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記皖南新四軍寧國女戰士:劉光國

2017年12月25日13:14    來源:人民網

寧國西鄉山區有一個四面環山,西津河縱貫全境的小盆地。一條古色古香的徽式街道臨河而建,綿延二三裡長。碧波、白牆、黛瓦,很有些徽風徽韻。因為街道隻有半邊,所以在當地頗有些特殊,提到半邊街,附近的人都知道是指東岸小鎮。街上有位姓劉名大猷、字海濤的先生,是當地有名的開明鄉紳。一九二五年二月初十,正是初春時節,劉海濤先生的第三個孩子降生了,伴隨著一聲嘹亮的啼哭聲,佣人向守候在房門外的劉先生報喜:“是個漂亮的女公子”。父親根據族譜的字輩為她取名光國,字暋。

一、 山河破碎家國恨,求學求真向光明

劉家是個大家族,祖上崇尚讀書經商。在湖北老家,祖父是個有功名的讀書人,聽說皖南人少田多,一擔籮筐從“湖北下江南”,落戶寧國東岸酒家村。經過幾代人的慘淡經營,在東岸有商店,寧國、宣城也經營著木材、茶葉、桐油等生意。家境變好了,但樂善好施的家風一直未變。從祖父時起,每年家中都要養幾十隻乳鴿,但這些鴿子自家人從來沒享用過,而是無償為鄰裡鄉親生病時滋補身體備用的。哪家有人生重病,晚上就抓一隻給病人送去。劉家的‘劉恆鑫’店鋪因童叟無欺、誠信為本是當地的金字招牌,生意紅火。而貧苦百姓賒賬的也不少,有的還是祖父手上欠下的,幾十年的欠條不知有多少。民國二十三年,東岸發生百年不遇的旱災,老百姓生活受到嚴重影響。父親決定全部免去這些欠款,並要母親帶著九歲的小光國隨朝奉(店員)逐村逐家將欠條字據送給當事人,並當眾燒毀。由於母親是小腳,不便遠行,還專門雇了一頂轎子。在赤坑塢送欠條時,她們看見一個婦女帶倆女兒在草堆旁晒太陽,大冬天衣不蔽體,不敢見人。回家后母親立即找了一些衣服,專門派人給那母女仨送去。耳濡目染,養成了小光國同情弱小、關心他人疾苦和為窮人做實事的良好品德。

鄉紳劉海波是位開明的父親,小光國很早就被送到學校讀書,東岸小學雖小,卻有幾位見過世面,頗有進步思想的先生。其中一位汪若海老師,是大別山岳西縣人,一九二七年前后,曾任中共岳西蘇維埃區政府文教委員。革命暴動失敗后,轉移到宣寧一帶,以教師身份為掩護,秘密從事革命活動。他經常給小同學們講時局,宣傳進步思想和抗日主張。汪老師為學校取名“作新”小學,成立了學生自治會,特別鼓勵女同學長大后要為婦女解放事業而奮斗。“作新”小學先后設在東岸街上的劉光國伯父劉海峰家和黃家、洪家祠堂裡。每逢“五一”國際勞動節,汪老師就安排學生以抵制東洋貨為主題畫漫畫、寫作文,並組織學生到祠堂門外的街上演講、張貼標語。這在小光國心中留下了深深的烙印,對她革命理想和信念、以及性格的形成起到了重大影響。汪若海老師在后來的革命斗爭中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 夏日的夜晚,小光國常和一些小伙伴燃起火把,卷起褲腳,下河摸蟹找蝦。有時遇到大螃蟹,也很害怕,於是就想起了汪老師“視蟹如日寇”,頓時勇氣大發,果斷下手捉拿了。清時時節,她還喜歡和同學們到野外踏青,名曰“短足游”,在山上採“娃娃拳”(蕨菜)時,便和同學們背誦汪老師教的“上山思齊夷,深知忘國恥,度命採蕨芽”詩句。暑假期間,小光國和伙伴們在小溪中造假山,但常被山洪沖廢,可她們並不氣餒,沖一次再造一次,因為汪老師曾告訴他們“失敗是成功之母”,要懷抱理想,不懼失敗。 父親曾在宣城做木材生意,劉光國常隨父親來往宣寧等地。抗戰爆發后,日機多次對宣寧一帶進行狂轟濫炸。宣寧道上,許多平民百姓被炸得的尸骨不全,哀鴻遍野。看到這一幕幕慘景,更激起了少年劉光國對日寇的滿腔仇恨。她暗暗在心中告誡自己,一定要好好學習,將來建設好國家,使國人不再受外敵欺侮。在作新小學時,劉光國已是一名能干的小姑娘了,她自強自立,有抱負,有主張,深受老師和同學們信賴,儼然成為學生中的小領袖了,於是她被選為學生自治會會長,還兼任了學校圖書館副館長。

日軍佔領宣城后,皖南寧國、旌德、涇縣、績溪等地成為抗日小后方。宣城中學等校也遷到偏僻的旌德江村,成立了聯中,來自五湖四海的教師和學生聚集在這裡,是當時青年學子們向往的地方。一九三七年,在宣城中學就讀的劉光國隨校遷往江村聯中讀初中。在抗日救亡的大潮中,劉光國深受進步的愛國主義思想影響,在刻苦學習之余,也投身於這一挽救民族危亡的洪流中。她踴躍參加各種抗日救亡活動,當時“聯中晨報”就曾刊載她一篇“談談日本人的死”的文章,充分表達了她對日本帝國主義的刻骨仇恨和對抗戰勝利的堅定信念。 聯中畢業后,劉光國考入設在績溪縣的安徽省徽州農業職業學校茶葉專科,當時該校董事長為大名鼎鼎的胡適先生。由於她在政治上的進步表現,受到了當時在校讀書的地下黨人和進步青年的關注,校園裡,經常有一些進步同學主動向她傳送一些進步書刊。當時有一位叫王文田的男同學,是中共地下黨員,經常將丁玲、魯迅、聞一多的書和高爾基的《母親》、《童年》借給劉光國。這些書籍是當時國民政府明令禁止的,王文田離開時總是低聲叮囑一聲“收好”。中共地下黨的活動引起了當局的恐慌,國民黨軍警到學校逮捕王文田等人,王文田等在有正義感的校長及教師保護下,或提前潛逃,或越獄逃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劉光國成長為一名向往革命的進步青年,初步確立了革命的人生觀。 從徽州農校畢業后,劉光國於一九四四年下半年在寧國縣建設科農業改進所任見習員。衙門壓抑的氛圍,加上抗戰時局變化不定,她很快便辭去工職。賦閑在家時,她與兩位杭州女同學白天讀書議論時事,晚上教街坊鄰裡小孩和附近村上牧童識字、唱歌。期間,旌德江村聯中進步同學謝德行等人常來信探討國事,除了談抗戰形勢,他們還在信中批評國民黨的腐敗,宣傳共產黨的進步思想。

一九四三年,呂輝受中共皖南山地中心縣委指派,帶領游擊隊在板橋建立了革命根據地。國民黨反動派對板橋實行嚴密封鎖政策,各地商行都有特務嚴密監視,禁止物資流入根據地,使得根據地物資匱乏,生活十分困難。一九四六年初,娘家住板橋的女同學仰惠卿找到劉光國說:“家裡兄弟姐妹多,想買一些布匹、食鹽、藥品,用量較多,我怕別人說閑話,請你幫忙買一些,好嗎?”知道仰惠卿的兩個哥哥是游擊隊裡的人,劉光國明白這是游擊隊急需的東西,便爽快的答應了,找親戚黃小翠幫仰惠卿完成了任務。不久,仰惠卿又找到劉光國,要她想辦法了解方塘鄉碉堡裡國民黨行動隊的兵力、武器配備情況。這可是一個難辦的事,於是劉光國找到酒家村一個叫羅作相的鄰居,要他以賣小豬為借口混到碉堡旁摸清情況。后來,游擊隊向東岸等地發展,多次派馮和忠、喻家順、穆大發等骨干到東岸活動,大多是劉光國利用族人、親戚、同學等關系,在東岸外圍的酒家村、興隆街、大小雲嶺溝秘密安排落腳處,為游擊隊的活動提供幫助。 經過一段時間接觸,游擊隊領導呂輝感到劉光國值得信賴,決定與劉光國見一面,並通過她找到東岸一些有影響的開明紳士宣傳我黨的主張,於是游擊隊派人通知劉光國到山伯坑有任務。山伯坑是方塘與東岸之間一個偏僻的小村子,零散住居著十來戶人家。村裡有個叫劉光銀的農民,是劉光國的族兄,他家就是游擊隊秘密聯絡點。皖南山區的冬天來得早,去的也特別晚。那天,天上大雪紛飛,地上積雪漫過膝蓋。經過整整一個上午,劉光國才艱難地走完十幾裡山路到達山伯坑。在劉光銀家,劉光國第一次見到了傳奇英雄呂輝。呂輝雖是根據地的最高領導,但當時年僅二十三歲,他中等偏高身材,眉清目秀,一笑還露出倆可愛的小虎牙。劉光國眼裡,他既有讀書人的文氣與英氣,又有一般年輕人少有的成熟與穩重。簡單的問候了劉光國后,呂輝開門見山的說:“我想見見東岸商會的負責人,你能幫忙聯系一下嗎”?根據呂輝的要求,劉光國寫了一封信,叫來自己的哥哥和東岸商會會長曹明輝。呂輝向他們宣傳了我黨的政策和主張,並要求他們多與共產黨游擊隊合作,支持游擊隊的斗爭。兩人表示一定按呂輝首長的要求做。 劉光國頻繁的參與游擊隊的活動,引起了國民黨寧國縣黨部的注意。縣黨部書記宋楚吾召集有關人員開會說,寧國西鄉有嫌疑份子,命令縣國民兵團中隊長唐述玉人到東岸抓捕劉光國、仰惠卿。唐述玉帶人到東岸后,東岸鄉自衛隊副隊長洪立新是劉光國同學,立即將消息告訴劉光國,建議她避一下。得知消息,劉光國、仰惠卿商量后,決定轉移到板橋,找呂輝游擊隊。

二、 奔赴板橋找呂輝,烽火歲月顯崢嶸

雄偉壯美的黃山山脈綿延向北,在寧國境內有一顆明珠叫板橋。這裡山巒起伏,景色秀美,繁衍生息著許多淳朴善良的山民。她四境分別與宣城、涇縣、旌德相鄰,山路坎坷,交通閉塞,國民黨的統治相對薄弱,是理想的游擊戰爭地區。早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紅軍游擊隊就在這裡開展過轟轟烈烈的革命斗爭。一九四三年下半年,呂輝受命帶領一支六、七人的游擊隊以此為中心,開展涇旌寧宣邊區的游擊斗爭。經過幾年努力,游擊根據地不斷發展壯大,成為我黨在皖南地區同敵斗爭的重要力量,中共皖南地委機關有時也在此活動。 一九四六年底,劉光國、仰惠卿冒著刺骨的寒風,經過六十多裡山路的長途跋涉,到達板橋找到了呂輝游擊隊。剛到游擊隊,一切都是那麼新鮮,劉光國渾身充滿了活力,她積極完成首長布置的各項任務,並主動要求多做一些事情。劉光國和仰惠卿的到來,為游擊隊增添了一道亮麗的風景,在根據地產生了熱烈的反響。 可是有一天,中共皖南地委書記胡明把劉光國叫去,給她看一張報紙。報上登著一則啟事,劉海濤先生宣稱:劉光國因向家庭要錢未果,負氣離家出走,今后要與她脫離父女關系。劉光國知道,這是因為她參加游擊隊,國民黨寧國縣黨部在找家人的麻煩了。看到劉光國著急、落寞的神情,胡明像大哥哥一樣安慰了她。 游擊隊是一個溫暖和睦的大家庭,工作緊張而充滿人情味。劉光國、仰惠卿到板橋不久,迎來了蘇皖游擊隊會師。胡明、熊兆仁、倪南山等首長都匯集在板橋。因劉光國有文化,可以做一些文案工作。有時地委領導胡明到涇縣、旌德等游擊區開會、檢查工作,也帶上劉光國。一次,在榆林坦通過電台收到上級傳來的文件,胡明交待劉光國把文件抄下來,以便傳達到各地游擊隊。可是劉光國的字寫的很大,因當時根據地紙張非常緊張,胡明發現后說:“這不行,我們平時一張紙要寫一、二千字,一定要寫小一點”。同大家一樣,胡明對這位新來的女兵很是喜歡、信賴。為慶賀蘇皖會師,特地叫警衛員上山採集來一些 “九月黃”等野生水果,指定要劉光國分發給各位首長。大家七嘴八舌,要她先發給呂輝首長,讓劉光國很不好意思。 快過年了,游擊根據地少有作戰任務,隊員們除了開展一些軍訓外,在內部還開展了“挑應戰”活動。所謂“挑應戰”就是兩名游擊隊戰士結成一對,一方提出問題,一方回答。呂輝出於對新來的同志特別是青年學生的關心,也想進一步從思想上考察劉光國,於是主動找到劉光國“挑應戰”。呂輝的紙條上寫的是: “資產階級、無產階級,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你抱什麼世界觀和人生觀?”劉光國在應戰紙條上回答到:“我抱著為共產主義事業奮斗到底的人生觀。”通過多次問答,都充分表明劉光國是一個值得信賴的青年。劉光國給呂輝留下了很好的印象。

春節到了,這是劉光國在外過的第一個春節,板橋游擊根據地充滿了新年的氣氛,游擊隊戰士們臉上都洋溢著節日的喜悅。除了改善伙食外,游擊隊還燃起熊熊篝火,舉辦迎春晚會。大家圍成圈,講故事,做游戲。其中碰球最有意思,就是依次報“一球”、“二球”……錯者要罰唱歌、跳舞、講故事。呂輝首長沒接上,唱了一首《堅持皖南斗爭歌》。后來,球碰到了劉光國,可能是春節思念家人,劉光國滿懷激情唱了一首當時學校流行的歌曲《母親》。深情並茂的表演、悅耳的聲音,贏得了大家熱烈的掌聲,她的歌把晚會推向了高潮。 正月初一,大家互致新春祝福后,呂輝派人把劉光國找到游擊隊領導機關駐地黃家大屋,作了一次長談。談到昨晚劉光國唱的《母親》,呂輝說:“你的歌唱得真好。”然后他又問:“你知道我有一位什麼樣的母親嗎?”劉光國不明所以,沒有回答。呂輝深情地說:“我有一位慈祥的深明大義的母親,我十六歲在學校讀書時就參加了新四軍,離家時母親依依不舍,但為了抗日救亡,她毅然決然地送我走上革命道路。”呂輝接著說:“現在我們的國家母親還在國民黨統治之下,為了這個母親,我們離開了生育養育我們的母親,為解救國家這個母親而奮斗,所以,我們還要學唱革命歌曲,為革命工作服務。”腳下的木炭火映紅了劉光國那俊俏的臉龐,她的心中也象熊熊的炭火一樣激情澎湃。她對呂輝的母親充滿敬意,也感謝呂輝對自己的啟發,決心學好革命歌曲。 劉光國找來小本子,把平時聽到的革命歌曲都記下來,平時一有機會就要呂輝等首長教她唱。呂輝見劉光國有文化,有思想,不隻叫她唱歌,還經常將《矛盾論》、《社會發展簡史》、《論共產黨修養》等書籍借給劉光國看。劉光國學習后,更加堅定了革命理想和信念。 自正月底開始,游擊隊主動向外線出擊,劉光國隨呂輝一道轉戰至方塘、上坦、東岸、濟川一帶。行軍大多是夜晚進行,呂輝總是安排有經驗的老戰士馮和忠,喻家順、穆大發等人一前一后保護著劉光國,防止出現意外。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山路上,戰士們一般是后面的人拉著前面人的衣服,摸索著艱難前行。在艱辛的征程中,劉光國始終保持高昂的斗志,克服重重困難,從未掉過隊。這一帶劉光國比較熟悉,她積極同大家一道向所到之處貧苦群眾宣傳共產黨的主張,與群眾談心,組織大家抗租、抗稅、抗丁、抗糧。呂輝帶領游擊隊在一個叫雲嶺溝的村子開展工作時,由於有人告密,國民黨自衛隊很快追來。快到村子時,幸好自衛隊副隊長和游擊隊有聯系,開槍示警。敵眾我寡,呂輝等人剛轉移到村后的山上,敵人就把村子包圍了,子彈打的身后樹葉紛紛飄落。看到同志們鎮定自若的神情,劉光國緊張的情緒也一掃而空。由於他們對群眾的利益秋毫無犯,老百姓都說游擊隊是自己的隊伍,新區很快就發展起來了。 為給部隊籌集軍費,劉光國還找機會幾次將呂輝等首長秘密帶回東岸家裡,使呂輝首長有機會向其父親宣傳革命主張。劉光國的父親雖為國民黨員,但對共產黨的主張也有一定認識,他除了熱情招待呂輝等人,還捐給游擊隊不少錢糧。

一九四七年,敵人主力部隊六十三師對板橋根據地“清剿”的時候,是根據地最艱苦的歲月。劉光國隨部隊轉戰至涇縣、宣城、寧國等山區的叢山峻嶺中。他們常常是住山棚、吃野菜、風餐露宿,但劉光國從沒叫一聲苦,始終保持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她常在山棚裡與呂輝探討革命理想,共讀革命書籍,同時對呂輝的生活關懷備至,讓呂輝有更多的精力考慮反清剿的事。 幾個月的共同戰斗與生活,呂輝對劉光國產生了超出戰友情誼的好感,同志們也都在閑暇時不經意的促成他們倆成一對。經過一段時間的思考,呂輝把自己的想法寫下來,慎重地找到皖南地委領導匯報了一這件事情。在那個異常艱苦的年代裡和復雜的形勢下,地委領導胡明考慮到劉光國父親是國民黨人士,決定再考察一段時間,等革命勝利后再談此事。於是胡明給劉光國寫了一封長信,鼓勵她要多向呂輝同志學習,努力改造自己的世界觀,知識分子工農化,與群眾打成一片,多做革命工作,並特意讓呂輝將信親手交給劉光國。 后來,國民黨正規軍再次對板橋等根據地大肆“清剿”,條件非常艱苦,一個女同志在隊伍實有不便,再加上出了一個蘇北游擊隊員與仰惠卿談戀愛、准備私自離開部隊的事件。呂輝首長決定將仰惠卿勸離部隊,同時安排劉光國到地方做地下工作,待條件允許后再歸隊。呂輝同劉光國談話之后,劉光國接受了組織決定。臨行前,呂輝要警衛員交給劉光國一張紙條,上面寫著屯溪一處我黨秘密聯絡站的地址,並交待緊急情況下可以到那裡找黨組織。帶著新的任務,帶著呂輝的囑托和他贈送的革命書籍,劉光國在馮和忠等人護送下,依依不舍地回到東岸老家。

三、歷經磨難初心在,轉戰南北多艱辛

回到東岸家中,劉光國開始了新的工作和生活,但她忘不了在板橋那火熱的生活,忘不了呂輝首長和戰友們。每每遙望板橋,她都在心裡祈盼,呂輝帶領游擊隊早日取得反“清剿”斗爭的勝利。多年以后,劉光國寫的一首詩“掃墓節”可表當時心境。 烈士離世卅余春,掃墓塔前祭故人。 民族英雄嚴氏子,能和能正得民心。 丹心日月相暉映,出止軍中眾尚尊。 臨逝遺言休為我,眾多聲諾誰重溫。 對戰友的思念與擔心,使劉光國患上了疾病,身體很虛弱,於是劉光國冒著被國民黨逮捕的危險,到寧國城裡西街的大姐家養病。 得知劉光國到了寧國,國民黨便衣便借清查戶口前來打探,國民黨縣黨部密令,抓捕劉光國時若遇抵抗,即就地槍決。於是劉光國轉移到大姐養女家,由於便衣嚴密監視,白天就藏身於其樓上的草堆裡。等到有一天,天下起了大雨,趁雨夜,劉光國准備轉移到五裡鋪一位宗親家,不料剛出門,就被盯在門口的國民黨寧國縣黨部調查室特務發現而被捕。得知這一消息,劉光國的大姐立即找到開明紳士陳道富求救,陳道富是劉光國家親戚,又是國民黨寧國縣黨部書記宋楚吾的干爸。由於當時劉光國正在生病,臉色枯黃,極為虛弱。陳道富找到宋楚吾,以病情嚴重為由,當晚即保釋其到河瀝溪堂姐劉閨玉家治病。雖保釋在獄外,但遭特務們嚴密監控。得知劉光國被捕,進步同學吳純華、吳報玉經常前來探視,並告知外面一些消息,這讓處於囹圄之中的劉光國感到一些慰藉。

劉光國被軟禁期間,家裡人都在想辦法幫其脫身。時任寧國縣經濟保管委員會的大姐夫找到任國民政府中央審計處長的堂兄和寧國縣縣長操竹友,共同商量營救辦法。操竹友雖為國民政府寧國縣長,但其是農工民主黨黨員,與中共皖南地委領導胡明保持著直接聯系,很有正義感,是我黨的朋友。脫身計劃就由操竹友負責,即劉光國逃脫后,操縣長帶人名為追捕,實為護送出境。他們定好脫身之計后,由劉光國大姐借探望之名告訴劉光國何時脫身,走哪條路線。 當天晚上,劉光國女扮男裝,化名程綠英,從蕪屯公路經五裡鋪、竹峰潛往屯溪方向。待劉光國走遠后,操竹友則帶領縣民團在蕪屯公路上一路搜查,以掩人耳目。劉光國逃離后,吳純華、吳報玉二位同學遭到國民黨縣黨部特務的追捕,因逃脫及時才幸免於難。劉光國在屯溪住了一段時間,按呂輝紙條上的地址沒有找到黨組織,卻碰到了一個洪姓女同學,洪姓同學心直口快,劉光國怕被其暴露,立即將紙條咽下肚。后來她找到在屯溪經商的表叔彭正華,彭正華通過關系為其搞到一張通行証,並護送劉光國到南京。找到黨組織后,由於南京形勢復雜,又由中共地下黨人呂健軍(寧國人)、徐祖一護送其轉移到上海。在上海,劉光國暫住在暨南大學女同學汪珍芬宿舍,假期又轉移到南京同學江瓊林家。在南京,她積極參加南京中共地下活動,與徐祖一等人送中共地下黨宣傳文件到蕪錫等地。之后,劉光國又到合肥二姐家,才算安定下來。閑時以“金銀花”筆名寫了一篇“月夜懷遠”的散文,發表在《安徽日報》副刊,抒發對戰友親人的思戀之情。在合肥她以程綠英之名在省科學館工作,並在館報上發表“康庄大道”等文章。一九四八年六月,二姐遷往蕪湖,劉光國又隨其到蕪湖,在蕪湖田糧處工作。一年多時間裡,劉光國輾轉往復蘇、滬、皖各地,歷經艱辛,但風霜血雨絲毫沒有動搖她的革命意志,反而更堅定了她對黨的信念。 一九四八年六月,根據斗爭形勢需要,涇旌寧宣中心縣委在宣寧邊區設立了中共宣寧工委和辦事處。十月,劉光國秘密回到寧國。得知劉光國回寧國的消息,工委書記張帆指示呂建軍找到劉國光,安排其歸隊事宜,劉光國又回到了游擊隊的懷抱。這時,呂輝首長已經犧牲半年多了。在宣寧邊區的游擊隊裡,劉光國受到了工委書記張帆等老戰友的熱情接待和熱烈歡迎。劉光國很快從失去戰友的悲傷中走出來,又積極投身反清剿和迎接大軍南下的游擊戰爭行列中。一九四九年四月,隨著百萬雄師橫渡長江,劉光國和她的戰友們一同參加了解放接管寧國的戰斗,她幸福地見証了寧國這塊熱土回到人民懷抱的歷程。 新的政權誕生后,百廢待興,百業待舉,劉光國又積極投身於保衛勝利果實和建設祖國的大潮中。一九四九年四月至七月,她先任寧國縣新生政權的宣傳組副組長,宣傳黨的政策。后來她參加縣接管物資工作隊,開展接管敵偽物資工作。一九四九年七月至十二月,她到郎溪縣參加剿匪反霸工作隊,接著又參加秋征免減工作隊。在交通極其不便的環境下,背著被包,日夜步行在工作第一線,被同志們笑稱“劉鐵腿”。在隨后的“土改”、“統購統銷”、農村經濟特別是菜葉等農作物開發工作中,劉光國同志始終緊跟時代大潮,始終以滿腔的熱情,沖天的干勁,以扎實的專業知識,立足於宣城這塊土地,積極帶領其他同事為當地的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事業作出了重要貢獻,受到了省地縣以及當地群眾的表彰和肯定。

在“反右”和“文革”中,劉光國同志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十一屆三中全會后,劉光國同志得到平反,黨組織糾正了一切強加在她身上的不實之詞。她老當益壯,又以頑強的毅力、飽滿的熱情投身於工作中。在林業局和農牧漁業局工作期間,其《秋茶採摘必須具備的條件和技術措施》在《華東茶葉季刊》等學術刊物刊登,並獲國家農牧漁業部金獎。晚年的劉光國,對生活充滿激情,六十多歲學詩,二十年余年筆耕,孜孜不倦,常常吟詩子時后。詩文結集成《芳洲集》,為后人留下了一筆寶貴財富。其《洞仙歌·僵桃》曰: 小桃無主,寂然僵眠去,浸透風霜歷年許。 眷寒枝,挂影空水清漪,誰顧盼,點綴霜天桃樹。 倚天寒寄傲,積雪痕消,酣夢枝頭著春雨。 趁桃花重放,暗送幽香,花下客,仰睇香魂隱處。 早攀拾茶供珍藏,且莫管衰榮,當觀時序。 這正是一位老戰士七十余年革命生涯歷盡風雨、無悔追求、淡然人生的真實寫照。

2016年10月16日修改

 (康正奎 /文  ,《青龍灣》編輯部整理)

(責編:謝磊、趙晶)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