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曉章 馬慶賜 王民
2017年06月27日07:42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今年4月7日晚8時,央視第7頻道《軍事紀實》欄目播出了“清明祭”特別節目《永生的神鷹——杜鳳瑞》。1958年10月10日,河南方城籍空軍飛行員杜鳳瑞駕機在福建龍田上空,一舉擊落2架、重創1架敵機后血洒長空。杜鳳瑞被國防部授予“空軍戰斗英雄”榮譽稱號,他生前所在大隊被命名為“杜鳳瑞大隊”,英雄故裡改名為“鳳瑞村”。他的英雄事跡被《人民日報》等媒體報道,並被編入小學語文課本。建國10周年時,杜鳳瑞烈士的父母還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接見。今年89歲的杜鳳瑞胞兄杜鳳嘉,也曾是一位空軍戰士,最后選擇了回家盡孝。弟弟身上也承載著哥哥的飛行夢想。
一人承載著兩人的飛行夢想
每年清明節前夕,杜鳳嘉便從河南方城遠赴福建福州文林山革命烈士陵園,祭奠胞弟杜鳳瑞。文林山革命陵園位於福州西郊將軍山東南麓,這裡長眠著“空軍戰斗英雄”杜鳳瑞的英靈。由於身體原因,今年清明節杜鳳嘉不能前往祭奠,便讓在福州工作的小兒子杜新仲替自己祭奠。在叔父墓前,杜新仲放了一束鮮花,然后用手機傳回了一段視頻。杜鳳嘉看后,不禁淚流滿面。對他來說,弟弟25歲的青春身影永遠挺拔偉岸。每次一想起弟弟,他就掉一次淚。
1933年8月,杜鳳瑞出生於方城縣楊樓鄉趙窪村的一個貧苦家庭。為了生計,父母用籮筐挑著剛出生8個月的他外出逃荒。杜鳳瑞8歲那年,到地主家放牛,多次被地主辱罵和毒打。1948年春,15歲的杜鳳瑞毅然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他先后參加了宛東、淮海、渡江等戰役。杜鳳瑞作戰勇敢,奮勇殺敵,參軍不到一年就立功兩次。
1952年3月,杜鳳瑞被選調為空軍飛行員,來到長春航空預備學校學習。杜鳳瑞沒有上過學,對數理化方面的知識一竅不通,但他沒有退縮。他整天抱著書本學習,短時間內,他順利地闖過了文化關。同年7月,杜鳳瑞又來到濟南第五航空學校學習航空專業知識。航空專業知識牽涉到發動機、燃料、氣象、儀表、無線電、武器等多門課程。他利用一切時間自學,結業考試時,他的成績從最差一躍成為第一名。
畢業后,杜鳳瑞被派到陝西閻家良第十一航空學校,學習初級和中級教練機飛行。3個月后,杜鳳瑞能單獨駕駛戰鷹翱翔藍天。1954年4月,他又到山西臨汾第十二航空學校學習高級飛行技術。1955年6月,杜鳳瑞以優異的成績結束了航校生活,被分配到航空兵第十四師四十一團一大隊。
杜鳳瑞的胞兄杜鳳嘉比杜鳳瑞早28天入伍,參加過著名的淮海戰役,曾在空軍第二十四師警衛營當排長。1955年復員回鄉,歷任鄉團總支書記、高級社社長、大隊黨支部書記等職。談到為何要復員,杜鳳嘉老人說,弟弟杜鳳瑞給他寫信說:“家裡父母年齡大了,沒人盡孝照顧不行。我是飛行員,國家培養個飛行員不容易,我得為國家出力,報效國家。忠孝不能兩全,你就替我盡孝吧!”“一個盡忠,一個盡孝”,比杜鳳瑞大4歲的杜鳳嘉決定轉業回家。從那時起,杜鳳瑞身上承載著兄弟兩人的飛行夢想。
時年23歲的杜鳳瑞英俊瀟洒,但他為了自己心愛的飛行事業,沒有考慮婚事。杜鳳瑞的婚事牽挂著他的父母和部隊領導的心。團政治部主任看在眼裡,急在心裡,便將自己的侄女於蘭芳介紹給杜鳳瑞。經過兩年的接觸后,二人互相傾慕。
1958年8月1日,杜鳳瑞和於蘭芳在河北的空軍飛行大隊駐地舉行了簡朴的婚禮。獲知兒子結婚的消息后,杜鳳瑞的父親杜龍章和母親王長青分外高興。父親讓杜鳳嘉把門前的一棵椿樹砍掉,找木匠做了一張床,又做了一張桌子和幾條凳子,母親也特意縫制了兩床新被褥,他們盼望著兒子和媳婦早日回來。然而,讓二老沒有想到的是,他們再也沒有盼來兒子的身影。
擊落兩架敵機后壯烈犧牲
彼時,台海上空陰雲密布。1958年8月23日,金門炮戰開始。炮戰的第二天,美國就向台灣增調兵力。有了美國撐腰,國民黨空軍開始活躍起來,經常侵擾大陸。
8月25日,杜鳳瑞所在的飛行大隊接到了赴福建執行戰斗任務的命令。因為杜鳳瑞僅飛行300個小時,這次原本沒有派他參戰,但他毅然向團黨委遞交了請戰書。翌日清晨,深明大義的於蘭芳默默地為丈夫杜鳳瑞收拾好行裝,將他送到機場。但她做夢也沒有想到,結婚24天后的這次分別竟成了永訣!
9月24日,國民黨空軍出動140架次飛機,分批次進入福建上空。我軍從汕頭、連城、漳州、福州等機場起飛240余架戰機進行攔截,在泉州上空把敵機團團圍住。這是炮擊金門后,國共雙方規模最大的一次空戰,國民黨空軍4架飛機被擊落。
10月10日,正值國民黨的“雙十節”,國民黨空軍出動400多架次飛機侵擾大陸。早上7時,國民黨空軍第五大隊少校指導員路靖帶領6架F-86型戰機,竄至龍田地區上空。杜鳳瑞所在飛行中隊的8架戰機起飛迎敵。福建沿海地區雨量充沛,多以陰雨天為主,這對杜鳳瑞這樣的新飛行員來說,是個不小的挑戰。
按照命令,二中隊引誘敵機,杜鳳瑞所在的一中隊隱蔽飛行,伺機截斷敵機退路。路靖見我方飛機煙帶僅有4條,便立即下令攻擊。6架F-86型敵機立即調整方向,惡狠狠地向我二中隊的4架飛機扑了過來。二中隊按照預定方案,猛然調轉機頭,像一把鋼刀將敵機群劈為兩半。敵機頓時亂了隊形,隱蔽飛行的一中隊猛然沖擊,截住敵機。此時,杜鳳瑞正駕駛著4號僚機機警地護衛著3號長機的安全。突然,1架敵機從側后偷襲過來,向長機連開數炮。杜鳳瑞見情況危急,急忙向長機報告,同時不顧一切地加大油門調頭向敵機沖去。長機駕駛員聽到杜鳳瑞提醒后,一推機頭,爬上高空,脫離了險境,而杜鳳瑞的戰機卻陷入了4架敵機的包圍之中。在3分鐘的激戰中,敵我雙方從12000米高空一直打到3500米。杜鳳瑞死死咬住敵機不放,加大油門沖了上去,瞄准,猛地按下炮紐,1架敵機中彈起火,拖著濃濃的黑煙墜落下去。
被國民黨當局吹噓為王牌飛行員的少尉駕駛員張乃軍,跳傘后被生擒。第二天,台灣《中央日報》等報刊刊登消息稱,張乃軍為解救戰友,與共軍飛機互撞墜毀,壯烈犧牲。1959年6月30日,新華社發布消息稱,中國人民解放軍福建前線部隊釋放了原蔣空軍五大隊少尉飛行員張乃軍。人民解放軍考慮到他還有親屬在台灣,根據他的意願,將他放回金門。
擊落1架敵機后,杜鳳瑞的戰機突然遭到敵方另1架敵機的襲擊,劇烈抖動了一下,機尾冒出了黑煙,戰機隨時都有爆炸的危險。杜鳳瑞操縱著負傷的戰鷹繼續追擊敵機,直到將其擊落。
這時他的戰機已經無法操縱,萬不得已,杜鳳瑞隻好跳傘。剛出座艙,戰機便爆炸了。這時,1架敵機卻違反國際法,向已經跳傘的杜鳳瑞掃射,子彈射中其頸部,致使年僅25歲的杜鳳瑞壯烈犧牲。這架敵機后也被我地面高炮部隊擊毀。
此次福建龍田空戰之后,國民黨空軍飛機再也沒有侵擾過福建上空。
英雄精神長存人間激勵后人
杜鳳瑞犧牲后,他的遺體被安葬在福州西山的蒼鬆翠柏中,福州軍區為他舉行了隆重的追悼大會,許多老百姓自發前來參加。
1958年11月27日,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黨委為杜鳳瑞追記一等功,國防部授予他“空軍戰斗英雄”榮譽稱號。郭沫若為他題詞:“人人都是杜鳳瑞”。福州軍區司令部、政治部派人到方城杜鳳嘉家中慰問,獻給杜鳳瑞家人一塊“光榮之家”匾額,北京軍區也送來一面寫著“光榮的父母,英雄的兒子”的錦旗。《人民日報》《解放軍報》等媒體對杜鳳瑞的英雄事跡進行了報道。杜鳳瑞的英雄事跡還被編入了20世紀60年代的小學語文課本。
1959年8月10日,河南省、南陽地區和方城縣在趙窪村舉行了隆重的悼念活動,河南省委、省政府和省軍區為杜鳳瑞烈士寫了挽聯:戰斗功勛永垂青史,愛國豪氣長存人間。為了紀念杜鳳瑞,方城縣人大常委會將縣城主街道命名為“鳳瑞路”,縣城最大的廣場命名為“鳳瑞廣場”,英雄故裡趙窪村改名為“鳳瑞村”。
1994年,方城人民集資近百萬元建造了杜鳳瑞紀念館。紀念館正前方立著5.6米高的杜鳳瑞烈士雕像,紀念館右側擺放著空軍黨委贈送的1架與英雄當年所駕駛飛機型號相同的退役米格-5型戰斗機,即“杜鳳瑞戰機”。原國防部長張愛萍為紀念館題字:烈士高風,萬古流芳。原空軍司令員王海題寫館名。杜鳳瑞烈士紀念館佔地3990平方米,有11間展廳、30余件館藏文物。開館20多年來,慕名前來接受國防教育的各界群眾近300萬人,已經成為河南省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和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
而在空軍魯山航空展覽館內,也擺放著一架白色的“杜鳳瑞戰機”。空軍魯山航空展覽館位於河南省魯山縣讓河鄉境內,始建於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當時是軍用機場,現在作為空軍退役飛機的一個貯存中心,被開辟為航空展覽館,部分對游客開放,已經成為河南省國防教育基地。
2015年,方城縣投資建造鳳瑞公園,園區主要由鳳瑞廣場、杜鳳瑞紀念館、鳳瑞湖、杜鳳瑞紀念碑、銀鷹廣場、忠勇廣場、兵器園、文化長廊等設施組成。建成后將審報國家級國防教育基地。
在英雄精神的激勵下,20多年來,方城縣共有100多名品學兼優的應屆高中畢業生當上了空軍飛行員。方城縣也因此被稱為“空軍飛行員的搖籃”。
上世紀60年代,杜鳳瑞生前所在大隊改稱“杜鳳瑞大隊”。在英雄精神的感召下,該大隊組建以來,先后擔負保衛首都任務,2次參加抗美援朝戰爭,4次參加國慶閱兵,2次進駐青島執行空戰任務,12次入閩輪戰,出色完成了氫彈核試驗穿蘑菇雲取樣等重大任務。1989年4月,現已是著名宇航員的聶海勝成為當時“杜鳳瑞大隊”的一員。在“杜鳳瑞大隊”榮譽室的史料裡,記載著聶海勝剛到“杜鳳瑞大隊”報到時說過的一句話:“有幸到英雄大隊,就要當英雄。不為大隊爭光,就是為團隊抹黑。”
英雄親屬的家國情懷
今年3月15日至18日,央視第7頻道《軍事紀實》欄目採訪組一行到方城縣採訪杜鳳瑞英雄的生前身后事。採訪組直奔楊樓鄉鳳瑞村拜訪杜鳳嘉老人。89歲高齡的杜鳳嘉老人身體依然健朗,耳不聾眼不花,說話聲如洪鐘。
杜鳳瑞犧牲后,杜鳳嘉時時處處以弟弟杜鳳瑞為榜樣,嚴格要求自己。作為烈士家屬,杜鳳嘉多次謝絕了組織上給他安排的工作,他說:“我這輩子識字少,堅決不吃國家閑飯。”后來,杜鳳嘉一直在原楊樓人民公社和原大隊工作,現在是一名拿著國家定補的普通農民。
1959年10月1日,杜鳳瑞英雄的父母應邀參加了慶祝建國10周年天安門觀禮活動,受到了毛主席和周總理的親切接見。1962年10月,杜鳳嘉85歲高齡的父親杜龍章去世,喪事從簡。雖然當時生活困難,但他們沒有向國家要一分錢的安葬費。
杜龍章去世后,方城縣人武部和民政部門多次登門,打算接杜鳳嘉的母親王長青老人去縣城安家,衣食住行由財政部門解決。但她老人家為了不給國家增加負擔,執意留在農村老家,過著清淡的晚年生活,直到1986年去世,享年96歲。
為了弘揚英雄精神,半個多世紀來,杜鳳嘉到各地演講200多場,送兵200多名,全縣出現了連續20多年的參軍熱。空軍直接從應屆高中畢業生招收飛行學員以來,他每年都到方城縣一高中作報告,引導學生們走英雄之路,創英雄業績。
杜鳳嘉有4個子女,除留下小女兒在家伺候二老外,他將另外3個子女都送去部隊。上世紀60年代末,他動員大女兒杜新萍去了比較艱苦的東北入伍。大兒子杜新華從長相到氣質都很像叔父杜鳳瑞,他於1984年應征入伍,曾任北京天安門武警支隊副支隊長,曾6次立功,由他負責的中隊國旗班曾被國務院、中央軍委授予“國旗衛士”榮譽稱號。1993年冬,杜鳳嘉得知福建武警部隊到方城征兵,就動員小兒子杜新仲繼承叔父遺志,參軍入伍。
在杜家,為杜鳳瑞做的椿木婚床仍在,上邊放著杜鳳瑞用過的一個箱子。在杜鳳嘉心裡,弟弟杜鳳瑞沒有離開。他想弟弟了,就對著弟弟的遺物說會兒話。杜鳳嘉經常翻看杜鳳瑞寫的那封已經發黃的家信和杜鳳瑞身穿軍裝、英姿颯爽的照片。杜鳳嘉感到遺憾的是,他和杜鳳瑞沒有一張合影照。
杜鳳瑞在部隊結婚不久,家裡收到了他寄回的一封信,信中說:“爹、媽,您二老整天為兒子牽腸挂肚的婚事已經辦妥了,8月1日,我和於蘭芳結了婚,過些時,我倆回家看望您二老……”
杜鳳瑞壯烈殉國后,於蘭芳情深依舊,決定獨身生活。經空軍首長們的多次勸解,她才於1964年建立了新的家庭。再嫁的於蘭芳仍然對杜家情深意重,時刻惦記著杜鳳瑞父母的生活,多次寫信安慰兩位老人,並匯款寄物,直到公婆相繼去世。
想弟弟時,杜鳳嘉就去杜鳳瑞烈士紀念館走走,這裡為數不多的陳列品,卻足以讓老人回味很久。歲月流逝,那曾經被炮火硝煙彌漫的天空,早已歸於平靜。但人們永遠不會忘記,那曾經為守衛祖國領空而英勇獻身的杜鳳瑞烈士。
來源:《福建黨史月刊》2017年第4期
推薦閱讀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