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紅色記憶之安源黨校——記我黨最早的黨校

龍萍 陳曉莉

2017年07月02日09:2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習近平總書記2015年12月11日在全國黨校工作會議上明確指出,安源黨校、北京黨校是我們黨成立的兩所最早的黨校。在紀念中國共產黨成立96周年之際,回顧在江西安源大地上曾經發生這濃墨重彩的一筆,對於我們不忘初心,繼續前進具有重大意義。

1924年寒冬時節,巍巍安源山下一個叫“八十間”的院落。簡陋朴素的房間裡,一群來自安源路礦的年輕工人和在校學生,開始了一段緊張嚴肅的集中學習……

在外人眼裡,這是一所劉少奇主任帶領工人、學生新成立的一所補習學校,除了校規嚴格、學習緊張外,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實際上,這所學校是中國共產黨創辦最早的黨校——安源黨校(亦稱團校)。它從開始籌備到正式開辦都帶有許多神秘、耀眼的光環:中國共產黨最早的地方黨校,也是中國共產黨歷史上的第一所黨校﹔同時黨校與團校合辦,做到既培訓黨員干部,又培訓青年團員和工會干部﹔授課老師劉少奇、肖勁光、汪澤楷、任岳等赫赫有名﹔教材內容豐富、緊跟形勢,甚至老師自編自印教材﹔從這裡培養出的學員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這樣一所創辦最早且具有重要影響的黨校,今天,依然朴實無華地矗立在青翠的安源山下,它像一位見証滄桑歷史的老人,眺望遠方,目光堅毅,無聲地訴說傳遞著93年前的那段崢嶸歲月。“忘記過去就意味著背叛”。當我們重溫那些為數不多的歷史記載和回憶資料時,仿佛回到了革命年代,看到了那段秘密而緊張的學習場景。

安源工運發展,黨員數量驟增,亟需系統訓練

安源是中國工人革命運動的發源地之一,這是一塊充滿激情、充滿火焰的土地。1921年,由毛澤東、劉少奇、李立三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領導的安源路礦工人運動開始興起。而這一運動從一開始就比較注重工人教育。據《中國共產黨江西簡史》記載,安源路礦是江西萍鄉的安源煤礦和湖南株洲到萍鄉的株萍鐵路的合稱,共有工人1.7萬人。為了開展安源工人運動,1921年秋,中共湖南支部書記兼中國勞動組合書記部湖南分部主任毛澤東到安源考察,向工人宣傳勞工解放思想,啟發他們的階級覺悟。同年12月下旬,毛澤東偕李立三再次來到安源,考察安源工人的狀況和組織工人團體的條件。12月底,李立三遵照毛澤東的指示,在安源開辦平民學校,開始發動和組織工人運動。

隨后,安源黨組織通過創辦工人補習學校、工人子弟學校、工人讀書社、婦女職業部、工人師范班和勞動童子軍,初步形成了一個比較完整的工人學校教育體系,在領導工人教育的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另一方面,1923年京漢鐵路二七慘案后,全國的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而安源工人運動卻奇跡般地繼續高漲,出現了持續兩年多的興盛局面。安源黨組織依靠工人的團結和斗爭,有效地保衛了工人俱樂部和已經取得的勝利成果,1924年,隨著安源工人運動的發展,安源黨和團地委等組織也隨之成立,安源的黨員人數驟增,到年底,安源地委擁有198名黨員,佔當時全國黨員總數(994名)的五分之一,成為全國最大和產業工人成分最多的地方黨組織。當時安源的大批黨員雖然參加過工人補習學校、工人讀書處的學習,並受過工人革命運動的熏陶,但畢竟未接受系統的馬克思主義理論教育,黨的基本知識十分缺乏,因此迫切需要參加學習和培訓。這一時期,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也十分重視對教育經費的投入,在1924年9月至1925年5月俱樂部會計年度預算中,教育經費增加到15000元,佔總收入一半以上。所有這些都在政治上、組織上、經濟上為安源黨校的創辦准備了條件。

醞釀創辦安源黨校

1923年2月7日,軍閥吳佩孚用武力鎮壓了京漢鐵路工人大罷工后,北洋軍閥的反動統治更加殘酷,全國工人運動暫時轉入低潮。為了適應形勢變化,中共安源地委按照毛澤東制定的“彎弓待發”的防守策略,開始將工運工作的重點放在思想教育和文化教育方面。在1923年黨的三大召開前后,中共安源地委便在工人學校內開設了“特別班”,專對“工人居領袖地位者”實行“主義和政治上之訓練”,使黨員、團員“對主義之觀念較前略有明確”,這實為中共安源地委黨校的前身。

安源黨校的最終成立是在中共中央第一次擴大執行委員會召開之后。據史料記載,1924年召開的青年團中央擴大執行委員會和中共中央第一次擴大執行委員會分別強調了進行團內和黨內政治訓練的重要性。特別是1924年5月召開的中共中央第一次擴大執行委員會上發出一個重要的聲音:“要盡快設立黨校,養成指導人才…….”這是迄今為止所見到的中共中央文件中首次提到的辦黨校的記載。

由於安源擁有獨一無二的無產階級組織,會后,黨中央和團中央領導人蔡和森、惲代英、林育南相繼來到安源巡視,著重對黨、團組織內部的訓練給予指導。惲代英在他的巡視報告中寫道:“安源為獨一無二之無產階級組織。”1924年秋,曾在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過的汪澤楷、任岳、袁達時、胡士廉、肖勁光等回國不久,即被派到安源工作,從而加強了安源黨、團、工會組織的領導力量,同時也為安源黨校的創辦准備了干部。安源黨、團地委在1924年10月底、11月初召開聯席會議時,決定合辦黨校(亦為團校),訓練黨、團骨干力量。時任漢冶萍總工會臨時執行委員會委員長的劉少奇對安源黨校十分重視,他指示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要對黨校的創辦予以大力支持。遵照劉少奇的指示,俱樂部騰出安源路礦工人第一校作為黨校校舍,那裡宿舍、課堂、辦公室、操場、廚房、廁所一應俱全。隨后,在劉少奇的直接領導下,1924年12月,安源黨校(亦為團校)開學,首批入黨校學員為60人。

豐富的學習生活

安源黨校開學時,是在安源一個叫“八十間”的房間裡上課,但由於地處鬧市,房子又小,不適宜辦黨校,后在放寒假后搬到張家灣安源工人子弟學校第一校上課。黨校的教室設在學校二樓,房間坐東朝西,寬敞明亮,裡面擺放著十幾張簡陋的桌椅板凳,正面牆上挂著國際共產主義運動領導人馬克思、恩格斯、列寧、李卜克內西和盧森堡的畫像。首批到黨校學習的學員,是由安源黨、團地委派來的,分成初級班和高級班,初級班的學員是工人中的黨員、團員,高級班的學員是學生中的黨員、團員。由中共安源地委書記兼宣傳部長汪澤楷和地委組織部長任岳,新任青年團安源地委書記袁達時和地委委員胡士康,以及安源工人俱樂部游藝股長肖勁光等任教,而劉少奇也曾到黨校授課。據了解,當時中國共產黨成立才三年時間,沒有自己的黨史,所以授課的教材是由瞿秋白、王伊維所譯的《政治經濟淺說》、《俄共黨史》、《少年運動史》等。安源黨、團地委還自編《社會發展史》等教材,由教員刻制蠟版油印后,裝訂成冊發給學員閱讀,並每周授課3次6小時。授課時,教員結合教材,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及生動形象的比喻,從原始社會講到袁世凱復辟稱帝、與日本簽訂喪權辱國的二十一條止。1925年5月,因大部分黨校學員每天都要正常上班,加上他們都在黨、團、工會組織中任職,實在抽不出時間來上課,又因時任安源地委書記汪澤楷等去醴陵發展黨、團組織,而不能按時授課,於是決定將兩個班縮減為一個班,共30人。課程亦縮減,僅講授《政治經濟淺說》和黨的“四大”重要議決案。

走向一線的學員

學員們在安源黨校學習后,有的去基層擔任領導工作,有的調往外地委以重任,有的派到蘇聯留學深造。譬如,1925年9月送到蘇聯留學的就有曾任中共安源地委書記的寧迪卿、青年團安源地委委員胡子厚、地委候補委員左鎮南、湯正清、羅壽如等。安源黨校畢業的大部分學員,在第一次大革命時期和土地革命時期為中國革命作出了杰出的貢獻,有的甚至獻出了寶貴的生命。

1925年9月21日,北洋軍閥武裝封閉安源路礦工人俱樂部,安源黨校被迫停辦。

安源黨校的創辦,是安源路礦工人運動對中國革命所作的開創性貢獻。它創辦的時間雖然不長,但意義卻十分重大和深遠,為黨培養了人才,造就了干部,增強了黨員的組織力和戰斗力,確實達到了中央所希望的“養成指導人才”的初衷,為中國共產黨以后創辦黨校積累了豐富的經驗,推動了革命事業的發展。

作者簡介:

龍 萍 中共萍鄉市委黨校常務副校長

陳曉莉 中共萍鄉市委黨校機關黨總支專職副書記

(責編:楊文全、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