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為了民族復興·英雄烈士譜】

高君宇:寶劍火花獻身革命閃電彗星傳奇一生

陳俊琦

2018年04月06日11:22    來源:山西日報

太原往北百余公裡,有一村庄,汾河從村西旖旎而過,村東緊臨峭拔高山,山頂烽火台巍峨挺立。因村居山麓,這個小山村被人稱為峰嶺底村。1896年,高君宇就出生在這裡。

高君宇的少年時代,耳聞目睹帝國主義列強和腐敗的清政府給中國人民帶來重重災難,並親身經歷了義和團運動和辛亥革命等巨大變革。高君宇的父親是中國同盟會會員,高君宇在父親的影響下,幼小的心靈裡已經播下了反帝愛國的火種,接受了愛國主義和民主主義思想的啟蒙教育。

走出峰嶺底,高君宇先后考入靜樂縣高等學堂、山西省立第一中學。在太原讀書時,高君宇才16歲,在同學中年齡最小,但他勤學好問,成績優異。當時,山西省立一中是新思潮的中心,高君宇在這裡閱覽了大量進步書籍報刊,並把詩句“我是寶劍,我是火花,我願生如閃電之耀亮,我願死如彗星之迅忽”作為言志詩。

高君宇從山西省立一中畢業后,考入北京大學,接觸到了李大釗、鄧中夏等一批良師摯友。五四運動中,作為骨干分子的高君宇帶領青年學生參加游行示威。1921年,高君宇受陳獨秀委托,回山西籌建社會主義青年團,並為團組織擬定了明確的宗旨:“喚醒勞工,服

務社會。”當中國共產黨成立之后,高君宇是中共最早的五十幾個黨員之一,並且在黨的二大上當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黨的三大后擔任黨中央教育委員會委員。1924年5月,高君宇返回山西籌建黨組織,召開了共產黨太原小組成立會議。同年夏天,經中共北京區委批准,中共太原支部正式成立。

高君宇離開山西后,擔任了孫中山先生的秘書。1925年,他隨同孫中山抵達北京。高君宇本來就有肺病,經常咯血,經歷了廣州的緊張戰斗、北上一路勞頓,病情愈加沉重,被迫住院治療,后於同年3月病逝,年僅29歲。

高君宇堅定的革命斗志和彗星般傳奇人生,令無數后來人追思緬懷。

峰嶺底村,既是高君宇的出生地,也是他16歲前一直生活和學習的地方。1996年10月22日,高君宇故居紀念館正式向游人開放,截至目前已接待參觀者60余萬人次,成為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據高君宇故居紀念館工作人員介紹,每年3萬余人次的游客量,不僅傳播了紅色文化,還帶動了老百姓開辦農家樂,促進了當地經濟社會發展。

高君宇故居紀念館館長史錦明,20年痴心守護烈士故居,潛心研究高君宇的生平事跡,配合電視連續劇《生死之戀》及電視散文《回望高君宇》的拍攝后勤及資料收集,為連環畫《高君宇的故事》寫過解說詞,協助文物、黨史部門收集文物百余件,為參觀者義務解說不計其數。史錦明說:“我祟拜革命前輩的奮斗精神,信仰共產主義。我願將保護文物、弘揚先輩革命精神的工作永遠堅持下去!”

作家王慶華先生用半生精力潛心研究高君宇史料,歷時30多年,著書《情系高君宇》《高君宇傳》。

太原市晉劇藝術研究院實驗二團創作晉劇《高君宇與石評梅》,山西演藝集團打造音樂劇《火花》,各地巡演,好評不斷。

去年5月4日,北京大學專門設立了高君宇獎,作為該校共青團系統最高榮譽,專門獎給對集體貢獻最大的團員青年。

今日華夏大地,緬懷英烈、崇德向善,正在成為一種社會風尚。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