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1月08日14:43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國歌,是代表國家的歌曲,是國家意志和民族精神的象征。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由田漢作詞、聶耳譜曲,誕生於20世紀30年代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難時刻。新中國成立前,《義勇軍進行曲》是中華民族反抗日本帝國主義侵略、爭取民族獨立解放的戰斗號角﹔新中國成立后,《義勇軍進行曲》又成為全國各族人民建設社會主義中國的強大精神動力。站在新的歷史起點,每一次唱響這激昂的樂曲和歌詞,對於弘揚愛國情懷,凝聚中國力量,傳承中華文化精神,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
上海電通影業公司——影片《風雲兒女》在這裡拍攝。“九一八”事變爆發后,民眾抗日救亡的熱情空前激烈,要求電影“猛醒救國”宣傳抗日的呼聲也日益高漲。1932年秋,夏衍、阿英和鄭伯奇受黨的派遣進入上海電影界。1933年3月,在中共中央文化工作委員會領導下,正式成立由沈端先、阿英等人組成的電影小組,實施黨對電影工作的領導與影響。1934年春,電影小組建立左翼影片拍攝基地——電通影業公司。1935年初,電通影業公司從斜土路遷至原荊州路405號,在這裡拍攝的第一部影片就是《風雲兒女》,《義勇軍進行曲》是該片主題歌。
《風雲兒女》拍了近3個月的時間,再加上剪接、洗印、錄音等后期工作,直到1935年5月24日影片首映前夕,歷經4個月,一部以《義勇軍進行曲》為主題歌的《風雲兒女》影片就這樣攝制完成了。
影片《風雲兒女》表現的是“九一八”事變后,在國民黨反動派統治下的知識分子從苦悶、彷徨中勇敢地走向抗日前線,在民族解放斗爭中鍛煉、成長,表達了全國人民一致要求抗日的強烈願望。
田漢和聶耳共同創作《義勇軍進行曲》。根據全國形勢的需要,1934年秋天,在電通公司的一次會議上,田漢答應創作一部反映長城抗戰的影片《鳳凰的再生》,以支持共產黨人佔領的電通陣地。田漢在會上初步講了電影故事的構思:即通過“鳳凰涅槃圖”的精神來反映流亡內地的青年詩人和農家女走上民族戰場的故事,比喻中華民族像鳳凰一樣在烈火中得到再生。
1934年底,田漢對《鳳凰的再生》又有了新的構思:即在鳳凰涅槃圖的情節線索外,突出青年詩人寫作長詩《萬裡長城》的情節線索,並將電影片名改為《風雲兒女》。后因“催稿甚急”,田漢隻完成了故事梗概還來不及寫完電影腳本,就因電通公司開拍日期的要求而向電通公司交稿了。原計劃要寫得很長的自由體詩《萬裡長城》隻寫完一節,而這就是我們的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詞。
1935年2月,田漢因宣傳抗日而被捕入獄。田漢被捕后,電通影業公司邀請夏衍把田漢寫的《風雲兒女》故事梗概改寫成電影台本,並交給導演許幸之進行拍攝。
對田漢等左翼文藝工作者的相繼被捕,聶耳感到義憤填膺,同時也喚起他的創作激情,當他得知電影《風雲兒女》結尾需要創作一首主題歌,就主動向夏衍請纓,要求擔當起《義勇軍進行曲》作曲任務。
聶耳是3月中旬拿到《義勇軍進行曲》創作任務的,他在上海的霞飛路1258號3樓的居所內,以勇敢和智慧,傾注了生命的熱情,譜寫出雄壯的《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初稿。
就在聶耳完成《義勇軍進行曲》曲譜初稿后不久,聶耳也被列入當局的黑名單。黨組織為了保護和培養年輕且具有音樂才華的聶耳,決定派他出國學習,由日本轉道歐洲。1935年4月15日清晨,聶耳從上海匯山碼頭乘“長崎丸”輪船赴日本。4月下旬,聶耳在日本將《義勇軍進行曲》曲譜修改定稿之后寄回了電通公司,《義勇軍進行曲》就這樣誕生了。
《義勇軍進行曲》一經面世,很快傳遍大江南北、長城內外,成為中國各族人民反抗日本侵略者的高昂戰歌,鼓舞了無數中華兒女用自己的血肉,筑成萬眾一心、團結御侮的新的長城。無數中華民族的優秀兒女,高唱著、呼喊著“把我們的血肉,筑成我們新的長城”,冒著日本侵略者的炮火,不懼流血犧牲,英勇沖鋒陷陣,為挽救祖國和民族的危亡,與日本侵略者血戰到底!
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首版《義勇軍進行曲》唱片在這裡灌制。現如今在上海徐家匯公園內有一幢法式小洋樓,因為房子外牆的主色調是紅色,所以大家親切地稱它為“小紅樓”。這座位於徐家匯路1434號的“小紅樓”就是上海百代唱片公司的舊址。上海百代唱片公司是當時中國最大的唱片經營和制造企業,曾誕生過大量進步的愛國革命歌曲。
1935年5月初,在呂驥、任光等音樂家的鼓勵下,電通公司的工作人員組成了一支七人合唱隊。這個小小的臨時合唱隊裡有盛家倫、司徒慧敏、鄭君裡、金山、袁牧之、顧夢鶴、施超共七個人。經過短短幾天時間的練習,1935年5月9日,時任上海百代唱片公司音樂部主任的任光,在其錄音棚內,為電通公司七人合唱隊灌制了首版《義勇軍進行曲》的唱片,這張唱片的編號是34848b,上面有百代唱片公司獨特的金雞標識,唱片上的錄音后被轉錄到影片《風雲兒女》膠片上。
《義勇軍進行曲》的傳唱與影響
金城大戲院——影片《風雲兒女》在這裡首映。從1935年5月6日開始,上海各大報紙紛紛刊出《風雲兒女》公演廣告。《申報》上連日刊登的《風雲兒女》公映廣告,廣告對內容的描述有:“綺膩溫馨,詩和畫的構想。可歌可泣,血與淚的結晶。鄉土淪亡,投筆從戎,正義戰粉碎了戀愛夢,疆場效命,舍身為國,志士血完成了民族魂。”“這兒有動人的舞——是皮鞭下的掙扎舞!這兒有雄壯的歌——是鐵蹄下的反抗歌!悲壯、哀愁、輕鬆、明朗,使你喜、使你悲、使你感奮、使你知道對祖國的責任!”
1935年5月24日,影片《風雲兒女》在上海金城大戲院(今北京東路的黃浦劇場)舉行首映。由於《義勇軍進行曲》集中地概括了《風雲兒女》的主題,深刻地反映了當時全國各階層強烈要求抗日救國的愛國主義精神,所以金城大戲院從公映《風雲兒女》第一天起,場場客滿。《義勇軍進行曲》這首主題歌就像一根導火索,點燃了人們心中的愛國熱情。許多人為了學會這首歌,到金城大戲院一場又一場地觀看《風雲兒女》,不久就出現了電影院內銀幕上下一起高聲歌唱《義勇軍進行曲》的動人場面。
《義勇軍進行曲》傳唱中的國歌故事。劉良模國內傾力教唱《義勇軍進行曲》。劉良模的貢獻是在國內許多地方組織民眾歌詠會,培養歌詠骨干,到學生、工人、軍人中去教唱、推廣《義勇軍進行曲》。為了支持“七君子”在上海成立的全國各界救國聯合會的工作,劉良模組織民眾歌詠隊,於1936年6月7日上午10時,在上海南市公共體育場舉行了由5000多人參加的群眾歌詠大會。劉良模站在一個兩米多高的木梯凳上,指揮全場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救亡歌曲,慷慨激昂。許多持槍的武裝警察包圍了會場,劉良模拿起話筒向警察喊話:“弟兄們,我們都是中國人,我們都愛國,我們都不願當亡國奴,我們今天唱的都是愛國歌曲”,說完又指揮大家繼續唱歌。警察們的愛國之心隨著雄壯激昂的愛國歌聲燃燒起來,當全場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的時候,警察們已經同幾千群眾唱成一片了。
張學良指揮唱《義勇軍進行曲》。1936年6月,在全國抗日情緒高漲的時期,張學良為了改造東北軍,以適應抗日需要,在陝西省創辦了“長安軍官訓練團”。一天,當張學良踏著月色走進學員們的窯洞,外面傳來了《義勇軍進行曲》的歌聲。無一日不在期望收復東北失地的張學良跳上土坑,指揮大家一起唱了起來,陝北高原響起了雄渾的歌聲。張學良跳下土坑,揮動手臂說:“我們要唱著《義勇軍進行曲》去收復失地,重整河山!”在繼第一個開辦的干部連之后,又連續辦了三期學員班。每個班都配置了留聲機,課余時間用留聲機教唱《義勇軍進行曲》等抗日歌曲。張學良特別強調《義勇軍進行曲》意義深刻,曲調激昂,軍訓團不僅人人都要會唱,而且回去要教會部隊。他認為唱好一首抗日歌曲勝過講課,因此他和大家不止一次的齊唱《義勇軍進行曲》。
美國歌唱家保羅·羅伯遜傳唱《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以雄壯的旋律吹響了抗日救亡的進軍號角,抒發了中國人民反帝愛國百折不撓的堅強意志和決心。抗日戰爭爆發后,這首歌曲在國內外廣為流傳。1941年,美國著名黑人歌手保羅·羅伯遜不僅在紐約用中英文演唱了這首歌,並灌錄了一張名為《起來》的中國革命歌曲唱片,在美國發行傳唱。宋慶齡還親自為這張唱片撰寫了英文序言。1949年4月,在布拉格舉行的世界和平大會上,保羅·羅伯遜用漢語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並灌制了唱片。1949年6月,在莫斯科舉行的紀念普希金誕辰150周年大會上,保羅·羅伯遜再次用中文演唱了《義勇軍進行曲》。他還將演唱收入寄給了田漢,田漢又將錢寄給了聶耳的哥哥聶敘倫。
《義勇軍進行曲》成為國家象征
1949年9月27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第一屆全體會議上,周恩來總理主持通過了《關於國歌的決議方案》,決定在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未正式制定前,以《義勇軍進行曲》為國歌。
2004年3月14日,十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通過憲法修正案,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憲法第四章章名改為“國旗、國歌、國徽、首都”。憲法第一百三十六條增加一款:“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是《義勇軍進行曲》”。《義勇軍進行曲》寫入憲法有利於維護國歌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能增強民眾對國家的認同感和榮譽感。國歌入憲,也意味著《義勇軍進行曲》作為國歌的地位同國家主權一樣神聖不可侵犯。
每逢周一,路過中小學外,嘹亮的國歌聲總會按時響起,學生時代的升旗儀式和國旗下演講已然成為多少中國人的青春記憶。但在我們的現實生活中,不尊重、不愛護國歌的現象屢見不鮮。隨著社會的發展進步,關於國歌立法的呼聲從未停歇,《國歌法》的制定出台刻不容緩。
2017年國歌立法程序正式啟動:2017年6月22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八次會議開始首次審議國歌法草案﹔2017年8月28日,在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上,國歌法草案二次審議稿提請審議﹔2017年9月1日,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九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表決通過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法》,自2017年10月1日起施行。
為國歌立法,有助於規范國歌的奏唱、使用行為,維護國歌的神聖與庄嚴﹔為國歌立法,有助於提高人們對國歌的認識,提升公民的國家觀念和愛國意識﹔為國歌立法,有助於激發人們的民族精神和家國情懷,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激勵中國人民為了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奮勇前進。
為了永遠的紀念
為紀念國歌《義勇軍進行曲》的誕生,上海市委宣傳部和中共楊浦區委、楊浦區人民政府在電影《風雲兒女》的拍攝地——楊浦區荊州路,聯合建設了全國第一個以國歌為主題的紀念廣場及展示館,並於2009年9月25日落成開放。國歌展示館分為上下兩層,建筑面積1450平方米。全館以國歌故事為主線,全面展示《義勇軍進行曲》誕生、傳播及其深遠影響,通過實物陳列、場景再現、多媒體互動展示,生動演繹了《義勇軍進行曲》從電影《風雲兒女》的主題曲到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的歷程。
國歌展示館自成立以來,先后被命名為“國家國防教育示范基地”“全國科普教育基地”“上海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上海黨史教育基地”“上海市廉政教育基地”等。2015年,國歌展示館光榮入選第二批國家級抗戰紀念設施、遺址名錄。在這裡,一部電影、一首歌曲、一座雕塑,都能還原歲月的底片,喚起一段紅色記憶,在人們的情感與國歌有關的故事之間搭起一座橋梁。《義勇軍進行曲》將伴隨著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不斷激勵人們前進!前進!前進!進!
國歌的旋律激昂振奮,它奏響的是一個飽受苦難的東方大國奮發圖強的旋律,呼應的是一個唯一不曾斷代的世界古老文明復興的決心。今天,國歌不僅是弘揚愛國主義、民族精神的載體,更是講好中國故事、發出中國聲音的好題材。弘揚愛國主義,既要尊重國旗、國徽,也要唱好國歌。《義勇軍進行曲》中所蘊含的“萬眾一心”的愛國主義精神,所表達的堅忍不屈的民族品格,在任何時代都必須弘揚,不斷光大。(國歌展示館供稿)
推薦閱讀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