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川大啟動首屆“紅動1小時”社會實踐活動 大學生走進中小學開講

英雄故事“紅動”校園

2017年06月13日09:48    來源:成都日報

原標題:英雄故事“紅動”校園

  “艱苦征戰、寧死不屈是自古以來英雄們最普遍的品質,今天我想向你們介紹的這位英雄便是如此,他就是抗日英雄楊靖宇……”昨日下午,就讀四川大學藝術學院的大一學生傅哲正在給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初一的學生們“講課”。而這已經是他第二次站在講台上為學弟學妹們講課了。

  原來,為了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積極推進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第二課堂教育創新,豐富和拓展高校與中小學校文化聯絡和思想交流,全面提升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教學效果,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啟動首屆“紅動1小時”社會實踐活動,截至目前,已在四川大學附屬實驗小學與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舉辦了兩場。

  據悉,活動以“紅色”為主題,以多種形式吸引大學生主動參與其中,並走進中小學校園,通過互動交流、口傳心授的方式,實現思想政治理論課“下沉”和“接地氣”,同時促進大學課堂與中小學課堂對接,使學生在互動中傳承文化,涵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因每次走進中小學的活動時長為60分鐘,所以活動也叫作“紅動1小時”。

  四川大學

  探索教育創新 思想政治工作與時俱進

  “這次活動是一次為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論第二課堂教育創新的新鮮嘗試。”四川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中國近現代史教研室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活動在今年開學時就啟動了,全校有8000多人參加。“我們以近現代民族英雄為主角進行視頻大賽,激發高校學生自主研究學習近現代史的熱情,並從中選出優秀作品,讓這些學生帶著作品走進中小學,通過講故事等互動形式,傳承榜樣的力量,傳播正能量。”

  “青年學生的思想狀況在不斷變化,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也需要與時俱進。”該負責人說,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活起來,首先應有活生生的內容。人民是歷史的創造者,歷史上的英雄故事,不僅具有典型性,且鮮活的內容也更能吸引學生。這也能讓大學生們以史為鑒,幫助他們在互聯網世界裡辨明方向、廓清迷霧,找到真知、自信前行。

  “這同時也是一種實踐教學。”該負責人表示,無論是讓學生制作視頻,還是讓他們走進中小學講英雄故事,都需要學生自主查找與搜集資料,喚醒學生積極性,主動了解與學習歷史。

  據介紹,下一步川大還將繼續在成都的各中小學開展“紅動1小時”活動,並以成都為點向外擴散,到各市州去,到邊遠農村學校去“講故事學榜樣”。在暑假期間,以幫扶的形式,在部分地區開展活動。同時,讓學校的老師們也加入到“紅動1小時”的隊伍中來。

  中小學校

  中小學德育工作 需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

  “大學生朝氣蓬勃、充滿活力、積極自信,他們來到中小學給孩子們‘講課’,因為年齡差不大,距離很近,孩子們願意聽哥哥姐姐的話,從學習歷史文化方面來說很有幫助。”在川大附小黨總支書記劉晏看來,大學生走進中小學校園開講,以學生帶學生,孩子們更願意接受。

  “川大這次‘紅動1小時’活動,不僅傳承歷史文化,還展示著榜樣的力量。”劉晏認為,“榜樣的力量”不只是歷史英雄人物,更是這些大學生為中小學生塑造的積極向上、熱愛傳統文化的榜樣力量。“這些優秀學長學姐們的每個行為,孩子們都會或多或少模仿學習,這無形中也給中小學生們上了一堂德育教育課。”

  與此同時,劉晏也對中小學德育教育發展進行反思:“高校思想政治課在不斷創新,我們中小學德育教育發展也要探索新思路、新方法,並進一步加強德育教育工作。”他認為,創新中小學德育教育工作,將更有助於學生素質教育培養,“我們應該繼承那些已有的行之有效的德育方法,同時借鑒先進理念,為德育補充新的營養。‘德育創新’的著眼點在於為國家培養心理健康、人格健全、道德高尚的人才,為此,我們也要以創新精神來對待今天的德育。”

  “在我們日常德育工作開展的過程中,過多依賴說教,教師常常告訴學生應該做什麼,不應該做什麼,但事實上,學生由於缺乏感性認識,缺乏內心的感觸,也就缺乏內心的共鳴,收效甚微。”劉晏說,像川大“紅動1小時”這樣的體驗式教育是否比簡單的說教更管用呢?或許可以更多地讓學生在情景中潛移默化地受到教育,從而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效果。

  大學生

  在實踐中學習 立志成為對社會有用之材

  搜集了近300張照片﹔每張照片都親自制作﹔每天做視頻到次日凌晨兩三點……談及視頻成品的“艱辛”過程,何豪放笑得很開心:“一點不覺得苦!”他就讀於川大藝術學院,當初是抱著試一試的想法參加了視頻比賽,沒想到自己的作品被選為優秀作品,進而能夠參與“紅動1小時”的社會實踐活動。

  “說了你可能不信,我最愛聽的一首歌是《國際歌》。”何豪放說,因為這個原因,他對歌詞譯者瞿秋白很感興趣,決定這次要把他的故事講給學弟學妹們聽。

  “其實參加活動帶給自己的東西可能更多。”何豪放說,為了能更淺顯易懂地給中小學生們講故事,他閱讀了許多與瞿秋白有關的書籍文章,“在讀到《多余的話》時,我不禁想,自己想成為一個怎樣的人呢?不斷思考,我終於明白,隻有不斷學習知識,提高自己才能報效祖國,成為有用之材。”

  “在戰爭年代,英雄是拋頭顱洒熱血,為了國家不被侵略不惜付出自己寶貴的生命,在和平年代,英雄是那些為了祖國富強而戰斗在戈壁灘上的科學家、石油工人,在地震、洪澇泥石流等自然災害面前,奮力搶救人民生命的子弟兵,總之有一個共同點就是英雄首先要熱愛自己的國家,熱愛人民,緬懷先烈,放眼未來,青少年是民族的未來,國家的希望。”與何豪放同院同級的傅哲也在這次實踐活動中,更堅定了自己的信念,“我們首先要熱愛我們的祖國,維護我們國家的形象,努力學習,努力奮斗,在‘一帶一路’大背景下,做時代的開拓者。”

  中小學生

  故事引人入勝 希望哥哥姐姐還能再來

  “月亮在白蓮花般的雲朵裡穿行,晚風吹來一陣陣快樂的歌聲。我們坐在高高的谷堆旁邊,聽媽媽講那過去的事情……”川大“紅動1小時”首次活動是在川大附小二年級1班學生稚嫩的歌聲中開啟的。考慮到小學生可能不容易集中注意力,幾個參加活動的大學生主動想到了先以一首歌來吸引小朋友“進入角色”。

  “本來以為英雄故事對於小學二年級的小朋友們而言,比較枯燥,可沒想到他們聽得十分認真。”來自川大法學院的唐秋雨回憶起當天的活動仍然很興奮,“有的孩子還做了筆記,而且結束后拉著我們一直問什麼時候可以再去講故事呢!”

  昨日在成都嘉祥外國語學校開講的“紅動1小時”,也受到了初一學生們的熱烈歡迎。“他們不僅講故事,而且還制作了好看的視頻動畫,超級有趣,好想我們的歷史課也可以這樣上。”初一(14)班的耿灝林告訴記者,希望這些川大的大哥哥大姐姐們還能來學校給他們講更多的故事。

  本報記者 趙子君 文/圖

(責編:趙晶、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