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人民軍隊從這裡出發

2017年08月07日15:5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人民軍隊從這裡出發

  “南昌起義誕新軍,喜慶工農始有兵。”1927年8月1日凌晨,一聲清脆的槍響劃破了南昌城的夜空。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反動派的第一槍,用血與火的戰斗語言,宣告了中國共產黨人不畏強暴、繼續革命的堅強決心。

  (一)

  90年前,正當中國革命形勢蓬勃發展、北伐戰爭節節勝利之時,奔騰不息的歷史長河突然出現逆流漩渦,洶涌澎湃的革命浪潮一夜之間跌入低谷。在帝國主義的支持下,蔣介石、汪精衛集團先后制造了“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變,大肆屠殺共產黨人和革命群眾。第一次國共合作全面破裂,轟轟烈烈的大革命歸於失敗。

  據不完全統計,從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殺害的共產黨員和革命群眾達31萬多人,其中共產黨員2.6萬多人。中國共產黨黨員人數由1927年5月中共五大召開時的5.8萬人急劇減少到1萬多人。大革命時期建立起來的工會和農民協會大都被查封和解散,工會會員由革命高潮時的300萬減少到幾萬,有1000多萬會員的農民協會也基本上停止了活動,工農運動走向低落。

  在生死考驗面前,在革命前途暗淡的時刻,繼續保持革命信念並不是容易的事情。年輕的中國共產黨人做到了。正如毛澤東后來所說:“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並沒有被嚇倒、被征服、被殺絕。他們從地下爬起來,揩干身上的血跡,掩埋好同伴的尸首,他們又繼續戰斗了。”

  血的教訓,讓中國共產黨更加深刻認識到建立革命軍隊、進行武裝斗爭的極端重要性。當時,中國共產黨所能掌握或影響的軍隊主要集中在張發奎統率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中。其所轄第11軍第24師由共產黨人葉挺指揮﹔第4軍第25師第73團、第75團以葉挺獨立團為骨干編成﹔第20軍由賀龍指揮。這些軍隊都部署在江西九江地區。

  (二)

  1927年7月中旬,中共中央實行改組,由張國燾、李維漢、周恩來、李立三、張太雷五人組成中央臨時常務委員會,決定以共產黨掌握的北伐軍為基本力量,依托當時的國民黨左派、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總指揮張發奎打回廣東,建立新的革命根據地,開展土地革命,伺機舉行新的北伐。7月19日,中共中央派李立三、鄧中夏、聶榮臻等離開武漢前往九江做部隊移師廣東的准備工作,但發現張發奎已同汪精衛勾結,並在第二方面軍中開始“清共”活動。20日,李立三、鄧中夏、譚平山、葉挺、聶榮臻等在九江召開緊急會議。會議分析了當時的政治、軍事形勢,認為應當採取獨立的軍事行動,把可靠的部隊迅速集中到南昌舉行起義。

  會議結束后,李立三和鄧中夏立即上廬山向鮑羅廷(共產國際代表)、瞿秋白、張太雷匯報擬在南昌發動起義的計劃。23日,李立三、鄧中夏、惲代英等在九江召開第二次會議,決定葉挺、賀龍部於28日前趕到南昌集中,28日晚舉行起義,並急電中共中央請求批准。

  與此同時,瞿秋白於22日自九江返回武漢,及時將李立三等組織武裝起義的計劃向中共中央匯報。而中央在接到李立三等人的急電后,於24日在武漢召開臨時政治局常委會議。會議同意並決定在南昌舉行武裝起義。會后,中共中央立即向共產國際報告了在南昌發動起義的計劃。隨后,周恩來被指派為中共中央前敵委員會書記並前往九江。

  在中國共產黨准備於南昌發動武裝起義的同時,國民黨也加緊在軍隊中的“清共”活動。7月24日,張發奎通知葉挺、賀龍將部隊集中到江西德安,並要兩人速上廬山參加重要軍事會議,企圖借此機會解除葉挺、賀龍的兵權並將其扣押起來。這一陰謀被當時陪伴張發奎在廬山的中共秘密黨員葉劍英知悉。25日,賀龍、葉挺、葉劍英等人以劃船游湖為掩護,在九江市區甘棠湖的一葉小舟上商定:葉、賀不去廬山開會,部隊在兩天內開抵南昌參加起義。

  7月26日,周恩來在陳賡陪同下來到九江,立即召集在九江的同志開會,傳達了中共中央關於同意在南昌舉行起義和以土地革命為主要口號的指示精神。會議決定積極進行軍事斗爭准備,並派鄧中夏返回武漢,向中共中央匯報南昌起義的詳細計劃。27日,周恩來到達南昌正式組建了包括李立三、惲代英、彭湃等人在內的前敵委員會。會議詳細分析了有關起義的事項,將起義時間由28日改為30日晚,並決定由賀龍任起義總指揮,葉挺任前敵總指揮,劉伯承任參謀長。會后,周恩來來到當時還不是中共黨員的賀龍的住處,就武裝起義的計劃征詢他的意見,賀龍當即表示:“我完全聽共產黨的話,要我怎樣干我就怎樣干。”至此,南昌起義轉入具體實施階段。

  就在起義各項准備基本就緒之時,突然節外生枝,差點使南昌起義胎死腹中。7月26日,中共中央在武漢舉行會議,討論共產國際復電中關於南昌起義有無勝利機會的問題。會議認為南昌起義有成功把握,並派張國燾前往南昌傳達共產國際復電以及會議精神,與前敵委員會商討起義事宜。27日,張國燾抵達九江,要求重新討論南昌起義問題,當即遭到惲代英等人的反對。29日,張國燾以中共中央代表身份連發兩封密電給前敵委員會,稱起義宜慎重,無論如何要等他到南昌后再決定。30日,張國燾在前敵委員會緊急會議上提出:起義如有成功把握,可以舉行,否則不可動﹔應征得張發奎的同意,否則也不可動。周恩來強烈反對張國燾的錯誤主張,指出“暴動斷不能遷延,更不可停止”“在客觀上應當是我黨站在領導地位,再不能依賴張”。激烈的爭論一直持續到31日,葉劍英秘密告知,汪精衛、張發奎將於8月1日親抵南昌逼迫葉挺、賀龍交出兵權。在這種緊急情況下,張國燾最終表示服從多數。會議遂決定於8月1日凌晨4時舉行起義。后由於賀龍部一副營長叛變泄密,起義被迫提前兩小時。

  (三)

  8月1日凌晨2時,南昌起義開始。激烈的戰斗進行了整整四個小時,至拂曉時分,起義軍全殲敵軍,繳獲大批槍械彈藥,佔領南昌。當天下午,駐回馬嶺的第25師大部在聶榮臻率領下起義,並於次日趕到南昌集中。

  南昌起義成功后,前敵委員會根據中共中央的決定,仍沿用“國民黨左派”的旗幟來號召革命,並將起義軍進行整編,賀龍任總指揮,葉挺為前敵總指揮,下轄3個軍,共2萬余人。這是第一支由我黨直接掌握的革命武裝力量。8月3日起,按照中共中央的預定計劃,起義軍開始實施南下廣東作戰方案,決定從臨川、會昌直取東江,充實力量后,再取廣州。整個方針以發動土地革命、建立根據地為方向,而實際的行動仍是以奪取中心城市為主要目標。

  由於起義軍撤離南昌比較倉促,部隊未經整頓,加上酷暑遠征,部隊減員嚴重。當起義軍行抵進賢縣時,第10師師長蔡廷鍇率部脫離起義軍。至7日到達臨川時,起義軍已損失約三分之一兵力。在臨川休整三天后,部隊繼續南下。25日,起義軍先頭部隊抵達瑞金、會昌一帶。此時國民黨錢大鈞部9000余人由贛州東進,意圖阻止起義軍南下﹔黃紹竑部9000余人又由南雄北上。在這種形勢下,前敵委員會決定乘敵兩路兵力尚未完全集中,實施各個擊破。26日,起義軍與錢大鈞部在會昌附近激戰。至30日取得勝利,殲滅敵軍6000余人,但起義軍也傷亡近2000人。

  會昌之戰后,起義軍改道東進,經福建長汀、上杭繼續南下,9月19日,進佔廣東大埔縣三河壩。前敵委員會決定由朱德率部留守三河壩,牽制、攔阻進剿之敵,周恩來、葉挺、賀龍等率主力部隊繼續南下進軍潮汕。23日,起義軍攻佔潮州、汕頭。不久國民黨集結重兵對起義軍實施包圍分割。至10月初,起義軍各部在敵人的圍攻下遭到嚴重挫敗。

  在戰場形勢急劇惡化的情況下,10月3日,前敵委員會在普寧縣流沙鎮召開會議,決定武裝人員突圍去海陸豐,非武裝人員則分批次從海上撤退。會議尚在進行,敵軍已追擊而來。起義軍被迫邊打邊撤,至烏石地區又遭敵伏擊。周恩來、葉挺、聶榮臻等人被迫搭船,漂泊兩天一夜后到達香港,之后輾轉來到上海。成功突圍的起義軍一部1300余人在董朗等人率領下轉入海陸豐地區,與彭湃領導的當地農軍會合,成為創建海陸豐根據地的主力。從三河壩撤離的起義部隊,在與上級指揮機關失去聯系后,則在朱德、陳毅指揮下,艱苦轉戰於粵、閩、贛山區,后於1928年初進入湘南,發動湘南起義。1928年4月,朱德、陳毅率南昌起義余部和湘南起義農軍1萬余人陸續轉移到井岡山地區,同毛澤東領導的秋收起義部隊勝利會師。

  八一南昌起義在全國人民面前樹立了一面鮮明的革命武裝斗爭的旗幟,標志著中國共產黨獨立領導革命戰爭、創建人民軍隊和武裝奪取政權的偉大開端。1933年7月11日,中華蘇維埃共和國臨時中央政府根據中央革命軍事委員會的建議,決定“以每年八月一日為中國工農紅軍成立紀念日”。1949年6月15日,根據毛澤東的提議,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發布命令,規定以“八一”兩字作為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旗和軍徽的主要標志。8月1日,作為人民軍隊的建軍節日,永載史冊。(武警工程大學理學院 馬立強)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