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老革命家記憶中的武裝起義和參加起義的開國將領們

朱冬生

2017年08月16日13:39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老革命家記憶中的武裝起義和參加起義的開國將領們

在長達30年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以毛澤東為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在極端殘酷的白色恐怖下,高舉武裝起義的旗幟,從向國民黨反動派打響第一槍的南昌起義開始,先后在中國的南部、中部和西北地區發動了近千次武裝起義。追憶這些血與火的武裝起義,總結人民軍隊發展壯大的歷程,成為新中國成立之初老一輩革命家們的最大心願。因而,1956年中央軍委決定發起“中國人民解放軍30年征文”和編著大型革命回憶錄叢書《星火燎原》。值此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之際,輯錄部分老革命家回憶武裝起義的片段和參加武裝起義的開國將帥名單,用以再現這段艱苦卓絕的歷史和革命前輩們的豐功偉績。

——編 者

聶榮臻用22年時間完成南昌起義經驗教訓的總結

聶榮臻元帥從1958年10月到1980年底,用22年的時間完成《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和經驗教訓》。

聶榮臻為再現這一偉大的歷史,他查閱了葉挺、彭湃、鄧中夏、惲代英、周逸群、譚平山等領導人參加南昌起義的歷史檔案,征求了數百位起義親歷者的意見,並請周恩來、劉少奇、朱德、鄧小平、劉伯承、賀龍、粟裕等領導同志對文章作修改。

聶榮臻在文章中說:“歷史事實已經証明,南昌起義以來,我們共產黨員和無數革命人民用鮮血換來的革命斗爭經驗,已經高度集中起來,形成了偉大的毛澤東思想,並且不斷地發展著和豐富著偉大的馬克思列寧主義的革命理論。我們的戰友們和烈士們的革命精神和他們所獻身的革命事業,隨著我們黨領導的中國革命的勝利和社會主義建設的高速度發展,正在整個亞洲,在東方,在全世界放射著萬丈光芒!”

聶榮臻回憶南昌起義的文章,后來一直成為我們黨和軍隊回顧革命歷史、總結革命歷史經驗的主要依據。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這次起義,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朱德、賀龍、劉伯承、聶榮臻。

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粟裕、陳賡、許光達。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陳奇涵、肖克、周士第。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聶鶴亭、唐天際、彭明治、譚甫仁、譚家述、趙镕。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周文在、李逸民、張樹才、王雲霖、袁也烈。

羅榮桓回顧湘贛邊界秋收起義的失敗

秋收起義、湘南起義、湘贛起義、平江起義、寧都起義等都發生在湖南、江西地區,這些起義創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一方面軍。

羅榮桓元帥十分重視人民軍隊的歷史。1956年12月1日,羅榮桓接見“中國人民解放軍30年征文”編輯部的同志,談湘贛邊界秋收起義,此后他即開始寫作《秋收起義與我軍初創時期》。

羅榮桓實事求是,為人坦誠直率。他在文中關於秋收起義失敗過程的陳述,顯得過於直白,文章說:“秋收起義開始於1927年9月9日,在當時敵強我弱的形勢下,進攻長沙,顯然是一種軍事上的冒險行動。”

當編輯部向他轉述一些領導同志的不同看法,羅帥堅持不修改,他認為革命雖然勝利了,但中國共產黨人絕不可以粉飾自己的歷史。羅榮桓實事求是的態度,也成為后來我軍軍史研究工作者學習的榜樣。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些起義,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陳毅、羅榮桓。

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黃克誠、譚政。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宋任窮、肖克、張宗遜、陳士榘、陳伯鈞、楊至成、朱良才、鄧華。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陳正湘、晏福生、譚希林、賴毅、韓偉、郭鵬、張令彬、楊梅生、劉先勝、曾思玉、彭嘉慶、余秋裡、朱明、匡裕民、譚冠三、曹裡懷、歐陽毅、王紫峰。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李貞、王耀南、潘振武、裴周玉、郭延林、謝國儀、游勝華、曾保堂、曾如清、羅華生、李致遠、李佐玉、肖應棠、肖鋒、張铚秀、鄭效峰。

葉劍英領導廣州起義

1927年,蔣介石發動“四· 一二”反革命政變。葉劍英奔赴武漢,到當時的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面軍的第四軍工作,任第四軍參謀長。

9月底,葉劍英從南雄到達廣州,與張太雷、阮嘯仙、惲代英、蘇兆征一起開始了廣州起義前的各項准備工作。12月11日,葉劍英指揮的教導團首先打響了廣州起義的第一槍。

起義中,葉劍英根據廣州的地形特點,用兵布防,使起義一開始就比較順利地佔領了大半個廣州。葉劍英冒著槍林彈雨,親自在長堤一帶指揮作戰。最終,由於敵強我弱等原因,12日晚,起義軍被迫撤出了廣州城。

1957年10月,葉劍英撰寫了《大革命失敗與廣州起義》一文。編輯部送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及各位元帥審閱。各位領導同志對這篇文章或親自修改,或提出具體的修改意見,葉帥欣然接受。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次起義,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葉劍英、聶榮臻、徐向前、朱德、陳毅(朱德、陳毅奉命率部支援廣州起義)。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郭天民。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賀誠、倪志亮。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劉少卿、洪水。

徐向前率領廣州起義失敗部隊奔向海陸豐

廣州起義中,徐向前是工人赤衛隊第六聯隊長。起義失敗后,率第六聯隊的工人武裝、起義失敗人員1200多人撤到了花縣,12月16日成立了中國工農紅軍第四師,到達海豐之后,與彭湃同志領導的紅軍部隊會合。

1958年,徐向前元帥撰寫了《奔向海陸豐》的回憶文章。發表在1958年7月30日的《人民日報》上。對於廣州起義,當時全國人民知之甚少,因而當天的《人民日報》脫銷,報社多次加印,《人民日報》在全國幾個大城市的印刷點同時加印,才滿足了當天讀者的需求。此事影響和感染了中宣部部長陸定一、總政治部主任肖華和教育部部長楊秀峰,三位領導決定從領導同志的回憶錄中選擇一批優秀的文章進入中小學課本。

此后,新版中小學語文課本中就有了《奔向海陸豐》《狼牙山五壯士》《劉胡蘭》《董存瑞》等一批反映革命戰爭題材的課文。當時全國有近30萬上得了學但交不起學費的中小學生,他們沒有課本,隻有靠向同學借書來抄一些課文。當時有統計,這些革命戰爭題材的課文被抄了近30萬份。

賀龍元帥與湘鄂西地區的武裝起義

1958年7月31日,中辦機要室轉來賀龍元帥為《星火燎原》第一集撰寫的《湘鄂西初期的革命斗爭》一文的修改稿。這個修改稿是經劉少奇、周恩來、鄧小平和其他各位元帥審定過的。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地區在賀龍同志的領導下,發動了上百次大大小小的武裝起義,其中最著名的有荊江兩岸年關起義、石首年關起義、石門年關起義、華容元宵節起義、桑植起義、監利起義、沔陽起義。由此而建立的紅二、六軍團,即后來的紅二方面軍,成為中國人民解放軍重要的武裝力量。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些起義,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賀龍。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賀炳炎。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廖漢生、黃新廷、王恩茂、頓星雲、楊秀山、王尚榮。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何濟林、薛少卿、張樹芝、張賢良、方之中、白志文。

黃麻起義之后的徐向前與紅四方面軍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鄂豫皖地區,吳光浩、潘忠汝、戴克敏、王志仁、鄭位三、曹學楷、汪奠川、劉光烈、劉文蔚、蔡濟璜等領導了黃麻起義、商南起義、六霍起義等數十次武裝起義,創立了紅四方面軍。

徐向前元帥就此曾撰寫過一批回憶文章,回顧這一艱苦卓絕的革命歷程。他撰寫的《鄂豫皖紅軍的反圍攻斗爭》一文即為其中的一篇。文章寫成之后送呈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李富春、彭真、李先念、習仲勛及各位元帥、大將等領導同志審閱。各位領導均表示同意,賀龍、劉伯承、聶榮臻幾位元帥還要求將文章送國防大學,作為教材專門進行學習研究。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些起義,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徐海東、王樹聲。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許世友、洪學智、陳再道、周純全、王宏坤、王建安。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孔慶德、劉飛、吳先恩、周希漢、秦基偉、錢鈞、徐深吉、詹才芳。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杜彪、韓衛民、丁先國、李世焱、吳世安、祝世鳳、袁克服、羅應懷、耿錫祥、喻新華、程儒珍、童陸生。

鄧小平發動百色起義

張雲逸大將1958年8月撰文《百色起義與紅七軍的建立》,回顧了1929年12月發動的百色起義。

文章寫好后,張雲逸寫了一封信並附文章請鄧小平審定。

收到張雲逸的來信,鄧小平用了一周時間,對文章做了16處修改,還對該文的第二、三、四節作了重要的補充。

鄧小平對百色起義的領導者和先烈深切緬懷,他在來信的頁眉上作出批注:“應該突出反映李明瑞、俞作豫、俞作柏在起義中所發揮的作用。”

對張雲逸在文章中回顧了起義取得的巨大成功,鄧小平批注:“無數先烈的革命精神是應該弘揚的,對他們的光輝業績是應該繼承的。”

鄧小平對起義取得的成功和對他個人作出的評價,他作出批示:“對我個人有關的一處,按照事實刪去了一句,對李明瑞同志和第八軍加了幾句。”

鄧小平有關百色起義的歷史定位和他個人發揮的作用所持有的態度,展現了一個共產黨人的博大胸懷。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次起義,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張雲逸。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韋國清、李天佑。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韋杰、冼恆漢、莫文驊、覃健。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覃國翰、黃新友、覃士冕、姜茂生、歐致富、吳西、朱鶴雲、盧紹武。

彭德懷與平江起義

1928年6月,中共中央作出《關於湘鄂贛總暴動和對平江問題的決議案》。中共湖南省委執行中央指示並發出通知,要求發動平江起義。

7月22日上午11時,國民黨獨立第5師第1團駐平江城部隊佔領了縣城,取得了起義的勝利。選舉彭德懷為紅五軍軍長兼13師師長,滕代遠任軍黨代表。

從1956年起到1958年的3年間,彭德懷元帥多次修改平江起義參加者的回憶文章,並提供了平江起義發動時事件的發生順序。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次起義,1955年被授予元帥軍銜的有彭德懷。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蘇振華、李聚奎、傅秋濤、彭紹輝。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方強、劉志堅、李壽軒、張震、歐陽文、周玉成、姚喆。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葉楚屏。

鄧子恢和張鼎丞在閩西暴動中

1928年3月4日,鄧子恢和張鼎丞參與領導龍岩后田暴動,建立了閩西第一支農民游擊隊,開始了創建閩西蘇區的斗爭。

1930年3月8日閩西召開了第一次工農兵代表大會,把各縣的赤衛團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十二軍,成立了閩西革命政府。

1958年7月初,鄧子恢和張鼎丞聯合署名為“中國人民解放軍30年”征文撰寫了《閩西暴動與紅十二軍》,隨稿件送來的還有鄧子恢的寫作提綱和手繪的“閩西地區地形圖”。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些起義,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劉忠、羅舜初、羅元發。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陳海涵、林接標、范陽春、蘇啟勝、劉永生、王集成、王全珍。

國民黨第26路軍發動寧都起義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軍第26路軍在蘇區中央局的指導下在江西寧都發動了武裝起義。

12月14日,趙博生、季振同、董振堂、黃中岳等率領第26路軍1.7萬人在寧都舉行起義。起義后,部隊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總指揮季振同,政治委員肖勁光,副總指揮董振堂,參謀長趙博生,政治部主任劉伯堅。

1955年以后,副總參謀長李達和參加寧都起義的領導同志撰文回顧了寧都起義。

后來五軍團在西路軍作戰中,幾近全軍覆沒,但他們的革命精神長留人間。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次起義,1955年被授予大將軍銜的有肖勁光。

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李達。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王秉璋、孫毅、孫繼先、李雪三、韓振紀。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張步峰、靳虎、曹燦章、孟慶山、郭卓辛、徐國珍、侯世奎、汪洪清、李毅、李化民、蘇進、劉放、王蘊瑞、王振祥、王謙、張明遠、張鬆平。

習仲勛懷念劉志丹

劉志丹、謝子長、習仲勛、王世泰等同志是陝甘革命根據地和陝北紅軍的創始人。

習仲勛在《紅日照陝甘》《群眾領袖民族英雄》等文章中對毛澤東主席挽救陝北紅軍、挽救陝甘根據地充滿深情,對劉志丹在戰斗中犧牲更是悲痛不已。他在回憶劉志丹時說:“1931年春天,我在甘肅兩當發動兵變,把兵變以后的部隊改編為陝甘工農游擊隊第五支隊。劉志丹奉陝西省委的指示,帶隊伍到禮泉、乾縣一帶,准備接應。當習仲勛率部准備攻打永壽縣城時,遭到當地的土匪頭子王結子的包圍,受到很大損失。”

失敗后,黨組織決定習仲勛到照金地區工作。習仲勛在照金見到了劉志丹。劉志丹鼓勵他說:“干革命還能怕失敗!失敗了再干嘛。失敗是成功之母。我失敗的次數要比你多得多……”

習仲勛回憶說,劉志丹的態度真誠坦率,他那種堅定不移的信念,為真理獻身的精神,給我留下了深刻難忘的印象。

習仲勛回憶,1934年秋,在梨園堡召開了陝甘邊工農兵代表大會,正式選舉成立了陝甘邊工農民主政府,建立了陝甘邊革命軍事委員會,劉志丹任軍委主席,習仲勛任工農民主政府主席。

習仲勛的文章,以大量的歷史事實告訴人們,陝甘各地的武裝起義為中國革命所作出的貢獻是巨大的。

新中國成立后,參加了這些起義,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的有閻紅彥。

被授予中將軍銜的有:閻揆要、趙啟民、崔田民、張達志。

被授予少將軍銜的有:王兆相、牛化東、楊嘉瑞、沈啟賢、何振亞、羅成德。

通如泰起義軍長犧牲在張愛萍身邊

1930年3月,通如泰起義成功,黨中央決定在蘇北建立紅十四軍。省委任命何昆為軍長,李超時為政委,薛衡競為軍參謀長,余乃誠為軍政治部主任。徐德、黃火青為軍事特派員。劉廷杰、秦超、陳雪生、張世杰、黎時中、張愛萍等分別為師和大隊領導,劉瑞龍后任特委書記。

1957年底,副總參謀長張愛萍上將為回憶通如泰起義而寫《圍攻老虎庄》的文章,記錄了在這次戰斗中何昆軍長中彈身亡的場景。

張愛萍在文章中說:1930年4月的一天,特委決定紅一師攻打老虎庄。

天已經亮了,部隊隱蔽在一個稻草堆后面。軍長提著手提機槍跑來了,兩眼憤怒地望著敵人的碉樓。他踏著我的肩膀,一縱身子就貼到稻草堆上,露著半截身子,用手提機槍對敵人的碉樓猛掃了一梭子子彈。

突然,我感到肩頭一晃,軍長從上邊倒下來了。他臉色蒼白,眼睛瞇縫著,推著我,艱難地說:“沖……沖呀!一定攻……攻下老……虎……虎……”話沒說完,頭歪倒在我懷裡。

我把軍長輕輕放在地上,抓過那支手提機槍,狂喊著:“拼啦!為軍長報仇!”

復仇的火,憤怒的火,在每個同志心裡燃燒。我們踏著軍長的血跡,握緊他放下的那支槍,冒著敵人的槍彈,奮不顧身地向反動地主的巢穴沖去……

董其武領導綏遠起義

1983年8月16日,綏遠起義的領導者董其武談綏遠起義。

董其武曾任原國民黨綏遠省保安司令,西北長官公署上將副長官。綏遠起義后,任綏遠省人民政府主席,第二十三兵團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上將軍銜。

董其武說,1949年1月21日夜,我在歸綏從廣播裡聽到傅作義先生與中共達成協議,對北平實行和平解放。當時,很興奮,我即開始醞釀綏遠的和平起義。

董其武在談到綏遠起義時,對毛澤東主席充滿了深情。他說,中國共產黨和毛澤東主席十分關心綏遠起義的情況。毛澤東主席委托傅作義先生和鄧寶珊先生等人,攜帶大批現金,到綏遠慰問全體將士。

他說,1949年9月19日,我帶領綏遠軍政官員和各族各界代表39人,在綏遠起義通電上簽名,勝利地舉行了起義。起義勝利后,他到北京晉見毛澤東主席,毛澤東主席在中南海設宴招待了他,在座的有周恩來總理、朱德總司令、聶榮臻司令員、薄一波政委,以及郭沫若和傅作義先生。

戰爭時期還發生了許多武裝起義,新中國成立后,1955年被授予軍銜的開國將領有:

畢佔雲中將1928年10月率所部126人起義﹔索立波少將1931年參加的山西平定起義﹔謝甫生少將和王文少將抗日戰爭時期參加的冀東暴動﹔孔從洲中將1946年率部於河南鞏縣起義等。

陳明仁上將1949年8月與程潛率部在長沙起義﹔曾澤生中將1948年率部於長春起義﹔張西鼎少將1945年參加組織國民黨軍第17師起義﹔陳銳霆少將1941年在戰場率部起義﹔廖運周少將在淮海戰役中率部起義﹔魏鎮少將率部在邵陽起義﹔韓練成中將1948年脫離國民黨軍隊,參加中國人民解放軍。

陶峙岳上將1949年率部在新疆起義﹔賽福鼎·艾則孜中將、馬爾果夫·伊斯哈科夫少將在新疆伊犁、塔城、阿勒泰地區反對國民黨統治發動的三區革命﹔黃正清少將1949年在新疆率部起義,接受和平改編。

還有鄧兆祥少將1949年在上海吳淞口率“重慶號”軍艦起義﹔林遵少將1949年率海防第二艦隊起義。這些都是國民黨海軍部隊官兵發動的重要武裝起義。

由這些武裝起義而創立的大大小小的革命武裝,如千條江河歸大海,紛紛匯聚到中國工農紅軍的鐵流裡,因而共產黨才有了自己的武裝,並逐步發展到八路軍、新四軍,一直到今天的人民解放軍。

(責編:程宏毅、常雪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