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從黨的歷史看增強“四個意識”必要性

祝彥/蔣國棟

2017年04月26日13:41    來源:遼寧日報

原標題:從黨的歷史看增強“四個意識”必要性

中國共產黨90多年的歷史,既是一部為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目標而艱苦奮斗的歷史,也是一部全黨同心同德的歷史。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共產黨靠什麼法寶維護黨的團結?就是始終堅持“四個意識”,自覺地把全黨團結在黨中央的領導下,形成強大的合力,帶領人民不斷從勝利走向更大的勝利。

政治意識是打頭的,且始終都被擺在重要位置。黨的一大就設有負責黨內政治意識工作的組織部和宣傳部。二大黨章中專門設有“紀律”一章,實際上是為黨的政治意識立下“總要求”“總規矩”。大革命失敗后,增強黨的政治意識成為全黨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毛澤東同志相繼提出“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這個方向是不可動搖的”等重要論斷。黨的七大提出“團結一致,爭取勝利”“沒有統一紀律,沒有民主集中制,沒有民主或者沒有集中都不行”“黨員就要服從組織,服從黨的決議”等論斷,並把毛澤東思想確立為“黨的唯一正確的指導思想,唯一正確的總路線”。這些都表明,中國共產黨在政治意識上達到了相當的成熟。

在“進京趕考”前,毛澤東同志提出“我們決不當李自成”的口號。如何才能做到這一點?堅強的政治保証至關重要。因此,新中國成立后,政治工作旋即在全黨、全社會鋪展開來,黨政軍專門設立政治工作制度,並提出“政治工作是一切經濟工作的生命線”“政治工作保証全軍指戰員都具有粉碎敵人進攻、爭取更大勝利的堅強斗志和高昂士氣”等論斷。此外,黨中央討論通過《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提出許多增強政治意識的具體要求,賦予政治意識更加豐富的內涵。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反復強調,“到什麼時候都得講政治”。為此,黨中央重新設立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維護黨規黨紀,整頓黨風,增強黨的政治意識。《關於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則》 明確提出有利於增強全黨政治意識的十二條准則。此后,政治意識在黨內得以不斷強化深入。特別是從黨的十六大起,“政治意識”一詞開始大量出現在黨的文件中,與大局意識、責任意識、服務意識、改革意識、憂患意識、群眾意識、法治意識、創新意識、危機意識等相提並論,且始終處在各個意識的首位。

大局意識是中國共產黨話語體系中的熟詞。早在1923年,中國共產黨就使用了“大局”一詞。

大革命失敗后,在前途命運生死攸關時刻,黨中央及時召開會議,在全黨全軍強化大局意識,“號召全黨同志像一個人一樣團結在中央的周圍”。抗日戰爭時期,在“以大局為重”“從大局著眼”“顧全大局”“統籌全局”等號召下,黨中央審時度勢地開展延安整風運動,使全體黨員干部“收獲了從來沒有的思想上改造的成績”,全黨因此達到空前的團結。此外,黨中央還以制度為抓手,建立請示報告制度,夯實大局意識。毛澤東同志曾把大局意識形象生動地比喻為“彈鋼琴”,並將其列為黨委會工作的十二個方法之一。

新中國成立后,針對黨內滋長“隻顧小局,不顧大局”的情況,第一代中央領導集體多措並舉:一是開展整風整黨運動,提高黨員干部對大局的認識。二是討論通過《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旨在團結全黨“如同一個和睦的家庭一樣,如同一塊堅固的鋼鐵一樣”。三是十分注重在經濟建設領域強調大局意識,如在編制五年建設計劃綱要的指示中就指出,“隻顧小局,不顧大局的思想必須批判”。

改革開放以來,黨中央先后提出“考慮任何問題都要著眼於長遠,著眼於大局”“議大事、抓大事,胸中要有全局”“始終堅持服從和服務於改革發展穩定的大局”“牢固樹立黨的觀念、政治觀念、大局觀念”等論斷,並於1995年首次使用“大局意識”這一政治術語。此后,增強“大局意識”成為加強黨執政能力建設的重要著力點。

核心意識是貫穿於黨的各個歷史時期的重要共識。黨的一大選舉形成了黨的領導核心。二大則強調無產階級“應該集合在無產階級的政黨——共產黨旗幟下”。只是黨在創立初期還不成熟,盡管黨在大革命中一再強調“政治核心”,但主要領導人恰恰在領導核心問題上犯了糊涂,使黨長期處於被動局面。結果是,“從陳獨秀、瞿秋白、向忠發、李立三到王明,都沒有形成過有能力的中央”。

那麼,“有能力的中央”是什麼時候才形成的?鄧小平同志曾總結指出,“我們黨的領導集體,是從遵義會議開始逐步形成的”。遵義會議從根本上改組了中央領導核心,事實上確立了毛澤東同志的領導地位。之后,黨又提出“全黨服從中央”“一切領導集中於中央”等增強核心意識的紀律要求,直至黨的七大第一次提出“我們的黨,已經是一個有了自己偉大領袖的黨”,而“這個領袖,就是我們黨和現代中國革命的組織者與領導者——毛澤東同志”,這標志著全黨對核心意識的認識走向成熟。

新中國成立后,全黨上下牢固樹立核心意識,1956年底,社會主義制度的基本建立,標志著中國共產黨已經成為領導我們事業的核心力量和全中國人民的領導核心。

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同志深諳核心意識不強給全黨造成的嚴重后果,更為明確地指出,“任何一個中央領導集體都要有一個核心,沒有核心的領導是靠不住的”。此后,核心意識在全黨不斷得到鞏固和強化,成為全面推進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關鍵所在。

盡管看齊意識是近些年才出現的政治熱詞,但自黨創立初期就已有所體現。從二大黨章中特別強調“受指揮監督”“絕對服從”“完全執行”等表述就可以看出看齊意識的體現。

看齊意識具有無窮的力量。遵義會議之后,全黨全軍的團結意識、看齊意識大大增強,取得長征及之后的一個又一個勝利。因此,毛澤東同志深刻地總結道,“隻要我們共產黨的隊伍是整齊的,步調是一致的,……那末,任何強大的敵人都是能被我們打倒的”,並對看齊意識作出深入闡述、生動表達,“要知道,一個隊伍經常是不大整齊的,所以就要常常喊看齊,向左看齊,向右看齊,向中看齊。我們要向中央基准看齊,向大會基准看齊。看齊是原則,有偏差是實際生活,有了偏差,就喊看齊”。看齊意識從而在全黨范圍內形成共識。

新中國成立后,為深化黨員干部的看齊意識,黨中央一方面開展整風整黨運動,形成良好的黨內政治生活風氣,增強黨的領導權威,另一方面在 《關於增強黨的團結的決議》 中提出可以看作是增強看齊意識的“六條規定”。此外,在這一時期黨的文件中,我們發現,看齊的廣度得到擴大,並有強烈的時代特點,即要求大家與先進單位、先進典型、先進標准等看齊。

改革開放以來,看齊意識得以在全黨不斷地深入和強化。鄧小平同志深刻指出,“要加強全黨的團結,特別是要加強黨的領導核心的團結”,號召全黨要在新長征路上團結在“黨中央和國務院的領導下”,並在“四個服從”思想的基礎上,提出“四個必須服從”。今天,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根據我們黨的歷史經驗,從當前的世情、國情、黨情出發,明確提出並強調看齊意識。

(作者單位:中央黨校)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征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責編:程宏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