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劉伯承之子劉蒙談“立馬太行的一代儒將”

2017年08月01日09: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持人:大家好,歡迎關注人民網視頻訪談。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劉伯承元帥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創始人和領導人之一,現代軍事家。他對中國革命軍隊的建立和壯大,對革命戰爭的勝利和新中國的成立,對我軍向正規化、現代化的邁進都作出了不朽的貢獻。今天,我們非常榮幸地邀請到了劉伯承元帥之子、原解放軍總裝備部科技委委員劉蒙少將做客人民網“將帥后人”訪談。劉將軍您好。

劉蒙:謝謝。網友們好。

主持人:在人們的眼中,您父親劉伯承元帥是一個非常偉大的軍事家。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劉伯承元帥為何能取得赫赫的原因呢?

劉蒙:在戰爭年代,有一個說法,國共兩黨有兩個半軍事家,這其中隻有一個軍事家是公認的,那就是父親。父親確實在軍事上做過一番事業。人民英雄紀念碑,解放以后想立這麼一個碑,紀念從鴉片戰爭到1949年解放109年的歷史。人民英雄紀念碑有七個畫面,這七個浮雕雕什麼,當時總理就請示毛主席,主席就講了,第一屆政協這些老人都是這段歷史的見証人,所以,征求他們的意見。開始無疑是鴉片戰爭。清朝政府兩個畫面,國民黨包括武昌起義在內兩個畫面,這就四個畫面了。表現中國共產黨共產黨的一共有三個畫面,第一個是南昌起義,第二個就是抗日太行,第三個是渡江戰役。最正面那幅大的浮雕是渡江戰役,等於佔了別的浮雕的兩個的位置。這三個重要的歷史事件,父親都是軍事指揮負責人。

南昌起義的時候,他是參謀團團長,整個負責軍事指揮。在太行抗日的時候,他是司令,是晉冀魯豫軍區的司令,129師師長。到解放戰爭的時候,特別是渡江戰役的時候,他是兩個半野戰軍總指揮,就是二野三野和四野的一部,成立了渡江總指揮部,他是總指揮部的總指揮。在關鍵的歷史時刻,他確實為中國的革命歷史做了偉大貢獻。

今年是建軍90周年,我可以簡單地講幾句南昌起義。為什麼定南昌起義為建軍節?這個問題看起來非常難回答的。這之前有共產黨領導的瀘順起義,在這之后有很多起義,比如說秋收起義、廣州起義等等很多很多起義,為什麼定南昌起義為建軍節呢?是有它的道理的。我要提到一個歷史事件,就是“馬日事變”。“馬日事變”象征著大革命失敗了,而且國共徹底分裂了。“馬日事變”以后,蔣介石就提出所有共產黨人在國民黨隊伍裡的人都要殺頭,但是隻有一個部隊是很難做到的,或者是根本做不到的,這就是北伐的主力軍四軍。因為四軍裡的共產黨人太多,要全殺了,肯定會嘩變。所以四軍的軍長張發奎當時放寬了政策,提出來隻要放棄中國共產黨黨籍,就既往不咎。四軍24師的師長是葉挺,葉挺當時和11個共產黨員給中央寫了一個報告,建議起義。在報告裡葉挺講到,他掌握24師,同時掌握25師的一個團,周士第為團長。這個報告寫了以后交給了周恩來。當時大革命失敗以后,原來的共產國際代表鮑羅廷離開中國,新派來一個代表叫羅明那茲。羅明那茲是捷克人,是共產國際暴動小組組長,很懂得如何暴動,也比較欣賞暴動。他住在廬山一個小紅樓上,周恩來帶著這個報告去跟他商量。當即在廬山上定了一個基本原則,他認為中國革命馬上就要勝利了,以南昌起義為核心的發動全國的起義,最后匯成起義大軍,再開始國共合作,蘇聯的共產黨再支持在南昌建立新的政府。這是一個想法。

當時在南昌的部隊有好幾個部隊,最大的部隊就是葉挺的部隊,葉挺的部隊是要起義的部隊,即24師和25師的一部分,還有一個就是賀龍的部隊。葉挺大概有5500多人,賀龍也有5000人左右,是挺大的部隊。還有朱老總的300人的教導團,有陳潛的一部分,蔡廷鍇的一部分部隊,周恩來去找賀龍談。回來以后,就成立了兩個機構,一個叫前敵總指揮部,一個叫做總指揮部,最上面要成立一個專門負責軍事指揮的機構,隻管軍事指揮。所以這個機構就是參謀團。中國共產黨黨員的參謀團。參謀團一共有5個人,有我的父親、參謀團團長, 以及周恩來、葉挺、惲代英、朱德。這就是當時的參謀團,主要負責軍事指揮的工作,不是其他的工作,不是整個起義的領導,是軍事指揮工作。

所以,在整個南昌起義中,有兩個戰役是比較大,值得一提。一個是番台子戰役,把南昌的敵軍打敗了,佔領番台子,宣布起義勝利了,這是一個很標志性的戰役。當時他是帶著賀龍的部隊去打的番台子,取得了勝利。第二個就是我們起義勝利以后,准備往廣州靠,想到廣州再次成立國民革命政府,所以在路上遇到整個南昌最大的一仗,就叫做會昌戰役,會昌戰役也是父親指揮的,帶著葉挺部隊去打的。會昌戰役是整個南昌起義中最大的一個戰役,殲滅敵人5000多人。所以我講父親一直在歷史上主要是做軍事工作的一個人。人家說他軍神,說他軍事家,有人說他常勝將軍,他都不喜歡,他說我就是一個做軍事工作的專業的人才。他從事過很多很多重要的軍事工作。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在中國革命史上,劉鄧大軍書寫了輝煌的歷史,您能不能跟我們講一下這支大軍在歷史上的貢獻呢?

劉蒙:因為我是搞歷史的,所以我講的東西都是從歷史的角度來講各種各樣的問題。抗日戰爭開始的時候,我們國共合作,國民黨給了我們三個師的編制,就是115師、120師、129師,當然后來我們又爭取了一個新四軍,一共有4支部隊。當時最早開始的時候都一樣,都是9000多人,這四支部隊一樣大,115師9000多人,120師9000多人,129師9000多人,新四軍9000多人,四支部隊都是這麼一個數。

中央的指示下,父親就入太行。具體地理位置也不是完全按照蔣介石說的,是按照中央指示進了太行。就形成了三個師在山西站住腳了,實際上都是屬於第二戰區,第二戰區司令是閻錫山。第一戰區司令是蔣介石,他的副司令是衛立煌。因為他對閻錫山不是特別信任,不是他的嫡系,所以他把衛立煌放在第二戰區做總指揮。所以,當時八路軍是18集團軍,是在第二戰區底下的一支部隊。是這麼一支部隊進入太行了。

我舉一個例子,129師發展到晉冀魯豫大軍區是很快的,人家說9000人出征,30多萬人出太行。你想這是個什麼局面?翻了30多倍。除了這兒還有四五十萬民兵,一下變成很壯大的隊伍。這就是剛才講到的,為什麼叫劉鄧大軍,因為變得非常大。當然這是一個艱苦奮斗的結果,也不是哪一個人的結果。比如很多戰役不是一個人能夠決定的,打一場勝仗是大家的智慧和努力。

還有一個,我順便提一下,一個中國五千年歷史中沒有的事情。就是這些老將軍后來把自己的骨灰都放在涉縣這個地方了,涉縣是當年他們的前線司令部。歷史上沒有出現過一個人或者一些將軍作戰生前在一起作戰,死后又自己回到同一個地方去,至少在歷史上我從來沒看見過這樣的事,但他們做到了,而且這麼做了。為什麼?沒有人要求,實際上我想,我對他們的理解,第一個是他們在這兒做了一番可歌可泣的事業,在中國歷史上,抗擊外族侵略,我指的是抗日。另外,他們團結非常好。如果團結不好,也不願意最后回到一起去。這是一個很值得紀念的一段歷史。裡面有很多仗,剛開始去的五戰五捷,打得那麼漂亮,連日本人都驚呼,是世界一流的游擊戰,真是這樣的。

主持人:您剛剛給我們介紹了不少重要戰役。我們也知道,劉伯承元帥有一個重要的軍事思想,就是敵進我進,請您為我們網友介紹下這個思想。

劉蒙:沒錯。原來主席在井岡山時期提出敵進我退,但是到了抗日戰爭時期,敵進我進變成了整個八路軍的一個廣為運用的作戰原則。這個作戰原則,因為父親說他是做一個研究軍事、指揮軍事斗爭的人物,他自己講是這麼一個工作。這個過程實際上他也是從實踐中得來的經驗和作戰思想。八路軍出征以后,日本人針對129師進行了很多大的掃蕩,比如說日軍的六路圍攻,又上升到九路圍攻,一開始就想把129師給吃掉。日本人從裝備和作戰能力來講是很強的,他打過來我們有時候很難一下擋得住的。有什麼辦法呢?你打過來,我把我的部隊放到你后面去,成立游擊集團。不是跟日本人正面頂牛角,而是我在你后面建立游擊集團。

可能對游擊戰大家沒有概念,因為我是做軍事工作,我講一點游擊戰,游擊戰最大的特點是什麼?一個是高機動性,就是你很難抓住他。另外一個就是突然襲擊,所以叫游擊兩個字,這個字也是父親翻譯的。從外文來翻譯叫guerrilla war,guerrilla war是黑猩猩戰,中國人沒法理解,父親把它翻譯成游擊戰,是根據軍語辭典定義的,兩個東西,一個是High mobility,很快的行動,另外一個是sudden attack,突然性的襲擊。把這兩個字結合起來。游擊戰是你打他的時候你看不到他在哪,他藏起來了,你不打他的時候,他集結起來成為一個相當大的力量來襲擊你,對你進行突然襲擊。所以,很重要就是在敵人后方成立游擊集團。

1939年1月份的反掃蕩命令中就明確地提出了這種想法,我要在敵人后方成立游擊集團,看起來看不見,但是集中起來就可以打你。這裡面有民兵,有武工隊,還有游擊隊。比如這個地方共用一個武工隊,武工隊是相對比較正規的部隊,又有游擊隊,還有民兵,我們需要集結起來打一個相對大一點的戰役,我們就合起來了,如果敵人來了,我們就把它散開了,就找不著了,就是這麼回事。

毛主席在抗日戰爭中有兩篇重要的軍事論文,第一個從哲學角度把抗戰講清楚了,就是《論持久戰》。還有一篇文章隻有我們做軍事工作的人了解。就是抗日戰爭中游擊戰的戰略問題。這實際上是當年的洛川會議的決議,把游擊戰提到戰略高度認識這個問題。

主持人:我們也知道,82年前劉伯承與小葉丹彝海結盟傳為佳話,能不能跟我們分享一下這個故事呢。

劉蒙:從前年開始我和導演王偉民和著名電影演員劉之冰,我們一起合作,大家一起共同努力,把這段歷史做了一個回顧,而且編了一個很好的片子,名字就叫《彝海結盟》,34集很好看,可以在網上下載,是一段很感人的故事。因為這段歷史,國民黨把它叫做大渡河會戰,用了50多萬兵力,紅軍不到三萬的兵力,但是打破了敵人的重圍,北上抗日。這是一段很光輝的歷史。客觀地講,不見得每個人都了解長征的歷史。經過湘江戰役,我們損失很大,從瑞金出來的時候有8萬多人,經過湘江戰役,就剩下三萬人左右,損失是非常大的。當然,這一段我父親也被李德撤職50來天。

湘江戰役之后有一個黎平會議,在我們黨的歷史上是非常重要的會議。黎平會議就作了北上抗日的決定,就是我們長征一般都是從黎平會議算起,兩萬五千裡從黎平開始,到延安。當然后來我們就不太用這二萬五千裡長征了,用紅軍長征,因為這裡面包括二方面軍、四方面軍的長征,如果講二萬五千裡就是這段歷史。在黎平會議上,父親恢復了職務,就是恢復了總參謀長的職務,又重新是整個全軍的總參謀長。同時,他是中央縱隊的司令員,中央縱隊就包括底下四支部隊,一個是一軍團,一個是三軍團,一軍團就是林彪,三軍團就是彭德懷,還有五軍團董振堂,還有羅炳輝,四個軍團。從這兒就開始了正式的二萬五千裡長征。

剛才你講到的彝海結盟正是這裡面的一段。從渡過金沙江到大渡河這一段。所以我有時候開玩笑講,這段寫的是從金沙水拍雲崖暖,寫到大渡橋橫鐵索寒,寫的是這段,國民黨叫它大渡河會戰,它想讓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因為石達開當年就是在這個地方被清政府滅掉,國民黨也想讓我們重蹈覆轍。我們不僅要很有智慧、很有謀略地跟敵人斗爭,同時還要做好民族工作。

過了金沙江有一個很重要的會議,叫做會理會議,會理會議是我黨第一次完全正面地提出自己的民族政策和工作方針,這個在會理會議是有文件可查的。在會理會議之后,就成立了先遣支隊,父親任先遣支隊的司令。當然也派出偵察分隊,怎麼樣做彝族的工作,我不多講了,大家可以看。

我可以給你講一個消息,就是我們去年還在美國十二屆的中美電影節得了最佳電視連續劇獎,這是一個很難得的事。証明它的藝術性也能把美國人打動。我們去之前,他們就跟我講,咱們這個紅色題材,能不能打動美國人,能不能讓美國人認可?因為我們的評委中間有60%以上是好萊塢的,所以,他的看法肯定不一致。我就跟他們開玩笑,我說不用擔心,我們想個辦法,怎麼能打動。就是美國人特別喜歡英雄主義,喜歡英雄,這是毫無疑問的。另外,民族問題,也是世界需要解決的重大難題和課題之一。所以,那天去了以后,我用英文講了三次話,當然片花做得也很好,人家看了以后覺得片子很好,做得很精細,片子一看就看得出來做得好不好。我開始跟美國人講了一段話,一片掌聲,有很多藝術的東西,或者是你隻要把你的創作講出來以后,照樣能打動不同文化的人。所以最后我們得獎了。你有空可以看一看,真是挺好看的片子。

我講的是什麼呢?我說你們美國有一個《諜中諜》,它的英文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說你們有個電影叫“不可能完成的任務”,我說這是一個純粹你們想象的故事。今天,我把一個真實的故事給你們帶來了。我們隻有三萬人,而敵人五十萬,我們打破了敵人的重圍,到了中國的北方,加入了抗日戰爭。一下底下就非常感動。對這個事件本身就非常感動。有很多東西是人類的共性。

主持人:通過您的講述,我們這個片子非常有吸引力。您用英文給他們介紹了這樣一段內容,這是不是也是受您父親的影響,我了解到您父親也是文武兼修,也有儒將的美名。

劉蒙:我們軍隊裡,有兩個人是晚清秀才,成為了軍人,一個是朱老總,一個是父親。其實,父親經常講,他只是一個具體做軍事工作的人,實際上你想把軍事工作做好,我客觀地講,你必須有別的領域的知識,否則不可能把工作做好。父親的俄文很好,在這麼多戰爭忙碌之中,他仍然給我們留下了190萬字的翻譯作品,所以這是很難做到的,沒有第二個人這麼做,就是在戰爭年代他做了。他英文也很好。剛才我舉個例子,實際上游擊戰這個詞就是他首翻的。確實他也很喜歡書畫,他年輕的時候,做過四川有名的書法家叫趙禧的學生,不管到哪,都帶著趙禧給他的信,老師給學生的信件他都帶著,對老師的敬仰和對老師的尊重。

我可以稍微講一個生活中的例子。就是在他眼睛沒壞之前,他每天早上五點鐘起床,第一,他要打一套他的拳,他自己設計的拳,主要為了鍛煉身體,他自己講,這不是真正的拳術,是為了鍛煉身體。第二,要大聲朗讀外文。我當時很吃驚,因為后來我做過一些年的翻譯,我就自己體會,我為了翻譯流暢,我早上有時候一起來讀讀英文。父親那麼大歲數,他還給誰做翻譯,不可能的事,他對自己要求很嚴格,然后要練書法。練書法完了以后才開始吃飯,才開始正式辦公。每天這樣規律的生活。他一生學問很好,應該是文武兼修,實際上也是自己對自己的一種要求。

主持人:今年是建軍90周年,您有沒有什麼感想可以和網友分享一下。

劉蒙:有的網友可能是軍人,跟我一樣是軍人,有人可能是老百姓。我想分享的就是,我們想有一個強大的國防,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我覺得軍人很需要向劉帥學習,真正踏下心來研究軍事工作,建設我們強大的國防。他做事能做出成就,除了天分之外,主要是認真。他做事非常非常認真,非常非常精細。我多少受了他一點影響,總想把事情做好。我希望分享的就是這個。

主持人:今天非常感謝劉將軍做客我們的專訪,感謝您的關注,再會!      

分享到:
(責編:趙晶、謝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