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春光
2018年04月28日08:1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中華魂》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趙健民(1912—2012年),字國夫,曾用名吳培強,山東冠縣人。1920年至1931年在家鄉讀書,1932年以優異成績考入山東省立第一鄉村師范學校,同年冬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在抗日戰爭時期的許多感人故事,連同時人稱他“魯西趙子龍”,至今仍在當年的冀魯豫邊區傳頌著。
重建濟南市委
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后,日本帝國主義加緊了對中國的侵略。蔣介石為全面推行其“攘外必先安內”的國策,放任日寇橫行,卻大肆捕殺共產黨人。1933年7月,中共山東省委及全省黨組織遭受大破壞,省委書記被捕,省委組織部長宋鳴時叛變,山東的黨組織與中央失去了聯系,省城濟南處於白色恐怖之中。在國民黨主辦的《山東民國日報》上,經常登載這樣的消息:“共匪暴動,業經駐軍夷平,共擒共匪××人,由泰山號鋼甲車押解來濟”﹔“共匪××人,業經主席判決,⋯⋯驗明正身,赴緯八路刑場執行槍決”,等等。
面對國民黨反動派的血腥鎮壓,幸存下來的共產黨員、共青團員發生了分化。有的叛變,有的消沉,有的與組織脫離了關系。而不屈不撓堅持斗爭的,隻有省立第一鄉師以趙健民為代表的七八位青年學生黨員和新城兵工廠七八位工人黨員。
在此危難關頭,趙健民挺身而出。他聯合同校的黨員姚仲明、王文軒,並自覺地承擔起省立第一鄉師黨支部的領導工作。
從幾次農村武裝暴動接連失敗中,趙健民等人認識到:軍閥韓復榘與國民黨、地主官僚三位一體,是黨領導的革命斗爭的大敵﹔韓復榘集團與蔣介石、山東國民黨系統雖有一定的矛盾,但在鎮壓革命斗爭方面卻是完全一致的﹔黨所領導的農村武裝暴動,多半是在暴動時臨時奪取武器,編成部隊,加之部隊中缺少軍事骨干,所以不能迅速打亂敵人的“圍剿”,轉入游擊戰爭,而導致失敗。這是失敗的直接原因,而根本原因是不能與廣泛的群眾斗爭相結合,形成孤軍奮斗的局面﹔不能與兵運工作相結合,缺少兵運工作的配合。所以,黨的工作的重點應放在發動廣大的工、農、兵、學方面,盡量利用合法組織,積蓄力量,同時加強兵運工作,以待時機,組織武裝暴動。他們還從城市的工廠、機關、學校工作連遭破壞中體驗到:黨的工作,必須採取較為隱蔽的形式,盡量利用合法組織,避免過於暴露自己。同時,在斗爭中應善於利用敵人的矛盾。在黨的自身建設方面,務必嚴格按照條件和程序吸收黨員,清除投機分子、腐化分子、階級異己分子。
鑒此,省立第一鄉師黨支部確立了當前三大任務:第一,積極、慎重地恢復黨組織、發展新黨員﹔第二,根據客觀形勢,獨立地開展革命斗爭﹔第三,千方百計與上級黨組織取得聯系。
此后,省立第一鄉師黨支部首先從本校開始發展新黨員。從1933年下半年到1935年間,共發展黨員20多名。接著,他們以學校本身和新城兵工廠為基地,在全市恢復、發展黨組織,全市共有9個黨支部,70余名黨員。其間,趙健民還曾於1934年2月回到冠縣,先后建立了冠縣中心支部、壽張第八鄉師支部,后又在陽谷、堂邑等縣和聊城省立第三師范學校建立了黨支部。在恢復、發展黨組織的同時,鄉師黨支部還發動群眾進行了艱苦的斗爭,如發動全省師范學校學生開展反會考斗爭,組織“洋車夫兄弟會”,利用各種機會進行抗日宣傳,舉辦日本侵略東北四周年紀念日活動,聲援北京“一二•九”學生運動,等等。
在尋找上級黨組織方面,趙健民等人更為迫切。自1933年下半年起,他們先后派人兩次去北平、三次去上海、兩次去泰安尋找上級黨的關系,可惜都沒找到。1935年9月,趙健民打聽到濮縣黨組織與河北省委有聯系,便獨自一人從濟南騎著一輛破自行車順著黃河大堤趕往濮縣,與受河北省委領導的直南特委巡視員劉晏春取得了聯系。同年冬,中共濮縣地方組織來信告訴趙健民,河北省委的一位負責人已到濮縣,可派人聯系。趙健民非常興奮,第二天一大早又騎上自行車,迎著刺骨的寒風趕往濮縣,當天足足行程360裡,黃昏時宿在壽張縣,次日又早起趕路100余裡,來到濮縣古雲集,見到了中共河北省委代表、直魯豫特委書記黎玉,通過黎玉與上級取得聯系,終於回到了黨中央的懷抱。
為適應斗爭形勢的需要,加強統一領導,1934年5月初的一天,趙健民、王文軒與中共新城兵工廠支部委員陳太平等人,聚在濟南市北郊的五柳閘開會,決定組建中共濟南市委,趙健民任書記,王文軒任宣傳部長,陳太平任組織部長。從此,濟南市又有了統一的中共黨的組織。
獄中彰顯忠勇
中共濟南市委成立后,為統一和加強對魯西等地黨組織的領導,趙健民又主動與各地黨員取得聯系,先后成立了中共魯西特委、中共新泰縣委,並同萊蕪縣委取得了聯系。1935年初冬,在萊蕪成立了中共山東省工委,劉仲瑩任書記,趙健民任組織部長。不久,趙健民任代理書記。
1936年4月下旬,中共中央北方局派黎玉以北方局代表、山東省委書記的身份來到濟南。5月,中共山東省委重新建立,趙健民任組織部長兼濟南市委書記。當年9月,趙健民被叛徒出賣而遭逮捕,在省政府軍法處遭到刑訊。特務問他“北方局來的人在哪裡?”“鄉師、兵工廠裡還有誰是共產黨員?”他一概回答“不知道。”特務們先是用竹鞭抽打他,接著是對他壓杠子。他昏迷過去,敵人就用涼水把他澆醒,醒后再壓⋯⋯最終,特務們確認從他嘴中實在掏不出什麼東西,隻好將他押送到軍法處拘留所。
在拘留所,趙健民遇到一位地下共產黨員,並得知他可以設法傳遞信件。為保護黨組織,趙健民強忍著疼痛給黎玉寫了一封信:“我被萊蕪一個見過面的熟人叛賣,被特務隊逮捕,指証我是共產黨的負責人,要我說出上下左右的關系。他們的這一些企圖,都是枉費心機的。從上午十時到下午五時,對我施行了各種酷刑。他們這一切,對一個有堅定信念、早已立下舍生取義決心的人來說,都是徒勞的。不管前面有什麼驚濤駭浪等待著我,我已下定決心:‘寧為玉碎,決不瓦全。’海可枯,石可爛,浩然正氣之節不可變。請放心!愚弟粉身碎骨,決不連累朋友!”
兩天后,黎玉派人探望趙健民。那來人,就是后來大名鼎鼎的書法家武中奇。自己被捕的第四天,黨組織就派人來了。這種關懷,使趙健民渾身充滿了力量。過了兩三天,特務們對趙健民進行了第二次審訊。主審的特務對他改用攻心戰:從共產黨創造蘇區,談到長征隻剩下幾個人⋯⋯最后斷言,紅軍不久就會被全部消滅。然后,對趙健民說:“你不是要抗日救國嗎?那就不要跟共產黨走,這條路是走不通的。隻有跟蔣委員長走,才能抗日救國。” 趙健民輕蔑地一笑,接著義正詞嚴地說:“蔣介石應該改弦更張,走全國人民所希望的‘停止內戰,一致對外的路。”在場的大叛徒宋鳴時聽罷,一拍桌子,大吼道:“趙健民!你要做共產黨的烈士嗎?好,我成全你!”主審的特務也火了,指著趙健民說:“你膽子不小,敢耍捕共隊!”就這樣,第二次審訊收了場。
當特務把趙健民押回拘留所監房時,武中奇正在等他。這是他第二次探望趙健民,並帶來了黎玉的親筆信。信中說:“你的被捕,使大家感到震驚,是工作的一大損失。你能在被捕受酷刑的第二天就送出信來,並表示決不連累任何朋友,這又使我們十分贊佩。現在是國難當頭,⋯⋯每一個有良心的中華兒女,都應當立即拋棄前嫌,停止敵對行動,一致對外⋯⋯吾弟要十分注意,要利用一切場合,闡明我們的主張。這不但對周圍能產生有利影響,而且能一定程度地打動有關領導,也可能對吾弟的官司有利。切切,切切!”
趙健民仔細地琢磨著信中的含意,決心利用一切場合宣傳黨的“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主張。
10月中旬,國民黨山東省主席兼第三路軍總指揮韓復榘要親自審訊趙健民,同時被審訊的還有40多人。
韓復榘審訊,不按法律條文,完全憑自己的喜怒哀樂。他還有自己的一套章法,不看案卷,隻聽軍法官念案情,念得輕,判得就輕﹔念得重,判得就重﹔念到應槍斃,他右手就從胸脯向前一擺,說聲“斃”,拉出去就斃了。
這天下午3時,趙健民和部分犯人被押進省政府。軍法官歷數了趙健民的“罪行”后,提議“請主席槍斃他。”兩個執法隊員立即抓住趙健民的雙臂,准備向外拉,趙健民卻鎮靜地望著韓復榘。韓復榘見他如此表情,轉著眼珠想了想,突然問道:“你是個學生,不好好讀書,參加共產黨干什麼?”趙健民胸有成竹地說:“我參加共產黨是為了發動民眾抗日。主席,日本人在民國二十年,制造‘九•一八’事變,佔領東北三省﹔二十二年,又佔領熱河和河北省長城要塞﹔同年十一月,以冀東防共自治的名義,控制了冀東二十幾個縣﹔二十四年,佔領察哈爾北面大部和綏遠北面一部﹔而現在,又大力推行包括山東在內的華北五省自治⋯⋯山東地處沿海,一旦日軍大舉入侵,必定遭到蹂躪。您作為山東的軍政領導人,不但不應壓制我們抗日,還該支持我們的抗日救國活動呀!”
韓復榘聽到這兒,身體微微一顫,隨后語調平靜地說:“年輕人,你向我做起宣傳來了。我問你,你去萊蕪干什麼?是不是去鬧暴動啊?鬧暴動,我可不答應。”趙健民馬上回答:“我去萊蕪是進行抗日宣傳,萬一日軍侵佔山東,好發動抗日游擊戰爭。至於暴動,我們已經停止了。現在,我們把中國的一切軍隊都看成是抗日力量的一部分。打內戰,不論誰勝誰負,都是國防力量的損失⋯⋯”
這時,站在旁邊的軍法處處長史荊洲插話說:“這個人頑固得很,抓他的時候,他把共產黨的文件都吃了。”這一說,使本已緩和下來的氣氛又緊張起來。韓復榘瞅瞅趙健民,又瞅瞅他,稍加思忖,說了聲:“送法院!”於是,趙健民被送進了山東省高級法院看守所。
組織抗日武裝
1937年8月間,中共華北聯絡局派張友漁到濟南。他在先前由中共中央派出的紅軍將領張經武所做工作的基礎上,對韓復榘進行統一戰線工作,並與韓復榘達成了三項協議:(一)釋放在押政治犯。(二)成立第三路軍政訓處,由余心清任主任。中共各級組織派遣部分共產黨員和進步人士協助余心清工作。(三)開辦第三路軍政治工作人員訓練班,培訓動員民眾抗日的干部。
兩個月后,趙健民被作為政治犯釋放出獄。當時,正值黨中央號召 “每個共產黨員要成為一個好的游擊隊員,開展敵后游擊戰爭”﹔中共中央北方局也號召濟南的共產黨員及從國民黨監獄中獲釋的大批黨的重要干部“脫下長衫,到游擊隊去”。本來,時任省委書記的黎玉建議趙健民繼續留在省委工作,趙健民卻表示:“我老家是冠縣,在魯西人熟地熟,請省委先派我去魯西搞武裝,待一個時期再回省委工作。” 省委同意了他的意見,並任命他為魯西特委書記。
趙健民回到冠縣后,馬上召集黨員王浩、許夢俠、孫洪、馮干才、郭英、郭林業和朱月侗等,在朱三裡開會,研究建立黨的抗日武裝及如何對待境內綠林武裝,很快便以黨團員為骨干組建起一支小型抗日游擊隊,打出了“華北自衛軍抗日游擊隊”的旗幟,並親自起草《華北自衛軍抗日游擊隊告各界父老書》,進行抗日宣傳。僅20余天,抗日武裝就發展到百余人(槍)。
當時,冠縣境內有 “南杆”、“北杆”兩股較大的綠林武裝,各有四五百人。為爭取“南杆”擺脫國民黨頑固派的控制,趙健民以山東第六專區少校政訓員的身份,打入“南杆”內部,經過艱苦的爭取、分化瓦解工作,收編了“南杆”。接著,又收了“北杆”。兩支武裝改編為山東省第六區抗日游擊司令部的第5、第6支隊。趙健民是第6支隊黨組織的負責人。
隨后,趙健民協助愛國將領、山東省第六區行政督察專員、保安司令兼聊城縣縣長范筑先收服和改造其他土匪、民團、潰兵,壯大抗日隊伍。同時,接連參加了范筑先組織的梁水鎮、界牌、南鎮、范縣等一系列戰斗,屢戰屢勝,開辟了一大片抗日游擊根據地。
1939年1月,范筑先屬下的第3團在冠縣城南與日軍進行遭遇戰。隨后,第3團整編為第3營,並由趙健民擔任營長。從此,這支隊伍的戰斗力有了很大提高。從1939年2月到1940年10月,他們在莘縣、冠縣、堂邑、聊(城)西、博平一帶,與日、偽軍打了幾十仗,成為鞏固和發展魯西北抗日根據地的重要武裝力量。 3營和趙健民本人,也一度被人合稱為“趙三營”。
趙健民治軍嚴謹,他要求每個戰士都要嚴格執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夜行軍到一個村庄,天不亮不准叫老百姓的門。住在百姓家裡,要幫助挑水、掃院子,開展“水滿缸”運動。遇到農忙時節,要盡力幫助群眾搶收搶種,解決一些實際困難。當部隊出發時,都要派人與房東告別,征求意見,表示感謝,並檢查“群眾紀律”的執行情況。在魯西北一帶,由於這支部隊名聲大、影響好,當地群眾都把第3營親切地稱作“咱們的趙三營”。“趙三營”的隊伍一到,群眾奔走相告,簞食壺漿,而冠縣的日偽軍則下令戒嚴,不准出城。
譽滿魯西大地
趙健民擅長奇襲,常常率領3營忽聚忽散,神出鬼沒地打擊日偽軍。如1939 年秋,在攻打冠縣王庄偽軍據點的一次戰斗中,他指派10 名偵察員化裝成當地送棉花的農民,巧妙地進入據點,90 多名戰士全部輕裝, 跟隨其后, 出其不意地將據點拿下, 俘虜偽軍120 多人。 類此事例,不勝枚舉。尤其是他在冠縣指揮的三次戰役,更使他威震魯西大地。
一是巧襲冠縣城 。1939年春,日寇為侵佔冠縣,集中1000多名日軍和來自莘縣的部分偽軍,採取了大舉“掃蕩”、重點進攻的辦法。趙健民分析了敵眾我寡的形勢,決定暫時撤出冠縣縣城。
敵軍佔領縣城之后,“趙三營”立即派出了小分隊,從四面對佔領縣城的敵人進行不斷的襲擾。有一次,他們從中午12時一直打到下午4時。由於這一次集中了兵力,敵人覺得無法在縣城站住腳,便使用大炮和重機槍向周圍慌亂射擊一陣后,放棄了縣城,向東南方向逃竄。“趙三營”一直將敵人追到了城東7裡外的韓村,並將其后尾咬住。這時,敵人才不得不組織重炮猛轟,同時命令莘縣的偽軍騎兵對“趙三營”沖鋒。“趙三營” 搶佔了韓村東的一座磚窯,最終打垮了偽騎兵,並在夜間與敵人展開了巷戰。天剛亮時,敵人集中兵力向西北方向進攻。為避免損失,“趙三營”主動撤出戰斗,敵人也逃回莘縣。
這一仗,不僅趕跑了侵佔冠縣城的日軍,並予以重大殺傷,對冠縣一帶的抗日人民也是個很大的鼓舞,同時也使“趙三營”官兵增長了與日軍作戰的經驗。
二是大戰陳貫庄。1939年秋,“趙三營”住在冠縣城東30裡的陳貫庄。一天,他們發現日軍的一個團,共有4000多人,從賈鎮南下,將經陳貫庄向桑阿鎮前進。根據敵人的布局,可看出對方的建制有大隊和中隊,裝備有重機槍連隊、山炮隊以及40余輛汽車的輜重隊。
趙健民決定襲擊日軍汽車輜重隊。他親自率領第一連,隱蔽接近日軍。當日軍步兵、炮兵過去,汽車隊進入“趙三營”的射程之內,第1連戰士便以密集的排槍向敵汽車隊射擊。而在同時,敵人的輜重掩護隊下車時,遭到了“趙三營”猛烈的攻擊。 當敵方一個軍官進行往來指揮時,被“趙三營”的通訊員、特等射手猛擊一槍,當場斃命。此后,東面及東北方向的敵人便不敢向村寨逼近了。黃昏之后,敵人因在各處進攻都遭受重大傷亡,大都臥在地上不敢前進。即便是敵軍的指揮官一再叫罵著讓前進,都無濟於事。這次戰役,斃傷敵人110余人,筑先縱隊司令員張維翰還親自趕來慰勉。
三是摧毀偽頑政府。 1940年春,冠縣第8區和第6區的北部一度被豪紳地主盤踞,拒絕八路軍部隊進入。他們還成立偽第6區區公所,區公所設在堂木寨。
6月的一個夜間,趙健民率領“趙三營”第1、第3連,在堂木寨的同學許樹菱帶領下攻擊堂木寨。由於計劃周密,行動迅速,此次戰斗一槍未發便解決了偽頑區部,活捉了頑軍死硬分子區隊教練。
7月期間,第8區和第6區的一些豪紳地主趁日軍對冠縣“掃蕩”之機,又開始大肆活動,並威脅傾向抗日民主政府的村寨。為粉碎敵人的圖謀,“趙三營”決定進攻第6區地主武裝控制的大柳邵、邢柳邵,並收繳地主的槍支。
就在日軍結束“掃蕩”的次日夜間,趙健民率領“趙三營”第1、第3連的戰士進攻大柳邵,“趙三營”的教導員率領第2、第4連進攻邢柳邵。經過激烈戰斗,共繳槍100余支。對豪紳地主武裝進行了徹底的摧毀性的打擊,鞏固、擴大了冠縣抗日根據地。由於趙健民多謀善斷,膽大心細,率領“趙三營”四處拔據點、反“掃蕩”、設伏擊,出奇制勝,使得日偽軍聞風喪膽,所以人們都稱他“魯西趙子龍”。
1941年5月至年底,趙健民在中共中央北方局黨校學習。1942年1月,趙健民被任命為八路軍冀魯豫軍區魯西北軍分區(后稱第三軍分區)司令員。
1942年5月,日軍對冀中抗日根據地進行殘酷的大“掃蕩”,馬本齋領導的回民支隊從冀中來到冀魯豫第三軍分區。組織上決定讓馬本齋擔任分區司令員,讓趙健民任副司令員,並由軍區司令員楊得志征求趙健民的意見。趙健民當即表示:“這有什麼關系,請首長放心,我一定和馬本齋同志一起搞好三分區的工作。”此后,趙健民與馬本齋密切配合、並肩戰斗,沉重打擊了日偽軍的囂張氣焰,鞏固和發展了抗日根據地。
1944年8月,趙健民率部解放莘縣城,全殲守城偽軍,活捉偽模范縣長兼保安司令劉仙洲,受到冀魯豫軍區表揚。
抗日戰爭勝利后,趙健民曾先后擔任中共冀魯豫區黨委副書記兼冀魯豫軍區副政委、冀魯豫軍區司令員,指揮所部參加魯西南戰役、睢杞戰役、淮海戰役。1949年2月任第二野戰軍第17軍政委,8月兼任軍長,參加了渡江戰役、西南戰役。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曾任西南軍政委員會交通部部長,政務院鐵道部副部長,中共山東省委書記、省長,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等職。他是中共第八屆中央候補委員﹔中共第十二大、十三大中央顧問委員會委員。
來源:《中華魂》2018年第4期
相關專題 |
· 期刊選粹 |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