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雪怡
2017年09月13日13:29 來源:海南日報
五指山市毛陽鎮毛貴村,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曾在這裡策劃、發動和指揮了秋、春、夏季三大軍事攻勢。記者 武威 通訊員 王國軍 攝
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烈士陵園。 記者 武威 攝
李振亞紀念園。記者 袁琛 攝
深處五指山腹地的毛陽鎮毛貴村,峰巒疊嶂、景色秀美,看起來和普通村庄沒什麼不同,但在樹下乘涼的老人們始終牢記著村子的紅色歷史,踏入校園的孩童們也慢慢觸摸到村子的紅色脈搏。
坐落於此的五指山革命根據地紀念園,也在向來人講述著小村庄的不普通——1948年9月至1949年7月,根據中共中央九月會議精神,為了配合全國解放戰場、大量消滅敵人有生力量、加速瓊崖解放的進程,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在毛貴村策劃、發動和指揮了秋、春、夏季三大軍事攻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重大勝利,寫下了瓊崖革命戰爭史上最輝煌的一頁,也為解放海南島打下了堅實基礎。
秋季攻勢 把首戰陵水作為突破口
秋風蕭瑟,洪波涌起。秋季攻勢是三大軍事攻勢中的第一個戰役。
1948年秋,全國解放戰爭進入第三年。在人民解放軍戰略進攻下,國民黨軍隊屢戰屢敗,被迫由“全面防御”轉為“重點防御”。彼時,在瓊崖,國民黨軍雖然還擁有8個團1.3萬多人的兵力(不包括地方部隊),但已無力全面防御,隻得退守海口、嘉積、三亞、那大四大市鎮和各個縣城以及一些重要據點。
瓊崖縱隊在斗爭中不斷發展壯大,已擁有3個總隊7500余人的兵力,還有1400人的地方武裝和1萬多人的民兵隊伍,戰斗力得到很大提高,加上積累了打運動戰和攻堅戰的經驗,戰場的主動權逐漸轉入人民軍隊手中。
為了貫徹中央軍委關於在“全國各個戰場發起秋季攻勢”的指示,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總部在白沙毛貴(今屬五指山市)召開作戰會議,具體研究和制訂發動秋季攻勢的作戰計劃和部署。
會議認為,五指山解放區東南的陵水一帶地區,國民黨軍機動作戰力量薄弱,且又緊靠保亭解放區,有利於瓊崖縱隊迂回出擊,機動作戰,因此確定了瓊崖縱隊的攻擊方向是瓊東南,並把首戰陵水作為秋季攻勢的突破口。作戰的指導思想和方針是堅持毛澤東提出的十大軍事原則,集中優勢兵力,圍點打援,拔除敵軍孤立分散的中小據點。
“1948年9月18日,秋季攻勢在陵水光嶺打響,首戰告捷后,乘勝揮師北進,先后拔除陵水至萬寧一帶的牛漏等敵軍據點 ,繼而轉戰定安地區,攻克嶺門、烏坡等墟鎮,最后攻克樂會縣城——中原鎮。”瓊崖縱隊老戰士符樹森回憶道,秋季攻勢歷時三個月零六天,作戰20余次,共斃、傷、俘敵軍1570人,繳獲輕重機槍20挺,阻擊炮、擲彈筒等共10門(具),長短槍502支,攻克和解放了中原、興隆等18座墟鎮,拔除中小據點20多處,從而將游擊區擴大到沿海,鞏固了五指山革命根據地,削弱了敵軍的有生力量,有效地提高了瓊崖縱隊的作戰指揮能力和戰術技術水平。
春季攻勢 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最多
春季攻勢是三大軍事攻勢中的第二個戰役。
1949年初,隨著遼沈、淮海、平津三大戰役取得重大勝利,國民黨大勢已去,全國各個戰場都發生了根本變化。瓊崖亦是如此:國民黨軍名義上有一個軍加一個團的兵力,但其部署還是分兵防守城鎮和據點,機動作戰兵力少,士氣低落。這時,瓊崖縱隊已發展壯大至10個團,並有廣大地方武裝和民兵密切配合,機動作戰能力增強,士氣高漲。
面對國內的有利形勢,加上秋季攻勢取得勝利,以及瓊崖革命力量不斷發展壯大,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總部決定在秋季攻勢之后,發動一次規模更大的春季攻勢。
和秋季攻勢主攻瓊東南的作戰方向不同,春季攻勢的主攻方向在瓊西,先向澄邁、臨高發動進攻,隨后向儋縣、昌江、感恩、崖縣方向發展,以便進一步擴大解放區和游擊區。作戰方針是集中力量包圍殲敵,採取跳躍式的行動,圍城與打援結合,伏擊戰與運動戰、襲擊戰與攻堅戰結合。
春季攻勢自1949年3月4日開始,於6月4日結束,為期3個月,分為轉戰澄(邁)臨(高)儋(縣)、攻佔石碌和東方等據點、向瓊西南進軍等三個階段。符樹森說,“春攻”部隊首戰拔除了澄邁縣的裡萬、好保兩個敵軍據點,接著向臨高、儋縣推進,在海岸嶺擊潰敵軍一個加強營后,一舉攻克儋縣縣城新州鎮。繼而揮師西進,攻克南辰敵軍據點,圍殲了石碌鎮敵軍,接著攻克抱板、東方、海尾、昌城、通天等敵據點,迫使感城敵軍逃離縣城。最后攻克九所鎮,春季攻勢勝利結束。
春季攻勢是瓊崖縱隊作戰史上歷時最長、規模最大、殲敵最多的一個戰役。這次戰役在地方黨政干部和全瓊各族人民群眾的大力配合和支持下,轉戰澄邁、臨高、儋縣、白沙、昌感、樂東、崖縣等縣,從瓊西北一直打到瓊西南,取得了輝煌成果。據不完全統計,共殲敵2296人,繳獲迫擊炮7門、輕機槍116挺、步槍1784支、短槍104支、各種子彈14萬余發等,以及大量軍用物資,解放了新州、昌化、感恩3座縣城和石碌礦山、廣壩電站等20座城鎮,攻佔和逼走了敵軍87座墟鎮和據點,進一步鞏固和擴大了解放區。
夏季攻勢 創造性突破敵軍防御
夏季攻勢是三大軍事攻勢中的最后一個戰役。
春季攻勢的重大勝利,使瓊崖縱隊軍威大振。各地優秀青年紛紛踴躍參軍,瓊崖縱隊迅速發展至1.6萬余人,各縣地方武裝發展到2000多人,武器裝備有了很大改善。而國民黨軍在瓊崖縱隊秋季攻勢與春季攻勢的打擊下,部隊減員,士無斗志。
考慮到全國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及敵我力量對比的變化,瓊崖區黨委和瓊崖縱隊司令部決定不失時機地再次發動夏季攻勢。這次攻勢的重點在瓊東北,作戰意圖是先把瓊東、樂會兩縣的國民黨中小據點全部拔除,然后向瓊山、文昌兩縣發展,控制瓊東北的廣大農村,相機解放可能解放的中等城市,孤立海口、嘉積、三亞、那大四大城鎮,然后逐個擊破。
1949年7月5日,參加夏季攻勢的部隊陸續到達定安縣的石壁墟集結。“在吳克之、馬白山、黃康等統一指揮下,第五總隊六團首戰樂會縣龍江墟。在強大攻勢下,敵軍於7月9日晨全部放下武器。與此同時,第三總隊一、三團也向陽江墟守軍發起強攻,指戰員們創造性地運用浸水棉被滾滅敵軍照明火球、以稻草人誘引敵軍火力等戰法,突破敵軍堅固的防御工事,將敵全殲。”符樹森說,首戰告捷后,第三總隊一、二團又揮師直指文昌縣重興鎮敵軍據點,全殲敵軍60余人,繼而乘勝圍殲了會文據點的敵軍。
正當夏季攻勢節節勝利之時,被人民解放軍野戰部隊擊潰的國民黨第三十二軍從青島敗退撤至瓊崖,國民黨軍兵力驟增。敵軍一上島,便向瓊東北進攻,企圖將瓊崖縱隊主力包圍合擊。針對當時的突變戰況,瓊崖區黨委書記、瓊崖縱隊司令員馮白駒立即電令前線指揮部停止夏季攻勢,各部隊分別撤回原來防區,相機出擊。
省委黨史研究室科研宣教處負責人顏書明說,秋、春、夏季三大軍事攻勢,前后歷時10個多月,將長期處於戰略防御地位的瓊崖革命武裝斗爭以及解放戰爭引向戰略進攻,起到了推進和加速瓊崖解放的重要作用。在大量殲滅國民黨軍隊有生力量的同時,三大軍事攻勢所取得的重大勝利,進一步擴大和鞏固了以五指山為中心的瓊崖解放區,為奪取瓊崖解放戰爭的勝利,以及配合人民解放軍渡海作戰、解放瓊崖打下了堅實基礎。
革命遺址
“將軍樹”
在海榆東線萬寧市牛漏墟路段有一處特殊景觀:在路中央,一圈1米高的欄杆圍著一棵高大的木棉樹。木棉樹下,矗立著李振亞將軍犧牲遺址的紀念碑。1948年9月,瓊崖縱隊副司令員李振亞在萬寧牛漏陣地前沿觀察形勢時,不幸被敵人的冷槍射中,倒在這棵老樹下。
解放后,海南擴建海榆東線公路,按照工程設計,李振亞犧牲地點的木棉樹在砍伐之列。砍樹那天,人們從四面八方趕來,把這棵“將軍樹”護了個內三層外三層。施工人員見狀,誰也不願動手。於是,“將軍樹”作為特例被保留了下來,如今已成為萬寧一景。(陳雪怡/輯)
鏈接詞條
人民民主統一戰線
1947年下半年以后,在全國解放戰爭轉入戰略反攻、瓊崖人民軍隊反“清剿”斗爭取得很大勝利的形勢下,瓊崖國民黨當局為了維護其統治,進一步加強了對廣大人民的壓榨和對愛國民主力量的鎮壓。
根據國民黨統治區形勢的變化,瓊崖區黨委、瓊崖臨時民主政府發出號召:“全瓊各階層人士、民主黨派、海外僑胞,一致團結起來,組織廣泛的愛國救鄉的統一戰線,為爭取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建設新民主主義瓊崖而奮斗。”同時,遵照中共中央和香港分局的有關指示,實行一系列正確的政策和措施,團結解放區和國民黨統治區各方面的力量,廣泛開展各種反蔣革命斗爭,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人民民主統一戰線,有力地配合了瓊崖縱隊的軍事斗爭。(陳雪怡/輯)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