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戰爭與和平,中國女兵從未遠去

2017年08月02日15:02    來源:中國婦女報

原標題:戰爭與和平,中國女兵從未遠去

“向前進,向前進,戰士的責任重,婦女的冤仇深,古有花木蘭替父去從軍,今有娘子軍扛槍為人民”。中國共產黨成立以后,從解放一切被壓迫人民的立場出發,將婦女解放與民族獨立和階級解放緊密結合在一起。90年前的1927年8月1日,南昌城頭一聲槍響,標志著人民軍隊的正式誕生,參加了南昌起義的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女生隊的胡毓秀、楊慶蘭、陳兆森等30多名女兵,成為人民軍隊中的第一批女兵。從此,她們堅定信念,不忘初心,用自己的鮮血乃至生命在祖國大地上書寫著傳奇,彪炳史冊。

她們從硝煙中走來

戰爭是殘酷的 ,女性是戰爭的主要受害者﹔但戰爭卻有可能為參戰婦女走出傳統性別角色打開通路。對於20世紀的中國婦女來說,女性的解放和民族的解放是統一的,革命本身成為女性解放的第一標志,女性解放也在很大程度上要經過革命戰爭來實現。在“婦女革命”和“民族革命”的雙重“戰爭”中,女性將民族利益置於最高位置,在為民族解放做出巨大犧牲時,也開啟了自身解放的種種可能。

組建獨立的女子作戰部隊是中國共產黨人在強調婦女解放時的創舉。在革命戰爭年代,人民軍隊中的女兵不僅直接參戰、直面敵人,甚至還擔負了掩護大部隊撤退的重任。紅軍時期出現了獨立的女兵班、排、連、營、團、師建制和有相應職務的女軍官,人數最多達到近萬名。1930年,中共瓊崖特委和瓊崖紅軍第二獨立師組建的女子特務連是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正規婦女武裝,由120名女青年組成,歸紅三團建制,轄三個排,連長龐瓊花、指導員王時香。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紅色娘子軍”。1933年3月川陝革命根據地組建了紅四方面軍婦女獨立營,共300余人,下轄三個連。1935年2月,擴編為婦女獨立師,下轄兩個團,師長張琴秋通曉五國文字,年僅31歲。紅四軍的女性因參加戰斗,人數減少幅度較大。其中1936年2月在翻越黨嶺雪山的時候減員最多,婦女獨立師僅剩下1000多人,不得不恢復獨立團的建制。1936年10月,又改編為婦女抗日先鋒團,隨西路軍渡黃河西征。在河西走廊血戰100天之后,1300多名女戰士最后隻剩下不到300人活著返回陝北。盡管西征女戰士大多浴血祁連山下,但她們的光輝業績和不朽形象卻永留軍隊史冊。

除了獨立的女子作戰部隊外,女軍人還分布在各部隊的工兵營、新劇團、糧食局、被服廠、軍醫院、運輸隊、宣傳隊,擔負通訊、醫護、后勤保障、政治宣傳等多種任務。1931年1月,紅軍有了第一個無線電台通訊班,12名學員中的3名女兵成為人民軍隊第一批無線電專業技術女兵。同年,在中央蘇區江西瑞金,第一所紅軍藝術學校——高爾基戲劇學校誕生﹔紅軍第一個劇團——八一劇團成立。創始人是被稱為“赤色跳舞明星”的李伯釗與她的留蘇同學、黃埔軍校女生危拱之。她們先后培養了1000多名學員,為紅軍訓練了60多個劇團,用紅色文藝喚醒民眾、鼓舞士氣。

長征時期,女軍人由單純做革命斗爭准備時期的思想政治工作到參與軍事斗爭中的思想宣傳和戰場救護工作,由臨時奉命參加阻擊戰斗到與男軍人一樣獨立擔負任務投身於血與火的戰場,都出色地完成了各級賦予的任務。抗戰時期,成建制的八路軍學兵隊女生區隊、新四軍第8隊、抗日軍政大學女生大隊相繼出現,她們中有步兵、騎兵、偵察兵、通信兵、機槍手、報務員、醫務兵等多種專業。正如項英在《我們的女戰士》一文中講的:“我們的女同志,在生活上,她們完全軍隊化了,同部隊的戰士一樣,都受過了政治教育和軍事鍛煉。我們全部工作人員,都要下操,上軍事課,學習野外戰斗動作,女同志照樣參加,在這方面,女同志與男同志沒有什麼區別。多數女同志已能了解初步的軍事基本知識與動作,會使用步槍,目前,她們除工作外,正繼續學習軍事的一切必要技能與知識。”

1937年1月,抗大設立女生隊,招收學員59人,金維映任隊長。1938年11月抗大單獨成立女生大隊,共600多人,張琴秋任大隊長。賀子珍、康克清、李堅貞、陶煥榮、林月琴、汪榮華、陳慕華、齊心等都曾在抗大學習過,在殘酷的對敵斗爭中,她們迅速成長為能文能武的軍政干部。

1949年2月,第二野戰軍女子大學成立,劉伯承任校長兼政委。女大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的正式編制,為即將成立的新中國培養了許多優秀的婦女干部。后來,有一半以上的女大畢業學員擔任了各級黨政軍機關、企事業單位的領導,有的還成為各方面的專業人才。

保家衛國一枝獨秀

“全國婦女起來之日,就是中國革命勝利之時”。新中國的成立,男女平等成為基本國策,女性擁有了平等的政治、經濟和文化教育權利。在“國家建設”和“婦女建設”的雙重建設中,我軍女性將國家利益置於最高位置,在為國家建設和軍隊和國防建設做出巨大貢獻時,也促進了女性自身的進步。

保家衛國,她們總是甘於奉獻青春和熱血。抗美援朝戰爭爆發后,許多女軍人和地方女青年積極報名參加中國人民志願軍。據1951年上半年統計,活躍在朝鮮戰場上的中國女軍人,有80%的人立了功。1950年9月,在北京召開的全國戰斗英雄代表大會,有10名軍隊女英雄代表出席。其中,先后榮立特等功1次、大功3次、小功4次的“現代花木蘭”郭俊卿,被授予“全國女戰斗英雄”榮譽稱號。護理組長車書琴被授予“二級模范”榮譽稱號。

90年間,中國女兵創造了新中國史上的多個第一。20世紀50年代初,為響應“抗美援朝,保家衛國”的號召,湖南大學附中的十幾名“湘妹子”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行列中“空前絕后”的一代女高射炮兵。1951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空軍招收了新中國的第一批女飛行員,共14名。1952年,剛組建不久的裝甲兵部隊,34名女戰士光榮地成為共和國第一代女坦克手。1955年中國軍隊開始實行軍銜制,童養媳出生的紅軍女戰士李貞,以其赫赫戰功晉升為中國第一位女將軍……

1951年冬,3862名湘妹子登上了西行的列車。1952年,又有4000多名湘女進疆。至此,有了“八千湘女上天山”的說法。據不完全統計,來到新疆參軍支邊的女兵,到1954年已經達到了4萬多人,她們用自己的青春鞏固國防、投入經濟建設,書寫了我軍墾荒史上最壯麗的一幕。

歷史証明,祖國的強大,女兵功不可沒。

強軍興軍凱歌行

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我軍建設經過新軍事變革的洗禮,向信息化邁進。在信息作戰、行政管理、后勤保障、醫療衛生、國際維和、反恐怖等領域越來越多地活躍著女軍人的身影。在“社會發展”和“女性發展”的雙重發展中,女軍人越來越成為強軍興軍的重要力量。

軍事轉型的較量已不再是炮艦兵戈,而是高科技,至此,中國女兵高科技軍事人才不斷涌現。據不完全統計,1985年至1995年,中國軍隊中的女科技工作者獲科研成果獎3000多項。全軍獲國家三等獎以上的322個項目中,有女科技工作者參加的就有183項,其中以她們為第一研究人員的有25項,為主要研究人員的有83項。近年來,女軍人在軍事高科技領域取得多項杰出成就。導彈專家李賢玉,其科研成果獲國家科技進步特等獎1項、二等獎1項,曾被稱贊“能頂好幾個導彈旅長”。研發出世界首個2014基因型埃博拉疫苗,並獲臨床批准的陳薇榮獲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2015年度最具影響力的科技創新人物。1988年新軍銜制實行時,有數以千計的女軍人取得將、校和尉級軍銜,其數量超過其他任何國家,還誕生了我軍第一位女中將聶力。

1991年7月,中國空降兵組建了第一支女子空降隊。2003年4月1日,中國首次派出女軍人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在赴剛果(金)執行維和任務的醫療隊中第一次有了13名女軍人。2009年4月2日,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出現了戰斗機女飛行員的身影。10月1日,她們首次代表空軍女飛行員駕駛國產殲擊機參加了國慶60周年空中受閱。 2011年年底,全軍第一支“女子導彈發射連”成立,她們已多次完成全軍、火箭軍重大訓練和演習任務,將3種型號的10余枚導彈成功送入藍天。2012年6月16日,解放軍航天員科研訓練中心航天員劉洋作為“神九”航天員乘組成員,飛向茫茫太空,成為中國首位飛天的女航天員。

2012年9月,中國第一艘航空母艦“遼寧艦”配備了將近5%的女性艦員,幾乎涉及艦上所有專業,不再像過去一樣僅從事通信、服務專業。“遼寧艦”在建造的時候,就已充分考慮設置了女艦員生活區,考慮到私密性,女艦員的生活管理,都在一個獨立的空域裡。目前,全軍和武警部隊共有13萬多名女軍人戰斗在軍隊的各條戰線。從常規武器研制到遠程導彈發射,從原子彈爆炸到火箭、衛星升空,每一項成功都有女軍人的智慧和汗水﹔藍天飛行、戰艦護衛、高科技研究、女子特種兵等許多新型的軍事領域已對女性開放。

“世界上什麼事情,沒有婦女參加就不成功。”比較歷史上戰爭中的女性和女性命運在歷史中的沉浮就會發現:經過90年的發展,我軍女軍人受教育程度普遍提高,社會參與能力不斷增強,從事高技術、高智能工作的比例越來越高,軍隊向女性開放的崗位也越來越多,這不僅標志著中國女軍人整體邁向知識化專業化的一個質的飛躍,而且標志著中國軍隊由體能軍隊向智能化軍隊的深刻轉變。

戰爭與和平,中國女兵從未遠去!(黨柏峰、國防大學政治學院博士研究生導師 大校 錢均鵬)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