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明
2018年01月04日08:17 來源:人民政協報
最早的第三集團軍番號屬於閻錫山的晉系軍隊。1927年,北伐節節勝利,山西軍閥閻錫山立即拋棄北洋政府,下令取消北洋政府任命他的督辦名義,改稱晉綏軍總司令,並聲言響應北伐。1927年4月25日,武漢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將晉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任命閻錫山為總司令。而閻錫山認為武漢政府“為共產黨所操縱”,拒絕武漢政府的任命。南京國民政府隨后任命閻錫山為北方國民革命軍總司令,閻錫山欣然接受,並於6月6日在太原宣誓就職。
1928年2月28日,國民政府第42次會議議決,將晉閻軍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三集團軍,閻錫山為總司令。1930年中原大戰失敗后,閻錫山的第三集團軍瓦解,所部為張學良改編。
抗戰全面爆發后,國民政府於1937年8月20日將全國劃分為5個戰區,每個戰區下設若干個集團軍。韓復榘的第三路軍被改編成第三集團軍,隸屬第五戰區,負責山東南部及江蘇一部的戰斗,戰區司令長官由蔣介石兼任(后李宗仁)。首任集團軍總司令為韓復榘、副總司令為於學忠和沈鴻烈,下轄第12軍、第55軍、第56軍和第51軍,其中孫桐萱為軍長的第12軍、谷良民為軍長的第56軍和曹福林為軍長的第55軍為韓復榘的部隊,51軍則是前東北軍的部隊。
1938年初,韓復榘被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下令處決,於學忠繼任該集團軍總司令。第三集團軍曾參加台兒庄會戰外圍作戰,第51軍第114師師長方叔洪、第102師第306旅旅長扈先梅均在作戰中陣亡殉國。前敵總指揮兼55軍軍長曹福林以56軍軍長谷良民作戰不力,率先失守河防陣地,導致全線崩潰為由,逼迫孫桐萱撤銷了56軍番號,谷良民被迫離開軍界去重慶經商,所部22師並入12軍,74師並入55軍。
1938年夏,第三集團軍調歸第九戰區指揮管轄,於學忠改任第五集團軍總司令,孫桐萱被任命為集團軍總司令,但因第56軍番號撤銷(其第22師編入第12軍,第74師編入第55軍),而第55軍加入第二集團軍,第51軍加入第三十一集團軍,僅轄第12軍,后第三集團軍在江西參加武漢會戰。
1939年初,第三集團軍調歸第一戰區指揮管轄,自此長期駐守河南。由於國民黨政府對韓復榘舊部採取限制、分化的政策,1939年7月,55軍轉隸張自忠第三十三集團軍,曹福林仍兼第三集團軍副總司令、第55軍軍長。至1943年夏,第三集團軍隻轄有第12軍的第20師、第22師、第81師。
孫桐萱被扣押之后,第3集團軍被撤,其基本部隊第12軍被收編。湯恩伯將營以上軍官大部分進行了撤換,賀粹之擔任軍長,隻轄第22和81兩個師。不久12軍番號撤銷,12軍下轄的22師、81師撥歸曹福林的55軍,55軍成為4師制的加強軍。
第三集團軍的番號也曾一度恢復,被轉給了國民黨中央軍嫡系胡宗南所控制的第八戰區的部隊,集團軍總部設在甘肅武威,總司令為胡宗南的老部下李鐵軍,下轄第91軍的暫58師、騎10師、新編第4師等部,李鐵軍調任國民革命軍第二十九集團軍總司令后,集團軍總司令名義上由第四集團軍第38軍軍長趙壽山繼任,但實權控制在副總司令於達手中。1946年8月被國民黨當局撤銷了第三集團軍總司令職務,剝奪了趙的兵權。
抗戰后,國民黨軍實行整編,大部分集團軍取消,其余的集團軍被改為整編軍,下轄若干整編師。原第三集團軍第22和81兩個師被縮編為整編81旅,並入劉汝明的第四綏靖區整編68師,后來又恢復為68軍81師。
解放戰爭期間,原第三集團軍曹福林的55軍(整編第55師)被解放軍打得一敗涂地,解放軍發起渡江戰役時,55軍殘部棄陣而逃,退往台灣后番號被撤銷。在劉汝明撤往福建時,其68軍81師在師長葛開祥率領下起義,副軍長王振聲和參謀長杜允中也隨同起義。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