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分享到:

紅軍的優秀政治干部——劉型

曾春生

2018年05月10日09:06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黨史文匯》授權中國共產黨新聞網發布,請勿轉載)

投筆從戎,參加秋收暴動

劉型,祖籍湖南醴陵,1906年3月19日出生於江西萍鄉。父親劉應璋是萍鄉排上鄉毛園村太沖塘一位忠厚老實的佃農。除佃耕外,還兼“挑腳”,挑運煤炭和鐵砂往來於上株嶺鐵礦和萍鄉縣城之間。因生活困難曾被迫三遷其家,先遷上珠村羅漢山,后遷小西區。母親李貞娘勤勞善良,終年操持家務,撫養兒女。劉型兄妹十人因生活困難隻養活了8人且3個姐姐很小就出嫁了。他最小,童年時就幫父兄干活,拔草、砍柴、放牛樣樣都做。1914 年春,劉型在冷水坑附近的村小上學了,一年后村小停辦,又轉念私塾。他讀書非常用功,語文成績尤好。

1924年秋,他插入明新高小二年級專攻英文、算術。1925 年考入萍鄉縣立中學。期間積極參加紀念“五七”國恥反日示威。

1926年3月18日,段祺瑞政府開槍殺害北京愛國群眾事件,給劉型思想震動很大,於是他與鄧貞謙、陳鐵錚、鐘邦武等同學組織了互助社秘密進行革命活動。該社主要成員后均成萍鄉共產主義青年團負責人。隨著形勢發展后改為策群學會,劉型被派往萍鄉小西區從事農民運動,組織區鄉農民協會。

1926年10月,北伐軍攻克武昌。11月,設在武昌蘭陵街兩湖書院的黃埔軍校武漢分校開始招生。劉型決意投筆從戎,便持當地革命團體的介紹信去武昌報考,被錄取為第六期入伍生。新生入校后編成兩個大隊和一個女生隊,約1100多人。

1927年3月下旬,該校改名中央軍事政治學校。5月中旬,國民革命軍獨立十四師師長夏斗寅在蔣介石的收買下叛變進犯武漢。在危急關頭中央軍事政治學校、學兵團、農耕所和二十五師七十五團等組成獨立師,配合從前方調回的一部分兵力在武漢衛戍司令葉挺指揮下迎擊叛軍。劉型所在第一隊編為第一團,5月17日進到賀勝橋堵截叛軍。他分在第一團偵察隊和戰友英勇轉戰咸寧、蒲圻、嘉魚、赤壁、新堤,攻佔沔陽城,擊敗夏斗寅和楊森的“老九師”。他因在平叛中表現突出,火線加入中國共產黨。

大革命失敗后,中共中央特派員毛澤東來到安源領導秋收起義。1927年9月10日晚,秋收暴動興起。為配合之,中共醴陵縣委組織四鄉農民暴動。劉型和戰友們在萍鄉東僑和醴陵南區一帶響應秋收暴動,主要是發動農民與反動地主斗爭。在劉型的影響下 3個哥哥也都參加了秋收暴動。

1928年3月,萍鄉之敵深入小西區燒殺,白色恐怖十分嚴重。鑒於此劉型等把萍鄉區游擊營與醴陵南區游擊營合編為萍醴游擊營,有 200 多人。游龍任營長,劉型任黨代表。但因形勢嚴峻很難開展活動。不久,劉型通過安源市委秘密交通員鄧貞謙獲知毛澤東轉戰到井岡山的情報后,當即召開會議,決定轉移部隊。隨即帶領隊伍晝伏夜行機智擺脫了萍、醴敵人的糾纏。4 月順利進入蓮花縣。他帶著 80 多人、50 多支槍終於在永新西鄉找到了毛委員。

上井岡山,黃洋界立奇功

1928年5月中旬,毛澤東找劉型說紅四軍需一批連隊政治干部,決定派他去接任三十一團一連黨代表。一連連長陳伯鈞剛好是他的同學,著實讓劉型格外高興。6月20日,二人在古城參加了毛澤東和朱德主持召開的連以上干部會議,會上決定三十一團、二十八團和二十九團分別在新、老七溪嶺阻擊敵人。次日,劉型隨軍開進新城。團部布置以連為單位開會進行戰前動員。二人向戰士們詳細傳達了軍委和軍部的決定,檢查了全連的備戰工作。第三天即進入新七溪嶺陣地。6月23日農歷端午節,三十一團佔領了新七溪嶺的制高點。戰斗從拂曉打響,敵人封鎖了風車口,部隊沖不上去,三連連長資本謙和二連黨代表向方夏壯烈犧牲。劉型和陳伯鈞帶領戰士增援二、三連陣地,集中力量扑滅敵人的機槍火力點。班長馬奕富使盡全力勇猛向敵人機槍扑去堵住了槍口,戰士們乘機沖殺過去擊潰敵人。二十八團在老七溪嶺得勝后也向新七溪嶺的龍源口包抄過來。當晚全軍乘勝追擊,第三次攻佔了永新城。二人帶領全連戰士一直往天河方向追擊敵人。這一仗,擊潰敵人兩個團,殲滅一個團,繳槍700多支。

8月中旬,劉型接到營部通知,一連、三連立即星夜兼程趕回井岡山。他讓每位戰士扎緊褲腿,裝米60斤,集合隊伍從永新西鄉出發,經礱市、茅坪,沿崎嶇山路急行軍 200多裡趕到小井。此時,三十一團在中井召開干部會,劉型立即趕去開會,得知湘贛兩省約4個團的敵人圍攻井岡山,而紅軍隻有三十一團的一連、三連兩個連。形勢雖十分嚴峻但團裡還是提出誓死保衛井岡山。第二天一早,營長陳毅安部署了一、三連的作戰任務。劉型馬上回連召開會議明確全體指戰員的戰斗任務,接著帶領一連來到險峻的黃洋界口陣地。他察看險峻地形后,隨即指揮全連戰士挖掩體、埋竹釘、搬石頭。

次日清晨,他們隱蔽在一連簡易工事和單人掩體裡,注意山下敵軍的動向。8點多鐘,敵人沿唯一山道往上爬,等敵進入射程內時,劉型發令射擊敵人。敵人不甘心,多次發起沖擊,都被我軍擊退。戰斗一直持續到下午,打得非常激烈。彈藥不足,便用滾石助戰,用吶喊聲助威。他們還把唯一一門剛修好的迫擊炮從茨坪抬到黃洋界,射出僅有的3發炮彈。雖隻打響了一發但恰好打中敵指揮所。敵人聽到炮聲,以為紅軍主力回到山上便偃旗息鼓撤回酃縣。黃洋界保衛戰以不足一營的兵力擊退了一師敵人的進犯,取得了保衛黃洋界的勝利。9月下旬,毛澤東回師井岡山,得知情況后興奮地寫下了《西江月·井岡山》一詞。

進軍贛南,創建中央蘇區

1929年1月14日,在毛澤東、朱德率領下劉型等告別井岡山從小行洲集中,經黃垇走上猶、崇義到大余。一路上江西敵軍追堵不放。紅軍在大余和敵李文彬的二十一旅遭遇,激戰竟日。部隊進入三南(龍南、全南、定南)每日行程80至100裡,沿途是冰雪未化的山嶺,行軍十分困難。2月初,紅軍進入尋烏縣的吉潭、項山、圳下一帶,遭到尾追贛敵劉士毅旅的包圍襲擊,脫險后到羅福嶂休整。為迷惑敵人,前委通知變更團的番號,二十八團軍部直屬隊、獨立營,三十一團分別改為一、二、三縱隊。劉型任三縱隊司令部機槍連副黨代表。

2月9日,紅軍以三縱隊為前衛,經會昌、武陽、到達瑞金縣境。三縱隊派一個營襲擊瑞金城,收集報紙,劉型帶領機槍連參加這次行動。他們迅速進入縣城,襲擊了敵人的機關、郵局,收繳報紙、文件后立即出城。待敵人發覺時全連已回到黃柏圩。第二天,全連進入大柏地麻子坳東面山上,與敵激戰,全殲追敵一個團,俘虜敵團長肖致平及其部下800余人,繳槍800余支,因無人認得肖致平,被當作一般俘虜放掉了。大柏地獲勝后紅軍揮師向寧都挺進,於 2月15日到達東固羅坑,與江西紅軍獨立第二、四團會師。前委慮及福建敵軍已入江西尋找紅軍作戰的形勢,遂改武夷山下分兵計劃,命令各部隊經寧都、石城、瑞金東進閩西。3月14日,劉型所在三縱隊為左路,二縱隊居中,一縱隊居右,向長汀出擊。在漁溪潰敵后乘勝追擊直驅長嶺寨,經激戰全殲閩西土著軍閥混成第二旅 3000 余人,在牛斗頭擊斃旅長郭鳳鳴。並一鼓作氣攻佔長汀縣城,成立了長汀縣革命委員會。

17天后,劉型接前委通知,隨軍回師贛南。因工作需要,他任三縱隊七支隊十三大隊(相當連)黨代表。十三大隊奉命隨毛澤東去興國古龍崗一帶開辟工作。隨后,又由劉型帶隊護送毛澤東去寧都青塘。4月29日,紅軍激戰寧都縣城,5月3日,成立了中共寧都臨時縣委和寧都縣工農兵革命委員會。

1930年10月3日,紅軍佔領吉安后,劉型調十二軍三十四師一○二團任政委。11月底,紅一方面軍東渡贛江誘敵深入。集結在寧都黃陂、小布一帶地區准備第一次反“圍剿”。12 月下旬,劉型到小布圩三官堂參加團以上干部會議,聽取毛澤東、朱德關於殲敵主力的戰斗部署。25日,紅軍總部在小布麻糍石下的河灘上召開蘇區軍民殲敵誓師大會。劉型興趣盎然地向參會干部戰士宣讀會場上懸挂的毛澤東擬寫的一幅對聯:“敵進我退,敵駐我擾,敵疲我打,敵退我追,游擊戰裡操勝算。大步進退,誘敵深入,集中兵力,各個擊破,運動戰中殲敵人。”

此時,敵張輝瓚十八師已被誘入龍崗山區。總部決定:第十二軍和第三軍為左路,由朱毛直接指揮,沿君埠攻擊龍崗。全軍於29 日凌晨向龍崗西南方攻擊前進。30 日拂曉很快佔領了龍崗南端和水西南端的萬公山,雙方戰至中午,劉型隨十二軍按計劃向敵側進攻。紅四軍和紅三軍團則從龍崗北面高山上往下沖殺。紅軍奮勇作戰,敵軍全線崩潰。不一會傳來捉到張輝瓚的捷報。

1931年1月3日,十二軍奉總部令正面攻擊寧都東韶之敵譚道源,於3日10時前經南團、琳池到達東韶街附近,向東韶之敵攻擊前進。劉型帶領一○二團隨十二軍和紅三軍團向敵五十師發起攻擊。下午1 時發起總攻。紅軍佔領雪崖垴高地,利用有利地形向敵猛烈攻擊,敵軍傷亡慘重,戰至下午 3 時敵全線崩潰。此役俘敵官兵3000余人。

5月中旬,紅軍開始第二次反“圍剿”。劉型所部先參加富田、白雲山、白沙戰斗,消滅敵公秉藩師全部、郭華宗師大部。幾天后他們冒雨急行軍兩天三夜到永豐中村參戰,殲敵一個旅。接著向廣昌進軍時一○二團奉命擔任后衛。劉型帶頭泅水渡河追殲逃敵。5月 31 日趕到建寧全殲守敵劉和鼎師的兩個團。此后他率部暫留建寧地區開展發動群眾,分配土地,建立政權等工作。

第三次反“圍剿”期間,劉型所部隨主力行動。在毛澤東、朱德的指揮下,他們神速穿過兩路敵軍 20 公裡的空隙,翻過高山到達蓮塘、良村地區參戰,打了兩個大勝仗。又奉命主攻敵毛炳文八師,取得寧都黃陂大捷。隨后,紅軍獲知敵軍正從四面向黃陂包圍進擊。劉型奉總部命令,率部隨十二軍佯裝成紅軍主力,參加打樂安、下寧都、出瑞金,與敵周旋。使紅軍主力巧妙跳出敵包圍圈,回到興國楓邊、白石休整隱蔽。9 月初回師參加老營盤、方石嶺戰斗,粉碎了敵第三次“圍剿”。不久,紅十二軍三十四師編入紅四軍第十二師,劉型任該師政治部主任。

把紅十五軍鍛造成人民軍隊

1931年12月14日,國民黨二十六路軍在寧都起義后被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隨后,劉型調任紅五軍團十三軍三十八師政委。因工作出色 1932年12月又調任紅五軍團十五軍政治部主任,協助左權政委負責政治工作。紅十五軍由二十六路軍七十四旅改編,原是主力旅,受國民黨影響較深,故其改造任務十分艱巨。

首先,講道理,教方法。舊軍隊搞不清楚“打土豪,分田地”的大道理。劉型便耐心細致分析道,中國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社會,少數人佔有大量土地,多數貧苦農民無地或少地,這個矛盾是主要的。故要解決這個矛盾須依靠打土豪分田地。可剛開始打土豪時官兵們把土豪吊起來拿馬鞭子去抽,劉型趕緊制止並面授機宜,土豪地主都是死要面子的,若叫他們去游街,他們就會把財物拿出來。這個辦法果然靈驗,大家很快改變了簡單生硬的作風。其次,調查研究。舊軍隊的官兵不懂調研工作,劉型又娓娓道來,說調研學問很大,需挨家訪問,白天去訪問,他們什麼也不講﹔隻能晚上去,老百姓沒顧慮才講真話。他親自帶領干部戰士做社會調查,夜裡挨家挨戶訪貧問苦,發動群眾打土豪分田地,開展減租減息斗爭。再者,改舊習。舊軍隊愛抓伕叫老百姓來干活,把槍支、包等都讓伕子去挑,自己卻大搖大擺空手走路。針對這些問題,劉型用三大紀律八項注意教育官兵,要團結幫助群眾,不能欺壓群眾,還有不准調戲婦女,要打掃房屋等。在舊軍隊,打、罵、克扣軍餉是家常便飯。劉型立即著手在紅十五軍成立了士兵委員會,揭露、控訴軍閥作風,實行民主管理,開除了一些極反動的軍官,教育干部要實行官兵平等,把戰士當兄弟來愛護。在短時間內收效很大:打仗沒有逃跑的,行軍沒有掉隊的,宿營沒有違紀的,自覺幫老鄉挑水、掃地,實行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群眾高興地說,這支部隊雖語言、衣服不同 (即說北方話,穿黃軍裝),卻和紅軍一個樣。

在紅十五軍,劉型通過以情動人,以理服人來教育官兵。他從關心戰士的生活入手,注意尊重北方戰士和少數民族戰士的生活習慣,切實幫他們解決實際問題。北方戰士不愛吃大米,愛吃面。然江西缺面,打仗繳獲了一些面粉,劉型便把面領來讓炊事員做成面條,但煮面不得法,面條燒成糊糊。北方戰士生氣,風言風語。劉型及時解釋、改進工作說:餓著肚子不行,無論面糊糊還是大米粥,你們多少吃一些。說完,自己帶頭吃這些面糊糊,而且讓政治干部們一塊吃。

劉型在工作中還特別尊重他們的風俗習慣。如南方戰士對北方戰士有意見,說,北方的戰士不吃臘肉,不革命,他們吃齋,講迷信。原來北方戰士中有不少是回族人,劉型就跟南方戰士說:“要尊重北方人的風俗習慣,不能籠統地講不吃臘肉就是不革命。”此外,按照習俗回族戰士隻吃阿訇宰的牛羊肉,於是他與地方蘇維埃政府聯系買來一些老弱病殘的黃牛,在回族戰士中選出阿訇,安排阿訇宰牛給他們吃。

針對回族戰士多的特點,劉型在部隊中組成回族排、回族連、回族營、回族團。回族戰士打仗非常勇敢,所以回族部隊的戰斗力很強。這一舉措在當時非常有特色。

經過善做政治工作的劉型等人的艱辛努力,紅十五軍經受住了各種考驗和挑戰,黨員人數達到 1/3,有的連隊甚至達到一半,部隊思想作風和戰斗力明顯加強,也使紅十五軍真正鍛造成了一支新型人民軍隊。

來源:《黨史文匯》2018年第4期

(責編:曹淼、謝磊)
相關專題
· 期刊選粹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