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朱德的借款信

陳微

2018年04月27日08:11    來源:中國紀檢監察報

原標題:朱德的借款信

  與齡老弟:

  我們抗戰數月,頗有興趣,日寇雖佔領我們許多地方,但是我們又去收復了許多名城,一直深入到敵人后方北平區域去日夜不停的與日寇打仗,都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勝利,差堪告訴你們。昨鄧輝林、許明揚、劉萬方等隨四十一軍來晉,已到我處,談及家鄉好友,從此話中知道好友行跡,甚以為快,更述及我家中近況頗為寥落,亦破產時代之常事,我亦不能再顧及他們。惟家中有兩位母親,生我養我的均在,均已八十,尚康健。但因年荒,今歲乏食,恐不能度過此年,又不能告貸。我十數年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我以好友關系向你募貳佰元中幣速寄家中朱理書收。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望你做到復我。

  此候

  近安

  朱德

  十一月廿九日

  於晉洪洞戰地

  解讀

  1937年11月6日,朱德在山西昔陽縣寫信,望陳玉珍變賣書籍及家中產業以救濟母親。但朱德內心充滿著矛盾,想到陳玉珍作為他的前妻,一個女人十年來支撐南溪家庭已經十分不容易,恐她無錢再支持家鄉母親。他感到很犯難,最終他想到了此時在瀘州以開藥店為生的舊日好友戴與齡。

  戴與齡生於1888年,小朱德兩歲,是儀隴縣馬鞍人。他們感情真摯,還一同參加過科舉,都考過了鄉試和府試。1916年的護國戰爭中,朱德還邀請戴與齡出任本團軍需官,次年他又升任朱德旅部的軍需處長。朱德萬裡尋黨、在德國和蘇聯學習期間,戴與齡多次接濟朱德。1926年朱德回國在朱培德部工作時,戴與齡擔任第三軍軍官教育團軍需官,后升任第九軍軍需處長,還追隨朱德參加了南昌起義。他們密切合作、坦誠相待,論公論私,都是惺惺相惜的摯友。1937年11月29日,朱德提筆給戴與齡寫信,希望他接濟川中老母。

  信的起首,以“老弟”稱呼戴與齡,既親近又反映出朱德與戴與齡的深厚友情。朱德首先向老友介紹了抗戰的情況,從“收復了許多名城”“深入到敵人后方”“天天得到大大小小的勝利”等話語中,不難看出朱德對中國抗戰的信心。隨之,朱德通過“差堪”二字,委婉地提到如何得知好友戴與齡和自己家庭的境況,並為好友開藥店由衷地感到高興。同時,他憂心忡忡地向好友戴與齡傾訴家中的困難:兩位母親遭遇荒年,又年高乏食、不能告貸、無以為生。而自己為革命事業,“實無一錢,即將來亦如是”,因此希望以好友關系向戴與齡募錢200元,寄給老家的朱理書。讀信至此,令人唏噓不已。人們不禁要問八路軍總指揮連這點錢都拿不出來?然而,這就是事實,這就是八路軍的艱苦朴素、廉潔奉公作風的一個真實縮影。那句“此款我亦不能還你,請作捐助吧”,字裡行間不僅反映出朱德的拮據和抗戰的艱辛不易,更承載著二人友情的彌足珍貴。此時此刻,朱德能托付的除了玉珍,就隻有戴與齡了。從信的落款可知,此時朱德正在抗戰的最前線,他的心,一頭關注著瞬息萬變的戰場,一頭牽挂著萬裡之外的母親。

  這封承載著報國之志、孝母之心和勤廉之德的特殊信件,字裡行間透出的懇切和無奈,深深感染了戴與齡。戴與齡接信后立即給朱母寄去200元,使飢餓中的兩位老人渡過了難關。此后,他勒緊褲帶,節衣縮食,多次捐助朱德的親屬,並動員自己的親屬十幾人投身陝北或華北抗日前線,因為他相信朱德要走的路和做的事是正確的,是值得他盡心竭力來支持的。

  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陽的光輝﹔一封家書,可以輝映出偉大戰士對民族、對國家的無限忠誠。這封書信是朱德在抗戰前線寫的,它深刻地體現了中國共產黨及其人民軍隊的優秀品質,也生動反映了朱德對民族和人民的赤子之心,以及對母親無盡的思念和深沉的關愛。(陳微)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