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革命先驅吳光浩犧牲時年僅23歲——

浩氣長存,一門兩忠烈

張進

2018年04月06日14:31    來源:湖北日報

原標題:圖文:浩氣長存,一門兩忠烈

吳光浩,黃麻起義領導人,鄂豫邊紅軍和蘇區創建人,1906年出生於武漢黃陂。192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參加過北伐戰爭。1927年11月參與領導黃麻起

義,任副總指揮。1928年7月,任中國工農紅軍第11軍軍長兼第31師師長,指揮所部多次戰勝國民黨軍圍攻。1929年5月,受命赴商城領導起義,途經羅田縣滕

家堡時遭敵伏擊,英勇犧牲,年僅23歲。

吳光浩烈士犧牲已近90年,但他的英名在家鄉武漢市黃陂區王家河街仍是家喻戶曉。“這裡的人都知道他,我帶你們去!”3月29日上午,一聽湖北日報全媒記者尋訪吳光浩烈士陵園和烈士后人,王家河街三合片區域綜合黨委副書記吳三華自告奮勇給記者帶路。

驅車來到烈士故裡蔡吳灣,村口的小山坡上就是吳光浩烈士陵園。

陵園庄嚴肅穆,干淨整潔。青鬆翠柏掩映下,吳光浩烈士墓靜靜佇立,上半部分的花崗岩上鑲有烈士的半身浮雕像,依稀可見烈士當年的英姿。下半部分的石碑上鐫刻著烈士生平。看到“犧牲時年僅23歲”,在場每個人無不為之惋惜。“四伯在黃陂前川中學讀書時,開始接觸馬列主義思想,從此走上革命道路。”吳光浩的侄子、82歲的吳先和老人聞訊而來,為我們講述伯父的故事。

他介紹,吳家兄妹共8人,吳光浩排行老四,自己的父親是老五。盡管和四伯從未謀面,但從小就聽父輩講他的故事,“為了一心鬧革命,四伯沒有聽父母的安排結婚,而是偷偷溜走去領導黃麻起義,從此再也沒有回來。”

英雄犧牲了,但黨和人民沒有忘記他。

吳先和說,解放初期,政府就給他們家頒發“烈士家屬”的牌匾,1975年還專門修建烈士陵園,以紀念這位英年早逝的紅軍將領。2002年,吳光浩烈士墓被公布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每到清明節,我們兄弟幾個都會來給四伯掃墓。每年也有學生集體來到墓前緬懷四伯。”吳先和指著陵園門口挂著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銅牌說。

陵園裡,並排建有一座吳光榮烈士墓。

“吳光榮是吳光浩的堂兄,中共黃陂縣委第一任書記,1928年被國民黨殺害於漢口。”吳先和說,吳家一門兩忠烈,作為后人,這段家史讓他們深感自豪。

距烈士陵園僅50余米的地方,住著吳先和的堂弟、72歲的吳先成老人。

“聽長輩說,四伯從小文武雙全,愛打抱不平,鄉親們都很喜歡他。”吳先成說。講完,他從裡屋捧出一根約50厘米長的木棒說,“這是四伯年少時在家習武用的袖棍,也是他唯一的遺物。雖然四伯沒有給我們留下任何物質財富,但他忠厚正直的品格和大無畏的革命精神一直深受后輩敬仰,永遠值得我們傳承。”

在吳先和帶領下,我們來到“吳光浩烈士舊居”參觀。這是一座當年的木制老屋。在其周圍,村民建起了一座座新樓房,與之形成鮮明對比。

“在上級部門幫扶下,蔡吳灣所在的青雲村大力發展大棚蔬菜種植,建設農村光伏發電項目,去年村民人均年收入達1.8萬元,59戶貧困戶全部脫貧,實現整村脫貧出列。”吳三華介紹,下一步村裡還要清理塘堰、增建太陽能路燈、修建公廁、植樹綠化,讓村庄美起來、亮起來、綠起來。

“現在生活這麼好,四伯的在天之靈一定會感到很欣慰!”吳先和說。

(責編:任一林、萬鵬)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