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朱毛會師井岡山

曹春榮

2017年04月06日08:4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世紀風採》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地處湘贛邊界、羅霄山脈中段的井岡山,是中國共產黨創建的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在井岡山斗爭史、以至人民軍隊建軍史上,朱毛會師於斯,無疑是一樁具有十分重大意義與影響的大事。回顧朱毛會師的歷程,我們可以清晰地看到,這事固然跟中共中央對時局的判斷和決策有關,卻也離不開朱德和毛澤東在理想信念、責任擔當、革命道路上的高度一致。

朱軍長百折不回尋新路

大革命失敗后,中國共產黨人於1927年8月1日毅然發動南昌起義,向背叛中國革命的國民黨反動派打響了武裝反抗的第一槍,獨立肩負起領導中國革命的歷史重任。起義成功后,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起義軍於8月3日撤離南昌,南下潮汕。朱德以第九軍副軍長職參加起義,此時改任該軍軍長,並擔任先遣司令。

9月5日,行至閩西長汀,中共南昌起義軍前敵委員會作出三河壩分兵的決策,朱德受命留守三河壩,以防敵軍從廣東梅縣抄襲主力部隊進軍潮汕的后路。三河壩位於閩粵邊境的大浦縣南面,為汀、梅、韓三江交匯處,兵家必爭之地。朱德率領所屬第十一軍第二十五師和第九軍教育團約4000名指戰員,堅守三河壩,打退了敵錢大鈞部3個師10個團約2萬人的多次進攻,大量殺傷敵人,自身傷亡也很大,朱德帶出來的第九軍人員已經沒幾個人了。經過三天三夜頑強阻擊后,朱德所部陷入敵人重兵包圍中。為保存實力,朱德決定立即撤出戰斗,去追趕主力。

10月6日清晨,朱德和第二十五師師長周士第率領約2000多兵力離開三河壩,於當晚到達饒平北邊的茂芝。次日清晨遇見從潮安退下來的起義軍官兵200余人,始知主力兵敗潮汕。主力失敗的消息猶如一盆冷水,瞬間澆熄了許多人心頭的希望之火,不知如何是好。此時,這支部隊既要面對敵人隨時可能發起的追擊圍堵,又要面對同起義軍領導機構前敵委員會失去聯系,一切隻能由朱德獨立負責的艱險境地。

正是千鈞一發之際,朱德挺身而出,決心繼續斗爭,並得到時任第二十五師七十三團團指導員陳毅的堅決擁護。在同幾個主要領導干部研究后,朱德於7日上午在茂芝的全德學校召開會議,與會者有他本人和周士第、陳毅等20多人。會上,朱德通報了起義軍主力潮汕失利的情況后,毅然決然地說:“我是共產黨員,我有責任把南昌起義的革命種子保存下來,有決心擔起革命重擔,有信心把這支革命隊伍帶出敵人的包圍圈,和同志們團結一起,一直把革命干到底!”朱德堅毅果敢的神態、鏗鏘有力的話語,深深地感染、激勵了與會人員。大家圍繞朱德的講話進行了熱烈討論。朱德把大家的意見歸納為四條,即要盡快找到上級黨取得聯系與指示﹔要找到一塊既隱蔽又有群眾基礎的立足點,湘粵贛邊界地區是首選﹔要沿邊界避敵穿插行進以保存實力﹔要對全軍做艱苦耐心的思想政治工作,發揮黨、團員和干部的先鋒模范作用。會議否決了少數人關於解散隊伍的提議。會議決定的軍事策略,簡言之即隱蔽北上,穿山西進,直奔湘南。這一來,便為陷入困境與混亂中的這支隊伍指明了出路。

當天,朱德、陳毅率部向閩粵邊界地區轉移。一路上,或有敵兵追來,或有反動民團堵截。為擊退追兵、打通前進路,起義軍損失兵力近千人,僅剩1500來人。在搶佔被反動民團據守的閩贛邊界石經嶺附近隘口時,還是朱德親率幾個警衛人員,攀越懸崖峭壁,出其不意在敵人側后發起襲擊,才突破險關,帶領部隊進入贛南。經此一仗,朱德智勇善戰、身先士卒的名聲,就在部隊中傳揚開來。

10月下旬,部隊來到安遠縣天心圩,在這裡得到短暫休息。其時,這支部隊的處境依然十分困難。四面受敵,孤立無援,悲觀失望情緒日益彌漫。與上級黨及地方黨失去聯系,兩眼一抹黑。時至深秋,官兵還是單衣單褲,露宿山林。糧食不濟,藥品短缺,病號頻發,掉隊、脫隊人員日增。更為嚴重的是,經不起考驗的營、連長帶兵離開,甚至師長、團長也有逃走的。師以上軍事干部隻剩朱德一人,團以上軍事干部也隻剩下第七十四團參謀長王爾琢﹔師、團政工干部更是隻剩下陳毅一人。全軍隻有七八百人了。部隊陷入頃刻瓦解之勢,南昌起義留下的這點革命火種眼看就要熄滅。

在這危難時刻,朱德依然沉著鎮定。他在天心圩的河灘上召集軍人大會,進行初步整頓。他在會上說:“大家知道,大革命是失敗了,我們的起義軍也失敗了。但我們還是要革命的。”他以俄國兩次革命為例,說明中國革命雖遭到像俄國1905年那次的暫時失敗,終將迎來“1917年”的勝利。“隻要保存實力,革命就有辦法,大家要相信這一點”。他還說:“要革命的跟我走,不革命的可以回家,不勉強。”陳毅也在會上講了話,他說:“一個真正的革命者,不僅經得起勝利的考驗,能做勝利時的英雄,也經得起失敗的考驗,能做失敗時的英雄。”陳毅還宣布了革命紀律,號召大家以朱軍長為榜樣,跟朱軍長革命到底。朱德則宣布以后這支部隊就由他和陳毅領導。經過這次大會,部隊的士氣開始高漲。

10月底,朱德、陳毅在大庾(今大余)對部隊進行整編。由陳毅主持整頓黨、團組織,加強黨在基層的工作。同時把部隊編為一個縱隊,採用“國民革命軍第五縱隊”番號,以便隱蔽。且於此間多次召開群眾大會,向群眾宣傳革命。

11月上旬,部隊來到崇義上堡一帶山區,朱德、陳毅又對部隊進行整訓。首先整頓紀律,規定募款和繳獲要全部歸公。其次進行軍事訓練,每隔一兩天上一次大課,小課天天上。提出從打大仗轉變為打小仗,從打硬仗轉變為打有把握的仗,開始向游擊戰方向轉變。其時為爭取有一個較安全的環境整訓,朱德曾寫信給駐防這一帶的國民黨軍第二十七師師長、他在滇軍的老同事楊如軒,要他“沓起眼皮,把上猶借他練兵三個月,他保証訓練一團人,就可以打敗蔣介石”。

經過總共20來天的天心圩整頓、大庾整編和上堡整訓(合稱“贛南三整”),朱德在陳毅等的支持下,不僅保住了南昌起義的革命火種,使之更加堅強有力,而且探索了加強部隊思想政治工作及黨的領導的新方法,實現了部隊在戰略戰術上的重大轉變。部隊的精神面貌有了很大改觀,但面臨的物質困難依然亟待克服,否則戰斗力會越來越弱。朱德為此找上了故舊范石生,利用統戰策略解了一時之困。

范石生是國民革命軍第十六軍軍長,與朱德是雲南陸軍講武堂的同期同班同學、結義兄弟,此時正駐防與崇義相鄰的湘南郴州、汝城一帶。他和蔣介石有很深的嫌隙,而同中共保持著統一戰線關系。因此他答應了朱德提出的保持獨立性等條件,接納了朱德所部,將其改番號為第十六軍四十七師一四?誘團,仍由朱掌握﹔又及時給朱部以彈藥、資金和醫藥、被服等接濟。直到蔣介石發覺朱部隱蔽在范部,下令范石生解除朱部武裝,逮捕朱德,范石生才給朱德通風報信,讓他們趕緊離去。朱德於是率部去東江,擬同廣州起義余部匯合,遇阻后又當機立斷,折向湘南,去實行他醞釀已久的湘南起義。

1928年1月5日,朱德、陳毅率領前導軍旗上寫著“國民革命軍第一四?誘團”字樣的南昌起義軍余部,來到廣東乳源縣(今屬樂昌縣)的楊家寨子。在這裡,他們遇到了中共宜章縣委書記胡世儉、縣農會主席楊子達,以及已投身革命的宜章富家子弟胡少海。經過一番交流研究,朱德和胡世儉等商定了利用國軍移防、胡少海榮歸故裡名義,智取宜章的計劃。11日,宜章縣頭面人物都到南門外迎接“國軍”等貴人,城門大開。朱德所部不費一槍一彈進得城來,又在迎客宴上生擒當場官紳。與此同時,陳毅、王爾琢指揮起義軍迅速拿下了團防局和警察局,俘虜400多人,繳槍300多支。接著,朱德下令打開監獄,釋放被關群眾﹔開倉放糧,救濟貧苦工農。后兩日,根據中共廣東省委指示,起義軍改名為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仍由朱德、陳毅執掌。

宜章暴動的勝利,揭開了湘南暴動的序幕。在接下來的三個月裡,朱德他們緊緊聯系和依靠各地黨組織、工農群眾,把武裝力量同農民運動相結合,游擊戰同運動戰相結合,武裝斗爭同土地革命相結合,先后取得郴縣、耒陽、永興、資興、安仁五縣的暴動勝利,建立了五縣及宜章縣蘇維埃政府﹔組建了三個農軍師和兩個獨立團﹔開展了土地革命運動。湘南暴動影響所及,達到20余縣、100多萬人。可惜的是,如此浩大的革命局面,被湘南特委少數人的“左”傾盲動主義錯誤斷送了。他們要求到處進行燒殺,脫離了群眾,孤立了自己。為了保存工農革命軍,避免在不利條件下同敵人決戰,朱德當機立斷,作出了退出湘南、上井岡山的決策。

朱德想去井岡山並非偶然,而是他同身在此地的毛澤東所部早有聯系,並且中共中央也指示他與毛澤東聯絡,合兵一處。1927年10月底,朱部到達信豐時,就聽到前來接頭的贛南特委的人說起,毛澤東率領秋收起義部隊上了井岡山。后在贛南轉戰時,朱德派原在第二十五師政治部工作的毛澤覃,去井岡山同他大哥取得了聯系。11月上旬在上堡,朱部又同自井岡山來的張子清、伍中豪部會合。由此詳細了解到毛澤東開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壯舉,“到井岡山去找毛澤東”,便成了大伙的希望。12月21日,中共中央給朱德及其全軍官兵發出一封指示信,要求朱德率部從范石生軍中分化出來,立即與湘贛邊界的毛澤東聯系,共創武裝割據的暴動局面。盡管這封指示信未能及時到達朱德手中,卻體現了朱毛會師乃時勢使然。

毛澤東力排眾議開新局

南昌起義后兩日,即1927年8月3日,中共中央發布《關於湘鄂粵贛四省農民秋收暴動大綱》,提出:中國革命正轉向一個新的前途———工農德謨克拉西獨裁(即工農民主專政),土地革命將佔最重要的過程。依照毛澤東起草的《關於湘南運動的大綱》中的意見,秋收暴動大綱規定:立即組織湘南特別委員會,由毛澤東任書記。當年8月7日,在中央緊急會議上,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候補委員。他在會上提出了“政權是由槍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論斷。8月9日,毛澤東出席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第一次會議,批評湖南省委和共產國際赴長沙巡視員提出的“由湘南組織一師與南昌軍力共同取粵”的計劃,指出應重視湖南、武裝湖南民眾。會議決定毛澤東以中央特派員身份回湖南傳達八七會議精神,改組省委,領導秋收起義。

9月9日,湘贛邊界秋收起義如期爆發,起義部隊統一編為工農革命軍第一軍第一師。毛澤東興奮地為之填詞一首:

西江月·秋收起義

軍叫工農革命,

旗號鐮刀斧頭。

修銅一帶不停留,

便向平瀏直進。

地主重重壓迫,

農民個個同仇。

秋收時節暮雲沉,

霹靂一聲暴動。

可惜當時全國革命形勢已走向低潮,而湘贛邊界群眾也沒有充分發動起來,起義兵力又分散使用,且出現叛軍襲后。毛澤東眼看進攻長沙的計劃無法實現,起義軍人數已從5000人銳減至1500余人,處境危險,遂當機立斷,改變原有部署,先退至瀏陽文家市集中。

9月19日晚,毛澤東在文家市裡仁中學主持前敵委員會會議,討論工農革命軍今后的行動方向。工農革命軍第一師師長余洒度堅持“取瀏陽直攻長沙”,因為這是中共中央的決定,起義部隊中也有不少人抱同樣看法。毛澤東從客觀形勢出發,認定這是行不通的做法,斷然放棄進攻長沙,而把起義軍向南轉移到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山區,尋找落腳點,以保存革命力量,再謀發展。會議經過激烈爭議,在總指揮盧德銘等支持下,通過了毛澤東的主張,“議決退往湘南”。

次日清晨,毛澤東在裡仁學校操場上向全師指戰員宣布了改變行動方向的決定。他滿懷信心地說,這次起義受了挫折,算不得什麼,勝敗乃兵家常事。我們現在力量還小,好比一塊小石頭,蔣介石反動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總有一天,我們這塊小石頭一定要打爛蔣介石那口大水缸!為此我們要保存力量,到農村去,發動農民革命。經過兩天休整,起義軍沿湘贛邊界南下。

南下路上都是山區,道路難行,加上疾病蔓延,沿途不時有敵兵圍堵。在向蓮花方向前進時遇到敵人襲擊,總指揮盧德銘不幸犧牲,一時間部隊情緒十分低落。毛澤東邊走邊同戰士交談,鼓勵大家振作起來。9月25日,工農革命軍來到蓮花縣甘家村。經與蓮花縣黨組織來人了解當地形勢后,毛澤東召開前委會,一致決定攻打蓮花縣城。次日清晨,工農革命軍冒雨奔襲。在當地工農群眾配合下,一舉攻克縣城。又是一番砸獄救人、開倉放糧,群眾歡天喜地,接連受挫的工農革命軍指戰員也興奮起來。毛澤東此時還有個意外收獲,得知井岡山確有兩支地方武裝,分別為袁文才和王佐掌握。

然而,擺在起義軍面前的形勢依然嚴峻:領導層內部矛盾日深,師長余洒度不服毛澤東為首的前委,不聽調遣,私放被俘的敵保安隊長。部隊長途跋涉,病員增多,掉隊、脫隊的也日見其多。一些長官還在打罵士兵,增加了部隊的怨憤情緒。這些問題嚴重損傷著部隊的戰斗力,甚而影響部隊的出路。毛澤東看在眼裡,急在心裡。

9月29日,部隊來到永新三灣村宿營。這裡群山環抱,沒有地方反動武裝,追敵也被擺脫,部隊因而得以連住五天,從容休整。毛澤東於此間召開前委擴大會,決定對部隊進行整頓和改編,此即著名的三灣改編。其主要內容為:第一,把不足千人的部隊縮編為一個團,由陳浩任團長(余洒度因此失去對部隊的指揮權)。毛澤東宣布所有人等願留則留,願走的發給路費,將來願意回來還歡迎。第二,部隊內部實行民主制度,官兵平等,待遇一樣,連以上建立士兵委員會,參加對部隊的行政、經濟管理,官長要受它監督。第三,全軍由黨的前敵委員會統一領導,各級部隊分別建立黨的組織,支部建立在連上﹔部隊一切重大問題,均由黨組織集體討論決定。這三項措施一經實行,開始改變了舊軍隊習氣和農民自由散漫作風。在三灣,毛澤東還提出部隊要和地方結合,取得地方支持,部隊一面把傷病員交地方安置,一面發槍給地方,幫助他們發展武裝,這樣就等於增強了我們的力量。

10月初,毛澤東在三灣接待前來接頭的中共寧岡縣委負責人龍超清和井岡山地方武裝頭頭袁文才的代表陳慕平。毛澤東向來人說明工農革命軍的政治主張和此番來意,希望同袁部合作,一道開展革命斗爭,龍超清表示歡迎工農革命軍進駐寧岡,可先到寧岡古城落腳。

10月3日,毛澤東率部離開三灣向寧岡古城進發。行前,他在楓樹坪向指戰員講話,宣布行軍紀律:說話要和氣,買賣要公平,不拿群眾一個紅薯。當日,部隊進駐寧岡古城。晚上,毛澤東在古城文昌宮主持召開前委擴大會,寧岡縣黨的負責人與會,歷時兩天。會上傳達了八七會議精神,著重討論了“安家”和開展游擊活動問題,確定了對袁、王兩支地方武裝採取團結、改造方針,以及盡快設立后方留守處和部隊醫院等事項。

袁文才、王佐早年參加綠林組織,大革命時期受過革命洗禮。1926年,袁文才擔任寧岡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並加入中國共產黨。王佐是袁文才的拜把兄弟,也將所部改為遂川縣農民自衛軍。由於中共永新縣委書記兼縣農民自衛軍總指揮賀敏學,跟袁文才有同窗之誼,這便勾連起井岡山數縣的革命聯系,也成為毛部得以落腳的基礎條件。

然而,工農革命軍要在井岡山落腳並非易事,綠林中人雖重義氣,亦多猜疑。毛澤東深知跟他們打交道的門道,對他們以誠相待、以理服人,送他們最看重的槍支,又應他們要求,派軍政干部幫助他們訓練部隊。自己到井岡山周圍盤旋打游擊籌款,以免“鍋裡爭食”之嫌。在毛澤東及其所部感召下,袁、王終於放心讓工農革命軍落腳井岡山。此后,毛澤東一邊抓軍隊和地方的建黨工作,一邊抓對袁、王農民武裝的教育改造,使井岡山地區的革命形勢日益向好。

從1927年11月起,到次年2月,毛澤東抓住國民黨李宗仁和唐生智兩集團間爆發戰爭的機會,率部攻佔了湖南茶陵縣城,成立了湘贛邊界第一個工農兵政府。為聲援萬安起義,攻佔了遂川縣城,建立了中共遂川縣委和縣工農兵政府。運用“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的游擊戰作戰原則,打破了國民黨軍隊對井岡山的第一次“進剿”,順勢攻佔了寧岡縣城,成立了寧岡縣工農兵政府。與此同時,明確提出了革命軍隊的三大任務:第一、打仗消滅敵人﹔第二、打土豪籌款子﹔第三、做群眾工作。形成了工農革命軍的“三大紀律、六項注意”,這“三大紀律”是:第一、行動聽指揮﹔第二、打土豪款子要歸公﹔第三、不拿老百姓一個紅薯。“六項注意”是:一、上門板﹔二、捆鋪草﹔三、說話和氣﹔四、買賣公平﹔五、借東西要還﹔六、損壞東西要賠。因而,部隊革命化程度迅速提高,軍民之間親如一家,互助共利。僅僅四個月,工農革命軍就由不足一個團發展為一師兩團,建立了三縣新的工農政權及工農武裝。土地革命也在寧岡大垅開始試點,並取得初步經驗。由此一個初具規模的農村革命根據地屹立在井岡山,打開了實現工農武裝割據的新局面。

就在朱德設法打聽毛澤東下落的同時,毛澤東也在派人打聽朱德的下落。1927年10月12日,毛澤東率部到達湖南酃縣十都,派何長工去長沙、衡陽等地向中共湖南省委和湘南特委匯報秋收起義部隊情況,並打聽南昌起義部隊的下落。11月,毛澤東在寧岡茅坪見到朱德派來聯絡的小弟毛澤覃,同意他留井岡山工作,並派專人去朱德那邊聯系,歡迎兩支起義軍聯合起來。12月,何長工幾經周折,終於在廣東韶關犁鋪頭找到朱德、陳毅,完成了聯絡任務。

井岡山兩軍會師譜新篇

1928年3月初,中共湘南特委代表、特委軍事部長、湖南省軍委特派員周魯來到井岡山,貫徹中央的“左”傾盲動政策。周魯指責井岡山“行動太右、燒殺太少”,批判毛澤東是“右傾逃跑”“槍杆子主義”﹔繼而命令他將部隊開赴湘南,配合湘南暴動。毛澤東於是把隊伍帶到地處井岡山邊沿的酃縣中村,在這裡停下來整訓,搞土改試點。當月下旬,毛澤東於此間得知朱德、陳毅率領的南昌起義軍余部,在發動湘南暴動成功后遭到強敵追擊,正向井岡山方向撤退,遂決定立刻派袁文才、何長工率工農革命軍第二團西進資興,接應從郴縣撤出的湘南農軍﹔自己率第一團在桂東、汝城方向阻擊國民黨追擊部隊。同時派毛澤覃帶一個特務連前往耒陽與朱德、陳毅部取得聯系。

4月中旬,肖克領導的宜章獨立營500多人,首先在資興與毛部會合。陳毅帶領的工農革命軍第一師主力一部和湘南農軍第三師、第七師,以及袁文才、何長工帶領的第二團一起到達酃縣沔渡,和朱德率領的主力部隊匯合。接著,朱、陳率領大部隊直奔寧岡礱市。4月24日前后,毛澤東率部從桂東、汝城返回礱市,在龍江書院與朱、陳部會合。朱、毛兩軍歷盡千辛萬苦、起死回生,終於會師井岡山。此時,朱德42歲,毛澤東35歲。在龍江書院兩軍營以上干部會上,兩支部隊合編為工農革命軍第四軍,由朱德任軍長,毛澤東任黨代表,陳毅任教導大隊隊長,共轄六個團。在由湘南農軍編成的兩個團開回湘南后,撤銷了師的番號,由軍部直轄四個團。6月,按中共中央規定,工農革命軍第四軍改稱紅軍第四軍,簡稱紅四軍。

朱毛紅軍勝利會師,使南昌起義軍余部得到可靠的落腳點,井岡山根據地如虎添翼,對紅軍的創建和發展以及井岡山的武裝割據,都有重大意義。朱德曾賦詩以紀:

紅軍薈萃井岡山,

主力形成在此間。

領導有方在百煉,

人民專政靠兵權。

朱毛兩軍剛會師,便迎來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一而再、再而三的“進剿”,而井岡山革命根據地正是在經歷了一次比一次更嚴酷的考驗,取得一次比一次更輝煌的勝利后,進入了“邊界全盛時期”。

1928年4月下旬,贛軍第二十七師兩個團從永新、遂川向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二次“進剿”。毛澤東主持召開第四軍軍委會議,決定採取“集中兵力,殲敵一路”的作戰方針以對。朱德、王爾琢按計劃率第四軍主力,先后在五斗江和永新城附近擊潰贛軍,一舉攻佔永新城,勝利地打破了國民黨軍隊的第二次“進剿”。

5月4日,朱毛兩軍會師慶祝大會在寧岡礱市舉行。毛澤東講話表示祝賀,並代表第四軍軍委宣布工農革命軍的三大任務和三大紀律、六項注意,要求全軍指戰員一體執行。

毛澤東、朱德還總結以往作戰經驗,概括出“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進”的游擊戰16字訣,作為游擊戰爭的基本原則。遵循這一原則,第四軍又接連打退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兩次“進剿”。

5月13日,贛軍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親率該師全部和第七、第九兩師各一部共五個團,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三次“進剿”。毛澤東、朱德採取敵進我退、聲東擊西戰術,指揮部隊先在永新城西北的草市坳殲敵一個團,擊斃敵團長﹔又趁敵不備,再次攻佔永新城,殲敵師部及一個營,擊傷敵師長楊如軒,勝利打破國民黨軍隊的第三次“進剿”。

6月中旬,贛軍調集第九師、第二十七師共五個團,以第九師師長楊池生為總指揮,第二十七師師長楊如軒為前線總指揮,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發動第四次“進剿”。湘軍吳尚第八軍一個師也從攸縣、茶陵逼進,威脅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西側。毛澤東和朱德、陳毅研究后,決定對強敵湘軍取守勢,對弱敵贛軍取攻勢,集中力量打擊由永新地區來犯之贛敵,同時發動永新、寧岡一帶民眾積極配合紅軍主力作戰。6月23日,紅四軍主力在赤衛隊、暴動隊配合下,在永新與寧岡邊界的新、舊七溪嶺及龍源口一線與敵激戰,殲滅贛敵一個團,擊潰兩個團,乘勝第三次佔領永新城,粉碎了敵人的第四次“進剿”。根據地軍民興高採烈、奔走相告:“不費紅軍三分力,打敗江西兩隻羊(楊)。”50年后的1977年,楊如軒回憶起這次慘敗,曾在一首詩中寫道:“三十余年一夢空,永新附逆妄交鋒。那堪旗鼓未成列,已報彈花滿市中。飛將白天突兀扑,兩楊無計把身容。一團勁旅平中國,豪語銘心服總戎。”此處“豪語”,是指1927年朱德率部轉戰贛南時,寫信給他說的“訓練一團人,打敗蔣介石”預言已成現實。

三下永新城,打破江西國民黨軍對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三次“進剿”,是朱毛紅軍會師后取得的巨大勝利。這也從一個側面印証了朱毛兩軍會師井岡山的重大意義。

龍源口大捷后,湘贛邊界工農武裝割據區域———井岡山革命根據地范圍,發展到包括寧岡、永新、蓮花三個全縣,吉安、安福各一小部,遂川北部和酃縣東南部,面積7200多平方公裡,人口50多萬。用毛澤東在《井岡山斗爭》一文中的話來說,“是為邊界全盛時期”。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征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