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汪建新: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人家風

2018年05月28日08:09  來源:人民網-中國共產黨新聞網

【主講人】汪建新,中國井岡山干部學院副院長

【講座主題】從詩詞感悟毛澤東的偉人家風

【主要內容】

一、嚴父慈母恩難忘,看毛澤東如何孝敬父母

二、算人間知己吾和汝,看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深情厚意

三、舐犢未必不豪杰,看毛澤東如何教育子女

【講座全文】

各位網友:大家好!

今天我談談詩人毛澤東的家風問題。

毛澤東的家庭,有著五千年中國傳統文化和20世紀時代浪潮共同熏染的斑斕底色,有著革命領袖家庭的神秘韻味和獨特風採,也和普通家庭一樣,有酸甜苦辣、悲歡離合。

毛澤東的家風,體現在他與父母、與妻子、與子女等各種關系上,體現他在處理公與私、家與國、嚴與愛、親與疏等各種問題上,體現在他的談話、書信、題詞、詩詞等各種材料上,內容博大精深。全面了解毛澤東的家風,有助於深入理解毛澤東的人生風景和心路歷程。

我側重分析毛澤東和家風有關的詩詞作品,來感悟和解讀毛澤東的偉人家風。我主要講三個話題:第一,嚴父慈母恩難忘,看毛澤東如何孝敬父母﹔第二,算人間知己吾和汝,看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深情厚意﹔第三,舐犢未必不豪杰,看毛澤東如何教育子女。

毛澤東如何孝敬父母:嚴父慈母恩難忘

我先談第一個話題:嚴父慈母恩難忘。

1959年6月25日下午,毛澤東回到闊別32年的韶山。在舊居,他久久凝望著父母照片,對隨行人員說:“這是我的父親、母親。我父親得的傷寒病,我母親頸上生了一個包,穿了一個眼。隻因為是那個時候,……如果是現在,他們都不會死的。”第二天一大早,毛澤東就去瞻仰父母的墳墓。他把鮮花和鬆枝放在墳頭上,恭恭敬敬地鞠了三個躬,深情地說:“前人辛苦,后人幸福。”“我們共產黨人是徹底的唯物主義者,不信什麼鬼神,但生我者父母,教我者黨、同志、老師、朋友,還得承認。我下次再來,還要去看他們兩位。”

毛澤東受母親影響很大。毛澤東曾說:“我母親有好的方面,這對我的影響是很大的。她待人忠厚、和善、賢良,她勤勞節儉,做飯、拾柴、割草、縫補、洗衣服,什麼活都得做。”他還說:“我小的時候,我的媽媽就常常教育我‘夾緊尾巴作人’。這句話很對,現在我就時常對同志們講。”

毛澤東自幼孝敬母親。1918年,文七妹得了淋巴腺炎。8月初,毛澤東匆匆回鄉探望在外婆家養病的母親,很快又回到長沙做前往北京的准備工作。臨行前,毛澤東給舅舅文玉瑞和文玉欽寫了一封家書,表達不能跟前服侍盡孝的酸楚。他專門請人開了藥方,可對藥方是否奏效忐忑不安。

1919年春,毛澤東在修業小學任歷史教員。弟弟澤民和澤覃護送母親到長沙看病。毛澤東再忙也盡力抽時間陪護母親,還特意帶母親去照了一張合影。這是文七妹一生中唯一一次照相。這張照片是毛澤東家人最早的一張照片,也是毛澤東三兄弟唯一的一張合影。

1919年10月5日,文七妹不幸病逝。噩耗傳來,毛澤東立即趕回韶山。他跪守在慈母靈前,揮淚寫下了一生中最長的一首詩《四言詩·祭母文》。這是一篇念頌母親的絕唱!一篇感天動地的美文!毛澤東將自己的痛苦、悲傷、思念、惆悵、悔恨、感恩之心表達得淋漓盡致。

寫好《祭母文》后,毛澤東意猶未盡,又寫了兩副挽聯。第一副挽聯為:“春風南岸留暉遠,秋雨韶山洒淚多。”第二副挽聯為:“疾革尚呼兒,無限關懷,萬端遺恨皆需補﹔長生新學佛,不能住世,一掬慈容何處尋?”

后來,毛澤東在給好友鄒蘊真寫的信中,對母親的高尚品德仍念念不忘。他說:世界上共有三種人:損人利己的人,利己不損人的人,可以損己而利人的人。而母親屬於可以損己利人的人。

毛澤東有時頂撞父親,很多人就以為毛澤東不喜歡父親,這種看法很膚淺。毛順生是一個地地道道的農民,勤勞節儉,精明能干。毛順生性格剛烈,脾氣暴躁,比較專制,但他絕不是一個不明事理的人。他有時反對毛澤東看書,其實只是反對毛澤東看那些他覺得沒有用的閑書。他希望毛澤東子承父業,如果沒有父親的支持,毛澤東怎麼可能有機會讀六年私塾?至於外出求學,就更無從談起。

毛澤東反對父親發家致富的一些做法,不喜歡他的專制行為,甚至公開頂撞父親,但毛澤東對父親的尊敬和孝順是很深沉的。他從父親持家立業中,深深體會到農民的艱辛。父親的嚴格要求,使毛澤東學會吃苦耐勞,這讓他終生受益。

1910年秋天,毛澤東離開韶山去湘鄉縣城就讀東山高等小學堂。臨行前,他給父親留了一張紙條:“孩兒立志出鄉關,學不成名誓不還。埋骨何須桑梓地,人生無處不青山。”這首詩不是毛澤東寫的,他把原詩中的“男兒”改成“孩兒”,兒子在父親面前永遠長不大﹔他把“死不還”改成“誓不還”,中國人都忌諱“死”這個字,毛澤東很在乎父親的感受。僅從這兩個字的改動,就能感受到毛澤東對父親的孝順。毛澤東借此抒發雄心壯志,也對父親鄭重承諾:你讓我求學,我一定好好讀書,不辜負你的期望。

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深情厚意:算人間知己吾和汝

現在我來談第二個話題:算人間知己吾和汝,主要談毛澤東和楊開慧的深厚感情。

毛澤東有四次婚姻經歷。1906年,父母為毛澤東包辦了一門親事,女方姓羅,兩個人沒在一起生活,幾年后她因病去世了。毛澤東與賀子珍是患難夫妻,風風雨雨走過十年,但毛澤東沒有為她寫詩。1961年9月9日,毛澤東為江青寫了一首《七絕·為李進同志題所攝廬山仙人洞照》:“暮色蒼茫看勁鬆,亂雲飛渡仍從容。天生一個仙人洞,無限風光在險峰。”但這首詩不涉及夫妻感情問題。而毛澤東為楊開慧寫過三首詩,很顯然,他對楊開慧感情最深。

毛澤東和楊開慧志同道合,感情深厚,1920年冬結婚。婚后不久,毛澤東為楊開慧填了第一首詞《虞美人·枕上》:“堆來枕上愁何狀,江海翻波浪。夜長天色總難明,寂寞披衣起坐數寒星。曉來百念都灰盡,剩有離人影。一鉤殘月向西流,對此不拋眼淚也無由。”毛澤東忙於事業,東奔西走,夫妻聚少離多。但夜深人靜時,毛澤東也不免思念妻子。上闋以一個“愁”字入手,表達思念之深切﹔下闋以一個“淚”字收筆,寫出思念之苦澀。這是毛澤東詩詞中唯一一首純粹屬於婉約格調的作品。毛澤東把夫妻分別的愁苦和寂寞寫得淋漓盡致,感人肺腑。

結婚后,楊開慧要操持家務、照顧母親、撫養孩子,同時她還是中共第二個女黨員,身兼秘書、機要、文印、聯絡、總務等革命工作。但她畢竟是一個感情細膩的女人,渴望得到丈夫的關愛,而毛澤東則認為兒女情長會削弱革命意志,希望楊開慧不要過分依賴他,於是抄寫了元稹的《菟絲》給楊開慧。詩中一句寫道:“人生莫依倚,依倚事不成。”毛澤東此舉的效果很不好,楊開慧很委屈,感覺傷了自尊,夫妻鬧起了小別扭。

1923年底,毛澤東奉中央通知,要前往廣州參加國民黨的“一大”。臨行前,他滿懷深情寫了《賀新郎·別友》。“揮手從茲去。更那堪淒然相向,苦情重訴。眼角眉梢都似恨,熱淚欲零還住。”全詞圍繞著一個“別”字展開,毛澤東充滿了離情別緒,依依不舍。“知誤會前番書語”一句,指毛澤東抄贈元稹的《菟絲》那件事,毛澤東很坦誠地進行了自我檢討,夫妻矛盾很快就煙消雲散。“算人間知己吾和汝”,這是毛澤東對楊開慧的深沉撫慰。

“汽笛一聲腸已斷,從此天涯孤旅”,歷史使命感促使毛澤東從個人的情感中掙脫出來,義無反顧地投身到革命斗爭的洪流中去。“眼角眉梢都似恨”“憑割斷愁絲恨縷”,用了兩個“恨”字,愛之深,恨之切。全詞始發於情,而終歸於理,剛健中含柔情,婉約中寓豪放,使兒女情長得到升華。

毛澤東的武裝斗爭風起雲涌,國民黨反動派惱羞成怒。湖南省主席何鍵開始瘋狂報復,一是去挖毛澤東的祖墳﹔二是捉拿毛澤東的妻子楊開慧。1930年11月14日,楊開慧壯烈犧牲。毛澤東得知這一消息,肝腸寸斷,仰天長嘆:“開慧之死,百身莫贖。”

1959年6月27日,毛澤東在長沙親切接見了李淑一,他對湖南省委的領導同志說:“她就是李淑一,是開慧的好朋友。前年,她把悼念柳直荀的詞寄給我,我就寫了《蝶戀花·答李淑一》這首詞和她,完全是照她的意思和的。”

“我失驕楊君失柳”,楊開慧、柳直荀犧牲后,烈士忠魂上到月宮,受到吳剛的熱烈歡迎。一個“失”字表明了親人的損失,愛情的損失,友誼的損失,革命的損失,包含著深切的懷念和痛悼的深情。詞的下闋描寫嫦娥給烈士忠魂獻舞及人間傳來革命勝利消息時的情景。兩位忠魂和神仙們喜極而泣。章士釗曾經請教毛澤東,“驕楊”兩個字怎麼理解?毛澤東說:“女子革命而喪其元,焉得不驕?”意思是說,楊開慧為革命而犧牲,值得驕傲,值得敬仰。

1963年9月1日,毛岸青和邵華請求毛澤東抄寫《蝶戀花·答李淑一》給他們留念,毛澤東提筆寫成“我失楊花君失柳”。兩人提醒毛澤東:“不是‘驕楊’嗎?”毛澤東沉思片刻,答道:“稱‘楊花’也很貼切。”稱“驕楊”,是共和國領袖對一個革命烈士的頌揚,這是於公而言﹔“楊花”屬於夫妻之間的昵稱,這是丈夫對妻子的愛戀。毛岸青、邵華感慨道:“稱‘驕楊’表達了爸爸對媽媽的贊美。稱‘楊花’,又表達出爸爸對媽媽的親近之情。”

毛澤東如何教育子女:舐犢未必不豪杰

下面,我談第三個話題:舐犢未必不豪杰。

毛澤東曾有十個孩子,其中楊開慧生了三個男孩,賀子珍生了三男三女,江青生了一個女兒,但隻有毛岸英、毛岸青、李敏、李訥長大成人。毛澤東多次承受失去子女的打擊與痛苦,他也難免對子女們產生虧欠心理,想方設法給予他們更多的父愛以求彌補。他操心孩子們的健康和生活,關注他們的學習與工作,更關心他們的成長與進步。毛澤東對子女要求很嚴格,強調“吃苦、求知、進步、向上”。這裡隻講毛澤東用詩詞教育子女的一些事例。

1、喪子低吟枯樹賦

1930年,毛岸英、毛岸青和楊開慧被反動軍閥何鍵投進監獄。母親犧牲后,岸英、岸青、岸龍三兄弟被送到上海,毛澤民把他們交給大同幼稚園撫養。1931年5月,小岸龍不幸夭折。1932年上海地下黨遭到破壞,大同幼稚園被迫解散,岸英兄弟流落街頭,苦不堪言。1936年夏,黨組織找到岸英兄弟,輾轉把他們送到了蘇聯。1938年,毛澤東才和他們建立了通信聯系。

在1941年1月31日的信中,毛澤東這樣寫道:“岸英要我寫詩,我一點詩興也沒有,因此寫不出。”延安時期,毛澤東的生活相對穩定,心態相對平和,寫了很多理論文章,但詩興不濃,作品也很少。寫詩要有激情,毛澤東從來不會為寫詩而寫詩,即便是兒子有要求,他也沒有答應。毛岸英童年漂泊流浪,后來又在國外生活,可能毛澤東擔心他看不懂古典詩詞。

1950年11月25日,毛岸英在朝鮮戰場壯烈犧牲,年僅28歲。毛澤東得知噩耗時,聲音沙啞地一聲長嘆:“唉,誰叫他是毛澤東的兒子呢?”他強忍悲痛,凝望著窗外已經蕭條的樹枝,低吟起庾信的《枯樹賦》:“昔年種柳,依依漢南,今看搖落,淒愴江潭。樹猶如此,人何以堪。”

1960年11月25日下午,毛澤東走出菊香書屋。在一株高大的鬆樹下,他以極其低沉的聲音,突然唱出了京劇《李陵碑》中楊繼業的幾句唱詞:“金烏墜玉兔升黃昏時候,盼嬌兒不由人珠淚雙流﹔七郎兒回雁門搬兵求救,為什麼此一去不見回頭?……”毛澤東聲音哽咽,再也唱不下去。這一天是岸英犧牲10周年的紀念日。人世間的痛苦莫過如此!

2、待思齊情同父女

毛岸英犧牲后,毛澤東把悲痛壓在心底,不忍心告訴兒媳劉思齊,一瞞就是三年!這對毛澤東而言,簡直就是一種折磨。直到1953年,毛澤東才把實情告訴她。毛澤東深情地對她說:“今后,你就是我的大女兒。”從此,毛澤東稱她為“思齊兒”,特別關心她的學習和生活,不斷鼓勵她振作精神。

1954年,劉思齊高中畢業,毛澤東送她去蘇聯莫斯科大學數力系深造。劉思齊一個人在異國他鄉,很孤獨,經常生病,加上由文科改學理科,她感到非常吃力。1957年暑假期間,劉思齊寫信給毛澤東,提出了轉學國內的想法,毛澤東當即回信表示贊同。

1957年10月,劉思齊轉入北京大學俄語系學習。1959年1月15日,毛澤東在給思齊的信中寫道:“要立雄心壯志,注意政治理論,要爭一口氣,為死者、為父親、為人民,也為那些輕視、仇視的人們爭這一口氣。”

1959年,劉思齊大病一場,毛澤東於8月6號給她寫信,稱呼用的是:“娃”。信中抄錄了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的詩句:“登高壯觀天地間,大江茫茫去不還。黃雲萬裡動風色,白波九道流雪山。”毛澤東寫道:“這是李白的幾句詩。你愁悶時可以看點古典文學,可起消愁破悶的作用。”

劉思齊一直難以從失去岸英的痛苦走出來,毛澤東對此非常焦慮,多次勸她找個合適男友再成個家。在毛澤東的反復勸說下,直到1962年2月劉思齊才和楊茂之結婚,改名劉鬆林。毛澤東對此深感欣慰,把新作《卜算子·詠梅》抄給他們作為賀禮。毛澤東是想告誡他們:生活之中充滿艱辛坎坷,要像梅花那樣不畏嚴寒,始終保持樂觀向上的精神狀態,積極地面對一切生活磨難。

3、岸青驚夢掀波瀾

毛岸青七歲時,母親楊開慧犧牲。在上海流浪其間,因遭到特務巡捕的毒打,兩耳失聰,留下了腦震蕩的病根。1947年,毛岸青同賀子珍一起回到哈爾濱。不久,毛澤東把岸青接到身邊。新中國成立初期,他在中宣部馬列主義著作編譯所從事翻譯工作。

1950年,毛岸英犧牲,岸青經受不了這一打擊,舊病復發。毛澤東將他送到蘇聯治療,岸青孤身一人,十分郁悶。1955年,毛澤東同意他回國,讓他在大連療養。

1957年夏,毛澤東去大連,見岸青的病情大有好轉,很是高興。談話中,毛岸青忽然講起他做的一個夢:“爸爸,你說怪不怪,幾十年沒有夢見媽媽了。昨夜她來了,笑瞇瞇地跟我說:‘孩子,我不能給你爸爸抄文章了,你要好好練字啊!’”說著說著,毛岸青淚流滿面。毛澤東神情淒然,沉默了很久,遞給岸青一張信紙,說:“岸青,這是我不久前寫的一首詞,你看看。”就是《蝶戀花·答李淑一》,讀著那情真意切的詩句,岸青失聲痛哭。毛澤東的臉龐痙攣著,他強忍淚水,一根接一根地抽煙,他的痛苦有誰知?

4、推薦情詩勵邵華

邵華是劉思齊的妹妹,在她和岸青結婚之前,毛澤東就認識了她,對她也很關心。1959年,邵華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史專業,博覽群書的毛澤東經常和她談史論詩。

在談到曹操父子時,毛澤東問邵華:“你喜歡曹操,還是曹丕、曹植?”邵華爽快地說:“我喜歡曹植的詩,尤其喜歡他的七步詩。你看他哥哥曹丕逼得他沒有辦法了,七步之內要作不出詩來就要殺他,但他作出來了,而且這麼才華橫溢。”毛澤東聽后笑著說:“我和你不一樣,我喜歡曹操的詩。曹操的詩詞,直抒胸臆,豁達瀟洒,應當學習。比如他的《龜雖壽》《短歌行》《觀滄海》等篇章,更是膾炙人口。”說著,毛澤東還把其中的一些詞句寫了下來。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一,毛澤東對他評價很高,喜歡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特別欣賞“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這句詩。有一次,他發現邵華等人也很喜歡王勃的《滕王閣序》,就揮筆寫下了“落霞與孤鹜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這一名句。邵華雙手接過來,滿心歡喜。如今,毛澤東的這幅手書已被鐫刻在滕王閣的立柱上。

在談論宋代詩詞時,毛澤東問邵華:“你喜歡誰的作品?”邵華說:“陸游。”毛澤東問:“為什麼?”邵華說:“陸游的詩詞充滿著熱血沸騰的愛國主義激情,具有雄渾豪放的戰斗風格,常常表現出‘一身報國有萬死’的犧牲精神。”毛澤東很是贊同,又問她:“你喜歡他的哪幾首呢?”邵華列舉了《書憤》《示兒》《夜游宮》等。毛澤東聽后興致勃發,揮筆寫下了《夜游宮》這首詞,邵華真是如獲至寶。

1960年,邵華和岸青在大連結婚,1962年他們到北京生活,邵華回到北京大學讀書。由於缺課太多,學習跟不上,她情緒十分低落。再加上岸青身體不好,受不了一點刺激,可小夫妻之間又難免出現摩擦。毛澤東是過來人,很理解她的心情。

1962年6月3日,他給邵華寫信,勸她:“要好生養病,立志奔前程,女兒氣要少些,加一點男兒氣,為社會做一番事業。企予望之。《上邪》一篇,要多讀。”《上邪》是漢樂府《饒歌》中的一首情詩:“我欲與君相知,長命無絕衰。山無陵,江水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與君絕!”邵華讀懂了毛澤東的良苦用心,性格慢慢變得開朗起來,對岸青也更加關心體貼照顧。

5、鼓勵李敏學曹操

1936年冬,賀子珍生下了第五個孩子。鄧穎超到窯洞探望。她抱起這個又瘦又小的孩子,說:“真是個小嬌嬌啊!主席,快給孩子起個名字吧!”毛澤東聽后風趣地說:“穎超啊,孩子的名字,你已經給取了。《西京雜記》中不是有這樣的話:‘文君姣好,眉色如望遠山,臉際常如芙蓉’,‘姣姣’是個好字眼,就叫你剛才叫的‘姣姣’吧!”后來大家又習慣把她叫成“嬌嬌”。

1937年8月,賀子珍負氣離開延安去了蘇聯。1940年,毛澤東托人把4歲的嬌嬌送到賀子珍身邊。1947年夏天,她們回到哈爾濱。1949年北平解放后,嬌嬌回到毛澤東身邊。毛澤東非常關心女兒的學習,教她讀古詩文,還親自寫字帖讓她練字。

嬌嬌要讀中學時,毛澤東決定給她取個學名。他從《論語·裡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中取了“敏”字,又因當年撤離延安時曾化名“李德勝”,於是給她取名“李敏”。

1954年暑假,毛澤東讓江青帶李敏、李訥去北戴河度假。毛澤東寫信給李敏她們,說:“北戴河、秦皇島、山海關一帶是曹孟德(操)到過的地方。他不僅是政治家,也是詩人。他的碣石詩是有名的,媽媽那裡有古詩選本,可請媽媽教你們讀。”

不久,毛澤東來到北戴河,帶著李敏她們下海游泳。暢游之余,他寫下了大氣磅礡的《浪淘沙·北戴河》。李敏后來回憶道:“爸爸提及曹操,提及《觀滄海》,除了想提高我的中文水平外,還是希望我能從詩中受到啟發,受到熏陶,受到教益。”

6、致信李訥論婉約

李訥,1940年8月3日生於延安,是江青唯一的女兒。名字取自孔子《論語·裡仁》:“君子欲訥於言而敏於行。”李訥性格內向,從小愛讀書,話語不多,倒是名副其實。1940年,毛澤東把李敏送到蘇聯陪伴賀子珍后,身邊隻有李訥一個孩子。毛澤東總是抽空帶她散步,教她識字,給她講故事,稱她“大娃娃”,李訥則叫毛澤東“小爸爸”。一老一少,其樂融融。到北京后,李訥進入育英小學讀書,后來她就讀於北京師范大學附屬女子中學。

1957年8月1日,毛澤東忙完之后,睡不著覺,吟誦起范仲淹的《蘇幕遮》《漁家傲》兩首詞。他有感而發,給家人寫信談論宋詞特點:“詞有婉約、豪放兩派,應當兼讀。讀婉約派久了,厭倦了,要改讀豪放派。豪放派久了,又厭倦了,應當改讀婉約派。我的興趣偏於豪放,不廢婉約。婉約派中有許多意境蒼涼而又優美的詞。……婉約派中的一味兒女情長,豪放派的一味銅琶鐵板,讀久了,都令人厭倦的。……睡不著覺,哼范詞,寫了這些。江青看后,給李訥看一看。”這時李訥還是中學生,他想要李訥把握宋詞的總體風格,在豪放婉約之間可以側重,但不可以偏廢。

李訥小時候打針時有一截針頭斷在肉裡,一直沒有取出來。1958年1月,李訥突發急性闌尾炎。醫生決定兩個手術一起做。闌尾炎手術很順利,但是取出斷針的手術卻很費勁,術后傷口感染,李訥高燒不退。

1958年2月3日,毛澤東給李訥寫了一封長信,鼓勵她頑強戰勝病魔:“害病嚴重時,心旌搖搖,悲觀襲來,信心動蕩。這是意志不堅決,我也常常如此。病情好轉,心情也好轉,世界觀又改觀了,豁然開朗。意志可以克服病情。一定要鍛煉意志。你以為如何?”毛澤東還抄錄了唐代詩人王昌齡《從軍行》的詩句來勉勵她:“為你的事,我現在尚未睡。現在我想睡了,心情舒暢了。詩一首: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斬樓蘭誓不還。這裡有意志,知道嗎?”

1959年,李訥考上北京大學歷史系。在她上大學之前,毛澤東自編了一本“教材”。李訥回憶說:“父親先讓我們讀《水滸傳》,因為《水滸傳》好讀,故事也比較引人入勝。然后讀《紅樓夢》《三國演義》和詩詞。”毛澤東還將自己選編的詩詞打印成冊,裝訂了好幾本,每個孩子一本。

1963年初,李訥給父親寫信,剖析自己的思想狀況,還談到讀《庄子·秋水》的感想。庄子在《秋水》篇中敘述了一個妄自尊大的河伯的故事,李訥讀后觸動很大。毛澤東立即給她回信,寫道:“剛發一信,就接到了你的信。喜慰無極。你痛苦、憂傷,是極好事,從此你就有希望了。痛苦、憂傷,表示你認真想事,爭上游、鼓干勁,一定可以轉到翹尾巴、自以為是、孤僻、看不起人的反面去,主動權就到了你的手裡了。……讀了秋水篇,好,你不會再做河伯了,為你祝賀!”

以上我只是列舉了毛澤東良好家風的一些具體事例,我們的確能從中得到很多啟發和教育。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多個場合強調家風建設的重要性。比如,2016年12月12日,在會見第一屆全國文明家庭代表時,習近平指出:“廣大家庭都要重言傳、重身教,教知識、育品德,身體力行、耳濡目染,幫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邁好人生的第一個台階。”我們每個人都要像毛澤東那樣,重視家風建設,建設美好家庭,共創幸福生活。

 

分享到:
(責編:曹淼、謝磊)