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打仗的辦法:“你打你的,我打我的”

單勁鬆

2017年12月08日08:34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湘潮》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2013年7月15日,一次重要的軍事工作會議在軍委主席習近平的主持下召開。開門見山,習近平講了這樣一番話:“戰略就其本來意義而言,就是毛澤東同志所講的,是指導戰爭全局的方略。創新軍事戰略指導,必須緊緊抓住戰爭指導這個根本。”講到軍人和軍隊要“隨時准備打仗”時,習近平特別強調說:“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就是你打你的、我打我的。籌劃和指導戰爭,必須不斷創新戰略指導和作戰思想。”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是引用毛澤東概括於解放戰爭時期的話。習近平為什麼如此推崇毛澤東的這句話,並稱之為“戰爭指導藝術的最高境界”呢?這還得從60多年前那場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說起。

“‘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動作戰政策”

1947年4月22日,一封來自中央軍委的電報送到晉察冀軍區司令員兼政治委員聶榮臻的案頭,電報的起草人是毛澤東。

這是一封聶榮臻急切盼望的電報,因為此時正太戰役正進行到“節骨眼”上。按照此前晉察冀軍區所擬定的計劃,正太戰役將分兩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掃清石家庄外圍之敵,如敵人南援則殲滅之﹔第二階段兵鋒西指,大舉破擊正太鐵路。4月9日正太戰役發起。晉察冀軍區按計劃掃清石家庄外圍敵人后,國民黨軍出動了。國民黨軍隊的指揮者並非都是蠢材,他們沒有直接南援石家庄,而是玩起了“圍魏救趙”之計,直扑解放區重鎮勝芳鎮,企圖吸引聶榮臻所部回援,以解石家庄之圍,重奪戰爭主動權。怎麼辦?

半年多以前,大同、集寧之戰失利的陰影還在聶榮臻眼前揮之不去。1946年7月,晉察冀軍區發起大同戰役,意圖攻取山西名城大同。但由於准備工作不夠細致,直到9月,大同城仍未攻克,戰事陷入膠著,但是國民黨的援軍卻來了。晉察冀軍區部隊被迫分兵打援,好不容易包圍了援敵,但國民黨軍的另一股援軍又到了,再分兵再打援……處處被動的結果是3處敵人都沒有消滅,打了一個消耗仗。不僅如此,解放區重要城市張家口也在敵人的反扑下丟失了。要知道張家口可是解放戰爭以來,國民黨軍從共產黨手中奪取的一個大城市,蔣介石可是狠狠地陶醉了一把,大大地吹噓了一陣,聲稱“共軍已總崩潰”,“可在3個月至5個月內,完成以軍事解決問題”。

再也不能重蹈覆轍!聶榮臻焦急之時,毛澤東的電報到了。電報很簡短,僅僅100多字:

“你們現已取得主動權,如敵南援,你們不去理他,仍然集中全力完成正太戰役,使敵完全陷入被動,這是很正確的方針。”

“正太戰役完成后,應完全不被敵之動作所迷惑,選擇敵之薄弱部分主動地殲擊之,選擊何部那時再定。這即是先打弱的,后打強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各打各的)政策,亦即完全主動作戰政策。”

這是在現有資料中“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思想第一次見諸於文字。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也被毛澤東稱之為“各打各的”。它的出發點,就是“先打弱的,后打強的”。總之一句話,就是要“完全主動作戰”。在毛澤東心中,戰爭指揮,顯然已經變成了一門“藝術”,一門高超的軍事指揮藝術。

收到電報的聶榮臻如同吃了一顆“定心丸”,立即領會了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意思,並堅決執行預定第二階段的任務,一下子變被動為主動。

聶榮臻后來在他的回憶錄中,這樣總結這一戰役:“戰役的全部過程,始終貫徹執行大踏步進退,在運動中以殲滅敵人有生力量為主的作戰原則,不受局部情況的牽制,因而擺脫了被動。”

5月10日,正太戰役結束,不僅殲敵3.5萬人,更為重要的是山西、河北廣大地區為我所佔領,太原、石家庄之間的聯系切斷,晉察冀和晉冀魯豫解放區連成一片,華北地區的戰局開始轉入主動。

一年之中,兩次戰役,面對相似的敵人,卻取得了截然不同的戰果。這一事例,向我們生動地詮釋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奪取戰爭主動權的重要性。

“把包袱讓給敵人背”

毛澤東不僅向他的將領們指明了“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思想,而且也在身體力行著。此時的毛澤東,剛剛撤離延安,正在陝北高原的深溝高壑之中輾轉行進,在轉戰陝北中一路運籌帷幄、決勝千裡。

1946年6月,國民黨當局發動全面內戰。隨著解放戰爭的進行,國民黨軍戰線日益延長而兵力日益不足的被動局面日漸顯現。被人民解放軍牽著走的蔣介石,急於擺脫被動,開始轉變軍事策略,變“全面進攻”為“重點進攻”,圖謀奪取延安以提振國民黨軍日漸低迷的士氣。延安是中共中央的所在地,被譽為中國革命的“搖籃”,無數熱血青年向往的革命“聖地”,也是毛澤東生活了10年的地方。放棄延安,是許多人想都不願想的事情。是守還是棄,是擺在毛澤東面前的一道兩難“選擇題”。

成竹在胸的毛澤東作出了自己的選擇:主動放棄延安。

決定一出,別說共產黨內很多人不理解,就是延安的許多老百姓也表達了自己的困惑。針對這一決定,毛澤東向他們這樣解釋道:“譬如有一個人,背個很重的包袱,包袱裡盡是金銀財寶,碰見了個攔路打劫的強盜,要搶他的財寶。這個人該怎麼辦呢?如果他舍不得暫時扔下包袱,他的手腳很不靈便,跟強盜對打起來,就會打不贏,要是被強盜打死,金銀財寶也就丟了。反過來,如果他把包袱一扔,輕裝上陣,那就動作靈活,能使出全身武藝跟強盜對拼,不但能把強盜打退,還可能把強盜打死,最后也就保住了金銀財寶。我們暫時放棄延安,就是把包袱讓給敵人背,使自己打起仗來更主動、更靈活,這樣就能大量消滅敵人,到了一定的時機,再舉行反攻,延安就會重新回到我們的手裡。”

1947年3月18日,在隆隆的槍炮聲中,毛澤東批閱完手頭的文件,叮囑戰士打掃好房子后,從容離去。19日,國民黨軍佔領延安。蔣介石大喜過望,將之視為空前的大捷,授予此戰“功臣”胡宗南二等大綬雲麾勛章,命令他立刻指揮軍隊對陝北進行“清剿”。為了拖住蔣介石的這支戰略預備隊,在此后大半年的時間裡,毛澤東牽著他們的鼻子在陝北高原游轉,終使胡宗南近25萬大軍陷於十分疲憊、十分缺糧的困境,國民黨軍“肥的拖瘦,瘦的拖垮”,苦不堪言。西北人民解放軍則抓住時機,先后發起青化砭戰斗、羊馬河戰斗、蟠龍戰役和沙家店戰役,連戰連捷,殲滅國民黨軍2萬多人。

8月的沙家店戰役結束后,毛澤東親自來到西北野戰軍司令部表示祝賀。他不無嘲諷地說:“胡宗南是個沒有本事的人,志大才疏。他那麼多軍隊,打我們沒一點辦法!我們打了這麼多次,就沒有吃過敗仗。他的本事,就是按我們想的行動。”“那有什麼辦法?我們哪樣想,他就那樣辦,當然要吃虧了。”他鼓勵大家:“沙家店一戰,把敵人的囂張氣焰完全打掉了!形勢對我們非常有利,我們要找機會再打幾個這樣漂亮的勝仗,到那時候,陝北的敵人就沒有立足之地了。”

正如毛澤東所料,處處受制的胡宗南陷於西北戰場,動彈不得,不得不於一年后的1948年4月逃離延安。延安重回人民手中。

歷史雄辯地証明:毛澤東提出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種“各打各的”戰略,在戰爭實踐中使解放軍完全掌握了主動。國民黨軍“攻佔延安曾經宣揚為一個偉大的勝利,實則是一個既浪費又空虛的、華而不實的勝利”。

“行動自由是軍隊的命脈”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這一戰略思想,究其本質是在談如何奪取戰爭主動權的問題。在長期的軍事生涯中,毛澤東深知奪取戰爭主動權對於中國革命的重要意義,他變被動為主動的戰例不勝枚舉。

早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結束后,毛澤東就在1938年5月寫成的《抗日游擊戰爭的戰略問題》《論持久戰》等著作中深刻論述過他對於主動性的認識,提醒人們注意對戰爭主動權的爭奪。他說:“主動性,說的是軍隊行動的自由權,是用以區別於被迫處於不自由狀態的。行動自由是軍隊的命脈,失了這種自由,軍隊就接近於被打敗或被消滅。一個士兵被繳械,是這個士兵失了行動自由被迫處於被動地位的結果。一個軍隊的戰敗,也是一樣。”他強調:一切戰爭的敵我雙方,都力爭主動,力避被動,以達到保存自己消滅敵人之目的。

那麼,如果因為估計和處置錯誤,或者因為不可抗的壓力,被迫處於被動地位的時候,該怎麼做呢?毛澤東認為,這時的任務,就是努力擺脫這種被動。怎樣擺脫軍事上的被動?毛澤東提出了這樣的辦法:“就是堅決地實行外線的速決的進攻戰和發動敵后的游擊戰爭,在戰役的運動戰和游擊戰中取得許多局部的壓倒敵人的優勢和主動地位。通過這樣許多戰役的局部優勢和局部主動地位,就能逐漸地造成戰略的優勢和戰略的主動地位,戰略的劣勢和被動地位就能脫出了。”這段話,深刻地闡明了主動和被動之間、優勢和劣勢之間的相互關系。

如何獲取主動地位?毛澤東給出的答案是兩個字:“進攻。”后來,毛澤東還把進攻的一系列要訣,逐步細化給了人民軍隊。他指出:“主動地位隻有在進攻勝利之后,才能最后地取得。”“進攻是消滅敵人的唯一手段,也是保存自己的主要手段,單純的防御和退卻,對於保存自己隻有暫時的部分的作用,對於消滅敵人則完全無用。”他特別強調:“戰術上的防御手段,離開直接或間接協助進攻,則毫無意義。”“一切進攻戰都要主動地組織之,不要被迫地採取進攻。”他還說:“有計劃地造成敵人的錯覺,給以不意的攻擊,是造成優勢和奪取主動的方法,而且是重要的方法。”這些,好比圍棋中的“先手”之法。對弈中哪一方取得“先手”,取得“勢”,勝利的天平就將傾向於哪一方。對於取得“先手”的方法,毛澤東論述頗多,運用也頗多。在波瀾壯闊的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將這一方法運用得爐火純青。

毛澤東曾經將戰爭的完整形態概括為3個階段,即戰略退卻、戰略反攻和戰略進攻。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在解放戰爭期間,毛澤東在我軍戰略退卻剛一結束,就指揮人民解放軍跳過戰略反攻階段,直截了當地進入戰略進攻,大大加速了戰爭進程。

解放戰爭戰略進攻的第一聲“發令槍”,是劉鄧大軍發出的。1947年6月,根據毛澤東和中共中央的戰略決策,12萬劉鄧大軍出敵意料地南渡黃河,轉戰魯西南,又在8月中旬突然向南越過隴海鐵路,穿過遍地泥淖的黃泛區,搶渡沙河、汝河、淮河,甩開國民黨的重兵堵截,於下旬進入大別山區,著手創建鄂豫皖邊根據地。

與此同時,陳謝大軍(四縱、九縱及三十八軍)於8月下旬,從晉南南渡黃河,切斷隴海鐵路,進軍陝南、豫西,實施戰略展開,創建豫陝鄂邊根據地。陳粟大軍(華野外線兵團)則於9月上中旬轉戰魯西南,后越過隴海鐵路南下,在豫皖蘇邊實施戰略展開,創建根據地。

這樣的部署,一下子就形成了劉鄧、陳粟、陳謝三路大軍挺進中原、開創新的中原解放區的局面。三路大軍在廣闊的中原地區一面大力掃蕩土雜武裝,發動群眾,建立地方武裝和政權,一面相機集中兵力打中等規模之仗,至1948年5月,一個有3000萬人口的中原解放區勝利地完成了創建和鞏固任務。

對於中原三路大軍的作戰,毛澤東曾在1948年3月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發言人起草的《評西北大捷兼評解放軍的新式整軍運動》一文中,作出了高度的評價,點明了我軍是如何取得主動的:“我劉鄧、陳粟、陳謝三路野戰大軍,從去年夏秋起渡河南進,縱橫馳騁於江淮河漢之間,殲滅大量敵人,調動和吸引蔣軍南線全部兵力160多個旅中約90個旅左右於自己的周圍,迫使蔣軍處於被動地位,起了決定性的戰略作用,獲得全國人民的稱贊。”

在人民解放軍的持續打擊下,國民黨軍被打怕了,再也不敢分散駐守。他們以多年加修的城防工事為依托,將多個兵團聚集一處,改取重兵固守、諸兵團馳援的會戰方式與我周旋。

形勢所逼,大決戰迫在眉睫。1948年,大決戰的戰機首先在東北出現。

此時的東北戰場上,國民黨軍雖然仍有4個兵團,44個師,加上地方武裝共55萬人馬,但已經被我軍分割和壓縮在長春、沈陽和錦州三個互不聯系的地區內。而東北人民解放軍則發展到53個師,加上地方部隊已超過100萬人。人民解放軍不僅在數量上佔據著優勢,而且在質量上也有顯著優勢。

早在1948年2月,毛澤東就向東北野戰軍提出了“封閉蔣軍在東北加以各個殲滅”的設想,並把打擊的方向初步選在了錦州方向。但東北野戰軍司令員林彪對此卻顧慮重重,他認為主力從北滿遠道南下攻打國民黨軍隊堅固設防的錦州,如果久攻不下,敵人從華北和海上增援,將會陷解放軍於被動。他提議先打長春。5月下旬,長春攻堅戰打響,但久攻不克,被迫改為嚴密圍困。

攻打長春的失利,讓林彪對南下作戰有了更為積極的認識:關鍵還是個如何獲得主動性的問題!毛澤東對於林彪認識的轉變給予肯定,他於8月22日致電林彪,進一步啟發林彪說:“攻擊長春,既然沒有把握,當然可以和應當停止這個計劃,改為提早向南作戰的計劃。在你們准備攻擊長春期間,我們即告知你們,不要將南進作戰的困難條件說得太多太死,以致在精神上將自己限制起來,失去主動性。”

9月10日,東北野戰軍南下奔襲北寧線,國民黨軍隊進出東北的大門即將關閉,我軍歷史上第一個戰略決戰也就此拉開了帷幕。

攻錦戰役一展開,蔣介石立刻慌了神,急忙從葫蘆島和沈陽兩個方向調兵增援。畢竟是遠離大本營作戰,嚴重的敵情讓林彪再次躊躇起來,傾向於回頭再攻長春。10月3日,毛澤東復電指出:“你們應利用長春之敵尚未出動、沈陽之敵不敢單獨援錦的目前緊要時機,集中主力,迅速打下錦州,對此計劃不應再改。”2小時后,毛澤東再電林彪指出:“隻要打下錦州,你們就有了戰役上的主動權﹔而打下長春並不能幫助你們取得主動,反而將增加你們下一步的困難。望你們深刻地計算到這一點,並望見復。”

毛澤東說得非常清楚,就是要告訴林彪,“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政策的關鍵,就在於必須掌握戰場的主動權。好在林彪很快糾正了錯誤觀念,毛澤東終於放下一顆心來。10月10日,他致電林彪指出攻錦的重大意義:“你們的中心注意力必須放在錦州作戰方面,求得盡可能迅速地攻克該城。即使一切其他目的都未達到,隻要攻克了錦州,你們就有了主動權,就是一個偉大的勝利。”

主動權一旦建立,其他的事就好辦了。10月15日錦州解放,10月21日長春解放,11月9日東北全境解放,轉眼間東北近50萬國民黨軍灰飛煙滅。對於攻打錦州奪取主動權這一著,國民黨軍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范漢杰這樣評價:“這一著非雄才大略之人是作不出來的,錦州好比一條扁擔,一頭挑東北,一頭挑華北,現在是中間折斷了。”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是毛澤東總結中國革命戰爭長期經驗后提出的,是人民軍隊由戰略劣勢轉為戰略優勢最終取得解放戰爭決定性勝利的制勝法寶,也是令敵軍將領欽佩的“雄才大略”。

“打仗的辦法就這麼兩句話”

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了,但周邊的局勢並不消停。

1950年6月,朝鮮戰爭爆發,美國隨即介入。面對朝鮮戰爭持久化可能性的逐漸增大,毛澤東不能不早做防范。9月5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九次會議上,毛澤東就朝鮮戰爭的前景談了自己的一些設想。他分析了美國在軍事上的長處和短處,認為美國的長處是鐵多,短處則在於戰線太長、運輸路線太遠、戰斗力太弱。他設想美國可能會亂來。採取什麼樣的戰略?毛澤東是這樣說的:“我們中國人民是打慣了仗的,我們的願望是不要打仗,但你一定要打,就隻好讓你打。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你打原子彈,我打手榴彈,抓住你的弱點,跟著你打,最后打敗你。”

這時的毛澤東,已做了最壞的打算,准備與美國直接較量了。掌握戰爭主動權,仍是他思考的關鍵問題之一。

9月15日,美軍從仁川登陸,切斷了朝鮮人民軍的退路,朝鮮戰局逆轉。很快,美軍越過了三八線。打還是不打,這個決斷真是難下呀!打,畢竟面臨的是世界頭號軍事強國﹔不打,敵人如果擺在鴨綠江邊和台灣,隨時可以找到侵略的借口。毛澤東思之再三,認為與其將來被動地守或打,不如現在主動地打,出動志願軍抗美援朝,保家衛國。

很快,中國人民志願軍將美軍從鴨綠江邊打回了三八線。你來我往幾個回合之后,戰線最終穩定在三八線一帶。美軍利用其“鐵多”的優勢對我展開狂轟濫炸,這是所謂“你打你的”﹔我則利用敵人的弱點,有針對性地開展積極防御和進攻。在防守方面,由地面防御轉變為地下防御,構筑了坑道縱深工事,在利用坑道進行防御戰的同時,積極發揮自己近戰、夜戰的特長,進行陣地進攻戰。這種方法被毛澤東形象地稱為“鑽洞子”。在進攻方面,毛澤東總結歷次我軍在朝鮮戰場上實行戰略或戰役迂回的經驗,認為:一次包圍美軍幾個師,或一個整師,甚至一個整團,都難達到殲滅任務。他提出:每次作戰野心不要太大,隻要求我軍每一個軍在一次作戰中,殲滅美、英軍一個整營,至多兩個整營,也就夠了。通過多打小規模的殲滅仗,削弱敵人,降低敵人士氣,逐漸地進行打大規模的殲滅仗。這種戰術后來被毛澤東稱為“零敲牛皮糖”戰術。毛澤東這種攻得破、守得住的戰術發揮了很大的效果,志願軍傷亡大幅降低的同時,敵軍的傷亡卻顯著增長。這就是“我打我的”。在無可奈何之下,美軍被迫在停戰協定書上簽字。正如毛澤東所說:抗美援朝戰爭讓美國等懂得,“現在中國人民已經組織起來了,是惹不得的。如果惹翻了,是不好辦的”。“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指導思想,無論在戰略劣勢、戰略均勢、戰略優勢的情況下,還是在國內戰爭、國際戰爭的情況下,都發揮了巨大的威力。

毛澤東對這一戰爭指導思想很是珍愛。在外國朋友向他討教軍事方面戰略戰術問題時,他多次提到“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思想。

1965年3月,毛澤東在會見由艾哈邁德•舒凱裡率領的巴勒斯坦解放組織代表團時,就興致勃勃地說:“打仗的辦法就有兩條,你打你的,我打我的。什麼軍事道理,簡單地說就這麼兩句話。什麼叫你打你的?他找我打,但他又找不到,扑了個空。什麼叫我打我的?我集中幾個師、幾個旅,把他吃掉。”他以國內戰爭為例,向客人作了形象的介紹:“人有10個指頭,我先吃個小的,用5個吃1個,9個先不管它。吃了個小的,我就走了。他不就少了1個指頭嗎?第2次又吃1個,還有多少?8個,少了2個。然后又吃了1個,又少了1個,又吃了1個,又少了1個。蔣介石有400多萬軍隊,再加上400多萬補充兵員,最后剩下幾十萬人到台灣去了。這就叫我打我的。就像吃飯一樣,總要一口一口地吃。你總不能把一碗飯一下子就吃進去吧!不能把一隻鴨、一隻羊、一隻牛,統統一口吃了下去。事物都是可以分割的,帝國主義也是事物,也可以分割,也可以一塊塊地消滅。蔣介石800萬軍隊也是事物,也可以一塊塊地消滅。這就叫做各個擊破。這就是歐洲和中國古書裡說的道理,很簡單,沒有什麼深奧的道理。”正所謂“大道至簡”,毛澤東以極朴素的語言形象地把一個很復雜的戰爭理論說得極為透徹。

“你打你的,我打我的”戰略指導思想從中國具體國情出發,具有鮮明的中國氣派和中國特色。毛澤東的軍事理論成為國內外軍事愛好者們研究的重要課題,他所提出的戰略指導思想已經被過去戰爭所証明,也將被未來的戰爭所証明。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