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毛澤東的君子情懷

王文珍

2017年12月26日08:40    來源:湖南日報

原標題:毛澤東的君子情懷

人民領袖毛澤東。

編者的話: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在中華傳統文化裡,“君子”是一個高尚的道德符號,是人們向往和追求的精神境界。一代偉人毛澤東,有什麼樣的君子情懷?展示了什麼樣的君子風范?在毛澤東同志誕辰124周年之際,湖南日報刊登此文,以紀念和緬懷他老人家。

“君子”一詞在中國,從來都是一個至高的道德符號。《周易·乾》曰:“君子終日乾乾,夕惕若厲,無咎。”古代士人樂於將所有受人崇敬的品德和一切美好的事物拿來比況君子,君子情懷根植於每一個受傳統中國文化影響至深的人心底。縱觀領袖毛澤東的一生,雖然他從未以君子自居,但他那牽系中華民族歷史命運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無不顯露出發自肺腑的“君子”情懷。因為這種情懷,他少年圖強,懷著一腔熱血上下求索,以書生之力拯黎民於水火,挽狂瀾於既倒﹔因為這種情懷,他殫精竭慮,憑大智慧運籌帷幄,窮畢生之功改寫中華民族山河破碎的百年屈辱﹔因為這種情懷,他兩袖清風,逝世時除卻滿室書香外身無長物,但那注定光耀千古的高尚人格卻早已融入中華兒女跳動的脈搏中,成為無比珍貴的瑰寶潤澤天下。回望歷史,他那波瀾壯闊的人生軌跡伴著歷史的車輪侃侃而來,振聾發聵地回應著儒家關於君子這一理想人格的千年叩問。

1 志存高遠的愛國情懷

都說“上善若水,大愛無疆”,君子之愛,是博愛,更是大愛。詩人艾青曾寫過:“為什麼我的眼裡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國家的追求、民族的向往、人民的期盼,賦予了愛國情懷的大愛以神聖的使命。有人說,一個沒有英雄出現的民族是一個可憐的民族﹔一個有了英雄,而不懂得珍惜的民族是一個可悲的民族。幸而,中華民族是個英雄輩出的偉大民族﹔幸而,古老的三湘大地哺育出了一個具有偉大愛國情懷的英雄毛澤東。

毛澤東從不吝嗇表達對祖國的贊美和熱愛。他筆下的山,有會昌山“顛連直接東溟”,有廬山“一山飛峙大江邊”,儀態萬千、瑰偉雄奇﹔他筆下的水,可以是“雲橫九派浮黃鶴”,也可以是“洞庭波涌連天雪”,神奇曼妙、變幻無窮。恰是因為“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毛澤東把一生獻給了他深深熱愛的祖國和人民,支撐他的最強大精神力量,莫過於他那縈系胸中的深厚愛國主義情懷。

愛國情懷,引領了毛澤東一生的求索之路。從青年時代起,他就立志讀盡天下書,探尋宇宙的大本大源。無論先秦諸子百家學說、宋明理學,還是楚辭漢賦、唐詩宋詞、二十四史,甚至是康有為、梁啟超等人的學說等,毛澤東都作過認真的研讀。孜孜不倦的努力,成就了他手不釋卷、信手拈來的大氣度、真本性,更為后來他走上為中華民族維護尊嚴、追求獨立、尋求解放、謀求幸福奮斗的偉大歷程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1920年,毛澤東在北京第一次接觸到馬克思主義的書刊,之后,他潛心鑽研,不斷積累馬克思主義理論知識,完成世界觀的轉變,在不斷思考和探索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革命實踐的結合之中,他終於成為了偉大的馬克思主義者,走上了“改造中國和世界”之路。

“胸中有誓深於海,肯使神州競陸沉。”終其一生,毛澤東追求的是讓廣大勞動人民擺脫沉重的枷鎖、迎來嶄新的發展和希望﹔追求的是中華民族擺脫深重的民族危機、重新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追求的是古老的中華大地實現社會主義、共產主義偉大理想。那一聲振臂疾呼“天下者我們的天下,國家者我們的國家,社會者我們的社會,我們不說誰說?我們不干誰干”,那一句“悵寥廓,問蒼茫大地,誰主沉浮”,流露的是一個青年將人生追求同國家、民族乃至人類命運聯系在一起的英雄使命與宏大抱負。從上海建黨到安源罷工,從農運講習所到揮師井岡山,從反“圍剿”到長征,從抗戰勝利到解放全中國……一股對祖國對人民最深沉的大愛情懷,支持著他帶領著四萬萬中國人民突破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官僚資本主義層層的封鎖,不斷在新民主主義革命、社會主義革命和社會主義建設道路上取得一個又一個的偉大勝利。

2 舍家為國的奉獻情懷

信仰,總能讓人甘願奉獻一切。匈牙利詩人裴多菲說:“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若為自由故,二者皆可拋。” 在儒家道德裡,殺身成仁、舍生取義的奉獻,是君子道德的最高標准。古往今來,無數仁人志士舍生忘死地犧牲奉獻,他們那舍小為大、舍家為國的奉獻情懷,留在了詩詞裡,成為了士人君子永恆的精神財富。這裡面,就有李賀“報君黃金台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的壯志難酬,有文天祥“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義無反顧,更有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去留肝膽兩昆侖”的慨然赴死……

為祖國和人民奉獻一切的情懷,也成就了毛澤東“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的胸襟和境界。作為一個偉大的革命者,他說:“我們都是來自五湖四海,為著一個共同的革命目標,走到一起來了。”在張思德的追悼會上,他鼓舞將士“要奮斗就會有犧牲,死人的事是經常發生的。但是我們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數人民的痛苦,我們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

毛澤東不僅從思想上做好了舍家為國的准備,更用實際行動堅守住了為革命奉獻一切的大情懷。他留愛妻在白色恐怖下的城市工作,派胞弟去邊疆開辟革命新區,送長子出國上戰場……一方面,他用天安門城樓上一聲庄嚴宣告,帶領全中國人民開啟了一個屬於中華民族的新時代。另一方面,他卻在默默承受著摯愛、至親們一個個將寶貴生命獻給戎馬倥傯歲月的犧牲奉獻。為了人民的解放和世界的和平,毛澤東一家先后獻出了六位親人的生命,無怨無悔,滿門忠烈。

為了大義,他留下“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詩句,闊別父母和故鄉﹔為了大義,他“憑割斷愁絲恨縷”別離年輕的妻子和年幼的孩子,義無反顧地投入革命事業中。他把自己的一切都奉獻給了國家和人民。他的長子毛岸英,自小便跟隨父母四處奔波,吃百家飯,行萬裡路。楊開慧被捕時,年僅8歲的小岸英甚至也同媽媽一起被關在長沙協操坪監獄裡,楊開慧就義后,岸英和兄弟岸青、岸龍被送到上海,后來流落街頭。顛沛流離中,他當過學徒,撿過破爛,賣過報紙,推過人力車……直到1936年,上海地下黨才找到他們兄弟,此時岸龍卻已經失蹤。

1950年,毛岸英在朝鮮戰場上以身殉國,消息傳來,毛澤東的眼睛濕潤了,沉默了許久之后,他只是“唉……”了一聲說:“誰讓他是毛澤東的兒子……戰爭嘛,總會有犧牲,這沒有什麼!”當中央提議要把毛岸英的遺體運回國內安葬時,這位偉大的父親卻強忍住內心的悲痛拒絕了:“我還是那句話,青山處處埋忠骨,何須馬革裹尸還,不是還有千千萬萬志願軍烈士安葬在朝鮮嗎?”

3 愈挫愈勇的執著情懷

“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這是君子的執著情懷。三湘四水,向來是遷客騷人留駐之地。自性芳愛潔的屈原受讒見黜,被楚王流放於湖南,留下“雖九死其猶未悔”的執著﹔永貞革新失敗的劉禹錫謫貶湘西,留下“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的執著……那些歷經磨難而不改初心、不變本色的執著,融合了近代湖南人的骨子裡的硬氣,成就了毛澤東內心那股愈挫愈勇的執著情懷。

著名美國記者斯諾在其名著《西行漫記》中曾這樣描述毛澤東:“不可否認地,你會覺得他在他內心中存在著命運的某種力量。這並不是曇花一現的東西,而是一種堅定的本質的活力。”這種執著的活力背后,既飽含著他關於理想抱負“自信人生二百年,會當水擊三千裡”的樂觀堅定,又映照了他對於前途道路那份“不管風吹浪打,勝似閑庭信步”的從容不迫。

從參加建黨到秋收起義、到井岡山、到長征、到陝北直至“北京趕考”奪取全國勝利,在革命事業上,他曾幾度沉浮,經歷了許多的曲折和危險,但面對挫折和困難,他始終自信著,倔強著,執著著,因為他從來都知道:“當著天空出現烏雲的時候,我們就指出,這不過是暫時的現象,黑暗即將過去,曙光就在前頭。”

1927年秋收起義失利后,毛澤東從敵強我弱的客觀形勢出發,果斷決定停止攻打長沙的計劃,帶著隊伍轉入敵人統治力量薄弱的農村,開辟了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然而,這一符合實際的決策卻遭到中央的批評、指責,他們認為毛澤東“行動太右,燒殺太少”,是“右傾逃跑”、“槍杆子主義”,隨即毛澤東被撤銷政治局候補委員和湖南省委委員的職務。當時還誤傳毛澤東“被開除黨籍”,使他一度成為“黨外人士”。對於這些不公平待遇,毛澤東首先考慮的不是個人得失,而是著眼於革命事業的大局,寧可委曲個人,也要遵守組織紀律。1932年10月,中共蘇區中央局在江西寧都縣召開會議,會議不顧王稼祥、朱德的反對,對毛澤東正確的軍事方針進行了批判,最后撤銷了他的紅一方面軍總政委的職務,而由周恩來兼任。此后長達兩年多裡,毛澤東在中央和紅軍的重要決策上都失去了發言權。這對毛澤東來說是個沉重打擊。但在會后,他做出了兩點表示:一是少數服從多數﹔二是仍然願意積極對待黨的工作,盡力作出自己的貢獻。他對在寧都會議上支持自己的王稼祥說:“算了吧,我們是少數,還是服從多數吧。”又對為他送別的周恩來表示:“前方軍事急需,何時電召便何時來。” 在被整、靠邊站的歲月裡,毛澤東從沒有放棄過自己的正確主張,依然保持泰然自信心態和頑強堅韌的品格。他曾說:“撤了我的職務,還開除黨籍,也不打緊嘛,總不至於不准我革命,我們還要在井岡山干下去。”他堅信自己的觀點、路線是正確的,終將得到絕大多數人的擁護和支持。盡管這一過程中可能是漫長和痛苦的,但執著的情懷支持著他抓住一切機會和可能條件不斷充實自我,為中國革命事業發展而孜孜不倦地努力著。

4 重情重義的真摯情懷

在這個世界上,情和義一直是無價之寶。明代方孝孺有言:“君子淡如水,歲久情愈真。”而在漢語裡,“義”字的含義從來極富鏗鏘陽剛之氣。子曰:“君子之於天下也,無適也,無莫也,義之與比。”因此,君子應當是有著重情仗義真摯情懷的人。

毛澤東是一個本真的人。他對長輩以敬、待兄弟以誠,從不以主席自居。解放后,他收到了來自全國各地的親朋好友發來的信件,雖日理萬機,但建國初期與親朋故舊的往來通信,毛澤東都堅持自己親筆回信。他對家鄉親友的復信,龍飛鳳舞,字字有情。他的老同學周世釗曾向他建議:一般親朋好友的復信,交給秘書去處理吧!毛澤東回答道:“這不好。親筆回信,是對親朋好友的尊重﹔再說,秘書不知道來信者與我的關系,要向秘書講怎麼稱呼,怎麼復信,寫什麼內容。這樣,比我自己復信的時間還要多,還不一定寫在點子上,不如我自己提筆寫幾句還省事得多。”

毛澤東一生所得稿酬頗豐,但他很少自己取用,每每得知在家鄉的長輩、同族兄弟、表兄弟、老師、同學、鄰居,甚至少年時一道看牛割草的朋友生活困頓無以為繼之時,他大都慷慨解囊給予補貼幫助﹔他代楊開慧向岳母楊老太太盡孝,自新中國成立始,每年給岳母楊老太太寄兩次生活費,每次600元。有時秘書忘記了,他便叮囑要補寄。

1920年,為了開辦長沙文化書社、出版新民學會會員通信集、開展湖南人民自治運動、籌組共產黨長沙早期組織,毛澤東曾向章士釗請求資助,章從所募集的勤工儉學款項中抽出了一部分,交給毛澤東,解了毛澤東的燃眉之急。1963年,毛澤東向章士釗的女兒章含之回憶起此事,並讓她轉告章士釗,“你回去告訴行老,我從現在開始要還他這筆欠了近50年的債,1年還2千,10年還完2萬。”章含之把毛澤東的話通報給父親,章士釗回話說,當時的銀元是募捐而來,他自己也拿不出這筆巨款,而且,當年把錢交給毛澤東,完全是按照楊昌濟的意思處理的,因此,自己不能收此饋贈。毛澤東再次向章含之挑明:“我是用我的稿費給行老一點生活補助啊!你們那位老人家一生無錢,又愛管閑事,散錢幫助許多人。他這幾年寫給我的信,多半是替別人解決問題。我要是明說給他補助,依據他老先生的脾氣是不會收的,所以我說還債。你就告訴他,我毛澤東說的,欠的賬無論如何是要還的。這個錢是從我的稿費中付出。”幾天后,毛澤東果然派秘書徐業夫送上第一個2千元。以后,每年春節正月初二,送上2千元。十年后,毛澤東又說:“從今年開始還利息,50年的利息,我也算不清應是多少。就這樣還下去,隻要行老健在,這個利息就要還下去。”

5 清正廉潔的自律情懷

魯國執政季康子曾向孔子請教政治治理問題。孔子回答說:“政者,正也。子帥以正,孰敢不正?”大意是說,政治的目標就是正確合理,隻要上位者以廉正的行為做出表率,舉國上下誰的行為敢不正確合理?所謂“三無私”,是指“天無私覆,地無私載,日月無私照”,是孔子尊奉的“天下為公”,是中華民族精神的重要內容之一。儒家認為,為了保持自身的品行高潔,做到率先垂范,君子必須時刻謹持自律之心,保証自身的清正廉潔。儒家這種自律情懷,對毛澤東產生了極為深刻的影響。

毛澤東對家屬子女的要求一向嚴格謹慎。作為父親,他要求子女努力向上,關心他人﹔作為領袖,他堅持原則,對親友子女在清正廉潔方面的約束要求甚至近乎苛刻。他從不利用自己手中的權力為子女親人謀職位,堅持不為親徇私,不為舊謀利。解放后,許多親友寫信向毛澤東提出想推薦介紹工作和想進京看看,他規定,來京者最長時間不超兩個月,不得要求找工作和不返鄉。他在處理至親好友要求介紹工作和親戚來京要求時,規定了四條原則:一是“一切按正常規矩辦事”﹔二是“在人民中有所表現,取得信任,便有機會參加工作”,不要他人介紹,“就近解決,不要遠游”﹔三是除特邀上北京反映基層情況的親友外,來往路費、住宿費都由自己負責,確有困難者,從他個人的稿費中給予補助。凡來北京者要帶基層實情材料,不帶任何禮物。未經同意來京者,不接待。四是隻聽取基層情況、建議,不干涉地方行政,不處理地方具體問題,不搞地方特殊化。他常常鼓勵親友自力更生,艱苦奮斗,用自己的辛勤勞動改善生活。在給族親毛照秋、毛桂昌等人的信中,他反復強調:家中有困難,應在土地改革中聽候當地人民政府酌量分配土地,從努力生產中求得解決。毛澤東不但通過直接與親人的對話勸導他們不要以“皇親國戚”自居放鬆對自己的要求,還要求當地政府不要對他們另眼相待。如1950年5月27日,他曾寫信給湘鄉縣縣長劉亞南:“茲有湘鄉四都鳳音鄉大坪 文氏兄弟四人來信,附上請你看一下……至於文家(我的舅家)生活困難要求救濟一節,隻能從減租和土改中照一般農民那樣去解決,不能給以特殊救濟。”

身為領袖,毛澤東不光嚴格約束子女和家人,更以身作則,由始至終,貫徹著襟懷磊落的自律情懷。新中國成立后,按照級別他的每月工資為610元,后來國家經濟發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難,他帶頭把工資降到404.80元。他有一個小賬本,詳細記載了每一筆家庭開支。在中南海住,他每個月的租房費、水電費、家具租用費、取暖費都要從工資裡出。因為要維持一大家子的生活,工資每個月都不夠用,隻能動用稿費。毛澤東的稿費是單獨管理的,用的時候必須打報告,而且用途要寫得清清楚楚,最后由他本人簽字。他的睡衣整整用了20年,破了補,補了又破,反復多次,最后工作人員覺得實在太舊了,就要求換一件新的,但他不同意。他說:“習慣了,還是這件補丁疊補丁的好穿。”這件睡衣到1971年“退役”時,已經補了73個補丁。他吃飯很簡單,平常午飯也就是四菜一湯,一碗米飯。所謂四菜一湯,兩個熱菜葷素各一,兩碟涼菜,一個是辣椒,一個咸菜,一個湯。他愛吃紅燒肉和魚,但國家困難時候飯桌上全部素菜。一次身邊工作人員偷偷給做了一碗紅燒肉,結果毛澤東生氣地說:“現在什麼時候,老百姓都餓著肚皮,我還要吃肉,誰做的,他要想吃,他拿去吃。”

毛澤東逝世后,除了幾套日常所穿的衣服外,他沒有存款,更沒有金銀珠寶。清理遺物時,在主席的倉庫裡,工作人員發現大量的舊東西,都是縫縫補補的,裡面最好的物品竟然是他當年出訪蘇聯時穿的大衣和帽子。

今天的韶山,毛澤東遺物館展櫃裡那一件件仿佛還帶著余溫的展品,依然在無聲地刻畫著領袖崇高的精神風范。心懷感恩的人們從四面八方而來,透過厚厚的玻璃,感動於他那“千古一人”的人格魅力。人民永遠紀念毛澤東,他那令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的君子情懷,可為天地証,可為日月鑒,浩氣萬古長存!(作者系省委黨史研究室副主任,本文為湖南省社科基金重大課題《君子文化及其當代價值和踐行路徑研究》(17WTA12)階段性成果。)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