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軍事家劉少奇:歷經戰火考驗 寫下軍事論著

——訪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黃崢研究員

2017年09月06日08:55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編者按:近日,人民網黨史頻道刊發了劉少奇同志之子劉源上將撰寫的《不忘初心衛中華 了卻軍民天下事——漫憶父親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一文。文章指出,在武裝奪取政權的中國革命中,在處於敵對勢力包圍的中國建設中,作為黨的第一代領導集體的重要成員,並長期擔任中共中央 “二把手”,劉少奇對國防、軍事和軍隊建設的卓越貢獻,正是他光輝一生中極為重要的部分。記者就劉少奇同志一生光輝的軍事成就,採訪了劉少奇研究專家、中共中央文獻研究室黃崢研究員。

記者:今年是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請您談一下:作為軍事家的劉少奇,在人民軍隊歷史上的重要貢獻有哪些。

黃崢: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偉大的中國革命,經歷了長達20多年威武雄壯、艱苦曲折的武裝斗爭。黨的領袖大都有參加和指揮革命戰爭的經歷。作為中國共產黨主要領導人之一的劉少奇,也是如此。

評價一個人是不是軍事家,有三條標准:一,是否擔任過軍隊的高級領導職務﹔二,是否具有重要的軍事業績,即是否成功地指揮過戰役層次以上的戰爭,或對軍隊建設作出過重要貢獻﹔三,是否有軍事論著,或提出過重要軍事思想。

是不是這三條必須全部具備,才能稱為軍事家呢?不是。一般來說,隻要符合其中的一條或兩條,就可以稱為軍事家。隻有少數軍事家這三個條件都具備。

考察劉少奇的生平,我們可以看到,這三條標准他都符合。因此我們說,劉少奇是軍事家,是一位杰出的無產階級軍事家。

記者:請您作些具體介紹。

黃崢:我們先說劉少奇的軍隊職務。擔任軍中要職,是作為軍事家的一個顯著標志。在中國革命軍隊發展的每個歷史時期,劉少奇都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

紅軍時期,劉少奇從1934年10月起任中央紅軍第八軍團黨中央代表,12月改任第五軍團黨中央代表。 1935年2月,劉少奇調任中央紅軍第三軍團政治部主任,7至9月兼任紅軍學校政治部主任。

抗日戰爭時期,劉少奇從1940年11月起任華中新四軍八路軍總指揮部政委(總指揮葉挺,副總指揮陳毅)。總指揮部下轄: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指揮張雲逸),新四軍蘇北指揮部(指揮陳毅),新四軍豫鄂挺進縱隊(司令員李先念),新四軍第六支隊(司令員彭雪楓),八路軍第五縱隊(司令員黃克誠)。 1941年1月皖南事變后,劉少奇任新四軍政委(軍長葉挺,代軍長陳毅)。新四軍下轄7個師。1941年4月,劉少奇任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5月改稱中央軍委華中分會書記。1943年3月,劉少奇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1945年7月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

整個解放戰爭時期,劉少奇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總政治部主任。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1949年10月至1954年9月,劉少奇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央人民政府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副主席。1959年4月起,劉少奇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國防委員會主席。他擔任這個職務直到逝世。

記者:您說的第二個標准是軍事業績。一般群眾對劉少奇的軍事業績了解較少,請您介紹一下。

黃崢:劉少奇在數十年革命生涯中,軍事活動佔有重要地位,作出了很大貢獻。20世紀20年代,劉少奇就十分重視發揮工人武裝的作用。 30年代初,在江西瑞金中央蘇區,劉少奇參加組建紅軍工人師(后命名為中國工農紅軍中央警衛師),並領導蘇區的軍事工業生產。抗日戰爭開始后,劉少奇兼任中共北方局書記,在華北大力發展抗日武裝,領導開展敵后游擊戰爭,特別是指導薄一波等創建了山西新軍,使之成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支重要抗日武裝。1938年中共六屆六中全會后,劉少奇先后兼任中原局書記、華中局書記、新四軍政委,在華中廣大地區領導了大規模的抗日武裝斗爭和反“摩擦”斗爭。皖南事變后,主持重建新四軍軍部,鞏固和發展了華中根據地。1943年,劉少奇進入中共中央領導核心后,參與了一系列全國性戰略決策,並曾直接領導跨戰區的軍事部署。

在中國革命戰爭史上,有些軍事行動就是劉少奇直接領導或參與領導的。

(一)發動冀東武裝暴動

1938年7月,在河北灤縣、遵化、豐潤、遷安等地發生的有20萬人參加的抗日武裝暴動,劉少奇作為中共北方局書記,從准備到發動,直接參與領導。暴動前,劉少奇向河北省委書記馬輝之和在這一地區活動的八路軍第四縱隊負責人宋時輪、鄧華作了布置,並加派李運昌等赴冀東。 7月6日起義提前發動,毛澤東、劉少奇聯名向中央晉察冀分局負責人聶榮臻、彭真下達起義指令。8月初,根據劉少奇“速令宋時輪、鄧華部隊與冀東游擊隊取得聯系,幫助與配合他們作戰”等指示,八路軍第四縱隊東渡灤河,與起義部隊協同作戰,先后攻克平谷、薊縣、遷安、玉田、盧龍、樂亭等縣城。起義武裝一度發展到10萬人。

(二)指揮華中新四軍、八路軍反“摩擦”戰爭

1940年3月,國民黨軍委游擊隊黨務主任李春初,率千余人兵力,企圖強行通過中原局、新四軍江北指揮部所在地定遠縣大橋鎮。國民黨皖東專員李本一部千余武裝人員和第五戰區第十二游擊縱隊司令顏仁毅部約3000人兵力,也分南北兩路向大橋鎮逼來。當時駐在定遠的新四軍部隊隻有第四支隊約4000人。作為中原局書記的劉少奇直接擔當軍事指揮。當時敵強我弱,形勢嚴峻。劉少奇急調原在津浦路東的新四軍第五支隊和蘇皖支隊,指令由第五支隊司令員羅炳輝率領,星夜趕到路西支援。 這場戰斗共殲滅敵軍2500多人,粉碎了國民黨頑固派的進攻,鞏固了津浦路西根據地。

津浦路西戰斗打響后,盤踞蘇北的國民黨頑固派韓德勤,見新四軍第五支隊開往路西增援,乘機調集6個團1萬多人,於3月19日向第五支隊大本營半塔集發動圍攻。當時在半塔集僅有第五支隊留守部隊2000人,情勢危急。劉少奇等一面要留守部隊收縮兵力固守待援,一面令第五支隊主力急速回師路東。劉少奇又通過陳毅調蘇北新四軍挺進縱隊向西馳援。路東留守部隊在鄧子恢、郭述申率領下同敵人激戰八晝夜,堅守半塔集陣地。 羅炳輝率第五支隊主力、蘇皖支隊和第四支隊一部打回路東,奔襲半塔集。蘇北挺進縱隊葉飛部在西進途中,重創韓德勤主力獨立旅。韓德勤部全線潰退。半塔集保衛戰取得全面勝利。

這期間蘇皖地區雲集了八路軍、新四軍和地方武裝等來自不同系統的多支部隊。毛澤東代表中央軍委指示各部隊:“今后一切具體行動由胡服(即劉少奇)之命令實行之,克誠、雪楓、彭朱等均應服從胡服之指揮。”

7月,陳毅、粟裕率新四軍江南部隊7000人渡江北上,進駐蘇北黃橋。9月30日,韓德勤集中3萬多兵力進攻黃橋。劉少奇審時度勢,一面指示陳毅“獨立打破重圍,求得以速決為原則”,一面電令黃克誠率八路軍第五縱隊“全力南下東進以速決行動,求得一鼓而消滅韓之主力”。10月上旬,黃克誠部突破韓軍防線,兼程南下,佔領鹽城。陳毅、粟裕出色地粉碎了韓軍進攻,殲敵1萬余人。黃橋決戰取得完勝。八路軍、新四軍兩軍勝利會師。劉少奇指揮的半塔集保衛戰、黃橋決戰等反“摩擦”戰爭,創造了在敵人優勢兵力圍攻下固守待援、后發制勝,軍事、政治雙贏的成功戰例。

(三)指揮蘇北新四軍反“掃蕩”戰役

1941年6月,日本侵略軍對蘇北根據地發動大規模“掃蕩”。6月中旬,日軍迅速攻佔興化、東台、泰州水網地區,氣勢洶洶地向新四軍軍部、華中局所在地鹽城扑來。當時劉少奇任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書記、新四軍政委。他同新四軍代軍長陳毅一起,指揮這場反“掃蕩”戰役。 7月20日,日軍出動17000人分四路大舉進攻鹽城,尋殲新四軍主力。 21日,劉少奇、陳毅等下達“保衛蘇北根據地,粉碎日軍進攻”的作戰命令,對有關師、旅的任務作了明確布置。劉少奇、陳毅命令粟裕率領新四軍第一師跳出敵人包圍圈,南下蘇中,以靈活機動的游擊戰襲擊敵人后方據點,迫使日軍回援。在新四軍南北兩路的打擊下,日軍於8月20日停止“掃蕩”,退回原地。這次反“掃蕩”戰役,新四軍總共戰斗135次,打死打傷日偽軍1932人,擊沉敵汽艇13隻,繳獲大量槍炮彈藥。新四軍傷亡百余人。

(四)主持制定“向北發展,向南防御”全國戰略,調動10萬大軍進軍東北

抗日戰爭結束后,國共兩黨誰能搶先控制原由日軍佔領的東北地區,誰就能取得戰略主動權。1945年8月,毛澤東赴重慶同蔣介石談判,劉少奇在延安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指揮了這場先機東北的戰略爭奪。 1945年9月7日,劉少奇指示中共華東局,立即抽調一批東北籍干部派往東北。9月11日,劉少奇以中共中央名義,下令中共山東分局抽調4個師12個團,共2萬5千至3萬人,由山東軍區政治部主任蕭華統一指揮,分散經海道進入東北。 9月15日,劉少奇以中共中央名義向各中央局下達命令:華北、華中選調100個團架子的軍事干部,其中華中20個、山東30個、晉察冀25個、晉冀魯豫25個,從班、排、連、營、團到事務、政治人員都配齊,迅速陸續前去東北。 9月17日,劉少奇起草中共中央致重慶中共談判代表團的電報提出:我們全國戰略必須確定向北推進、向南防御的方針,否則我之主力分散,地區太大,處處陷於被動﹔提議新四軍江南主力立即轉移到江北,皖南、皖中新四軍第七師也向北撤退,從山東、華中抽調10萬至15萬人北上,控制冀東、熱河。以毛澤東、周恩來為首的中共談判代表團回電完全同意。9月19日,劉少奇起草了中共中央給全黨的指示,正式提出“全國戰略方針是向北發展,向南防御”,同時命令:山東部隊主力迅速向冀東及東北出動,3萬兵力到冀東,3萬兵力進入東北﹔新四軍除第五師外,調8萬兵力到山東和冀東,浙東部隊撤向蘇南,蘇南、皖南主力撤返江北﹔成立冀熱遼中央局並以李富春為書記,擴大冀熱遼軍區並以林彪為司令員,羅榮桓從山東分局到東北工作,陳毅、饒漱石從華中局到山東工作並將山東分局改為華東局,華中局改為分局並受華東局指揮﹔晉冀魯豫軍區准備3萬兵力在11月調到冀東和進入東北。

總的戰略部署確定后,劉少奇陸續向各部隊發出具體指示,逐一督促落實。9月20日,劉少奇以中央軍委名義正式向山東、華中的軍事指揮員下達命令:我軍必須堅決先機奪取冀東全部,確實控制山海關、古北口、張家口、南口之線,以控制東北門戶﹔命令山東軍區派3萬基干兵團,限電到一星期內到樂亭、秦皇島一線登陸,協同冀熱遼軍區掃清冀東的偽頑軍﹔命令新四軍抽調3萬5千人基干兵團,限電到20天內在魯南蒙陰地區待命。10月6日,劉少奇又電令新四軍第三師師長黃克誠,要第三師部隊到山東后繼續兼程北進,開赴東北。這期間,劉少奇還發出了一系列具體指令,指揮部隊調動。

劉少奇指揮的這次軍事部署,是中共歷史上空前規模的戰略移動。一個多月后,這些部署基本實現。陸續開進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部隊達11萬人。新四軍蘇浙軍區主力撤到蘇皖地區,組成華中軍區。新四軍軍部率第二、四、七師大部主力轉移到山東,由軍部兼山東軍區。這一重大戰略調動,打破了國民黨企圖搶佔東北以便南北夾擊關內解放區的圖謀,同時又及時將駐在南方國民黨心腹地帶的兵力集中到江北,避免了被各個擊破的危險。從全國看,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軍隊已經從東北、華北到華中連成一片,擺脫了分散被動局面,處於有利的戰略態勢,為奪取全國解放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五)指揮東北部隊實施“讓開大路,佔領兩廂”戰略

1945年10月11日,毛澤東從重慶回到延安,因勞累過度住院治療。劉少奇繼續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其中最重要的一項,便是指揮東北戰場。11月,開赴東北的八路軍、新四軍10多萬人陸續抵達。然而,配備了美式裝備的機械化部隊國民黨第十三軍、第五十二軍共7萬人,也通過海運趕到秦皇島登陸,向裝備落后的共產黨軍隊大舉進攻。11月16日,國民黨軍攻佔山海關。 11月底,共產黨軍隊主動撤離錦州、沈陽,東北形勢吃緊。劉少奇根據情況變化,適時調整戰術。11月20日,劉少奇以中共中央名義指示東北局:“你們應迅速在東滿、北滿、西滿建立鞏固的基礎,並加強熱河、冀東的工作。應在洮南、赤峰建立后方,作長久打算。”劉少奇把這種策略叫做“讓開大路,佔領兩廂”。11月28日,劉少奇再次指示東北局,要他們把東滿、南滿、北滿、西滿的廣大鄉村及中小城市與次要鐵路的控制作為工作重心,建立根據地,作長期打算。12月7日,劉少奇指示東北地區軍事指揮員林彪:“目前不應以爭奪沈陽、長春為目標來布置一切工作,而應以控制長春路兩側地區,建立根據地,利用冬季整訓15萬野戰軍,建立20萬地方武裝,以准備明年春天的大決戰。”12月24日,劉少奇又指示東北局書記彭真:“你們今天的中心任務,是建立可靠的根據地,站穩腳跟。然后依情況的允許去逐漸爭取在東北的優勢。”12月下旬,毛澤東病情稍有好轉,在仔細研究了東北局勢后,寫了《建立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的指示。這一指示同劉少奇一個多月來指揮東北“讓開大路,佔領兩廂”的部署完全一致。到12月底,軍隊擴編到22萬人,部隊向東滿、北滿、西滿各戰略要地展開,一步一步地建立起鞏固的東北根據地,為未來三大戰役首先從東北發動,准備了條件。

記者:您說的第三個標准就是軍事論著了。我們知道劉少奇是理論家。他在軍事理論方面有什麼貢獻呢?

黃崢:劉少奇是一位富於理論思維、理論修養的指揮員,擅長從戰略全局考慮問題,及時總結經驗並上升為理論。在從事軍事活動的實踐中,劉少奇多謀深思,寫下了不少軍事論著。這些軍事論著,反映了劉少奇的戰略戰術和建軍、用兵思想,在中國革命戰爭的勝利進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1937年10月16日,劉少奇發表《抗日游擊戰爭中各種基本政策問題》。當時,抗日戰爭開始才三個月,八路軍剛剛開進華北抗日前線。八路軍的前身是工農紅軍,到華北敵人后方這樣一個新的環境之后,應該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戰術和作戰方式呢?毛澤東於1937年9月25日提出“整個華北工作,應以游擊戰爭為唯一方向”,但對游擊戰爭的各種基本問題未及研究和論述。劉少奇的《抗日游擊戰爭中各種基本政策問題》這本著作,是第一部關於抗日游擊戰爭的系統論著,在華北等地產生了很大影響,對開展抗日游擊戰爭起了有力的指導作用。1938年5月,毛澤東發表《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兩部著作,全面論述了抗日游擊戰諸問題。毛澤東、劉少奇的觀點是一致的。

1938年3月21日,劉少奇在延安抗日軍政大學發表題為《華北戰區工作的經驗》的演講,較早地從理論上闡述了在平原開展游擊戰爭和建立抗日根據地的問題。7月1日,劉少奇在《解放》雜志發表《堅持華北抗戰中的武裝部隊》一文,總結了抗日戰爭中正規軍隊、游擊隊、人民自衛軍的發展情況及其經驗教訓,提出了鞏固這些抗日武裝的具體措施。1941年6月6日、7日,劉少奇在中央軍委新四軍分會會議上發表長篇講話,系統總結了新四軍成立以來的建軍工作,提出了加強軍隊建設的各種措施。1942年2月15日、16日,劉少奇在華中局擴大會議上作《目前形勢,我黨我軍在華中三年工作的基本總結及今后任務》的報告,全面總結了新四軍軍部及各師的戰績和作戰經驗,提出了新四軍今后的戰略任務。

劉少奇1942年10月10日在中共北方局黨校發表《中國革命的戰略和策略問題》的演講,1943年3月寫了《六年敵后工作經驗的報告》。這兩篇數萬字的長文,從宏觀的角度總結歷史經驗,論述了政治和軍事的關系、戰略和策略的關系。

1945年秋,劉少奇代理中共中央主席,指揮八路軍、新四軍大規模戰略移動,其間起草了幾十份文件、電報、指示。他在這些文稿中,論述了必須根據戰爭全局及時調整總體謀略、先機佔領有利戰略地位、絕不能錯過千載一時之機、軍事行動貴在搶先、向敵人力量薄弱的地方發展等主張,發揮了毛澤東關於人民戰爭、集中力量打殲滅戰等思想。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劉少奇作為黨和國家主要領導人之一,多次視察部隊,並就國防和軍隊建設發表指示、講話。

記者:這樣看來,劉少奇在擔任軍隊職務、戰爭實踐和功績、軍事論著這三個方面,都相當突出。

黃崢:是的。所以我認為,劉少奇作為中國革命戰爭中涌現出來的杰出的無產階級軍事家,是當之無愧的。

劉源上將撰寫的《不忘初心衛中華,了卻軍民天下事——漫憶父親劉少奇與國防、軍事、軍隊》一文中,提供了大量鮮為人知的歷史資料和珍貴回憶,我讀了收獲很大,很受啟發。我覺得,劉源作為劉少奇之子,又是軍人,應該有這麼一篇大文,對他的父親在軍事方面的經歷、貢獻作一次全面的疏理和總結,否則說不過去。我希望有興趣的朋友不妨找來讀一讀,可以對劉少奇在國防、軍事、軍隊方面的經歷和功績有比較全面的了解。

記者:在上世紀八九十年代,中央軍委兩次審議確定了我軍36位軍事家,名單裡面沒有劉少奇。這也是一般群眾對劉少奇是不是軍事家不清楚的原因。您能解釋一下嗎?

黃崢:這36位軍事家的名單,是中央軍委統盤考慮各方面因素后確定的,具有廣泛的代表性。它由三方面人組成:一是最高統帥部戰略指揮員的代表,二是1955年評定的元帥、大將,三是建國前犧牲的高級將領的代表。1955年評軍銜時,原定評元帥13人,包括周恩來、劉少奇、鄧小平,但他們三人因已經不擔任軍職,都推辭不受。盡管毛澤東、周恩來、劉少奇、任弼時、陳雲、鄧小平、李先念、楊尚昆等都曾長期在軍隊擔任領導工作,但主要在中共中央和中央人民政府任職,因此沒有參加軍隊評銜。回顧建軍歷史,毛澤東是人民軍隊的締造者和最高統帥,周恩來是南昌起義主要領導人並曾主持全軍工作,鄧小平擔任中央軍委主席8年,李先念、楊尚昆建國后都曾在中央軍委擔任重要職務、處於軍隊領導中樞多年。中央軍委把他們列入軍事家名單,是理所應當的。相比較而言,劉少奇、任弼時、陳雲沒有類似的經歷,就沒有列入。但是,沒有列入這個名單 ,不等於就不能稱為軍事家。中國共產黨創建和領導的人民軍隊,經過紅軍、八路軍、新四軍、解放軍,經歷了無數南征北戰、槍林彈雨,涌現出一大批高級指揮人才,其中許多人都具備軍事家素質,無愧於軍事家稱號。

綜上所述,劉少奇是一位經歷過長期血與火戰爭考驗、有著豐富軍事理論和指揮實踐的老一輩革命家,是一位卓越的無產階級軍事家。

推薦閱讀


2017年,你不可不知的6個黨史國史紀念日

毛澤東的文化自信和美學精神源自哪

紅軍裡為何流傳“毛委員有主意”

領略毛澤東詩詞裡的四大情懷

毛澤東的批評藝術:有如良醫看病

周恩來與共產黨人老戰友何香凝的深情厚誼

1955年許世友特批哪位小學校長保留軍籍

哪對姐妹被周恩來譽為“長征姊妹花”

賀炳炎甘當“補缺官”一生“五下五上”

黎東漢:與紅色電波同行的開國將軍

(責編:趙晶、謝磊)
相關專題
· 劉少奇紀念館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