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陳賡在哈軍工培養航天人才

賈曉明

2017年04月27日09:46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陳賡在哈軍工培養航天人才

  1952年6月,為發展現代軍事技術,培養現代軍事工程技術人才,中共中央研究決定,把志願軍代司令陳賡從朝鮮戰場上抽調回來,籌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

  9月1日,經中央軍委批准,軍事工程學院籌備委員會在北京地安門恭儉胡同59號院組成,陳賡被任命為主任。1953年4月25日,學院基建破土動工,陳賡鏟下第一鍬土。

  9月1日,以第一期學員開學典禮為標志,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工程學院在哈爾濱如期開學,陳賡被任命為院長兼政委。

  在陳賡的領導下,軍事工程學院建設事業於1955年初具規模。1957年底,第一期學員完成了畢業答辯(個別專業是畢業考試),學院教學工作走完一個周期,至此,學院基本建成。錢學森1959年1月23日來學院參觀時說:“在我國現有的條件下,這麼短的時間內辦起這樣一所完整的、綜合性的軍事技術院校,在世界上也是奇跡。”

  從1953年9月1日到1966年6月l日,學院共招收13期18233名學員,培養出一萬多名畢業生,研制出許多國內外先進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多項科技成果填補了國防高科技的空白。

  新中國成立不久,我國領導人就開始考慮發展自己的導彈技術。1954年,陳賡隨同彭德懷所率軍事代表團赴蘇聯參觀原子彈爆炸實兵對抗軍事演習,深受觸動,回國后就考慮要著手培養原子彈、導彈人才。錢學森曾回憶說:“我回國搞導彈,第一個跟我說這事的就是陳賡大將。”

  1955年11月初,在陳賡的倡導下,哈軍工的任新民、周曼殊、金家駿三位教員給國防部寫了一封信,提出研制我國火箭的建議。在陳賡的啟發和配合下,1956年成立了導彈研究院,此后,陳賡一直很關心這項工作,還親自從哈軍工抽調一批專家和教授支援,組織了中國發展導彈事業的第一批骨干力量。

  隨著中央軍委批准哈軍工空軍工程系建立我國導彈專業,哈軍工於1958年在空軍工程系下設導彈原子科,並於1959年2月正式成立導彈工程系(1961年以后改為火箭工程系),這是我國第一個導彈工程系,下設彈體發動機、自動控制、無線電遙控遙測、飛行力學和射擊原理、特種武器5個專業。時任導彈研究院院長的錢學森再次來到哈軍工,就導彈工程系成立后同五院的合作問題與學院領導交換意見。陳賡還派人搶建了存放我國最早的教學導彈1059(我國從原蘇聯引進的第一枚彈道導彈)的庫房,保証了導彈工程系的教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陳賡指出:“處在今天的原子、火箭時代,我們有可能、而且必須積極運用各種科學技術成就,大力培養高質量的科技人才,以加速我軍現代化建設。”根據軍委以導彈為重點的發展方針和學校實際,陳賡認為,全軍隻辦一所綜合性的技術學院無論如何都不能滿足需要。從1960年下半年,分建工作全面展開。1961年8月,學院又相繼成立了原子工程系和電子工程系。兩個系的很多專業科目都是20世紀60年代的尖端專業。那時核武器問世才十幾年,我國還沒有原子彈,哈軍工卻已經設置了核爆炸、核動力等專科。

  為了克服師資力量相對薄弱問題,陳賡請示周恩來總理批准,從留蘇的導彈、原子彈專業畢業的研究生和地方重點大學的畢業生中,抽調一批科技人員擔任教學、科研工作。

  為了解決教材問題,陳賡曾指示國防部辦公廳讓駐外使館的武官搜集外國相關資料,直接寄到學院,教授們翻譯后將內容編入教材。哈軍工教師王孝先編寫的《核物理》、陸埮編寫的《核武器殺傷破壞因素》成為我國早期核武器試驗時必讀的參考書,張若琪編寫的《內爆力學講義》、歐陽昌宇編寫的《原子核反應堆理論綱要》成為我國原子專業的第一批專業教材。

  在陳賡倡導下創建的導彈、原子、電子等尖端系及專業,培養了一大批國防科技事業發展急需的專業人才,為我國“兩彈一星”事業的起步准備好了人才庫。

(責編:黃瑾、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