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誰言書生不掌兵 為報家國騁疆場

文人將領王海萍

2018年04月23日13:46    來源:海南日報

原標題:文人將領王海萍

王海萍

廈門5·25破獄斗爭舊址。

中共福建省委機關舊址(鼓浪嶼虎巷8號)。

王海萍故居。 海南日報記者 陳元才 攝

熱血澎湃,奔走府海街頭,為北京五四運動吶喊﹔金戈鐵馬,放歌長江,揚威南昌城頭﹔刀光劍影,槍林彈雨,躍馬八閩大地﹔橫眉冷對,昂首挺胸,一腔熱血洒鷺島……翻開《王海萍傳》,鮮活的先烈形象躍然於字裡行間。

最近,由中共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符中和海南省作家協會會員、海口市中共黨史學會副會長王錫鵬合著的長篇黨史人物傳記《王海萍傳》正式出版。

王海萍曾就讀於上海滬江大學、東華大學,從儒雅書生到優秀的軍隊政治工作者,王海萍軍事斗爭才能有著成長、發展的過程。透過《王海萍傳》,回溯時光,重現細節,我們尋找一個生動鮮活而形象豐滿的領兵者王海萍。

熱血少年護家園

走進海口長流鎮堂善村,沿樓房間的巷道向北折去,不一會兒就來到一處民宅,靜靜獨處一隅並無特別,只是大門上署著的“王海萍故居”幾個紅色大字,讓人不由得肅然起敬。

王錫鵬介紹,辛亥革命后基層政權更迭,大小軍閥擁軍自雄,於是許多地方上盜賊峰起。王海萍少年之時就曾組織村中童子軍守護家園。

過去當地習慣將海盜稱為“海貓”,而將土匪盜賊稱為“山貓”,王海萍幼年時常見“山貓”夜間來村中騷擾,王海萍最初的“軍事”斗爭經驗,正是來自抵御“山貓”——他找到村中幾個熱血少年,成立護村童子軍。

一開始,王海萍以為隻要童子軍夜裡守護在村子四周,見到“山貓”時大聲喝問便能嚇走他們。有一晚童子軍巡邏到西南村邊巷路時,遇見四五個正要進村的“山貓”,於是童子軍們高聲恫嚇,誰知“山貓”看清只是幾個少年后不僅沒有逃走,反而向他們扑過來。

童子軍們隻得趕緊往回跑,同時高聲向村民救援。待到村民陸續趕到,“山貓”們已不見了蹤影,村沿邊幾戶人家的家禽還是被洗劫一空。

這次護村行動失敗后,王海萍總結失敗經驗,改變策略,不再是採取高聲恫嚇的方式,而是上門發動村民准備好防御的武器,隻要一聽到警報便立即出動,打“山貓”一個措手不及。

隆冬時節的一天夜裡,天空飄起寒雨。王海萍和童子軍依然在村邊值守,發現五六個“山貓”鬼鬼祟祟想潛入村中。

王海萍他們一面悄悄跟蹤“山貓”,一面派人跑回村裡報告。最后村民舉著火把,敲著鑼鼓跑出來,“山貓”險些被抓,嚇得落荒而逃。經過這一次,“山貓”再也不敢打堂善村的主意。

北伐征程淬劍鋒

廣州市中山四路上,有一座宏偉的古建筑群,大門為花崗岩雕琢的櫺星門,門上懸挂著 “毛澤東同志主辦農民運動講習所舊址”的橫匾,院內紅牆黃瓦、古樹成蔭。

1926年,王海萍從上海東華大學畢業,孤身南下廣州,就是在農民運動講習所中,他第一次見到了毛澤東,也是在這裡,他開始從學生向北伐軍人轉變。

在農講所學習結業后,王海萍來到國民革命軍第四軍政治部擔任宣傳股干事。北伐征戰前夕,王海萍重點關注士兵從軍的政治思想,並且提煉出了“三講述”“三聯系”“三啟發”的動態宣傳方法。

“三講述”“三聯系”“三啟發”為:講述中國半封建半殖民的國情,聯系國家當前的危險處境,啟發士兵的正義感﹔講述封建軍閥連年混戰橫征暴斂,致使國家陷入四分五裂狀態,聯系民眾生活於社會底層的悲慘遭遇,啟發士兵奮發的情感﹔講述參加北伐的作戰目標,聯系士兵的思想實際,啟發參戰隊伍的高昂斗志。

北伐戰爭開始后,王海萍不僅要求宣傳員親上戰場,他自己也與普通士兵一樣走上戰場,在槍林彈雨中作好軍隊的政治教育與思想宣導。

1926年8月,第四軍已經推進到長江汀泗橋南岸。士兵們枕戈待旦,隨時准備渡河突擊行動,王海萍來到前沿部隊,要求參與行動,態度堅決地表示:“我們下到作戰連隊宣傳鼓動,崗位就在前線,不能討價還價。宣傳鼓動員就是戰斗員,而且要沖鋒在前,你放心!”

“王海萍隨軍奪取了汀泗橋,爾后又隨軍攻擊咸寧,參與攻打賀勝橋的戰役,最后攻克武昌城,飲馬長江。”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主任符中介紹,在北伐的戰火硝煙中,王海萍開始成長為優秀的軍隊政治工作者,並且在總結北伐諸多戰役時,王海萍越發沿著“黨的軍隊”的思路思索。

橫刀躍馬八閩地

今天的福建省龍岩市永定區金砂鄉的上金村,過去被稱為古木督村。村子依山傍水,村中有間不起眼的瓦房,在兩側村民蓋起的兩層樓房的對比下,更顯得平平無奇,但它卻有一個不平常的名字——崇德樓。

1928年7月,時任中共福建省臨委特派員的王海萍在這間民房居住了10余天,完成了閩西特委的組建和暴動隊伍的組織。王海萍自任閩西暴動委員會總指揮,並把上杭、永定、龍岩的農民暴動武裝9000多人整編為閩西紅軍第七軍第十九師。

王海萍在閩西特委和閩西暴動委員會組建期間,特別強調了要剔除農民狹隘落后的意識,糾正暴動中提出的“殺盡城裡人”“大殺、火燒、大搶”的過火做法,要求嚴肅紀律,不准損害平民百姓的利益。

當年8月6日,王海萍與傅柏翠率領工農武裝攻打龍岩城,王海萍把暴動武裝分為兩路同時出擊,一路繞道蓮花山背,潛行到南門河邊偷襲南門﹔一路經漕溪直下攻擊南門。城內守敵堅守不出,兩路起義武裝無法突破凶猛的火力,兩方相持不下。王海萍冒著炮火來到距城關不到半裡的陣前觀察敵情,發現城牆堅固,起義部隊又沒有重武器,為避免過大傷亡,王海萍隻得下令撤退休整。

領導了閩西武裝暴動后,王海萍作為福建省委領導,支持配合紅四軍的“七月分兵”行動,打破了國民黨的三省“會剿”,而后又將暴動赤衛隊、農民自衛隊整編為紅軍。但王海萍指揮最出彩的一次武裝行動,還應該是廈門破獄。

“當時廈門國民黨軍警林立,王海萍三探監獄,提出了‘智破思明監獄’的劫獄方案。”符中介紹,作為破獄行動的總指揮,王海萍作了細致的前期准備,包括調集各地骨干,購買武器,開設特訓班等。

“廈門破獄成功救出40多名難友,王海萍領導與直接參與了這次斗爭,是他革命人生不可磨滅的絢麗一章。”王錫鵬介紹說,王海萍作為海南走出去的英雄先烈,其短暫而光輝的一生還有許多精彩的故事值得去挖掘和傳頌。(記者 梁君窮 通訊員 李佳靜)

人物簡介

王海萍,原名王朝鸞,字翔林。1904年出生於海南瓊山縣那流鄉(今海口市長流鎮)堂善村一個文人家庭,是海口地方黨史上非常重要的一位人物。王海萍是大革命時期的中共黨員,曾任中共閩西特委書記,歷任福建省委農民部長、宣傳部長、軍委書記,福建省委代書記、書記、廈門中心市委書記等要職。他參加過五卅運動、北伐戰爭、八一南昌起義等重要革命活動,並配合毛澤東率領中央紅軍攻克漳州,1932年7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28歲。王海萍的妻子梁惠貞是海口府城人,曾是廣東省立第六師范學校第一個中共黨支部的支部委員,曾擔任福建省委政治交通員等職務,1931年5月被國民黨反動派殺害,時年26歲,當時有8個月身孕。

本版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中共海口市委黨史研究室提供

(責編:常雪梅、程宏毅)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