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馮兵 樊子豪

2018年05月14日07:55    來源:學習時報

原標題:劉少奇如何教育子女

  劉少奇曾任國家主席、黨中央副主席,但他始終把自己當作人民群眾中的一員,其謙虛謹慎的美德在教育子女上也頗有體現,形成了獨特的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
  ——編 者
  “不要打著我的旗號到處吹牛”
  新中國成立之初,有不少親戚聽說劉少奇當了國家領導人,紛紛前往北京找他,希望能為自己謀得一些好處,均遭到劉少奇的拒絕。后來,劉少奇意識到這種思想縱容不得,就親自主持了一次家庭會議,參加的有一些親戚和幾個孩子。劉少奇諄諄告誡他們不能因為是國家主席的親戚,就可以搞特殊,相反,“正因為你是國家主席的親戚,更應該嚴格要求自己,更應該艱苦朴素、謙虛謹慎,更應該有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志氣。不要打著我的旗號到處吹牛”。劉少奇對子女和親戚明確表示,他絕不允許利用黨和人民給的權力搞特殊,一旦發生,一定會嚴肅處理。
  劉少奇的長女劉愛琴,有次回北京,跟父親抱怨自己住的房子被大水淹了,向有關部門多次反映也得不到解決。身為父親的劉少奇,並未首先心疼自己的女兒受苦受難,反問女兒:“群眾住的房子,難道沒被水淹嗎?群眾能住,我們也能住。不能因為你是國家主席的女兒,就可以特別,先給你換房子!現在搞點特殊,好像得了便宜,但在思想上是一種危險……常常想佔便宜,思想就要變,會變到人民的對立面去,成為無益於社會的人。”
  1950年,劉愛琴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中學申請入黨,次年預備期滿,原以為按照正常程序,預備黨員轉為正式黨員順理成章。但卻發生了意外,學校收到一封信,內容涉及劉愛琴一系列與入黨有關的問題,信的內容強調,劉愛琴並未達到共產黨員的標准,黨組織應當嚴格審查並認真考慮她的“轉正”問題。學校黨支部大會上,當劉愛琴得知自己預備黨員無法正常“轉正”時,心理上難以接受,感到心灰意冷。而這封信函的寫作者,正是深愛她的父親劉少奇。劉少奇之所以有此舉動,源自他對女兒的嚴格要求和深入了解。他認為,女兒遠未達到入黨標准和要求,仍須經過一段時間的歷練和成長。由此,不同意按期發展她為共產黨員。后來,經過耐心細致的教育,劉愛琴愉快接受了劉少奇的批評和建議。
  “極端自我的風氣決不可助長”
  劉少奇的兒子劉允若,曾就讀於莫斯科航空學院,學習飛機無線電儀表專業。進校之初,他還能夠刻苦學習,成績也名列前茅,但經過一段時間的校園生活,他漸漸失去對所學專業的興趣,成績大幅度滑坡。后來,他與同學發生矛盾,加上對所學專業不滿,遂要求留級或轉系。但他的申請遭到了拒絕,於是就給父親連寫三封信,以尋求父親的理解與支持。
  劉少奇抽空陸續多次回信,他在信中教導到:“不管你將來干什麼,我勸你學一門專業,因為學一門專業知識,對於你將來不論干什麼工作都有好處。如果沒有一門專業知識,則可能不論什麼工作都難以干好。”劉少奇重點對他與同學“鬧翻了”的情況進行了剖析,認為他自身問題是事情發生的主要原因,應當反省自己一貫的、不謙虛、怕吃苦的毛病,學會謙虛謹慎,不驕不躁。不能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別人都是錯的﹔人家都對不起你,你卻沒有對不起別人。這種以個人為中心的、極端自我的風氣決不可助長,如若不加以糾正,即便日后學有所成,也很難對社會有所貢獻,務必加以改正,拋卻個人主義,回歸集體主義。
  在父親耐心細致的啟發教育下,劉允若的消極思想一度有了轉變。但是,由於后來又遇上一些困難和不順心的事情,他的思想再次發生變化,仍舊要求轉系,並給父親寫了一封信,說明自己的理由。劉少奇從來信中感到劉允若的錯誤思想又有發展,絕不能姑息遷就,必須抓緊教育,徹底解決。他給劉允若寫了一封近2000字、措辭十分嚴厲的長信,對他反復無常的態度進行了尖銳的批評。在父親和大使館同志的多方幫助下,劉允若終於認識到並以實際行動改正了自己的錯誤,欣然服從組織的安排,安心學習,最后以優異成績學成回國。
  “讓孩子們嘗嘗吃不飽的滋味是有好處的”
  從1959年開始的三年自然災害時期,劉少奇的幾個子女都還很小,在學校吃飯住宿。劉少奇身邊的一些工作人員多次建議,讓孩子們回家吃住,改善一下,但他並未同意,而是堅持讓子女們在學校與同學們同甘共苦。劉少奇認為,“讓孩子們嘗嘗吃不飽的滋味是有好處的,等到他們為人民辦事的時候,將會鞭策他們為人民辦事做得更好,再不讓人民吃不飽飯”。
  他的小兒子劉源讀書期間,曾發生過一件事情。有次學校給學生發放了白薯干,由於這種白薯干又黑又硬,難以下咽,劉源偷偷扔掉了。這件事被班主任得知后,出於對學生教育的責任,在“家校聯系簿”上如實進行了記錄,並對這一現象進行了評論。周末回家后,當劉少奇看到老師關於這一行為的評語時,將劉源叫到身邊,語重心長地說:“老師講得對,這是農民伯伯、阿姨餓著肚子辛辛苦苦種出來的,一點都不能浪費。糧食是一滴滴汗珠換來的,可不容易啊!要珍惜這些勞動果實。你要從小嘗嘗吃不飽的滋味,將來你們替人民辦事的時候,才會站在人民一邊。”過完周末,回到學校,劉源銘記父親的教誨,第一時間糾正了自己的錯誤,將白薯干找回,清洗干淨,吃了下去。
  一個不滿十歲的孩子,身心仍在成長,知之甚少,劉少奇作為一個父親,他並未不明是非、一味打罵,而是用言語一步一步慢慢引導孩子認識到食物的珍貴。節約意識樹立好后,似乎行動也順理成章,所以,即便劉少奇並未明確告訴孩子該怎麼做,劉源也用行動証明了自己的“成長”。劉少奇的教子之道,體現出一個嚴父對子女的濃濃深情與殷切期望,展現了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堅強黨性和崇高風范。

(責編:曹淼、謝磊)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學習大國”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

微信“掃一掃”添加“人民黨建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