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鐵蹄下的十四年——抗日戰爭時期的梅河口

2018年02月24日08:28    來源:吉林日報

原標題:鐵蹄下的十四年

山城鎮國民高等學校。

集家並屯。

山城鎮日本警備司令部。

偽滿配給通知書。

偽滿儲蓄債券。

偽滿建設勤勞奉仕紀念章。

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關東軍僅用4個月的時間,就侵佔了遼、吉、黑三省大部分地區,同時,日本帝國主義又積極籌劃建立統治東北人民的殖民機構,妄圖長期霸佔這裡。

1931年12月,偽奉天省政府成立,取代原遼寧省政府一切行政權力。當年的海龍縣(現在的梅河口市),被劃歸偽奉天省政府管轄。1932年2月,偽滿洲國成立,3月9日,改民國時期縣政府為偽縣公署,仍沿用原辦事機構,海龍仍歸奉天省管轄,1941年7月又隸屬偽四平省。

為了強化殖民統治,切斷東北抗日聯軍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日寇制定了一套法西斯高壓統治政策。

1933年,偽滿洲國民政部奉日本參事荒古千次和蛸並元義關於“設立集體部落”的建議,於同年12月,頒布了《暫行保甲法》,第二年又制定了保甲制,以10戶為一牌,設牌長一人,一村幾牌為1甲,幾甲為1保,如果牌中一戶出現所謂擾亂治安的“犯罪人”,其他各戶都負有連帶責任,稱作“十家連坐法”。

1935年,海龍縣山城鎮日本守備隊和漢奸邵本良的偽軍隊伍幾百人,集聚在大荒溝(今吉樂鄉吉興村)一帶,強迫村民建筑四個土圍子,筑上土圍牆,逼著老百姓從大荒溝的溝溝岔岔搬進土圍子,而后把原來的老房子毀掉。據記載,僅吉樂鄉被燒毀的房屋就有1400間,全縣有16700多間民房被扒掉。

自1932年至1945年的14年中,日本侵略者在當年的海龍縣實施有計劃的奴化教育,暴露了日本妄圖滅絕中華民族的惡毒用心。

第一階段,1932年至1936年,主要是調整學校布局和性質,這是推行奴化教育的醞釀階段。第二階段,1937年至1940年,主要是對教育體制全面修改,實行所謂的“新學制”,完全納入了日本的教育體制。第三階段,1941年至1945年,“太平洋戰爭”爆發后,為適應戰時體制要求,偽滿政府公布“學生奉仕令”,把學生編成班排等軍隊序列,實行嚴格的軍訓,為其所謂“聖戰”提供兵源。

在學校教學形式上,注重在精神上的奴化。偽滿的“民生部”“訓令”明確要求,教學的主要任務是“為養成忠良國民,即以建國的精神為基礎,陶冶人格,涵養德性”。目的就是培養對日本殖民主義者俯首帖耳的“忠良”奴才。為達到這一目的,每周一必開“朝會”。“朝會”就是早會,早會中要升偽滿國旗,唱偽滿國歌,拜聽校長奉讀“詔書”,向長春偽滿皇宮和日本東京遙拜,以表示對日本天皇的感恩戴德之情。遙拜先向北方行90度鞠躬3次,一拜天皇陛下,二拜日本天照大神,三拜建國忠良廟,廟內供奉的是其為建立偽滿洲國而死亡的日本將士。早會的另一項內容是宣讀“國民訓”,這都是歌頌大東亞共榮等奴化內容的。

在教材上,“新學制”實施后,突出了日語的地位。把日語當成主課,在文化上奴化。各科教材,除了滿語、地理、歷史外,其余均為日本文,學生在校日常用語必須用日語。在教材內容上,也都是圍繞“日滿一心一德”和“王道樂土”這一中心編成的。如地理歷史課就是把東北和東北人民列入滿蒙肅慎女真族系之中,從根本上否定漢民族存在的歷史,把整個東北日本化。

在人格和人際關系上奴化。日偽把強化勞動作為奴化教育的一種具體措施,在中學階段,規定每日午后為法定勞動日,除了組織在校田勞動外,常常組織學生到日本開拓團無償勞動。日偽對學生奴化的另一手段就是“絕對服從”,學校宣揚“武士道精神”和階級服從,除了絕對服從日本教官和校長的訓導外,還要一級管一級,低年級絕對服從高年級。在學校沒有言論上的自由,不准談論國事,不准閱讀課外書刊,不准反駁教員言行,日常言行必須遵照“建國精神”和修身、經學課本所學的內容為准則,否則就是越軌,將視程度不同給予處分。

海龍縣淪陷后,歷經14年殖民統治,日本侵略者在殘酷的政治奴役的同時,進行了瘋狂的經濟掠奪,使海龍縣的經濟遭受了空前的破壞。損失最嚴重的是土地、森林等資源。據資料記載,修鐵路、公路、機場佔地2831.9公頃,“集家並屯”佔地969.9公頃,“集家並屯”后荒廢土地4077.5公頃,日本開拓團霸佔1480.2公頃,糧食損失550484噸。僅偽大同元年,日偽在全縣砍伐樹木2250立方米,損失牲畜8811頭……

日本侵略者經濟掠奪的手段很多,這裡介紹以下幾種:

強迫儲蓄搜刮民財。日偽從1939年到1945年,通過強制手段,開展所謂的名目繁多的“國民儲蓄運動”,儲蓄額增長11倍,從而搜刮民財。職員義務儲蓄,偽滿政府制定的《職員義務儲蓄規程》中規定,薪俸150元以下者,應存2%,150元以上者,應存4%﹔賣糧儲蓄,每賣一噸出荷糧,高粱、玉米扣收30元,水稻扣收50元﹔房地產交易儲蓄,規定一筆在3000元以上之土地、建筑物及其附屬物、地上權、耕種權、典權、土地建筑物租賃權的承受人,在支付價款時,必須同賣主共同到偽中央銀行、興農金庫等單位登記,辦理相當於價款5成的金額參加儲蓄。此外,還有鴉片儲蓄、必勝儲蓄票等。由於長期不准支取,致使到1945年日本投降,海龍縣百姓手中有各種儲蓄票達110萬元之多。

“興農合作社”控制糧食交易。1940年,日偽將金融、農事兩個合作社及金融會合並,成立了偽滿唯一的農村協同組合——興農合作社,而后在全縣建立13個辦事處,其實質是通過合作社控制糧食交易、壟斷市場,達到經濟掠奪的目的。

通過稅收杠杆進行掠奪。增加科目,提高稅率,是日本進行經濟掠奪的又一手段。通過對稅法的修改完善,到1940年,各種捐稅涉及25個行業26種,僅地方捐稅就有馬車捐、屠肉捐、不動產所得稅、房捐、糧捐,甚至還有狗牌稅等苛捐雜稅。據資料,1936年海龍縣征收糧捐6萬元,戶別捐3.4萬元,1937年海龍縣征收房捐37萬元。

實行糧谷“出荷”與“獻納”掠奪。“出荷”又叫“契約糧”,就是逼農民賣糧。每年春天,偽縣公署就派出“糧谷出荷督勵隊”挨家挨戶地核對土地畝數,簽訂賣糧契約,秋天就督促賣糧,大豆、水稻出荷量要佔地產量的90%,高粱、玉米要佔60%至70%,但是大豆、水稻交完出荷糧剩下也不准自己食用,要查封留下作種子,種水稻的農民一年也吃不上一粒大米,吃大米就是“經濟犯”。

“配給制”下的掠奪。“配給”就是對大眾所需的日用品實行全面的配給制,不僅吃的糧食要配給,就是日常穿的、用的,除了燒柴外,像棉花、膠鞋、火柴、煉油等沒有一樣不是定量供應的,每戶發一個“生活必需物資購入通賬”,各戶持“通賬”到指定的配給店購買定量的生活必需品。實行“配給制”以后,許多日本商戶巧取豪奪中國的工業原料,然后再將洋布、洋火、洋油運來,大發其財,摧毀中國民族工業。

日本“開拓團”的直接掠奪。“開拓團”就是日本侵佔中國后,大量地向東北移民,在東北耕種土地,移民集中的部落叫做開拓團,是直接侵佔東北土地資源,實行經濟掠奪的重要手段。自1935年開始,日本在海龍縣建立開拓團,直到日本投降,境內究竟有多少開拓團已無資料可查,隻有資料記載,日本開拓團強佔農民土地148002公頃。

黑惡的“勤勞奉仕”。日本侵略者為進一步加強對東北的統治,為“大東亞聖戰”補充兵源,頒布了征國兵法,規定凡年滿19歲的男青年都得登記呈報,按規定體檢服兵役,同時又制定了強制民眾參加“勤勞奉仕隊”的各項法令,凡是沒有服兵役的人員一律要服勞役。據記載,從1940—1945年間,海龍縣共出“勤勞報國隊”35745人。由於服勞役住的是工棚,吃的更差,衛生條件也不好,勞動強度大,致使很多人生病,甚至死亡。從1932年到1945年,海龍縣“勤勞奉仕”傷8866人,死亡8841人,失蹤619人。

1932年,農歷七月初六,海龍縣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慘案發生了。當時,住在四合堡村陳家街屯小西溝(現紅梅鎮劉大村)的地主張振魁要娶小老婆的消息傳出后,附近七裡八村的親朋故友都准備來趕禮賀喜,當時駐守在山城鎮日本守備隊第五大隊聽說“胡子”頭“海蛟”帶領人馬駐在小西溝,准備趕禮,於是就趕來准備一網打盡。農歷七月初六那天,張家辦喜事,請來了戲班子,吹吹打打,好不熱鬧,附近的村民都來趕禮。日本守備隊第五大隊在情報不明確的情況下,在村外的山上先向村裡打炮,而后包圍了整個小西溝,見人就殺,連婦女孩子也不放過,最后制造了118人慘死的血案。

哪裡有壓迫,哪裡就有反抗。早在“九一八”事變后,中共海龍縣委根據黨中央指示,縣委委員王仁齋就在海龍縣組建了黨領導下的第一支抗日武裝——特務隊,也稱“打狗隊”,有隊員50多人。

1932年8月,共產黨員藺秀義,按照中共柳河縣委的指示,在海龍縣委的協助下,組建了柳河抗日游擊連。海龍縣委又以“打狗隊”為基礎,組建了海龍工農義勇軍,隨后柳河游擊連加入進來,同年9月,海龍工農義勇軍又編入遼寧民眾自衛軍第九路軍。1933年1月,中共滿洲省委派楊靖宇來到海龍縣巡視,主持召開了中共海龍縣委第二次擴大會議,將海龍工農義勇軍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三十七軍海龍縣游擊隊。以后幾經改編,劃歸楊靖宇領導的東北抗日聯軍第一路軍。當年發生在海龍縣境內的大小戰斗無數。

智殲南山城子守敵。1933年8月,楊靖宇從南滿趕到磐石縣紅石砬子村,主持了有磐石縣中心縣委和海龍游擊隊參加的軍事會議,為擴大游擊隊政治影響,決定攻打清原縣南山城子日偽據點。楊靖宇親自指揮了這場戰斗,海龍游擊隊擔任主攻任務,有300多名官兵參加了戰斗。根據偵察情況,楊靖宇決定採用小股部隊誘敵出城,引敵增援,一舉殲滅。幾股小分隊按計劃從不同方向向南山城子偽保安隊發起進攻,打打停停,把敵人引出了城外,當敵人追到我方埋伏圈后,我游擊隊員一齊開火,不一會兒就打得敵人橫尸遍野。此役,共繳獲小炮6門,炮彈70余發,輕重機槍20挺,長短槍1000余支,彈藥50余箱,戰馬20余匹。

奇襲二道崗偽自衛團。二道崗是康大營鄉境內一個較大的村落,東鄰磐石,西接東豐,有海龍通往伊通的公路縱貫村中,是一個交通要道。二道崗村自衛團以漢奸地主王德為首,有步兵馬隊共40余人,長期作惡,不僅為害鄉裡,還影響游擊隊的活動。1933年,海龍游擊隊先后兩次攻打二道崗,拔掉了這顆釘子。

夜襲康大營偽警察署。康大營是偽滿海龍縣四區所在地,1933年偽警察署遷此,佔據了中心街的一家大院,在四周加筑院牆,建起了炮樓,成為游擊隊活動的一大障礙。1934年5月,南滿游擊隊決定拔掉這顆釘子。5月24日夜,游擊隊按計劃冒著大雨,悄悄摸進康大營,在內應的引導下,翻過高牆,摸掉崗哨,切斷電話線,進入屋內,解除了睡夢中偽警察的武裝,捉住了偽署長赫壽天,不到20分鐘就結束了戰斗。作惡多端的偽署長赫壽天被就地正法,其余民憤不大的警員經教育后被放回了家。(記者 畢瑋琳 江培山)

參考資料:《梅河口歷史初編》《海龍縣志》

圖片來源:梅河口市委宣傳部

(責編:常雪梅、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