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春生
2017年06月19日09:03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彭德懷,湖南湘潭人,性格剛烈,一生光明磊落,鐵骨錚錚。
在土地革命斗爭中,時任紅三軍團總指揮的彭德懷率領部隊多次轉戰寧都。他情系紅軍,維護團結, 痛殲敵頑,留下了光輝燦爛的篇章。
東渡贛江 維護團結
1930年10 月,國民黨剛結束中原混戰,即糾集10萬兵力發動對中央蘇區的第一次“圍剿”。對此,紅一方面軍總前委在新余羅坊召開會議, 確立了毛澤東提出的“誘敵深入”的戰略方針。11月1日, 紅一方面軍總部發出“主力移到贛江東岸”“第三軍團為中路軍,應即渡過袁水南岸,准於本月五號在新干對河附近渡江”的命令。可是,紅三軍團部分干部思想動搖, 不願渡江。有個團級干部杜中美說:“為什麼兩個軍團不能夾江而陣,一定要兩個軍團過東岸, 我們有意見。”為此,彭德懷在峽江仁和鎮召開全軍團以上干部會議,斬釘截鐵地說:“有意見到江東去討論吧!我是一定要過江的, 總前委這個決定是正確的。紅軍要打遍全中國,不要搞地方主義。” 隨即對大家做耐心的思想工作, 說服了紅三軍團持不同意見的同志。11月5日, 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如期渡過贛江,到達指定區域。11月27日, 紅一方面軍總部在南壟發出《關於到黃陂小布集中》的命令。11月30日,彭德懷率紅三軍團抵達寧都縣大沽鄉的上淮、陽齋一帶。12月1日到達小布,彭德懷隨紅三軍團總部駐扎在塔下村廟下。可誰也沒有想到,12月12日,發生富田事變。面對突變, 12月14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在黃陂發出紅字第七號命令, 為“ 便利採辦給養”,決定將部隊東移至黃陂東邊的平田、安福圩、砍柴岡一帶。15日,彭德懷率紅三軍團依令轉至東山壩的平田附近。
1930年12月30日, 富田事變領導人以“江西省行委”名義, 寫了一封《致彭德懷轉朱德、黃公略、滕代遠的信》。這封信雖然揭露了李韶九刑訊逼供亂肅“AB 團” 的嚴重錯誤,但主要內容和動機是攻擊毛澤東,蓄意挑撥離間彭德懷、朱德、黃公略、滕代遠與毛澤東的關系,煸動朱、彭、黃、滕反對毛澤東。
彭德懷在東山壩平田接信后, 一眼就看穿了事變領導人的企圖。他當即召集紅三軍團領導人開會, 說明情況, 表明自己和紅三軍團堅決擁護毛澤東和總前委、維護紅軍團結的態度和決心。隨即, 彭德懷親自起草了一個簡短宣言:“富田事變是反革命性質的﹔ 打倒毛××,擁護朱彭黃,這就是陰謀分裂紅軍,破壞粉碎白軍進攻的計劃﹔一、三軍團在總前委領導下團結一致,擁護毛澤東同志,擁護總前委領導。”
1930年12月17日, 彭德懷與朱德、黃公略在寧都縣黃陂發表《為富田事變宣言》,揭露富田事變領導者分裂紅軍、分裂革命的陰謀, 並且嚴正聲明:“朱德、德懷、公略對於同志之去就,隻有革命與反革命之分,沒有私人擁護與不擁之別。一切革命的同志,請在革命的戰線上相見。”
12月18日,彭德懷又與朱德、黃公略3 人,再次發出一封公開信。信中嚴肅指出:“ 目前決戰在即, 凡革命的布爾什維克同志,應站在共產黨前委領導之下,一致團結, 堅決消滅敵人。誰不執行這一任務, 誰破壞這一任務,誰就是革命的罪人。”並號召富田事變一部分官兵及地方負責同志要“辨明真偽,分別是非,毅然決然肅清叛逆一致來歸,參加決戰”。為即將到來的第一次反“圍剿”決戰創造了具有決定性意義的條件。
積極備戰 東韶報捷
第一次反“圍剿”大戰在即。1930年12月上旬,紅三軍團總指揮彭德懷、政委滕代遠和政治部主任袁國平出席了在黃陂中排召開的紅一方面軍總前委擴大會議, 會議由毛澤東主持。會上,毛澤東精辟地分析了能夠粉碎敵人第一次“圍剿”的八大勝利條件,研究了戰略反攻問題。為了打好反“圍剿”的第一仗,12月25 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在小布召開了“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毛澤東、朱德、彭德懷等領導人都親臨大會, 毛澤東特意為大會擬寫了一副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裡操勝算﹔ 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 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會議由紅三軍團政治部主任袁國平主持。
12月24 日,紅一方面軍總部得到敵五十師譚道源有入侵小布之勢的情報,總前委在黃陂發出紅字第九號命令。命令各部輕裝向小布前進,佔據有利地形,設下埋伏, 而且“嚴格規定,白天不許煮飯, 前線指揮員不許帶馬,以求隱蔽和肅靜”。按九號命令設伏時,“ 第三軍團任右翼,攻擊至何屋附近之線,即弩峰南方高地,沿樹陂北方高地及油腦上、烏山、小布之東北兩方,應於明(須在6、7 時左右出發)晨10 時到達小布街附近10 裡左右停止,須讓源頭前進之敵(注意將目標隱藏起來)進入小布后, 截斷源頭來路,然后舉行猛攻而殲滅之”。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全體指戰員,連夜出發,於25 日天還未亮便到達指定位置。可是,等了一整天,敵人沒有來,當晚撤回駐地。26 日下午,紅一方面軍總部獲悉:“源頭之敵已進至樹陂(距小布15 裡),其前哨放至假坑地域(距小布7 裡)。”於是,當晚10 時, 發出紅字第十號命令:“方面軍決於明日進至小布附近,機待由樹陂來犯小布之敵圍攻而殲滅之”。半夜時分,紅三軍團再次進入預定埋伏位置。等到次日天黑,依舊未見譚師出動,彭德懷隻好奉命指揮部隊撤回。
小布設伏未果后,紅一方面軍獲悉張輝瓚“ 向上固、龍岡推進中”,於是在28日午后發出紅字第十一號命令:“改向我左翼當面之敵出擊。”30日,紅軍在龍岡戰斗中大獲全勝。龍岡戰斗后,深入蘇區的敵軍迅速撤退,紅一方面軍決定揮師向東,乘勝追殲敵第五十師。1931年1月1日, 紅一方面軍總部在大沽南林發出勝字第一號命令:“決定以全力扑滅譚師。”敵譚道源師於2日凌晨5時退逃。其中, 一部經源頭、中村向北坑敗走,其斷后部隊被紅軍二路軍截獲甚多﹔ 另一部(主力)則經南團向東韶逃去。於是,2 日午后,紅一方面軍總部在小布發出《追擊敵譚道源師的命令》,命令各部“決於明晨追擊東韶之敵”,同時部署“第三軍團任左翼,於3日10時進至田營, 以主力牽制洛口之敵(許克祥師) 之增援,另以一部迂回到東韶東端之高地,向東韶攻擊。”彭德懷指揮紅三軍團摸黑疾進,從源頭經曾坊、石坳下、冬茅坳、張家前、楊譚、盧園、楓樹下、新壇、白水、陳家, 按時到達東韶東北端的陂頭痛擊敵人。在各軍的配合下,此役共殲譚師1個多旅,俘敵官兵3000余人, 繳獲電台1部、武器2000余件。至此,取得了第一次反“圍剿”的勝利。
東韶戰斗結束的當晚, 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師以上干部參加了毛澤東在東韶水南村子杰祠召開的方面軍師長以上的干部會。會議主要總結了東韶戰斗未能全殲敵人的原因,分析了為什麼不能去打洛口的理由。紅軍5 天內連打兩個勝仗, 有些人開始驕傲起來,紛紛叫喊著要去打洛口。毛澤東在會上說:洛口有許克祥、毛炳文兩個師,加上譚道源逃至那裡的半個師,敵人的兵力太集中了,我們不能去打。打了兩個大勝仗,有些同志以為自己是天兵天將,這不好,不能驕傲。4日,毛澤東、朱德和紅一方面軍總部返回小布。5 日,紅軍總部在東韶琳池牛崗上召開第一次反“圍剿”祝捷大會,彭德懷等軍團領導人出席了大會,並先后在大會上講話。張輝瓚戴高帽游場一周示眾。軍民十分振奮,彭德懷在講話中, 著重報告了第一次反“圍剿”勝利的經過和原因,並鼓勵軍民乘勝擴大赤色區域和消除太平觀念,時刻准備著粉碎敵人新的“圍剿”。大會獎勵了紅十二軍、紅三軍團和南團、琳池一帶的有功群眾。這次大會, 到會群眾一兩萬人, 許多是10 裡、20 裡外鄉村來的,若等開完會回家吃中飯,已經很晚了,為了讓開會的群眾不餓肚子,彭德懷吩咐供給處為每位到會的群眾,不論是大人還是小孩,每人發一枚銀毫子買米果吃。當時,一枚銀毫子相當於18枚銅幣,每枚銅幣可買兩塊米果。此事傳頌至今。
分兵籌款 青塘之爭
第一次反“ 圍剿” 勝利后, 紅一方面軍為鞏固發展蘇區,於1931年1月16日至18日, 在小布發出勝字第四、第五號關於籌款問題的命令,紅一方面軍繼續移師建寧、南豐、廣昌籌款。開始,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在東韶地區開展擴大赤色區域和籌集資財為中心的群眾工作。命令發布后,紅三軍團除留一師於東韶幫助當地群眾外,大部隊奉命開向南豐。根據總部的要求,1月31日前, 紅三軍團須籌足現洋3萬元。2月21日, 紅一方面軍總部在小布發出勝字第六號命令。命令紅軍主力部隊,由22 日起向東移動,以15天為期,繼續加緊籌款,規定3月6日前籌足現洋40萬元。根據命令,彭德懷率紅三軍團總部於22日到達洛口, 並以洛口為指揮中心。3月4日上午12 時,紅一方面軍總部在黃陂發出勝字第七號命令:延長工作時間籌足款項。據此,彭德懷命令紅三軍團延長工作時間10天。這次分兵籌款,籌足了3個月的給養。3月下旬,第二次“圍剿”的敵軍開始向紅軍的工作區域移動。對此,紅一方面軍總部於3月23日在黃陂山堂發出勝字第八號命令“紅軍第一方面軍南移整頓訓練和籌款”。根據此令,彭德懷部署紅三軍團除一師留在肖田監視警戒南豐、樂安之敵外,其余部隊移至賴村、葛坳、澄清、梅窖、山寮、古龍崗一帶地區。彭德懷隨紅三軍團總部駐在賴村。在賴村期間,除繼續籌款與做群眾工作外,主要是進行整頓和軍事訓練,一部分部隊在賴村打土圍子。
在紅三軍團忙於籌款與做群眾工作期間,中共蘇區中央局召開了第一次擴大會議。彭德懷率紅三軍團軍以上干部參加了這次會議。此次會議分了兩個階段:第一階段於3 月18 日至21 日,在黃陂山堂胡氏家廟由項英主持召開。會議主要討論了接受共產國際來信,戰略問題、土地問題和共青團工作等。經毛澤東提議,將第二次反“圍剿” 戰略方針問題列入會議議程,但最終卻未展開討論﹔第二階段於4 月17 日至19 日,在青塘河背新屋裡召開。會議還由項英主持。17 日, 會議聽取了中央代表團關於中央六屆四中全會精神、中央對目前形勢的估量以及中央關於富田事變的傳達報告﹔通過了接受國際來信與四中全會的決議、土地問題決議、關於一、三軍團工作總結決議、富田事變決議、CY 工作決議等﹔決定增選彭德懷、林彪、周以栗、曾山、陳毅為中共蘇區中央局委員,但后來未獲中央批准。
在18日的會議上,首先在“打不打”的問題上出現了幾種截然不同的意見。任弼時的態度非常明確,主張紅軍退出中央蘇區,讓敵人扑空。其理由是敵我兵力對比過於懸殊,武器裝備更是優劣明顯, 隻有將兵力分散,轉移目標,方可退敵。項英主張不打,開步走,而且一走就是數千裡,其理由是:“4萬對20萬,兵力太少,且裝備又差, 與之硬抗,無異以卵擊石!紅軍主力要生存,就得趕緊退到四川去, 在那裡建立新的根據地才有出路。斯大林同志說過,四川是最理想的根據地。”彭德懷雖然不同意項英“跑”的主張,但提出了“分兵退敵” 的辦法,認為:“將紅軍主力分成幾部分四面散開,向粵北、湖南、閩西等地出擊,路上遇到敵人就打他一下,像‘削蘿卜’一樣,分散和吸引敵人,一則可以使敵人包圍落空﹔二則目標轉移,可以退敵。隻有這樣, 才能保衛紅色區域。” 林彪提出“打一仗再分兵”。毛澤東、朱德既反對退出蘇區和“跑” 的主張,也反對 “分兵退敵”“打一仗再分兵”的意見。毛澤東神色嚴峻地說:“退走不是好辦法,退到四川去更是奇談。那不是退,那是逃!”“我們為什麼要放著根據地好的天時、地利、人和不用?放著一次反‘圍剿’的成功經驗不用?”他主張按第一次反“圍剿” 的辦法,“誘敵深入”,集中兵力打。在幾種意見相持不下的情況下,根據毛澤東的建議,會議決定擴大討論范圍。4月19日, 增加紅一方面軍7 個軍的軍長、政委、參謀長和政治部主任共20余人參加會議。經過反復爭論,在朱德、周以栗、林彪、羅榮桓等人的支持下,毛澤東的“誘敵深入”、在蘇區內打擊敵人的方針被確定下來。
但是, 接下來在打哪一路敵人上又發生了爭執。有人主張先打興國的第十九路軍,也有人主張打朱紹良的第六路軍。毛澤東對兩種意見都不同意。他認為“第十九路軍戰斗力較強,歷史上沒打過敗仗。第六路軍兵力雄厚,又佔據有利地形。都不好打。我們應該先打王金鈺的第五路軍。”他接著分析說: “王金鈺雖然有5個師,但是都是雜牌軍。他們從北方剛來,水土不服,對我們心存恐懼,士氣不振。而且內部矛盾重重,指揮不靈,是這次‘圍剿’我們的敵人當中最薄弱的環節。加上,這一路敵人所處的地形對我們有利,當地的群眾條件又好。取勝把握很大。打垮他們后,可以向東橫掃,在閩、贛交界地區發展根據地,籌集錢款物資, 准備下一步反‘圍剿’。”彭德懷認為毛澤東分析有理,他表態堅決擁護毛澤東,最后,毛澤東“先打弱敵”的主張終於為大多數人所接受。
4月19日下午5時,毛澤東、朱德在青塘發出《戰前部隊集中的命令》:“以迅速行動消滅王金玨敵軍,完成本軍任務。”彭德懷率紅三軍團依令於20日早晨從賴村、青塘出發,經古龍崗、良村圩,22日到達永豐的龍岡集中,尋機殲敵, 粉碎敵人的第二次“圍剿”。
炮轟敵陣 黃陂傳捷
國民黨軍的第三次“圍剿”比紅軍預計來得早,規模也比第二次“圍剿”大得多。因當時國民黨南京政府與廣東地方軍閥陳濟棠矛盾非常尖銳,有爆發戰爭的可能,所以,毛澤東領導的臨時總前委雖然預計到國民黨軍將發動第三次“圍剿”,但沒有料到來得這麼快。當咄咄逼人的敵軍將要兵臨城下之際,以毛澤東為書記的紅一方面軍臨時總前委決定仍採取“誘敵深入”“避其主力,打其虛弱”的戰略方針,待敵深入蘇區中心區時, 再集中兵力實行反攻。
1931年8月8 日晚,紅一方面軍總部決定,放棄攻打龍岡之敵計劃,奔襲駐寧都黃陂之敵毛炳文師。10日晚,按照部署,彭德懷率領右翼部隊紅三軍團,由興國的中洲、南坑, 進入寧都鵝公塅,再經大湖背、烏逕、枧田、江上、寺坑、銀坑、金坑、王布頭一線包抄敵人,堵其向東和東南方向潰逃。紅三軍團在回途中, 遇峰嶺仙守軍一個團兵力阻擊, 總指揮彭德懷命令將蓮塘、良村戰斗中繳獲的大炮對其連轟78 發炮彈, 嚇得守軍魂飛魄散, 一個整營投降,峰嶺仙被紅三軍團佔領。
11日中午, 紅軍發起強攻。僅半小時就攻佔黃陂圩。地堡裡的國民黨守軍大都被俘。毛炳文師直屬騎兵連,已備好馬鞍,人卻未來得及上馬,也悉數被擒。毛炳文來不及收拾機密文件,率殘敵4 個團倉皇向洛口、寧都方向潰逃。紅軍冒雨追擊20 多華裡,又殲其一部分。
黃陂戰斗, 速戰速決, 紅軍以犧牲80余人、傷300余人的小代價,共殲毛炳文師4 個團,俘敵4000余人(其中團長2 人),斃傷其1000多人,繳獲長短槍3000支、機槍30 余挺、迫擊炮11門、電台1部、子彈40余萬發。黃陂戰斗是紅軍第三次反“圍剿”中的第三次重大勝利。
彭德懷在寧都除直接參與上述重大活動外,1932年8月8日, 率紅三軍團第五軍、七軍從仙霞、於都出發經平安、賴村,先后於11日、12日到達寧都縣城,彭德懷和軍團總部駐七裡村。他們在寧都休息一天后,繼續北進,經平田、洛口、東韶,於16日、17日到達樂安, 一周內連克樂安、宜黃、南豐等縣城, 進逼撫州、樟樹, 威脅南昌、九江, 以調動敵人分兵南下,打亂了敵人“圍剿” 蘇區的部署,從外線間接援助了鄂豫皖、湘贛西蘇區的反“圍剿” 斗爭。
1933年2月至3月,第四次反“圍剿”戰爭期間,彭德懷率紅三軍團從南豐等地回師東韶、肖田等地隱蔽集結, 待機殲敵。彭德懷所率紅三軍團總部設東韶, 彭德懷、滕代遠還出席了由周恩來、朱德在東韶主持召開的高級軍事會議和肖田的軍民殲敵誓師大會。
推薦閱讀
相關專題 |
· 彭德懷紀念館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