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1955年首次授銜的前前后后

2017年06月15日08:5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獨家發布,請勿轉載)

回顧中國人民解放軍90年的血火征程,就不能不說到1955年9月舉行的首次授銜。

軍銜設置,6等19級

1950年7月4日,在中央軍委會議上,時任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干部管理部部長的羅榮桓有一個講話,他說:總干部管理部准備進行軍銜、獎勵的准備工作。

同年9月,朱德在總干部管理部會議上明確提出:“建立軍銜制度,盡量爭取在第二年的服裝上把軍階標出來。”

此時,共和國才成立不久,可謂是百廢待興。這個時候提出軍隊授銜,是否就像有人所說的,共產黨得了天下,這是要論功行賞?

回答是否定的。早在1948年淮海大戰還沒有結束時,中央軍委就討論過軍銜的問題。因為沒有軍銜,在作戰中部隊發生過扯皮現象——特別是部隊協同作戰時,在上級沒有明確指定指揮官的情況下,這種現象更為明顯。

其實,從抗日戰爭時期開始,我軍就有過幾次授銜的經歷——抗日戰爭爆發后,國共兩黨實現第二次合作,工農紅軍主力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八路軍,南方游擊隊被改編為新四軍。1939年5月30日,八路軍總部頒發訓令,規定全軍軍官實行軍銜制。一二○師師長賀龍、副師長蕭克,新四軍軍長葉挺被授予中將軍銜。

但在評定過程中遇到不少矛盾,實際上,僅給八路軍駐蔣管區辦事處工作人員定了軍銜。當時的王安娜是第一個獲得我軍少校軍銜的外國女性。她1907年生於德國,曾獲哲學博士學位,從1931年起積極參加反法西斯斗爭而兩次入獄,1935年和一位在德國從事革命活動的中共黨員結婚,1936年來華,1939年4月奉周恩來之命到貴陽接受紅十字會給八路軍的醫藥品等物資。為其途中方便,周恩來任命其為八路軍少校,發給一張軍用通行証。

1942年4月24日,由於國民政府既不給中共軍隊武器裝備,更不給發餉,中共中央從實際情況出發,決定這次軍隊定銜工作暫停。

1945年,蘇聯紅軍出兵我國東北。隨后,為協調中蘇兩軍行動,便於工作,1945年9月16日以中央軍委主席毛澤東的名義,授予彭真、陳雲、葉季壯中將軍銜,伍修權少將軍銜,段子俊、莫春和上校軍銜,並用中、俄兩種文字寫了任命書。這是一次臨時性的授銜。

1946年1月10日,國共兩黨簽訂了“停戰協定”,雙方承諾共建一個和平的國家。之后不久通過的“政協決議”中,規定了改編兩黨軍隊的內容。1946年2月24日,中共中央發布指示,決定“我軍各級干部即須執行將校尉的正規制度”。隨后,各部隊作出了具體安排。例如新四軍規定,軍長、政委為上將軍銜,副軍長、副政委、參謀長為中將軍銜……同年,為了便於解放軍派往各地的軍事調停處的代表與國民黨的代表進行平等工作,再次進行了臨時性授銜。例如,當時解放軍駐沈陽代表饒漱石被授予中將軍銜,駐本溪代表許光達、駐徐州代表韋國清等人被授予少將軍銜,駐淮陽代表韓念龍、駐德州代表符浩被授予上校軍銜。在國民黨發動全面內戰后,他們的軍銜也就自動被取消了。

實行軍銜制,是我們這支人民軍隊走向現代化正規化必不可少的一步。既是軍事指揮的需要,也是世界各國軍隊通行的慣例。

就在軍隊的領率機關積極籌備授銜工作時,朝鮮戰爭爆發,授銜工作暫時停頓。但在中朝軍隊協同作戰中,朝鮮人民軍有軍銜,而中國人民志願軍卻沒有軍銜,在確定指揮關系上出現了很多不便。1951年8月,志願軍司令員彭德懷表示:“規定職務識別,在目前戰斗中已感必要。”后來在與美軍談判過程中,軍銜講究對等,也產生了一些不必要的麻煩……

說到1955年授銜工作的准備情況,也應該說到來自蘇聯的影響,由於當時黨和國家實行“一邊倒”的方針,授銜准備工作自然也會向蘇聯靠攏。

討論軍銜的等級設置時,總政、總后、軍務部和蘇聯顧問卡蘇林等對軍銜工作進行了研究,設計出一套方案,1952年11月26日上報中央軍委。初步計劃軍銜分6等20級——大元帥,國家元帥,兵種元帥三級,上將、准上將、中將、少將四級……這個方案除准將外,基本與蘇聯的軍銜一致。1953年,以上部門在充分考慮蘇方意見,同時參考當時朝鮮的軍銜制,並結合我軍具體情況,拿出了第二套方案,即6等21級。

1953年末,中央軍委召開了55天的高干會議,確定我國軍隊發展的總方針、總任務。彭德懷在給毛澤東的報告中說:“軍銜主要是確定每一個軍人在隊列中的地位和職權,以便按職責條令的規定,履行職權﹔同時又是國家給予軍人的一種榮譽,以鼓勵其在軍隊中的工作和上進心。”

1955年1月23日,中央軍委發布《關於評定軍銜工作的指示》。同年2月8日,第一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六次會議通過了《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規定我軍採用世界通用的軍銜體制。軍銜設6等19級:大元帥、元帥﹔大將、上將,中將,少將﹔大校、上校,中校,少校﹔大尉、上尉、中尉、少尉﹔上士、中士、下士﹔上等兵、列兵。

“你們搞評銜,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

人民軍隊的首次評銜,是一件政策性極強的工作,也是一項極其繁雜的任務。

1953年2月17日,在中央軍委的領導下成立了“軍銜實施委員會”,聶榮臻任主任,黃克誠、蕭華為副主任。3月7日,在軍銜實施委員會下又成立“軍銜審查研究組”,負責實施軍銜制度的具體工作。為穩妥、慎重起見,3月9日,中央軍委下達《關於評定軍銜的步驟與范圍問題的通知》,對原定實施軍銜工作的計劃步驟調整為3期,將軍銜實施推遲到1954年3月底前完成。

對中將和少將軍銜的評定,首先由各總部、各軍區、各軍兵種、各高級院校黨委討論提名,總干部部和總政治部對名單進行逐個審查和反復衡量,並在3月中旬的干部部長座談會上交換意見,4月初又邀集各大單位首長對中將、少將名單作進一步的研究,然后於5月初將修訂的名單呈報中央軍委審查。經中央軍委初步審定后,總干部部又將少將名單發給各大單位黨委,再次征求意見。最后,中央軍委於7月11日召開會議進行審查確定。

對於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具體確定,特別引人關注。

首先是人民軍隊的最高統帥授什麼銜?

《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服役條例》明確規定:對創建全國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全國人民武裝力量革命戰爭、立有卓越功勛的最高統帥,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大元帥軍銜﹔對創建和領導人民武裝力量和領導戰役軍團作戰、立有卓越功勛的高級將領,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

1955年1月14日和15日,中央軍委開了兩天會,具體對授予元帥、大將、上將軍銜的人選進行研究。在北京的中央軍委委員彭德懷、賀龍、徐向前、聶榮臻、羅榮桓出席會議,陳毅和葉劍英因病、鄧小平因事未出席。會議由主持中央軍委日常工作的彭德懷主持。經過充分研究討論,最后取得一致意見:授予現任軍委主席和軍委委員元帥軍銜。元帥軍銜又分為兩級:大元帥和元帥。16日,彭德懷、羅榮桓聯名將所提名單和意見報告毛澤東。

據說,毛澤東聽到這個消息后,搖搖手說:“我不當那個大元帥!”

此事在高層各界引起強烈反響。

全國人大常委會開會時,民主人士紛紛發言,認為毛澤東等領導同志是人民解放軍的締造者和創建者,指揮過許多重大戰役,為軍隊的建設和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在全黨全軍和全國人民中都享有崇高的聲譽,應該給他們授銜授勛。毛澤東功勞最大,應該授予大元帥,授予3個一級勛章。有人提議要形成一個決議。主持會議的劉少奇(時任全國人大常委會委員長)知道毛澤東的態度,說還是不作結論為好。

一位留胡子的民主人士說:“我們人大作了決定,他有什麼辦法?”

劉少奇笑笑說:“人大可以作決定,但他是國家主席,要他簽署命令才行啊!”“人大作了決定,國家主席就得簽署命令。”

……

爭論來爭論去,劉少奇隻好說:“你們不是經常可以見到毛主席嗎?你們當面去說服他,爭取他的同意,我們這次先不作決定。”

此后不久,中共中央書記處召開會議,毛澤東、劉少奇、周恩來、朱德、陳雲等出席,鄧小平、陳毅、彭真、聶榮臻、羅瑞卿、楊尚昆、宋任窮、陸定一等人列席。會議的議題之一是有關授予元帥軍銜的問題。

毛澤東說:“你們搞評銜,是件很大的工作,也是件很不好搞的工作。我這個大元帥就不要了,讓我穿上大元帥的制服多不舒服啊!到群眾中去講話多不方便呀!”

毛澤東態度堅決,確實起到了表率作用。

也正是在那次會上,毛澤東對劉少奇說:“你也在部隊搞過,你也應該評元帥!”劉少奇揮了揮手,說:“不要評了,我現在不在軍隊工作了。”

毛澤東又問周恩來和鄧小平:“你們的元帥軍銜還要不要評啊?”

周恩來連連擺手說:“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鄧小平笑笑說:“當什麼元帥喲,早不帶兵了。”

按照中央決定,已到地方工作的部隊干部原則上不授予現役軍銜,考慮到歷史情況和現實需要,有的人可以授予預備役軍銜。陳毅和鄧小平,除擔任中共中央軍委委員和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副主席,與軍事工作直接有關外,主要還是從事政府和黨務工作。陳毅任國務院副總理,鄧小平任中共中央秘書長,在軍隊中都沒有其他職務。按照這一原則,既可以給他們授予軍銜也可以不授。

毛澤東又看看李先念、鄧子恢、張鼎丞等人,很有幾分幽默地說:“你們幾位的大將軍銜還要不要啊?”

李先念操著濃重的湖北口音說:“我沒想過當大將,我也不要評大將。”

張鼎丞和鄧子恢也直擺手:“不要評了,不要評了。”

毛澤東說:“依我看吶,現在在地方工作的同志都不評軍銜為好。”

……

后來,中共中央書記處再次召開會議,專門討論授予元帥軍銜的問題。鄧小平、陳毅、聶榮臻、楊尚昆、宋任窮列席會議。周恩來打電話給時任中共中央副秘書長、中央辦公廳主任的楊尚昆,談了自己的意見,主張授予陳毅元帥軍銜。周恩來說:“軍銜授予,對陳毅同志現在和將來的工作均無不便之處,平時可以不穿軍服(必要時穿)。蘇聯的布爾加寧同志原也有元帥銜,現在他做部長會議主席的工作就不常用元帥頭銜了。可以說是一個例子。”

主持評銜工作的羅榮桓回到家裡,對夫人林月琴說:“要給我元帥軍銜,我不能接受。”他提筆給毛澤東寫了一封極誠懇的信,說:我參加革命時間比較短,對革命的貢獻也很小,給我授元帥銜當之有愧,我懇請不要給我元帥軍銜……

葉劍英是在外地得知他將被授予元帥軍銜的。1月20日,他看到彭德懷、羅榮桓給毛澤東的報告后,在報告上寫下了如下文字:“我誠懇請求,我最多擺在大將的軍銜上。這是歷史的定評。”

裝甲兵司令許光達是在參加了人民解放軍建軍28周年的招待會后才知道自己要被授大將軍銜的。回家以后,他把自己關進了書房。家人都覺得奇怪:大過節的,他是怎麼回事?當夜,他給毛澤東和軍委的其他同志寫了報告,把自己和有關同志作了比較,然后鄭重請求:給我授大將軍銜高了,希望降為上將……

自然,也有個別同志自恃勞苦功高、資歷深,認為應該得到更高的軍銜和榮譽,而組織上給自己評的銜低了,甚至公開拿自己和經歷相同的人攀比。有那麼一位老同志,參加革命時間較長,功勞也的確不小,但進城后犯了錯誤,受到處分。他認為評銜是論功行賞的事情,期望值較高。當他知道自己隻能評為中將的時候,心中憤憤不平,便給有關軍委領導提意見……

毛澤東聽到這些事,很不高興,諷刺道:“男兒有淚不輕彈,隻因未到授銜時。”

羅榮桓親自找這位老同志談話,和他談心,告訴他評他為中將是比較公正的,並且嚴肅指出他的問題。經過耐心細致地工作,他的思想通了。

授予元帥和大將軍銜的名單經過反復權衡,多次調整,授予其他將級軍銜的名單也經過了多次斟酌。9月15日,軍銜實施委員會確定了《將級軍銜名冊》,先后經國務院副總理陳毅、陳雲、鄧小平審閱后,由彭德懷向周恩來總理呈報,請總理審閱批示。至此,評銜工作基本結束。

授銜懷仁堂

1955年9月27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非常重要的日子。這一天,在中南海舉行了兩場授銜活動。

14點30分,中國人民解放軍將官軍銜授銜典禮在中南海紫光閣西邊的國務院禮堂隆重舉行。

典禮會場布置得庄重朴素。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典禮局局長余心清宣布授銜典禮開始,全體起立,軍樂隊奏《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

國務院秘書長習仲勛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總理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將官軍銜的命令。接著,周恩來把授予大將軍銜的命令狀,依次授予橫站在主席台前的粟裕、黃克誠、譚政、蕭勁光、王樹聲、陳賡、羅瑞卿、許光達、張雲逸9位在京將軍,並與他們一一握手表示祝賀(徐海東因病在大連療養,未參加大將授銜儀式)。在京的301名將官都在此授銜。

下午4時半,一輛接一輛的小汽車停在了懷仁堂前的廣場上。

彭德懷、賀龍、陳毅、羅榮桓、聶榮臻、徐向前等先后進入懷仁堂的休息室。

“我們的總司令來嘍!”陳毅大聲道。

朱德健步走進休息室,雙手抱拳,向大家致意。

“各位早來了!”

見大家站了起來,朱德忙說:“免禮了!免禮了!”

陳毅轉過身,用濃重的四川口音問賀龍:“賀老總,你想沒想過今天能當元帥呀?”

賀龍摸了摸他獨特的一字形的黑髭須,沉思了一下說:“別說想當元帥,那時連打響的是第一槍也沒想過呢!就是一心想把那一槍打好!”

賀龍的直率逗得大家哈哈大笑。

“葉挺要是還健在,能看到今天該多好啊!”聶榮臻的語調,充滿了深情。

“要是葉挺還在,你們新四軍就會出兩個元帥。”

“如果新四軍中有兩個元帥的話,十大元帥中該是兩個葉帥嘍!”

……

這時,周恩來走進了休息室。

“我們的周副主席來了。”徐向前拱手相迎。

“我們的周副主席也應該授銜嘛!”賀龍真誠地說。

周恩來身穿灰色中山裝,左手習慣性地彎在胸前。給人的印象總是那樣隨和,謙遜。他笑著擺了擺手,說:“我是政府工作人員,是為諸位元帥服務的,當好你們的后勤嘛!”

……

時針指到下午5時整,毛澤東、朱德、劉少奇、周恩來、宋慶齡、李濟深、沈鈞儒、郭沫若、黃炎培、彭真、李維漢、陳叔通、陳雲、彭德懷、鄧小平、鄧子恢、賀龍、陳毅、烏蘭夫、李富春、李先念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相繼出現在主席台上。會場內響起一陣熱烈的掌聲。

接著,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兼秘書長彭真宣讀了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命令,他的聲音高昂而富有激情。會場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經久不息。

毛澤東站起身來,親手將授予中華人民共和國元帥軍銜的命令狀授予到場的元帥,將一級八一勛章、一級獨立自由勛章、一級解放勛章分別授予在中國工農紅軍時期、抗日戰爭時期、解放戰爭時期參加革命的有功人員,在解放戰爭時期直接領導原國民黨軍隊起義的有功人員,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的有功人員,對和平解放西藏地區有功的人員。

授銜、授勛典禮在《勝利進行曲》的軍樂聲中宣告完成。秋天的中南海,傍晚很是迷人的。太陽的光芒從紅彤彤的雲朵的間隙散射出來,映照在墨綠色的水面上,似有無數片錦鱗在暢游﹔岸邊垂柳依依,宛若仙境。元帥、將軍們燦爛的笑臉和金光閃爍的勛章與這些景物交相輝映,使這個傍晚更加迷人。

懷仁堂北草坪上擺了一片木桌,木桌上又擺了豐富的冷餐和酒水。所有參加活動的人,都自拿碗碟,自己動手。

周恩來的祝酒詞熱烈而激動人心:“為了中國人民的偉大勝利,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武裝斗爭的勝利,為毛主席、為中國人民解放軍全體官兵、為元帥們、為將軍們和所有榮獲勛章的有功人員的健康而干杯!”

在一片歡呼聲中,大家共同舉起了酒杯,將無限的幸福一飲而盡。

盡人皆知共和國有十大元帥,而那天參加授銜典禮的隻有7位,劉伯承、林彪、葉劍英沒能參加這一典禮。劉伯承和林彪因為生病正在青島療養,葉劍英在大連組織抗登陸演習,所以他們未能參加北京懷仁堂的授銜。

我們今天看到的十大元帥標准照,劉伯承、林彪、葉劍英3位都是補拍的。中央電視台的新聞部主任、資深攝影記者李華同解放軍畫報社的柳成行一起去青島為劉伯承、林彪拍攝了標准像﹔葉劍英的標准像拍攝,卻無從考証。

國慶節過后,各大軍區的授銜活動全面展開。10月13日,總干部部就各部隊授銜授勛儀式問題請示中央軍委,提出:“授予軍銜與勛章儀式,除參加北京國慶節觀禮的將官、校官以外,其余均尚未舉行。我們建議:授予軍官軍銜及授予第一批勛章的儀式,均於今年10月和11月舉行完畢。”

從10月22日起,各大軍區分別在北京、南京、蘭州、成都、廣州、武漢、沈陽等地舉行了授銜活動。南京由劉伯承元帥主持,成都、蘭州由賀龍元帥主持,北京由聶榮臻元帥主持,沈陽由葉劍英元帥主持,武漢由國務院副總理李先念主持。由他們代表毛澤東主席授予勛章,代表周恩來總理授予將官軍銜,代表國防部長彭德懷授予校官、尉官軍銜。解放軍總部以及海軍、空軍、公安軍、防空軍、裝甲兵、炮兵、工程兵、鐵道兵的校尉級軍官授銜典禮,由國防部副部長黃克誠大將代表國防部長彭德懷主持。

中國人民解放軍的首次授銜儀式,居然還在國外舉行過——

那時,我們有些高級將領被派到國外去學習、工作,授銜儀式隻能在國外舉行。曾經擔任海軍副司令的方強將軍,當時正在蘇聯海軍最高學府伏羅希洛夫海軍指揮學院學習。他曾經有如下的回憶:

1956年2月13日,我同時接到了兩個請柬: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駐蘇聯大使館武官處的,上面寫著:“奉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總理及國防部長命令,訂於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三日十七時在列寧格勒軍官之家舉行授勛授銜典禮,由聶榮臻元帥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主席、國務院總理及國防部長,分別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在中國人民革命戰爭時期有功人員以勛章,及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以將官、校官、尉官軍銜。請屆時參加接受軍銜。”另一個請柬是聶榮臻元帥署名的請柬,上面寫著:“訂於一九五六年二月十三日十九時在列寧格勒軍官之家舉行慶祝授勛、授銜酒會。請屆時光臨。” 2月13日下午,上完最后一節課,我們開始整裝,擦亮皮鞋,換上中國式的軍銜服,乘車前往列寧格勒軍官之家,接受黨、國家和人民授予我的軍銜。

永載史冊的授銜之“最”

1955年的開國將帥授銜,已經載入史冊,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歷史上光輝的一頁。這次授銜,在國內外引起強烈反響,創造了軍史上的若干個“唯一”——

世界上除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恐怕沒有哪支軍隊會一次授予12位因戰爭而致殘的軍人將帥銜。

他們都是大名鼎鼎的人物:眼睛傷殘的元帥劉伯承,獨臂上將彭紹輝、賀炳炎,獨臂中將余秋裡、晏福生,獨腿中將鐘赤兵,獨臂少將童炎生、左齊、彭清雲、陳波、蘇魯,獨腳少將謝良。

他們每一個人都有一段傳奇的故事,每個人身上都彰顯著鋼鐵的意志。戰斗中一顆子彈射入劉伯承的顱頂,又從右眼眶飛出,當他被送到一所教會醫院時,德籍醫生要給他做全麻手術,劉伯承知道全麻會影響大腦,要求醫生堅決不用麻醉……在長達3個小時的手術中,劉伯承始終未呻吟一聲。德國大夫說:這簡直是軍神!

世界上除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恐怕沒有哪支軍隊會一次授予37位少數民族將軍軍銜。

他們的名字都是我們耳熟能詳的:粟裕大將(侗族)、烏蘭夫上將(蒙古族)、韋國清上將(壯族)、賽福鼎·艾則孜中將(維吾爾族)、阿沛·阿旺晉美中將(藏族)、廖漢生中將(土家族)、冼恆漢中將(壯族)、萬毅中將(滿族)、韋杰中將(壯族)、覃健中將(壯族)、朵噶·彭措饒杰中將(藏族)、丁秋生中將(滿族)……

世界上除了中國人民解放軍,恐怕沒有哪支軍隊會在一次授銜中給15位起義將領授銜。

這些高級將領,抱著從戎報國的志向,曾在國民黨軍隊中效力,有的曾與人民軍隊直接交戰。在關鍵時刻,他們順應潮流,深明大義,毅然棄暗投明,成為了愛國起義者。他們中有上將董其武(原國民黨西北長官公署副長官,1949年9月在綏遠起義)、陳明仁(原國民黨華中“剿總”副總司令,1949年8月在長沙起義)、陶峙岳(原國民黨新疆警備總司令,1949年在新疆起義),有中將孔從周(原國民黨陸軍三十八軍副軍長,1946年5月在鞏縣起義,后任鄭州市警備區司令、高級炮校校長、炮兵副司令等)、曾澤生(原國民黨第一兵團副司令,1948年10月在長春起義,后任解放軍四野第五十軍軍長,參加過抗美援朝戰爭)、韓練成(原國民黨海南島防衛司令官,1948年10月脫離國民黨軍而參加解放軍,后任西北軍區副參謀長、軍科院戰史研究部部長等職)等。

這次授銜中,還有歸僑將軍和外籍將軍。

最著名的華僑將軍是菲律賓歸僑葉飛上將。此外,還有新馬歸僑庄田中將和盧勝中將、吳克之少將、陳青山少將,澳大利亞歸僑曾生少將,印尼歸僑葉鬆盛少將等。

在授銜的將軍中,唯一的外國人是越南河內籍的洪水(京族)。他於1925年到中國入黃埔軍校學習,192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在東江游擊隊從事政治工作,參加了廣州起義、五次反圍剿、兩萬五千裡長征、抗日戰爭,1954年任中央軍委訓練總監部《戰斗訓練》雜志社社長。1955年,他開始被定為正師級少將。后來,周恩來將他的情況報告了毛澤東,毛澤東立即指示,洪水是黃埔時期參加軍隊的,至少應定正軍級少將軍銜。

1955年授銜時,中國人民解放軍有了第一位女將軍——李貞。

在中南海,周恩來把少將軍銜的命令狀授予李貞時,對她說,“祝賀你,李貞同志,你是新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現在說來都非常傳奇,李貞1908年生於瀏陽縣一個貧農家庭,6歲當童養媳。18歲那年,她帶頭剪掉辮子,參加了支援北伐軍的活動。1927年,她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在腥風血雨的日子裡,她當過瀏陽縣蘇維埃政府執行委員會委員、婦女部長和赤衛軍政委、婦女團政委、紅六軍團和湘鄂川黔軍區組織部部長等職,參加了秋收起義、湘贛和湘鄂川黔根據地反“圍剿”斗爭。紅軍長征中,她是紅二方面軍英勇頑強的女將。她的兩個小孩都夭折了。抗日戰爭中,她東渡黃河,奔赴抗日前線。歷任八路軍婦女學校校長、陝甘寧晉綏聯防軍組織部組織科科長。解放戰爭時期,她任晉綏軍區政治部秘書長、西北野戰軍政治部秘書長,參加了保衛延安和解放大西北等重大戰役。抗美援朝戰爭中,她任中國人民志願軍政治部秘書長,在朝鮮的戰火中度過了近3年的時間。回國后,她任防空軍政治部干部部部長。1957年,她任中華人民共和國最高人民檢察院軍事檢察院副檢察長,為軍隊法制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征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