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如何認識和研究歷史問題

——重溫任弼時《在湘贛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

王黎鋒

2017年08月02日10:40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延安整風運動后期,中共中央領導全黨高級干部討論黨的歷史問題,總結黨的歷史經驗,在延安分別召開有關各蘇區和各部隊歷史問題的座談會。1944年10月26日,任弼時在討論湘贛蘇區歷史問題的座談會上發言,對如何認識歷史問題、研究歷史問題作了深刻闡釋。

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認為,對於重大的歷史事實,應放在當時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和判斷,而不是離開歷史條件的變化用今天的政策去衡量和評價。當時,任弼時在發言中指出,現在我們來檢討歷史問題的時候,應該從各種不同的歷史情況出發,了解歷史問題,檢討自己的錯誤。

任弼時指出,所謂歷史的觀點,就是說要懂得我們在湘贛工作的時候,是在四中全會以后,不管舊省委也好,后來的新省委也好,都是執行了四中全會以后的路線的,但那個時候並不知道四中全會以后的路線是錯誤的路線,這個錯誤路線是過了七八年之后才發覺的。他舉例說,過去在同一錯誤路線下,也是有各種不同的情形的。比如有一種人,他當時執行那個路線,他是把那個路線當作正確路線來執行的。這種人的反省,應該反省自己在那個時期的思想方法,就是說應該反省自己在當時為什麼同意了那個路線,為什麼擁護了那個路線。還有一種人,在那種錯誤路線下面,他利用黨的錯誤來進行自己私人的活動,達到自己私人的目的。這種人不僅要反省他的思想方法,而且要反省他的品質有些什麼毛病,造成什麼罪惡。再還有一種人,雖然在錯誤路線下,但是他並沒有完全同意這個錯誤路線,他對錯誤路線有抵抗,有不滿意。這些同志也應該反省,反省自己當時為什麼沒有能夠堅持自己的正確意見。他如果是這樣反省,也可以得到一些經驗教訓。總之,研究歷史問題的時候,各種各樣的人對自己應該根據各種不同的情況來加以檢討和反省,這樣對各個人都可以得到一定的好處。

任弼時秉持全面看問題的觀點,認為對歷史上發生的錯誤要照顧到時間、地點、條件和當時當地的具體環境,既要看到缺點錯誤,也要能發現優點。

當時,中國共產黨實行統一戰線政策,與大資產階級共同抗日。任弼時認為,不能夠拿這個尺度來要求過去,來看過去,以前我們還沒有具備與大資產階級大地主合作的條件。但在“九一八”事變后,中國國內階級關系上是起了新的變化的,當時的某些社會政策可能改變或者應該改變。例如,“在對十九路軍問題的態度上,我們應該採取和他們合作,打擊蔣介石,以爭取五次反‘圍剿’戰爭的勝利。那個時候沒有這樣做,這是錯誤的。但是超過這些要求,說那個時候與蔣介石也應該合作,這就不對了。”他總結說,不能以今天統一戰線的尺度去看那個時候的問題,這就是在檢討歷史問題時應該有的觀點,也就是歷史觀點。

實事求是是我們黨的根本思想路線和優良傳統。任弼時著重闡述了用實事求是的態度記載黨的歷史的重要性,“我們在研究歷史問題時,應該有實事求是的精神。就是說一方面我們要看出錯誤並研究犯這些錯誤的原因,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哪些地方有成績。我們不是否定一切的態度。”

座談會召開伊始,任弼時就指出,湘贛舊省委和新省委兩個時期都執行了“左”的路線,而且新省委執行的是更“左”的路線。他具體檢討了以他為首的新省委在查田查階級、思想斗爭、群眾動員工作及肅反等問題上所犯的“左”的錯誤,分別總結了新舊省委各自的工作成績和工作中共同的缺點,對自己在新省委書記任上沒有盡到的責任,做了誠懇的自我批評。

任弼時認為,檢討歷史問題的目的,對黨來說是要很好地檢討那個時期的經驗教訓﹔對個人來說是要弄通自己的思想,基本上不是追究責任應歸哪個人負,而是把思想搞清楚,以對過去錯誤的檢討來教育全黨。總起來說,不是過分追究個人責任,而對個人來說,則應著重反省自己犯了什麼錯誤。如此,才能夠對黨對個人都有利益。

歷史是最好的教科書。任弼時在湘贛工作座談會上的發言,通篇貫穿歷史唯物主義和辯証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他對湘贛邊區歷史的回顧、對前后兩屆省委工作得失的的評價、對歷史經驗教訓的總結,體現了一位偉大馬克思主義者的鮮明歷史觀。

(作者單位:中共河南省委黨史研究室,此文發表於《福建黨史月刊》2017年第5期)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