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曉明
2018年03月08日08:31 來源:人民政協報
《萬國公報》原名《教會新報》,1868年9月5日在上海創刊,早期為周刊,主辦人是美國監理會傳教士林樂知,以林華書院的名義出版,由上海美華書館負責印刷。起初為宗教性質刊物,但也開始引用歐美報紙消息,並使用賽會和賽黨等詞語指代社會主義,還簡單介紹過歐洲社會主義運動的一些消息。《教會新報》出至301期時改名為《萬國公報》,仍為周刊,更名《萬國公報》后,雖然名為教會刊物,實際上性質已經發生了變化,由側重傳教演變為側重刊登政治時事內容。1883年出至750期時因經濟原因停刊。1887年英﹑美基督教新教傳教士和外交人員﹑商人等在中國上海創立的出版機構廣學會成立,1889年2月《萬國公報》復刊,成為廣學會的機關報,同時改為月刊,仍由林樂知主編,李提摩太和丁韙良等外籍傳教士也參與過編撰工作。售量約為4000份。
1899年2月到4月,《萬國公報》在第121到124冊中連載了英國傳教士李提摩太和蔡爾康共同翻譯完成的《大同學》,文章中李提摩太節譯、蔡爾康撰寫了一段從《共產黨宣言》中節選的語言,其文字是這樣敘述的:“糾股辦事之人,其權籠罩五洲,突過於君相之范圍一國。”這段文字現在的譯文是:“資產階級,由於開拓了世界市場,使一切國家的生產和消費都成為世界性的了。”值得一提的是,文章中提到“馬克思”的名字,其中寫道:“以百工領袖著名者,英人馬克思也。”顯然,在這裡把馬克思說成是英國人是錯誤的。這可能是由於馬克思長期生活在英國,文章作者對馬克思並不很了解而造成的。但這畢竟是近代以來,中國刊物上第一次出現“馬克思”的名字(1899年4月《大同學》第123卷第3章中,又有“德國之馬克偲”的敘述)。在同年出版的《大同學》中,恩格斯的名字也被提及。書中寫道:“德國講求養民學者,有名人焉,一曰馬克思,二曰恩格思(即恩格斯—引者注)。”這是中國首次介紹《共產黨宣言》,也是中國媒體上第一次出現馬克思的名字和主張。后來,廣學會把《大同學》匯總出版,銷售量達到了2000冊之多。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