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歷史名人的過年軼事

孟紅

2018年02月01日08:12    來源:人民政協報

原標題:歷史名人的過年軼事

一九四六年毛澤東同延安軍民一起歡度春節

  中國老百姓對過年這一古老的習俗情有獨鐘,在他們看來,年味不僅是物質的豐盛,更有文化的豐美。而很多歷史名人在春節留下的過年故事,不僅讓人深受啟發,更讓人感受到濃濃的年味。

  毛澤東捐出年夜飯

  1935年2月3日是大年三十,中央紅軍前進至東南與貴州赤水、生機兩地毗鄰,西與雲南水潦緊接,被稱“雞鳴三省”之地的石廂子村。紅軍在相對比較富庶的土城籌集了不少食物,到石廂子后又沒收了當地民憤極大的彭姓、周姓兩家土豪的糧食、財物和年貨,這些東西先由窮苦鄉親分享,之后沒收委員會再根據需求分配。

  專門負責軍委首長伙食的軍委三科炊事班做出了一頓“豐盛”的“年夜飯”:油亮亮的臘肉、肥瘦相間的紅燒肉、水鹵的大腸……做好后分送到各位領導人住處。

  住在肖有思家的毛主席分到一碗紅燒肉、一碗米酒和幾個辣椒。但毛澤東舍不得吃,大年初一,他與其他領導一起去看望傷病員,捐出了發給自己的年夜飯。

  紅軍勝利到達延安后的每個春節,毛澤東都要在棗園小禮堂請村裡老鄉吃飯,老鄉也都會攜軟糕、油饃、黃酒、麻糖等物來給主席拜年。吃飯時擺上十幾桌,每桌都有一位領導作陪,桌上無非是些家常菜。毛澤東給大家敬酒時總說:“大家都是我的鄰居,不要客氣,過幾天我還要到你們家做客!”於是家家都把家裡打掃干淨,等著毛主席光臨。但每次毛澤東去各家拜年總是來去匆匆,不吃飯更不喝酒。

  周恩來帶來酒和花生米

  1960年,周恩來提出要和北京人藝演職員一起過除夕。那晚,周恩來偕鄧穎超同李先念、陳毅、王震等領導同志一道來到首都劇場。

  那天,周恩來特意從家裡帶來酒和花生米擺在桌上,這些東西在當時很珍貴,大家誰也不敢動。周恩來就大聲說:“來,來,大家都來吃嘛!”大家還是有些拘謹,一位姑娘伸手抓了一小把花生米,被一位老演員瞪了一眼,姑娘頓時紅了臉,又送回桌上。

  周恩來見狀笑著說道:“哎,年輕人正是長身體的時候,要多吃一些嘛,這些就是拿來給大家吃的嘛!”一句話讓氣氛當時就緩解了下來,大家紛紛放下拘束,高高興興地吃了起來。

  彭德懷“有什麼吃什麼”

  1938年2月,彭德懷所率領的八路軍總部機關在浮山郭店一帶的山村暫住下來,春節到來,他和指戰員們照樣過著簡朴的生活,吃的只是小米、山藥蛋、干南瓜條。春節過后的一天,在這裡駐防的國民黨軍隊的一些高級將領來總部同彭德懷談論軍事合作,不知不覺談到了開飯的時間,彭德懷便邀請他們一起吃飯。

  當時在總部任指導員的吳羽林,聽說國民黨的將領們要在這裡吃飯,就向彭德懷報告說,春節剛過,連蔬菜都搞不到,現在隻有小米、山藥蛋、干南瓜條,用這些怕招待不好。彭德懷聽后回答說:“別擔心,有什麼條件做什麼飯。讓他們和大家一起吃。”

  炊事班按照彭德懷的要求,做了和平時一樣的飯菜端上。幾位國民黨將領看到端來的是小米飯、山藥蛋和干南瓜條,不知如何是好。彭德懷見狀,熱情地招呼他們就座用餐,國民黨將領們隻好勉強坐下來。

  彭德懷一面大口大口吃著,一面對國民黨將領說:“諸位,現在日寇侵略中國,老百姓四處逃難挨餓,我們有小米、土豆和南瓜干吃就不錯了。我們國共兩黨合作,要堅持抗戰,還得准備吃草根樹皮呢。沒有艱苦奮斗的精神,日本鬼子是趕不走的。”彭德懷的一番話,讓在座的國民黨將領們敬佩不已。

  過了幾天,來訪的國民黨將領給彭德懷送來了幾袋白面,彭德懷高興地收下,並命令把白面全部分給總部各直屬單位,讓大家改善一頓伙食。

  陳賡“愛吃”黑面餃子

  餃子是中華民族過春節時的傳統美食,無論達官顯貴或是一般百姓,都十分喜愛。1947年春節的前一天,解放軍某部在伏牛山地區打勝仗后,奉命轉到舞陽縣休整。春節當天的早晨,解放軍部隊的指戰員被謝家村的老百姓分散拉到家裡過年。但指戰員們嚴格執行部隊規定,絕不在老百姓家搞特殊,老百姓給什麼就吃什麼,飯后一定要交飯錢。

  當天,部隊首長陳賡也被一位大娘邀請去做客。據回憶,當時大娘包了兩種面的餃子,一種是白面,一種是黑面,准備用白面餃子招待陳賡。但陳賡見狀,端起黑面餃子就吃。見大娘硬要他吃白面餃子,陳賡幽默地說自己就是愛吃黑面餃子,一見到黑面餃子,會“急得我喉嚨裡像伸出一隻手”。見大娘阻攔,陳賡迅速將餃子送入口中,然后對大娘說:“還有沒有了?我還沒有吃飽呢!”

  李濟深借春聯抒懷

  民國時期,不少人往往通過春聯來抒發個人的家國情懷。1924年臘月,著名愛國將領李濟深從廣東回故鄉過春節。當時,李濟深深受孫中山的賞識,在粵軍中擔任重要領導職務,並受孫中山囑托,幫助籌劃建立黃埔軍校,正是事業的上升期。加之李濟深國學底蘊深厚,對於滿門忠孝、詩禮傳家等道德倫理觀念非常崇尚。到家后,家人請他題寫春聯,李濟深當仁不讓,在家人為他准備的大紅紙上奮筆疾書,寫下一副春聯:

  一門孝悌傳家業,萬裡江山入夢魂。

  1944年抗戰期間,李濟深從桂林返回故鄉大坡山,領導敵后抗日。這年李濟深已年近花甲,但壯志不已。他四處奔走,反對國民黨頑固派的分裂政策,主張國共合作抗日救國。在共產黨和進步文化人士的影響下,他的觀念發生了巨大變化,內心充滿了忠心報國和對抗戰勝利到來的樂觀精神。當年臘月,他在家鄉過年,在除夕再次揮毫疾書,寫下了以下一副春聯:

  心如老驥常千裡,春入梅花又一年。

  蔣介石在印度過春節

  1942年1月1日,由中、美、英、蘇四國領銜的26國在華盛頓簽署了《聯合國家共同宣言》,中國成為反法西斯同盟的“四強”之一。3日,蔣介石被正式推舉為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

  當時亞洲的另一個大國印度還是英國殖民地。日本乘機提出“亞洲是亞洲人的亞洲”“把英美趕出亞洲”的言論,企圖把印度民眾拉到自己一邊反對英國。蔣介石向美英提出,應注重“確保印度與大戰期中如何使印度及南洋各殖民地民族,貢獻其人力、物力,而不為敵國所煽惑”。蔣說:“世界上苟能四億五千萬民族與三億五千萬民族聯合一致,豈非大佳事。”

  2月5日至21日,蔣介石偕夫人宋美齡,在春節期間第一次走出國門,在印度境內展開一系列參訪,足跡遍布加爾各答、新德裡、白沙瓦等地,先后會晤了尼赫魯、甘地等政治要人。15日,正值中國舊歷除夕,印度總督邀請蔣介石宴會,授予英國政府為蔣介石頒發十字勛章,隨后雙方對新加坡失陷后日軍可能的軍事動向及其反擊措施深入的交換了意見。

  (作者單位:中共山西省黨史研究室)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