的謙虛態度始終如一。徐特立博學多聞、謙虛好學,在毛澤東的影響下,毅然加入中國共產黨,在艱苦卓絕的斗爭中成長為“堅強的老戰士”。1968年11月28日,徐特立逝世后,中共中央的悼詞上評價他是“光榮的一生,革命的一生,偉大的一生”。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征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