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如何把握詩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
【主要內容】
一、毛澤東對古典詩詞的藝術魅力充滿自信
二、毛澤東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充滿自信
三、毛澤東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充滿自信
四、毛澤東對錦繡壯美的祖國河山充滿自信
五、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充滿自信
六、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光明前途充滿自信
【講座全文】
各位網友:大家好!
感謝人民網,又給我機會,和大家在這裡見面、交流。
2016年7月1日,在建黨95周年慶祝大會上的講話中,習近平總書記把堅定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一並作為不忘初心、繼續前進的重要基礎。他強調指出:“文化自信,是更基礎、更廣泛、更深厚的自信。”
自信是一種健康向上的心理狀態,一種堅定的自我價值體現。而文化自信則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對自身文化價值的高度認同與自覺服膺,是對先進文化頑強生命力的堅定信念和充分信心,是對民族文化獨特魅力的真摯情感和濃郁情結。
習總書記指出:“當今世界,要說哪個政黨、哪個國家、哪個民族能夠自信的話,那中國共產黨、中華人民共和國、中華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有了‘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勇氣,我們就能毫無畏懼面對一切困難和挑戰,就能堅定不移開辟新天地、創造新奇跡。”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是毛澤東年輕時寫的一首詩中的殘句,他后來曾多次提到這句詩。這既說明游泳是與他終生相伴的體育愛好,更說明自信是他穩定持久的性格特征、心理狀態和精神力量。一代偉人毛澤東的自信滲透到多個領域,表現在方方面面。今天,我想從毛澤東詩詞,來感悟詩人毛澤東的文化自信。
第一、毛澤東對古典詩詞的藝術魅力充滿自信
毛澤東是政治家、思想家、理論家、哲學家、軍事家、戰略家、書法家等等。他還是獨領風騷的一代偉大詩人。他一生與詩詞有不解之緣。讀詩、學詩、賦詩、吟詩、解詩、論詩,對毛澤東而言,是情趣愛好,是生活方式,是政治工具,也是交往手段。
在步入政壇之前,他已經嶄露頭角成為詩人。詩人是毛澤東最早、最持久的桂冠,也是獲得最廣泛認可的一個頭銜。延安時期,不少外國記者採訪了毛澤東。史沫特萊的突出感受是:“他首先是一位詩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也認為,“作為詩人,毛澤東有著異乎常人的自信。”
作為詩人,毛澤東所獲得的贊譽可謂登峰造極。柳亞子讀了《沁園春·雪》之后,拍案叫絕,稱“毛潤之《沁園春》一闕,余推為千古絕唱,雖東坡、幼安,猶瞠乎其后,更無論南唐小令、南宋慢詞矣。”郭沫若對毛澤東的評價是“經綸外,詩詞余事,泰山北斗”。元帥詩人陳毅也曾以“看詩詞大國推盟主”來高度贊揚毛澤東的詩才。
1945年10月7日,毛澤東把《沁園春·雪》抄贈給柳亞子,他在信中寫道:“初到陝北看見大雪時,填過一首詞,似於先生詩格相近,錄呈審正。”柳亞子是近現代聲名顯赫的大詩人,一生中寫了大量聲情激越、意氣風發的詩篇。毛澤東自稱詩格與柳亞子相近,也就是說詩的風格、韻味可以和柳亞子相提並論,顯得非常自信。
《沁園春·雪》發表后,引起巨大轟動,國民黨一度興師動眾,組織御用文人發起作詩運動,拼湊出三十多首《沁園春》詞,企圖在氣勢上壓倒毛澤東。毛澤東對此根本不屑一顧,笑稱“國民黨罵人之作,鴉鳴蟬噪,可以噴飯。”
1957年1月,《詩刊》雜志創刊號發表毛澤東18首詩詞。毛澤東在給臧克家、徐遲等人寫的信中說:“這些東西,我歷來不願意正式發表。因為是舊體,怕謬種流傳,貽誤青年……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舊詩可以寫一些,但是不宜在青年中提倡,因為這種體裁束縛思想,又不易學。”
從文藝發展的方向出發,從文藝政策的導向而言,毛澤東主張“詩當然應以新詩為主體”,強調要推陳出新。他充分肯定五四運動以來新詩的發展,他曾說過:“新詩的成績不可低估。”毛澤東建議年輕人不要學寫古典詩詞,因為費力不討好。但是,就個人興趣和欣賞偏好而言,他本人更喜歡經過長期發展而較為成熟的古典詩詞。
毛澤東一再指出:“新詩太散漫,記不住。”“用白話寫詩,幾十年來,迄無成功。”毛澤東與秘書林克談論詩詞的時候,講得更坦率:“我反正不看新詩,除非給我100大洋。”他甚至還說過:“讓我看白話詩,給我一百塊大洋我也不看。”
毛澤東曾對梅白說:“舊體詩詞有許多講究,音韻、格律,很不易學,又容易束縛人們的思想,不如新詩那樣‘自由’,這是一方面。但另一方面,舊體詩詞源遠流長,不僅像我這樣的老年人喜歡,而且像你這樣的中年人也喜歡。我冒叫一聲,舊體詩詞要發展,要改革,一萬年也打不倒。因為這種東西,最能反映中華民族和中國人民的特性和風尚。可以興觀群怨嘛!哀而不傷、溫柔敦厚嘛!”
需要說明的是,毛澤東推崇古詩,只是偏愛古典詩詞的藝術形式,而內容則是反映如火如荼的現代生活,始終與時俱進。其實新詩舊詩,也只是一個相對概念,正如郭沫若所說:“主席的詩不能說是舊的,不能從形式上看新舊,而應從內容、思想、感情、語匯上來判斷新舊。”
毛澤東詩詞實現了創作內容上的革命性突破,又在審美方式上繼承和弘揚了古典詩詞傳統。它清新、開闊、崇高、壯美,從意境上極大地豐富了古典詩詞的表現領域,毛澤東詩詞在創作手法上極具民族個性,又包含時代精神,堪稱是傳統藝術形式現代化的光輝典范。
中國古典詩詞是世界文學藝術的瑰寶。毛澤東詩詞洋溢著浩然之氣,既有驚心動魄的震撼力,又有扣人心弦的穿透力﹔既有催人奮進的感召力,又有朴實無華的親和力。就像毛澤東對古典詩詞底氣十足一樣,我們也完全有理由相信,毛澤東詩詞具有永恆的魅力。
第二、毛澤東對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充滿自信
中華民族精神是炎黃子孫生活方式、理想信念、價值觀念的文化濃縮,是中華民族賴以生存和發展的精神紐帶和不竭動力。毛澤東的才華得到中國傳統文化的滋養,他的人格深受中華民族精神的熏陶。他的詩詞閃耀著中華民族精神的燦爛光輝。
中華民族飽經滄桑,具有強烈的憂患意識。近代以后,西方列強入侵,封建統治腐敗,中華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苦難。“五月七日,民國奇恥”“東海有島夷,北山盡仇怨”“地主重重壓迫”“遍地哀鴻滿城血”“長夜難明赤縣天,百年魔怪舞翩躚,人民五億不團圓”“千村薜荔人遺矢,萬戶蕭疏鬼唱歌”。
面對西方列強企圖瓜分中國,毛澤東是“我懷郁如焚,放歌倚列嶂”﹔面對軍閥割據,他獨立橘子洲頭“悵寥廓”。面對大革命失敗,他“心情蒼涼”。他創作《清平樂·會昌》時,“形勢危急,准備長征,心情又是郁悶的。”遵義會議上毛澤東重新崛起,然而 “萬裡長征,千回百折,順利少於困難不知有多少倍,心情是沉郁的。”
強烈的憂患意識,激發起他滿腔的報國之志。“何以報仇?在我學子!”“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霹靂一聲暴動”“今日長纓在手,何時縛住蒼龍?”“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這些詩句,充分體現了“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的責任擔當﹔彰顯了“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犧牲精神。
中國革命的總體態勢是敵強我弱。“敵軍圍困萬千重”“風雲突變,軍閥重開戰”“二十萬軍重入贛,風煙滾滾來天半”。就連自然環境也充滿艱難險阻,如“路隘林深苔滑”“贛江風雪迷漫處”“霧滿龍岡千嶂暗”“西風烈,長空雁叫霜晨月”“金沙水拍雲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難怪1965年他重上井岡山時感慨萬千:“猶記當時烽火裡,九死一生如昨。”
中華民族具有百折不撓的精神。毛澤東始終意志堅定、性格剛毅。早在長沙求學期間,他就立下人生誓言: “與天奮斗,其樂無窮!與地奮斗,其樂無窮!與人奮斗,其樂無窮!”在他眼裡,一切反動派都是紙老虎。他從來一輩子“不怕壓,不怕迫。不怕刀,不怕戟。不怕鬼,不怕魅。不怕帝,不怕賊。”“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要掃除一切害人虫,全無敵。”
在種種挑戰面前,毛澤東氣吞山河、傲視萬物。“丈夫何事足縈懷,要將宇宙看稊米”“五嶺逶迤騰細浪,烏蒙磅礡走泥丸”“萬裡長江橫渡,勝似閑庭信步”“小小寰球,有幾個蒼蠅碰壁”。這些詩句表現了他氣定神閑的非凡氣度。
挑戰越嚴峻,斗爭越殘酷,越能迸發出他的戰斗意志,越能激發起他的創作激情。“雪裡行軍情更迫”“更喜岷山千裡雪”“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不管風吹浪打”“已是懸崖百丈冰,猶有花枝俏”“梅花歡喜漫天雪”“獨有英雄驅虎豹,更無豪杰怕熊羆”。這些詩句使毛澤東的威武形象躍然紙上。
中華民族歷來崇尚“天下為公”。《念奴嬌·昆侖》中,毛澤東倚天抽劍,要把昆侖山劈成三截,原先是“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留中國。”后來毛澤東說:“改一句:一截留中國,改為一截還東國。忘記了日本人是不對的。這樣,英、美、日都涉及了。”詩人的胸懷不僅容納了祖國河山,而且囊括了整個人類世界,氣魄之大堪稱窮盡八荒,涵蓋環宇。
“太平世界,環球同此涼熱。”天下太平和世界大同,是古往今來仁人志士的共同追求,也是中國共產黨人的崇高理想。毛澤東立足中華、放眼世界、胸懷全人類,其形象比昆侖山更加偉岸。他把中華民族的愛國主義發展到一個嶄新階段,使革命精神浸透了深厚的民族底蘊,又使民族精神增添了鮮明的革命色彩。
第三、毛澤東對博大精深的中國智慧充滿自信
智慧是由知識與智力、方法與技能、思維與觀念、選擇與評價等構成的綜合能力。毛澤東詩詞蘊含著他對於古代詩詞歌賦的深刻理解,蘊含著他為古典詩詞注入的新鮮血液,既是駕馭奮斗人生的心路歷程,又是化解現實危機的韜略智庫。從中我們能夠感受到中國智慧的博大精深,也能夠領略到毛澤東出神入化的成功之道。
毛澤東詩詞積澱了古代詩人遣詞造句的語言技巧,凝結了歷代先賢廣博深邃的思想智慧。比如,描寫長征這一重大歷史事件的文學作品不計其數,其中不乏鴻篇巨制。而《七律·長征》隻有五十六個字,字字珠璣,顯示了中國文字表情達意的神奇曼妙,不僅抒發了毛澤東的英雄氣概和磅礡氣勢,表現了長征的波瀾壯闊與精神價值,而且還體現了中華民族高瞻遠矚、審時度勢、攻堅克難、絕處逢生的中國智慧。
美國人謝偉思曾經向共產黨人詢問:為什麼毛澤東能夠成為公認的領袖?回答是“他目光遠大”。毛澤東善於宏觀思維,具有謀劃大局、創造大局、駕馭大局的遠見卓識。在《沁園春·雪》中,毛澤東大筆寫意。千裡冰封,萬裡雪飄,長城內外,大河上下,寥寥數語,就把幅員遼闊的大好河山盡收眼底﹔秦皇漢武、唐宗宋祖、成吉思汗,幾個人物,就把錯綜復雜的中國歷史娓娓道來。
毛澤東詩詞縱橫捭闔、境象闊大。糾其原因,不能不說到庄子對他的深刻影響。1906年,毛澤東寫了《井贊》:“天井四四方,周圍是高牆。清清見卵石,小魚囿中央。隻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毛澤東借此批評私塾教育封閉刻板,他的用意與庄子講的井底之蛙的故事異曲同工。《庄子·秋水》指出:“井蛙不可以語於海者,拘於虛也。”毛澤東從小就不願意變成孤陋寡聞的井底之蛙。
庄子是詩人哲學家,他用寓言故事講哲學,把哲學講得形象生動。在中國文學史上,庄子是浪漫主義的開創者,其文筆神氣活現、文採飛揚。李白在《大鵬賦》中稱贊庄子“吐崢嶸之高論,開浩蕩之奇言”。郭沫若評價庄子:“秦漢以來的一部中國文學史差不多大半是在他的影響之下發展的。”毛澤東的浪漫文採、生命意志和自由精神,顯然受到了庄子的深刻影響。
《庄子·逍遙游》寫道:“北冥有魚,其名曰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裡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裡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庄子說他讀過一本名叫《齊諧》的志怪書籍,說鯤鵬從北往南飛,“水擊三千裡,摶扶搖而上者九萬裡。”庄子塑造的鯤鵬形象超凡脫俗、傲視天地。毛澤東沒有拘泥於庄子的原意,他把鯤鵬改造為志向遠大、壯美雄奇的崇高形象,用以自喻或喻人。
毛澤東詩詞當中,多次出現鯤鵬意象:《七古·送縱宇一郎東行》“鯤鵬擊浪從茲始”﹔《沁園春·長沙》“到中流擊水”﹔《蝶戀花·從汀州向長沙》“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七律·吊羅榮桓同志》“斥鷃每聞欺大鳥,昆雞長笑老鷹非”﹔《念奴嬌·鳥兒問答》“鯤鵬展翅,九萬裡,翻動扶搖羊角。”除了“萬丈長纓要把鯤鵬縛”中的“鯤鵬”是指惡魔,屬於貶義外,其他的鯤鵬形象都屬於褒義。
毛澤東繼承了庄子的浪漫情懷和自由精神,也營造了宏大寥廓、厚重深遠的宇宙氣象。從青年時“萬類霜天競自由”,到中年時“安得倚天抽寶劍”,到老年時“談笑凱歌還”,鯤鵬這一俯視寰宇、雄飛萬裡的精神文化具象,儼然就是毛澤東的人格化身。正是因為擁有了鯤鵬的視野和胸襟,毛澤東筆下的景象才會變得如此雄渾、博大、壯烈。廣闊無垠的浩瀚世界,任他馳騁﹔風雲變幻的寰宇蒼穹,助他搏擊。
“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抒發了毛澤東迎風斗浪的壯志豪情,顯示了他洒脫奔放的人生態度。毛澤東的思維方式和行為模式別具一格,隻有在《庄子·逍遙游》中那些神奇變幻的文學形象中,才能找到恰當的比托。毛澤東鐘愛鯤鵬形象,它熔鑄了他的文化性格。這是毛澤東酷愛游泳的內生動力,也成為他文化自信的生動寫照。
毛澤東首先是政治家,然后才是詩人。他學習中國傳統文化,借鑒中國古代思想,目的當然不在於塑造自己的人格精神,也不在於形成獨特的詩詞風格,更關鍵的是為了領兵打仗和治國理政。中國傳統文化中充滿著“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以人為鑒,可以明得失”的歷史智慧。毛澤東堪稱是中國智慧的集大成者,其存乎於心和運用之妙堪稱典范。
楚漢戰爭中,項羽與劉邦逐鹿中原,項羽雖然長期佔有優勢,但最終卻敗走烏江,自刎而死。《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宜將剩勇追窮寇,不可沽名學霸王”,是毛澤東從項羽的慘痛教訓中生發出的膽識和智慧。渡江作戰是關系到中華民族前途命運的一項重大決策。毛澤東思的是楚漢相爭的歷史典故,用的則是“將革命進行到底”的軍國大計。中國智慧給了毛澤東以自信,他果斷決策,才有了新中國的橫空出世和長治久安。
第四、毛澤東對錦繡壯美的祖國河山充滿自信
《論語》雲:“智者樂水,仁者樂山。”劉勰《文心雕龍·物色》曰:“模山范水,詩人常事”。山水詩是古典詩詞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代詩人寫了無數贊美山水的名篇佳句。山水詩蘊含著天人合一的哲學意味。山水情結滋潤了歷代文人的精神寄托和情感世界。
父親給他起名“澤東”,他自己取字“潤之”,意味著潤澤東方。毛澤東“踏遍青山人未老”“我自欲為江海客”,他既樂山又樂水,既是仁者又是智者,具有強烈而深沉的山水情懷。他有多首作品以“山”為題,如《西江月·井岡山》《清平樂·六盤山》《念奴嬌·昆侖》《七律·登廬山》。他也有專門寫水的詩作,如《浪淘沙·北戴河》《七絕·觀潮》。至於和山水有關的詩句則更是難以統計。
毛澤東翻越過無數崇山峻嶺。他筆下的山雄奇壯偉、挺拔巍峨,“橫空出世,莽昆侖”“離天三尺三”“倒海翻江卷巨瀾”“刺破青天鍔未殘”“六盤山上高峰”“一山飛峙大江邊”,總是以高聳突兀、狂放粗礪、峰巒疊嶂的外在形態,給人以巍巍乎唯此為大的崇高感。
毛澤東筆下的山婀娜多姿,充滿了詩情畫意。春山是“雲開衡岳積陰止,天馬鳳凰春樹裡”﹔夏山是“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秋山是“看萬山紅遍,層林盡染”﹔冬山為“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早晨的山是“東方欲曉……風景這邊獨好”﹔黃昏的山則是“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晴天的山是“天高雲淡,望斷南飛雁”﹔雨天的山是“雨后復斜陽,關山陣陣蒼”﹔霧天的山則是“霧滿龍岡千嶂暗”﹔雪天的山是“山舞銀蛇,原馳蠟象”。動態的山是“龜蛇鎖大江”,而靜態的山則是“龜蛇靜,起宏圖”。
“鯤鵬擊浪從茲始”。毛澤東思想的睿智、情感的波瀾,與水有著天然聯系。他通過觀察、感悟、領略水的柔性、神奇與曼妙,不斷豐富自己的視野、閱歷和底蘊。他驚羨“洞庭湘水漲連天”的磅礡,欣賞“白浪滔天”的蒼茫,贊嘆“千裡波濤滾滾來”的洶涌,迷戀“萬裡長江橫渡”的暢快,沉醉於“漫江碧透,百舸爭流”的清純與活力,震撼於“大河上下、頓失滔滔”的靜穆與凝重。
他自幼就懂得“隻喝井裡水,永遠養不長”。他勸說柳亞子“莫道昆明池水淺,觀魚勝過富春江”。他陶醉於“風起綠洲吹浪去,雨從青野上山來”的自然雅趣,他熱衷於“雲橫九派浮黃鶴,浪下三吳起白煙”的煙波浩渺,他向往著“洞庭波涌連天雪,長島人歌動地詩”的水天一色。
“江山如畫,”“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盡折腰。”他妙筆生花,熱情謳歌祖國的壯美河山。品讀毛澤東的山水詩,不禁使人對偉大祖國油然而生敬意,同時也為自己作為中國人而深感自豪。
第五、毛澤東對人民群眾的歷史作用充滿自信
毛澤東熱愛人民、相信人民、依靠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他始終把人民群眾看成是真正的英雄。“中華兒女多奇志”“六億神州盡舜堯”,是毛澤東群眾觀點的詩意表達。毛澤東在解釋“ 俱往矣,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的具體含義時,明確說明“ 是指無產階級”。
毛澤東始終強調兵民是勝利之本,戰爭之偉力存在於民眾之中。他放手發動群眾,使敵人陷於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之中。“軍叫工農革命,旗號鐮刀斧頭”“十萬工農下吉安”“百萬工農齊踴躍”“喚起工農千百萬,同心干”。他堅信人民群眾一旦覺醒並匯入中國革命的歷史潮流,將成為堅不可摧的鋼鐵長城。
人民軍隊斗志昂揚,勇往直前。“要向瀟湘直進”“直下龍岩上杭”“直指武夷山下”“不到長城非好漢”。他們堅不可摧,能夠戰勝一切敵人。“早已森嚴壁壘,更加眾志成城”“橫掃千軍如卷席”“席卷江西直搗湘和鄂”“百萬雄師過大江”“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
人民群眾不僅勇於打破一個舊世界,而且善於建設一個新世界。解放后,毛澤東詩詞側重反映社會主義建設的偉大成就,熱情謳歌人民群眾戰天斗地的精神風貌。
他十分欣賞“風檣動,龜蛇靜,起宏圖”的發展局面﹔高度贊揚“一橋飛架南北,天塹變通途”的建設成果﹔不斷謀劃“更立西江石壁,截斷巫山雲雨,高峽出平湖”的惠民工程﹔努力調動“ 天連五嶺銀鋤落,地動三河鐵臂搖”的沖天干勁﹔充分肯定“不愛紅裝愛武裝”“拒腐蝕,永不沾”的一代新人﹔熱切向往“喜看稻菽千重浪,遍地英雄下夕煙”的美好社會。
第六、毛澤東對中國革命的光明前途充滿自信
毛澤東一生追求真理,探尋革命道路。青年毛澤東壯懷激烈,“指點江山,激揚文字,糞土當年萬戶侯。”面對“地主重重壓迫,農民個個同仇”的社會現實,他堅信“槍杆子裡面出政權”。“秋收時節暮雲愁,霹靂一聲暴動”“遍地哀鴻滿城血,無非一念救蒼生”“收拾金甌一片,分田分地真忙。”
道路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在艱苦卓絕的革命斗爭中,他從不悲觀、從不氣餒。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他這樣描述必將到來的革命勝利:“它是站在海岸遙望海中已經看得見桅杆尖頭了的一隻航船,它是立於高山之巔遠看東方已見光芒四射噴薄欲出的一輪朝日,它是躁動於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個嬰兒。”這是何等的豪邁!又是何等的樂觀!
我們隻要用毛澤東的三句詩,就可以勾勒出中國革命的艱辛歷程,感悟出毛澤東激情澎湃的必勝信念。第一句詩出自《沁園春·長沙》:“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在這個歷史時期,中國革命究竟應該走什麼樣的道路,中國究竟應該由哪一個階級、哪一個政黨、哪一股勢力來主宰、來領導,毛澤東還在苦苦思考和探索。
第二句詩出自1927年春寫的《菩薩蠻·黃鶴樓》:“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面對大革命失敗的危局,毛澤東毅然發動秋收起義,引兵井岡,建立農村革命根據地,開辟了農村包圍城市,武裝奪取政權的正確道路,中國革命的局面從此煥然一新。
第三句詩是1949年《七律·人民解放軍佔領南京》中的“人間正道是滄桑”。南京解放意味著中國革命已經勝券在握,這首詩是毛澤東以中國革命重大歷史事件為題材寫的最后一首詩。他以獨特方式對中國革命進行了既浪漫又貼切的詩化總結。中國革命道路是人間正道,是中國革命的制勝法寶。
我們還可以用“井岡情結”來解讀毛澤東的必勝信念。井岡山是第一塊農村革命根據地,毛澤東先后創作了《西江月·井岡山》《水調歌頭·重上井岡山》和《念奴嬌·井岡山》。三首詞都以“井岡山”為題,又都提到了“黃洋界”:“黃洋界上炮聲隆”“過了黃洋界,險處不須看”“黃洋界上,車子飛如躍”。這一現象在毛澤東詩詞中絕無僅有,足見井岡山在其心目中的分量之重、感悟之深、情結之濃。
各位網友:文化自信的含義非常豐富。剛才我只是列舉了詩人毛澤東文化自信的幾個層面。希望這些見解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理解文化自信的深刻內涵,也能夠幫助大家更好地領悟毛澤東的詩人氣質、文化個性、思維方式和思想情感。
今天就講到這裡。謝謝大家。再見!
專家簡介
汪建新,教授,1964年9月出生,江西婺源人。1989年6月進入江西省委黨校工作。2001年2月至2003年4月擔任南昌市青山湖區區委副書記。2004年9月調入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先后擔任對外交流與培訓開發部主任和教務部主任,2015年8月擔任學院副院長。著有《破譯廣告》、《問鼎名牌》、《品讀歷史深處的女人》、《毛澤東詩傳》等專著,主講電視系列片《毛澤東的詩人情懷》,譯著有《戰略管理》、《面向未來的管理———組織行為與過程》。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